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对神经功能恢复及胸椎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刘炳智;谢延平;颜继英;李艳宝

    脊柱椎管内原发性肿瘤多为良性,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 ~4% ,按照其生长部位不同可大体分为髓内肿瘤(7% )、髓外硬膜下肿瘤(64% )及硬膜外肿瘤(29% )[1 ] .手术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的主要方式 ,目的是彻底剥离并切除肿物 ,解除对脊髓及神经的压迫 ,阻止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 髓内肿瘤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吴环立

    目的:探讨髓内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髓内肿瘤患者55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部切除处理,对室管膜瘤中的9例患者进行全切除处理,1例患者进行部分切除,其全切除率高,而星形胶质瘤的全切率低.其中l例海绵状血管瘤和1例星形胶质瘤由于无法进行切除处理,仅给予活检处理.结论:在进行髓内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硬膜外阻滞治疗腰背痛出现截瘫一例报告

    作者:施丽娟;雷秋林

    患者,男,65岁,主诉右肩腰背部痛2月,收住内科病房.体格检查:T8~L1棘突有压痛,腰部活动稍受限.X线示:脊柱炎(胸腰椎)伴骨质增生.既往无结核,外伤及手术病史.拟老年性脊柱关节炎伴骨质增生.给予T11-12椎间隙硬膜外阻滞,穿刺过程顺利,无血液回流,即注入1%普鲁卡因8ml+强的松龙200mg.用药后第三天发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即行胸椎CT示:T10-12椎体退行性改变.第七天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活动受限,尿潴留,再次行T10-12CT示:脊髓内稍高密度占位影,考虑髓内肿瘤可能.遂转院行MRI示:T9~12脊髓肿瘤

  • 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作者:彭靖;戴建平;朱明旺;尚京伟;孙胜军;刘翔

    目的分析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了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在T1WI肿瘤多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25例肿瘤有瘤内囊变:22例在肿瘤一端或两端有脊髓继发囊腔形成.增强扫描后,33例肿瘤边界不清,17例边界清楚.30例肿瘤轻度强化,14例明显强化,6例未强化.44例肿瘤强化不均匀,其中22例呈散在斑片状强化,15例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强化@7例呈大片状强化.结论MRI增强扫描对于脊髓星形细胞瘤的诊断非常重要,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颈胸段脊髓;多呈偏心性生长,脊髓背侧较常见;肿瘤边界多不清.增强扫描后多呈散在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

  • 肌电图对颈髓髓内肿瘤和炎性脱髓鞘病的鉴别诊断研究

    作者:王红芬;陈朝晖;凌丽;尚爱加;乔广宇;崔芳;杨飞;黄旭升

    目的 探讨肌电图(EMG)对颈髓髓内肿瘤和炎性脱髓鞘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颈椎MRI呈现异常信号,拟诊髓内肿瘤或炎性脱髓鞘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手术等治疗前行电生理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预后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EMG诊断以及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对髓内肿瘤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55例颈髓内病变患者,22例终诊断为髓内肿瘤,其中15例(68.18%)EMG出现神经源性损害;33例终诊断为炎性脱髓鞘病,其中仅1例(3.03%) EMG出现神经源性损害.两者EM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出现神经源性损害的肌肉对应的脊髓节段均在影像所见病灶范围内.采用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的临床诊断方法对髓内肿瘤诊断的敏感度为59.09%,特异度为75.76%;采用EMG诊断的敏感度为68.18%,特异度为96.97%.结论 EMG对颈髓髓内肿瘤及炎性脱髓鞘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在髓内肿瘤诊断中EMG诊断优于临床诊断.

  • 脊髓结核球1例报告

    作者:汤学伟

    患者女,34岁.因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乏力伴大小便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3个月,于2001年4月16日入院.自诉2001年1月不明原因出现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以右下肢为重.症状逐渐加重,疼痛上升至骶髂部,站立及行走不稳.曾在外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无效.近1个月因疼痛剧烈难以入睡,靠注射曲马多、杜冷丁止痛.4月10日经MRI检查,发现L1髓内占位性病变,以"L1髓内肿瘤并不全瘫"收治.起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无咳嗽.4岁时因咳嗽、发烧后出现"驼背",未曾到医院诊治.查体:身高140cm,体重32.5kg,严重"驼背"畸形.腰椎生理前屈增大,腰背部自髂骨翼以下皮肤感觉减退,鞍区感觉障碍,双下肢肌肉萎缩严重,肌张力可,肌力3~4级,膝反射减弱,踝反射未引出,双侧Babinski征(±),双侧踝阵挛(-).辅助检查:血沉20mm/h,抗"O"400kIU/L,RF 1:20(阴性).胸部平片未见异常.脊柱X线片见胸椎严重后凸畸形,Cobb角65°.

  •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1例临床报告)

    作者:古金海;何锦华;向晖;孙卫;曹文锋

    目的:报告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结果,总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技巧、手术结果,讨论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及围手术期处理.结果:31例病人中星形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脂肪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室管膜囊肿1例.显微手术下肿瘤全部切除26例(84%),次全切除3例(10%),部分切除2例(6%).术后死亡1例.随访19例,症状改善13例,不变3例,加重3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髓内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强调室管膜瘤应全切除,星形细胞瘤追求全切除并尽量保持脊髓功能,脂肪瘤也可做到全切.

  • 脊髓髓内肿瘤的外科思考和手术技术

    作者:修波;黄红云;刘宗惠;李士月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髓内肿瘤病例资料,其中星形细胞瘤19例,室管膜瘤17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除5例星形细胞瘤行次全切或活检外,其余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症状改善者24例,无变化者8例,加重者5例.结论:外科手术是多数髓内肿瘤有效的单一治疗.几乎所有的室管膜瘤和多数星形细胞瘤均可单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获得远期控制或治愈.应强调早期诊断和积极的初次全切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是辨清和拓展肿瘤与脊髓之间的界面.

    关键词: 脊髓 髓内肿瘤 手术
  •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忠;王贵怀;万伟庆;刘相名;杨俊

    目的 研究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手术治疗318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切除肿瘤311例,近伞切除7例.随访129例,其中痊愈65例,症状明显减轻46例,症状无变化9例,症状加重7例,术后复发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应用显微技术可以全切大多数髓内室管膜瘤.椎板成形术可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全切或近全切患者术后不需放疗.

  • 脊髓圆锥血吸虫病六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万锋;李龄;陈劲草;陈坚;雷霆;薛德麟;牛洪泉;舒凯;张平;杨正明;王玉平

    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1994年引进MRI检查以来,收治脊髓圆锥血吸虫病6例,术前MRI检查均误诊为脊髓圆锥髓内肿瘤而行手术治疗,结合文献的4例报道如下[1-4].

  • SLT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范益民;赵洪洋;孙之洞;郝解贺;刘跃亭

    目的研究应用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髓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2003年4月期间入院所有脊髓髓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接受常规显微手术,B组接受接触式激光器配合显微手术.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术后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分,评分时间分别为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A组30例,肿瘤全切11例(36.67%);近全切除14例(46.67%),大部切除5例(16.67%).B组25例,肿瘤全切16例(64.00%);近全切除8例(32.00%).大部切除1例(4.00%).对两组治疗前后ASI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接触式激光可以精确地切除和汽化髓内肿瘤,减少副损伤.(2)接触式激光器配合显微手术与单纯使用显微手术相比增加了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率和术后功能好转率.(3)术后6个月内脊髓功能恢复良好,6个月后病情趋于稳定.

  •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的力学探讨

    作者:赵开军;任光阳

    早在1564年Etienne就提出脊髓病理性空洞的改变,而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Y)的名称则是于1873年由Oliver D'Angers提出的;1891年Arnold chiari通过尸检发现先天性枕大孔区畸形和后脑畸形中,多有脊髓空洞发现,故常称为:Arnold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ACM-SY).本病好发于20-30岁左右的中青年.根据大宗SY自然病史的研究表明,该病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它的年发生率为8.4/10万人口.其病因学研究仍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但其形成原因主要为枕大孔区畸形和小脑扁桃体下疝,即Arnold chiari畸形(Arnold chiari's malformation,ACM).此外,尚有髓内肿瘤、外伤和炎症等.随着MRI的问世,对SY的认识和外科干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入研究SY的发病机制对其治疗、疗效评价和动物模型的制作等有重要意义.

  • 多节段髓内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建军;王振宇;李振东;马长城;刘彬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恶性程度不同的多节段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21例多节段(3个椎体节段以上)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以UOA分值差(术后UOA和术前UOA差值)评估手术效果.以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同归分析统计学数据.结果 肿瘤性质直接影响肿瘤的切除程度(X2=10.41,P=0.03),高度恶性肿瘤只能大部切除或减压.年龄(X2=12.53,P=0.01)、肿瘤性质(X2=16.44,P=0.002)和部位(X2=27.12,P=0.04)影响近期手术效果(UOA分值差);青少年患者、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效果较好,单纯累及胸段的患者手术效果差.结论 低度恶性或青少年多节段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应尽早手术,术后疗效满意.

  • 显微手术切除31例脊髓髓内胶质瘤分析

    作者:黄玮;杨雷霆;冯大勤;廖声潮;柯超;余永佳

    随着影像技术和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显微手术切除已经成为治疗髓内肿瘤的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我科于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髓内胶质瘤病人31例,现将治疗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5~49岁,平均29.5岁.

  • 不同年龄组多节段髓内肿瘤患者的诊治分析

    作者:孙建军;王振宇;谢京城;李振东;马长城;刘彬;陈晓东;于涛;张嘉;赵继宗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多节段髓内肿瘤的性质、部位、肿瘤切除程度和患者预后等特点.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多节段(≥3个椎体节段)髓内肿瘤患者的资料,以18周岁为界分为未成年组和成年组.77例患者行后正中人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术中测量肿瘤的实际长度,HE和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性质和分级,以U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UOA分值差(术后IJOA-术前UOA)判定患者近期预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前后UOA评分、肌力、二便状况以及肿瘤部位、节段数、长径、切除程度等无显著性差异.肿瘤性质:未成年组以偏良性胶质瘤(6例,40%)和先天性肿瘤(6例,40%)多见;成年组以室管膜瘤(29例,46%)多见,有显著性差异(Z=-2.13,P=0.03).未成年组患者近期预后相对较好,与成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2.06,P=0.04).结论 多节段髓内肿瘤在未成年患者中以偏良性胶质瘤(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和先天性肿瘤多见,成年患者中以室管膜瘤居多;未成年组患者近期预后相对较好.

  • 核磁共振检查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作者:姜明;刘廷斌

    目的 研究讨论核磁共振检查对诊断椎管肿瘤的临床价值的评价.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椎管肿瘤患者共50例,并且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结果在选择的50例患有椎管瘤患者中,有转移瘤、星形细胞瘤、脊膜瘤和神经鞘瘤各8例,神经纤维瘤和脂肪瘤分别为5例、5例,室管膜瘤有6例,血管母细胞肿瘤为2例.结论核磁共振属于无创检查,在软组织对比度以及空间分辨力方面具有其优越性,在诊断椎管肿瘤方面能够准确定位肿瘤位置、性质,并以此诊断肿瘤的类别,在当今医疗中,核磁共振检查已成为诊断椎管肿瘤常用、佳的检查方法.

  • 颈髓多节段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孟伟;王淳良;徐奖;王立超;陈立科;李美华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颈髓多节段室管膜瘤的手术技巧,评价病人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的变化,评价预后.方法 总结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61例颈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变.61例患者的病变表现为多节段生长,长的跨越6个颈髓节段.显微镜下手术,术后软脊膜、蛛网膜对位缝合,硬脊膜缝合.椎板采用两孔钛连接板固定.术后常规佩带颈托3个月.结果 58例全切除,次全切除3例;术后保留术前神经功能43例,术后神经功能加重18例,其中13例在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无死亡病例.术后7d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椎板固定良好,无移位、畸形.结论 髓内室管膜瘤全切除是治疗的基础,椎板复位达到了解剖复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减少了损伤.

  • 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王春娟

    脊髓髓内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3.8%,多为神经胶质瘤,常见的是室管膜瘤和星型细胞瘤[1].手术治疗是脊髓髓内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学、影像学、神经生理学以及术中超声技术的发展,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1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朴颖哲;李文良;张晓辉;李鹏;刘群;王鹏;王晓光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技巧,提高疗效,减小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6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 结果:肿瘤全切: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3例.仅行活检: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9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 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手段,对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脊髓内肿瘤,手术不仅可以明确病理,也可以通过减压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脊髓功能障碍.

  • 椎管内囊肿诊治8例

    作者:王世印;王海荣

    椎管内囊肿进展缓慢,多以疼痛、麻木与肢体无力发病,有效的治疗是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现将我院收治的8例椎管内囊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从1984-1995年共收治8例椎管内囊肿,占同期230例椎管内肿瘤的3.5%。男5例,女3例,年龄11~65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60个月。均位于胸腰段。术前经椎管碘剂造影。考虑为硬脊膜外、下或髓内肿瘤的诊断。7例作奎肯氏试验,4例示蛛网膜下腔不全阻塞,1例完全阻塞,2例通畅。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