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窦血管扩张症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作者:赵超;肖文;李政

    胃窦血管扩张症(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 GAVE)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因隐性失血而引起的继发性贫血.其特征是在内镜下可见胃窦部呈弥漫性或线型排列的,通常是出血性的红色斑块样病变,由于其典型的内镜下表现,临床上更多地称之为"西瓜胃".

  • 洛沙坦在大鼠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瑞;刘浔阳

    目的:探讨洛沙坦在大鼠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门静脉高压胃病模型组、洛沙坦治疗组、洛沙坦预防组.采用门静脉主干部分结扎+左肾上腺静脉结扎法复制门静脉高压胃病模型.测量门静脉压力(PVP)、胃损伤指数(GI)、胃病理评分(PI),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表达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预防组的PVP,GI和P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血浆Ang Ⅱ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罕见AT1R表达,模型组AT1R表达明显增高,治疗组和预防组的AT1R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1).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时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升高,洛沙坦不仅可以降低门脉压力,而且抑制黏膜下AT1R活性,对门脉高压性胃病有治疗作用.

  • 胃康合剂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

    作者:王永恒;段姗姗

    目的 探讨胃康合剂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共7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套扎术治疗,治疗组套扎术后给予胃康合剂口服治疗,对其术前、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por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术后无论是1周还是1个月后对PHG都有显著影响(P<0.05),造成新增PHG或者PHG程度的加重,而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周及1个月)比较,PHG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PHG演进(按照新增的PHG和加重的PHG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单纯内镜套扎治疗在短期内会加重PHG的严重程度,而胃康合剂能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PHG的发生及发展.

  • 断流术和分流术对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

    作者:潘舸;李捷玲;陈学金;童平均

    目的 探讨断流术和分流术对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该院10年间48例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断流术和分流术组,手术前后行胃镜检查,对比胃黏膜镜下变化.结果 分流组门脉高压性胃病程度好转(P<0.05),而断流组加重(P<0.05).结论 在临床上要对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术前行胃镜检查了解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慎重的选择手术方式.

  •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氨浓度的影响

    作者:王斌;陈建民;徐少勇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中HP感染与血氨浓度的关系.方法:对6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其中HP感染阳性43例,阴性25例),确诊次日空腹检查静脉血氨浓度.对43例HP感染阳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给予根除HP治疗,对照组21例,仅给予一般保肝药,于根除治疗结束后1周复查静脉血氨浓度.结果:HP感染阳性患者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1);观察组根除治疗后血氨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血氨浓度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中,HP感染可能是引起血氨浓度升高原因之一,根除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水平.

  • 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治疗

    作者:欧阳建新;丁明珠;洪卫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出血的特点,探讨小剂量心得安与吗叮啉合用对治疗PHG出血的疗效.方法: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2例,观察其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出血情况、胃黏膜病损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记录出血停止时间、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大便隐血阴转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用止血、消炎、制酸、保护胃黏膜等支持、对症疗法,治疗组加用心得安与吗叮啉.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治疗,在综合性措施基础上加用心得安和吗叮啉是更为有效的理想方案.

  • 126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米永刚;刘国剑

    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慢性胃炎病人中,HP感染率超过95%[1].本文研究HP感染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中的关系作用,报告如下.

  • 抑酸剂联合心得安预防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陈诗焕;赵敏辉;刘君艳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已公认引起出血的原因是胃黏膜屏障损伤.以往单纯采用药物降低门脉压治疗但效果欠佳.作者近几年来应用洛赛克或雷尼替丁联合心得安长期口服治疗和预防门脉高压性胃病及出血,并与单用心得安比较,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 食管静脉曲张的不同内镜治疗方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

    作者:何国敏;张双喜;梁谋旺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的不同内镜治疗方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接受内镜治疗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套扎组和硬化组,每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结果:治疗3周和3个月后套扎组新增门脉高压性胃病数和严重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组治疗后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套扎组(P<0.05).结论:在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时,内镜下套扎治疗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比内镜下硬化组更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重点预防.

  • 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培琼;丙玩珠;田广俊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8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对每位患者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食道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溃疡的情况,并钳取4-5块胃黏膜组织进行活检,了解胃黏膜炎症程度,探讨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镜下黏膜征象及食道静脉曲张、PHG、溃疡的发生率与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本次调查的180例肝硬化患者中,各证型的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湿热蕴结型>瘀血阻络型>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肝硬化患者胃黏膜以充血为主,而糜烂、出血等征象均较少;湿热蕴结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的胃黏膜以糜烂、充血、水肿多见,甚至出现自发性出血.肝肾阴虚型及湿热蕴结型患者PHG的程度多为轻度,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瘀血阻络型患者PHG的程度多为重度,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气郁结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多为轻度,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多为中度,与其它各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肾阴虚型及癣血阻络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多为重度,与肝气郁结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湿热蕴结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溃疡的发生率在各中医证型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0 180例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以中度和重度者居多,轻度和中度炎症在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重度炎症者以湿热蕴结型及瘀血阻络型多见,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在瘀血阻络型中,所有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均在中度以上;而在湿热蕴结型中,中、重度炎症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轻度者(P<0.05).结论:肝硬化中医证型与食道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及胃黏膜炎症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探讨

    作者:王果;伍灵达;杨名诗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PHG和5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伴有PHG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为23.07%,不伴有PHG者为25.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度PHG患者Hp感染率为23.80%,重度为20.0%,差异无显著性(P>0.05).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23.60%比72.0%,P<0.01),但门脉高压患者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与Hp的感染密切相关,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53.84%)比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16.94%)显著升高(P<0.01).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率降低,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胃内环境不适合Hp的生存有关.门脉高压患者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可能是由Hp感染引起,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关系不大.

  •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作者:黄金华;陆建荣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肝硬化患者门静高压性胃病(PHG)发生率高,其发病机制异于一般人群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Hp感染的相关性.

  • 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传波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2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下检查有无PHG,分为肝硬化合并PHG组62例和肝硬化无PHG组60例;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肝功能进行根据Child-Pugh评分分级为A级、B级、C级,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并计算PG Ⅰ/PGⅡ比值(PGR),分析血清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PHG组肝功能明显低于无PHG组(x 2=6.588,P=0.037);PHG组较无PHG组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t=7.378,P=0.000);重度胃黏膜病变患者血清PG Ⅰ、PGR水平较轻度患者明显降低(t=2.392、4.292,P=0.009、0.000);肝硬化病变不同部位各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2.632、0.658,P=0.174、0.080,0.522).结论 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可反映肝硬化胃黏膜受损程度,对评价胃黏膜功能状态具有一定价值.

  • 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胃镜及临床研究

    作者:于丰彦;周福生;罗琦;黄志新;周正

    目的 通过对296例肝硬化患者的胃镜观察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胃镜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入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胃镜观察及HP检查,结果PHG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呈正相关,HP在有,无PHG的肝硬化患者中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随着肝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加重,出现重度PHG的机会也增多;PHG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呈正相关,与HP感染关系不大.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毛华;李瑞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胃镜观察已确诊的107例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测定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肌酐及腹水量,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及MELD分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G内镜表现以马赛克征、蛇皮样病变、猩红热样疹为常见,多位于胃底及胃体,其发生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损害程度及酒精、胆汁等刺激性因素有关,与胃底静脉曲张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PHG内镜特征明显,门脉高压是PHG形成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有其他损伤因素的参与.

  • 肝硬化患者胃镜下表现与肝脏疾病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田广俊;芮玩珠;陈培琼;池晓玲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胃镜下的表现,分析各种镜下表现与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为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程度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82例肝硬化患者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并对以上患者进行肝功能Chid-pugh分级,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及门、脾静脉内径与胃镜下表现的关系.结果: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1);溃疡的发生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无相关性(P>0.05);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的发生率及溃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01);却感染与PHG的发生无相关性(P>O.05);溃疡的发生率在Hp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门、脾静脉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和PHG程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 录像吞咽造影检查发现气管食管瘘1例

    作者:杨海芳;李盈盈

    患者男,52岁,主诉"反复乏力3年余,吞咽困难20余天"入住肝病病房.患者于2007年12月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2008年胃镜检查示:食管静脉曲张(Ⅲ级),门脉高压性胃病,胃体、胃窦糜烂出血.2011年1月再次因"呕血"入院,予三腔二囊管加压止血.期间因肺部感染所致呼吸困难于ICU抢救后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症状改善后转回普通病房,进食后发现吞咽困难、呛咳明显.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无支气管方面的疾患,无咳嗽咯痰、嗳气泛酸等症状,于三腔二囊管加压止血治疗后第3天曾接受鼻饲管内药物灌注,第4天即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并呼吸困难,转至ICU监护治疗,期间禁食.病情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拔除胃管后自主吞咽时发现呛咳明显,并出现咳嗽痰多,咳嗽力量较大,嗳气泛酸明显,诉吞咽至胸骨处出现"气顶"症状后呛咳.

  • 舟山海岛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陈舟杰

    舟山海岛肝硬化及幽门螺杆菌 (HP)的发病率均很高,为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 96例 PHG并与 100例慢性胃炎相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 门脉高压性胃病89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天伟;罗冬;喻永兰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指门静脉高压症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胃黏膜病变,主要发生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985年Mc Cormack等[1]首先将门脉高压症病人的胃黏膜病变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描述,并称为充血性胃病.1992年在意大利米兰PHG共识会上把PHG定义为:门静脉高压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出现特殊病变并伴有黏膜和黏膜下血管扩张而组织学上无明显炎症的一种独立的胃病.在肝硬化出血常见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80%,而PHG导致出血约占10%~60%[2].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共收治肝硬化病人共657例,其中89例诊断为PHG,现报告如下.

  • 肝硬化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17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远能;邓德海

    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NEVB)原因有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源性溃疡(HU)、异位静脉曲张,胃窦毛细血管扩张、肝性胃肠功能衰竭等,其中到底哪一个为NEVB的主要原因,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和肝功能分级的关系如何现在还没有统一意见,我们对2001~2006年住院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共检出117例NEVB,现报道如下.

316 条记录 13/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