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氧化二氮吸入中毒小鼠血清TGF-β1、KL-6和SP蛋白表达

    作者:李建忠;刘志国;冯凯;吴继华;杨鹤鸣;化楠;陈阿鑫;李婧

    目的:制作四氧化二氮(N2O4)吸入中毒致肺损伤动物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肺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变化,研究四氧化二氮吸入中毒小鼠与肺纤维化血清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动物为ICR小鼠,体重22~22g(n=8),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毒组(4d/7d),将动物置于120L染毒柜制作N2O4吸入中毒致肺损伤动物模型,于4d、7d采用眼球摘除法取血,分离血清-70℃保存,ELISA法测定TGF-β1、KL-6、SP-A和SP-D含量。结果对照组血清TGF-β1(ng/L)、KL-6(mU/L)、SP-A(ng/L)和SP-D(ng/L)含量均值分别为(144.00、1177.79、41.43、22.97);中毒组(4d)分别为(115.29、1282.08、39.22、19.95);中毒组(7d)分别为(113.31、1069.24、38.56、19.22)。采用SPSS20.0软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毒组与对照组之间TGF-β1、KL-6和SP-D水平差异明显,P<0.05,SP-A水平则无显著差异。结论N2O4吸入中毒可导致TGF-β1、SP-A和SP-D水平发生改变,提示对肺功能可造成严重损伤;N2O4吸入中毒后持续监测KL-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发生和发展,或可为此类IPF的早期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 气泵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吴晓梅;白露;徐永建

    目的 探讨气泵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4例,A组普米克令舒2 ml(含布地奈德1 mg)气泵雾化吸人,每日2次;B组吸入普通普米克气雾剂,每次4喷,2次/d;C组每天口服强的松1 mg/kg,4周后减半量维持,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肺CT、血气、肺功能改变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临床表现缓解率为A组70.8%、B组25%、C组5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25);肺CT改善率为A组66.7%、B组29.2%、C组45.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25);A组和C组患者PaO2、VC%、DLCO%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PaO2、VC%、DLCO%也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率为A组8.3%、B组8.3%、C组58.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结论 气泵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代替口服用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副作用少且临床疗效确切.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

    作者:岳晨莉;张炎;王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指原因不明的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表现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发病年龄在50-70岁,男女比例为2:1.依据IPF新分类标准,现在认为IPF亚群5年生存率为15%~20%[1],诊断后的生存期大约为3年.

  • 概述肺纤维化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许朝霞;丁明桥;陈瑞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目前治疗该病西医主要是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但疗效不尽人意,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不少医学工作者用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显示了良好的前景,现将近年来肺纤维化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 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李淑静;孙舰;郭欣珊;王藏海;史朝霞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薄层MS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检查诸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病理证实的IPF患者30例行薄层MSCT扫描,观察薄层MS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对薄预定层面的各征象累及范围进行评分统计.对薄层MSCT各征象与肺功能诸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IPF患者均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薄层MSCT各征象总的半定量评分与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弥散常数均呈负相关(r=-0.646、-0.661、-0.415、-0.624、-0.483、-0.732、-0.504,P均<0.05),与限制性通气功能分级和弥散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843、0.838,P均<0.001).VC、TLC与网织影、蜂窝肺呈负相关(r=-0.621、-0.688、-0.387、-0.456,P均<0.05).结论 IPF薄层MSCT半定量评分与肺功能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分析薄层MSCT征象有助于预测肺功能.

  •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螺旋CT表现特征与临床病程的相关性

    作者:陈楠;杨志刚;余建群

    目的评价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合并症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IPF 45例,全部行螺旋CT检查,其中25例对兴趣区追加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IPF的CT表现特征及其合并症,并按病程在1年以下、1~2年、2~3年及3年以上进行分组统计,评价各CT征象及其并发症在不同病程中的优势分布.结果①磨玻璃样密度影7例,优势地分布于肺的周边部,其中6例(85.7%)病程在1年以下.②小叶内间质增厚18例、小叶间隔增厚19例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0例,其病程在2~3年分别为13例 (72.2%)、14例(73.7%)和13例 (65%).③蜂窝肺27例中,21例 (77.8%)分布于肺的周边部,其余6例呈弥漫性分布,常伴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肺动脉高压,22例(81.5%)病程在3年以上.结论螺旋CT征象能反应IPF的病理变化,并与IPF的病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对IPF的诊断及判断其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HRCT表现与肺功能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相关性研究

    作者:肖振平;黎庶;李振华;李今朝

    目的 认识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HRCT影像表现,探讨各征象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IPF诊断标准的患者31例,进行吸气后屏气HRCT扫描,并进行肺功能测定,其中26例患者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HRCT追踪随访.结果 HRCT扫描出现多的征象是网格影(96.8%)、蜂窝影(74.2%);磨玻璃影与FEV1、FEV1/FEV轻度负相关,网格影与Dlco显著负相关,蜂窝影和CT总评分与FVC、FEV1、TLC和Dlco均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PaO2与磨玻璃影和CT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与磨玻璃影轻度正相关,嗜酸细胞与网格影和CT总评分呈轻度正相关.结论 在IPF的HRCT诸多征象中,网格影和/或蜂窝影具有诊断意义.HRCT主要征象与肺功能参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磨玻璃影反映了肺功能通气障碍,网格影反映了肺功能的弥散障碍,蜂窝影的出现说明了肺的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受累,CT总评分能很好反映肺功能变化.磨玻璃影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轻度正相关,嗜酸细胞与网格影和CT总评分呈轻度正相关.

  •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HRCT特点

    作者:蔡后荣;易祥华;侯杰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常见的临床类型.2002年美国胸科协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和欧洲呼吸协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将IIP分为以下7种[1]:(1)普通型间质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inia,UIP)/特发性肺纤维化(IPF);(2)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3)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sing pneumonia,COP);(4)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neumonia,AIP);(5)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BILD);(6)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7)淋巴样间质性肺炎(Lymphoid interstitial pneumonia,LIP).

  • 非糜烂性反流病诊断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作者:褚传莲;杜全林;李延青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 GER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2006年蒙特利尔共识意见对GERD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 GERD分为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前者包括症状综合征(典型反流症状和反流相关胸痛)和食管损伤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ous,BE)及食管腺癌];后者包括一些已肯定与反流相关的综合征如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喉炎、反流性哮喘及反流性牙侵蚀,同时还包括了一些与反流可能相关的综合征如咽炎、鼻窦炎、特发性肺纤维化及复发性中耳炎。根据内镜所见,一般还可将GERD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s , NERD )、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及BE三种类型[2]。

  • 有创正压通气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干预研究

    作者:谭洪毅;周作人;曹足;杨宇琼;杨伊莹;吴靓;潘频华;胡成平

    目的 观察有创正压通气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 2010年1月到2014年6月间收治的确诊IPF合并ARF患者12例,根据接受机械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无创正压通气(NPPV)组7例和有创正压通气(IPPV)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前的一般情况、实验室结果和机械通气治疗情况.结果 IPPV组入院时白细胞水平和PaC02水平较NPPV组高Q=1.799,P=0.038;t=1.783,P<0.001),终接受IPPV的5例患者在28 d内均死亡,而只接受NPPV的7例患者有5例在入住RICU后28 d仍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感染可能是导致IPF患者发生ARF的重要原因,IPF合并ARF患者不能从有创正压通气治疗中受益.

  •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应用

    作者:陈杰;张念;崔天盆

    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纤维化型的间质性肺炎,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2~3年,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目前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KL-6)、肺表面活性蛋白A( SP-A)和肺表面活性蛋白D( SP-D)在国外被应用于临床,有较好的敏感度,并能预示疾病的进展和预后,但是在诊断的特异性上存在不足。尚有一些处于研究早期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以期研究能发现高度特异性和敏感度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主要从与IPF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的肺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肺纤维化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3个方面阐释近年来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68-70)

  • B细胞活化因子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寻常型间质性肺炎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鉴别诊断

    作者:赵玉月;连宏建;李姗;方楚玲;黄慧;徐作军

    目的 测定B细胞活化因子(BAFF)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引起的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IPF患者34例(IPF组)、AIDs-UIP患者23例(AIDs-UIP组)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对照者21名(对照组),其中IPF组男31例,女3例,年龄40 ~77岁,平均(63 ±8)岁;AIDs-UIP组男16例,女7例,年龄25 ~73岁,平均(60 ±9)岁,其中类风湿关节炎12例,系统性血管炎7例,干燥综合征2例,系统性硬化1例,自身免疫相关的间质性肺炎1例;对照组男17名,女4名,年龄51 ~80岁,平均(64 ±8)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3组血浆中BAFF的水平,分析BAFF与肺功能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BAFF在鉴别AIDs-UIP与IPF中的价值.结果 AIDs-UIP组血浆中BAFF浓度为(2.3 ±0.9) ng/ml,明显高于IPF组[(1.6 ±0.4) ng/ml,t=3.05,P=0.005]及对照组[(1.2 ±0.2) ng/ml, t=5.12,P<0.001],AIDs-UIP组血浆BAFF水平与肺功能指标中的FVC占预计值%[(72 ±20)%]、肺总量占预计值%[(67 ±16)%]和DLCO占预计值%[(52 ±16)%]呈负相关(r=-0.435、-0.449、-0.491,均P<0.05).当临界值取1.5 ng/ml时,血浆BAFF从所有UIP患者中诊断AIDs-UIP的敏感度为64.5%,特异度为9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为0.784(P<0.01,95%CI:66.3%~90.5%).结论 AIDs-UIP患者血浆BAFF水平高于IPF组及对照组.血浆BAFF含量与AIDs-UIP患者的肺功能受损程度呈负相关. BAFF的表达可能与AIDs-UIP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鉴别AIDs-UIP与IPF的生物标志物.

  • 涎液化糖链抗原-6在不同类型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晨;赵亚滨;孔灵菲;李振华;康健

    目的 检测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不同类型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患者血清及BALF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DILD患者73例,其中男44例,女29例,年龄(61 ±8)岁.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组34例,结节病Ⅰ期组10例,过敏性肺泡炎(HP)组15例,结缔组织病(CTD)组14例,检测患者肺功能,观察影像学特点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KL-6在血清及BALF中的水平,比较二者相关性.结果 IPF组FVC占预计值%为(70±14)%、DLCO占预计值%为(49±13)%,均低于结节病Ⅰ期组[(82±6)%,(81±6)%,均P<0.05],IPF组与CTD-IL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F组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为(9±7)%,高于结节病Ⅰ期组[(6±4)%,P<0.05];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分别为(12±7)%和(1.5±0.8),均低于结节病Ⅰ期组[(23±13)%,(4.0±5.1),P <0.05].IPF组血清中KL-6水平为(858 ±516) U/ml,高于结节病Ⅰ期组[(339±168) U/ml]和HP组[(553±287) U/ml,P<0.05)],但与CTD-ILD组无明显差别[(687±350) U/ml,P>0.05].IPF组BALF中KL-6水平为(437±252) U/ml,高于其他各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PF组血清KL-6水平与FVC和DLCO呈负相关(r=-0.46,-0.58,均P<0.01),与高分辨率CT网格影及蜂窝影评分呈正相关(r=0.62,0.41,P<0.05).结论 IPF患者血清和BALF中KL-6水平明显增高,血清KL-6水平与FVC、DLCO和高分辨率CT中网格影及蜂窝影评分相关,可能作为一项提示IPF临床诊断的指标.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气道祖细胞增殖功能的调控

    作者:杨书香;吴琦;孙昕;李雪;李宽;徐龙;李玉;张秋阳;张颖超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成纤维细胞对气道祖细胞增殖功能的调控.方法 制备β-肌动蛋白-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小鼠肺组织单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得到气道祖细胞;通过气道祖细胞与肺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观察气道祖细胞的生长情况.TGF-β受体抑制剂SB431542处理成纤维细胞,测定成纤维细胞分泌生长因子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F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的变化,观察FGF1/2对气道祖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流式细胞术分选得到的气道祖细胞和正常人来源的肺成纤维细胞共培养,8d后克隆形成率为(3.5±1.1)%;而气道祖细胞和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来源的肺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克隆明显减少,克隆形成率仅(0.04±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下可见SB431542上调肺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FGF1/2的表达,FGF1 mRNA的表达量由对照组的0.0002上调到实验组的0.005 5,FGF2 mRNA的表达量由对照组的0.0008上调到实验组的0.001 5,FGF1/2均促进了气道祖细胞的生长.FGF1/2单独培养气道祖细胞,8d后成功出现克隆,形成率为(0.3±0.1)%.结论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FGF1/2调控气道祖细胞增殖.

  • 肺结节病肺泡上皮细胞CD44表达的观察

    作者:那加;王广发;王仁贵;张莹;何冰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肺泡Ⅱ型细胞CD44的表达与其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对21例肺结节病、5例结核病、3例Wegener肉芽肿、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和8份正常肺组织行活组织检查,行肺泡上皮总数(AE1/AE3)和CD44的免疫组化染色.3个显微镜高倍视野为观察范围,以AE1/AE3标记阳性细胞即肺泡上皮总数为基数,观察肺泡上皮的CD44阳性细胞数、以及肺泡上皮总数和CD44的计数比率.结果结节病组的肺泡上皮总数为110±32,肺泡上皮CD44的计数为84±6,与正常组的肺泡上皮总数(70±17)和CD44计数(1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CD44阳性表达于肺泡上皮膜上,且以肺泡Ⅱ型细胞为主.结论结节病时肺泡上皮细胞增多,伴有肺泡上皮细胞膜的CD44高表达,且以Ⅱ型细胞为主,此变化在结节病的炎症反应和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活性变化的意义

    作者:张彦萍;曹书颖;关继涛;王保法;孟爱宏

    近来,有学者注意到纤溶系统的功能异常可以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发生[1].本实验旨在观察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的变化,及其在损伤肺组织中的动态表达状况,以探讨PAI-1与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

  • 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子1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组织炎症的调控作用

    作者:范贤明;李振华;湛晓勤;侯显明;于润江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该复杂病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细胞因子通常依赖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子(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因此,STAT可能与IPF的发生、发展有关.

  • 脂质体介导干扰素γ基因转染及其抗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

    作者:徐兴祥;朱元珏

    干扰素γ(IFN-γ)不仅作为强有力的免疫调节剂被广泛地用于肿瘤、病毒性肝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且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初步研究中也显示了一定的潜在价值.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日红;吴泰华;张中和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MMPs/TIMPs)作为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的重要酶类系统,参与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其基因表达与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密切相关[1].由于体内细胞因子是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网络系统在起作用,为了解单一及多个细胞因子对MMPs/TIMPs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选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二者联合作用于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观察其MMP-2、9及TIMP-1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TNF-α和IL-6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该病提供新的临床治疗策略.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α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永斌;初令;李翔;王金胜;沈明;曾庆富

    在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以及人类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纤维化肺组织局部不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升高,而且还聚集了大量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的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与肺纤维化进展过程密切.本研究拟探讨外源性TGF-β1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826 条记录 6/42 页 « 12345678...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