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促胃液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果;伍灵达;林木生;揭育丽

    近年来,消化道肿瘤与胃肠道激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促胃液素(gastrin,Gas)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有促进作用[1,2].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消化道良性病变33例、消化道肿瘤37例及肿瘤患者术后19例血清Gas的含量作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CG、HA、AFP联合在常见肝病诊疗中的价值

    作者:汤凤珍;邹惠锋;植志全

    目的探讨肝胆酸(CG)、透明质酸(HA)、甲胎蛋白(AFP)放射免疫测定(RIA)在肝脏功能状态评价及不同肝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RIA方法测定246例急性甲肝、乙肝、慢活肝、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入院时、治疗1周后、出院前血清中CG、HA、AFP水平,同时测定GPT、A/G.结果各种肝病CG水平均显著升高,阳性率治疗前达100%,治疗1周后仍达90%以上,远远高于其它指标,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CG水平也异常升高,与低水平GPT形成明显反差;急性非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丙肝、慢活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HA水平及阳性率渐次升高,急性肝炎HA水平经治疗后迅速下降,丙肝、慢活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A高水平持续时间长,下降缓慢;肝细胞肝癌AFP异常升高,平均水平在200ng/ml以上,阳性率高达8 3%,急性黄疸型乙肝、丙肝、慢活肝、肝硬化组AFP均可不同程度升高,但平均水平在100ng/ml以下,阳性率在30%~40%之间.结论CG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的灵敏指标,也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参考依据,HA是严重肝病,特别是慢活肝、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的一个重要的病理指标,在评价肝功能状态方面也是一个良好指标;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主要的特异性指标,但在非癌性肝病中亦有轻度的一过性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对肝脏功能状态及肝病病程作较全面的评价.

  • 红斑狼疮患者脱氧核糖核酸测定与分析

    作者:黄壬秋;张莲爱;李永明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NA)抗体浓度.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红斑狼疮42例,其中红斑狼疮活动期22例,红斑狼疮性肾炎20例(患病组),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患病组:DNA抗体浓度结合率(%),红斑狼疮活动期:39.15±14.55;红斑狼疮性肾炎:48.66±16.2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86±5.14,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测定血清中DNA抗体浓度,有助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和追踪观察.

  • 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意义——附48例报告

    作者:余智超;余东升;赵琪

    探讨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口腔癌临床分期Ⅰ~Ⅳ期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逐期上升,分别为286(143~395)μg/L、344(165~455)μg/L、391(210~453)μg/L、530(231~657)μg/L.Ⅳ期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分期,均为P<0.01.提示口腔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比,动态检测口腔癌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有助于了解其肿瘤进展程度.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HBsAg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战峰;钟星;蒋杰球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一个检测指标,其定量检测对乙肝的研究和防治,特别是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测定HBsAg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等,其中以ELISA为主,但其灵敏度只有1 μg/L,且属于定性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作为一种高灵敏的定量免疫测定方法,近年来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本文应用Wallac公司的Auto DELFIA系统,对31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露;张木坤;余小青;张逸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对13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50例正常人进行SF测定.结果 乳腺癌术后未复发组SF含量为(79±63)μg/L,与正常对照组(69±65)μg/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局部转移组及术后复发局部伴内脏/骨转移组SF含量分别为(183±156)μg/L和(312±155)μ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乳腺癌患者病情越接近晚期,SF含量越高.结论 SF测定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监测疗效、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 喉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与临床分型分期的关系

    作者:黄金忠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与喉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对60例喉癌患者和58例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结果两组血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喉癌患者术后有淋巴结转移31例,与26例Ⅱ~Ⅳ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β2-MG含量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3种类型的β2-M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3例Ⅰ~Ⅱ期与37例Ⅲ~Ⅳ期β2-M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喉癌患者检测水平血清β2-MG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文珠;周喜汉;黄江河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80例原发性肝癌组、60例良性肝病组和30例正常组血清AFP、SF、β2-MG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SF、β2-MG含量及其阳性率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组(P均<0.01).原发性肝癌组联合检测三项指标阳性率(93.75%)高于AFP单项阳性率(71.25%),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SF、β2-MG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晓莹;王民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及s-TSH 的变化,并与同法检测正常对照组50例作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及其无严重并发症患者血清FT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T3、TT4、FT4、s-TSH无明显变化(P>0.05),2型糖尿病重症组TT3、FT3、FT4比轻症组下降更显著,P均<0.01.结论甲状腺激素测定对预测糖尿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急性期脑血管病血清胃泌素的变化及其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的探讨

    作者:周红

    有关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变化国内、国外报道甚少,笔者对100例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胃泌素进行测定,其结果显示在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较正常人增高,特别是并发消化道出血时血清胃泌素明显增高,现结果报告如下.

  •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与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叶蔚;车小群

    目的:测定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水平及其变化与肿瘤切除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6例子宫内膜癌、66例内膜正常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血清LN含量.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LN明显高于内膜正常各良性疾病组及子宫内膜增殖症组(P<0.05);手术切除肿瘤后,血清LN水平显著下降(P<0.01);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与术前血清LN水平及术后LN下降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血清LN水平的变化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过程及复发可能相关;血清LN水平及其变化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预后的监测有一定的意义.

  • 高血压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对其肾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子彬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组58例,正常组3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并对两组间血、尿β2-微球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为(2.679±1.274)mg/L,较正常对照组(1.725±0.547)m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高血压组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为(137.2±130.0)μg/L,较正常对照组(52.0±32.0)μg/L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与血、尿β2-微球蛋白有密切的关系,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改变的一项敏感指标.

  • 雷公藤内酯醇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其胞浆内cGMP浓度的影响

    作者:龙儒桃;贝宁;黄秀榕;祁明信;胡艳红;马兰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Tri)抑制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ovine lens epithelial cell, BLECs)增殖及其细胞内cGMP浓度变化的机制.方法:取第4代BLECs,分3组培养.空白对照组:以DMEM培养;增殖对照组:以DMEM+50 μg/L rhEGF培养;雷公藤内酯醇组:增殖对照组+ 20 μg/L雷公藤内酯醇.用MTT比色法检测增殖抑制率来测定Tri 20 μg/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LECs内cGMP浓度.结果:浓度为20 μg/L的Tri、作用在处于增殖状态的BLECs时间分别为6,12,24,48,72 h,均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其增殖抑制率升高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而雷公藤内酯醇组细胞内cGMP含量比增殖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Tri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该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cGMP浓度来完成.

  • 胱抑素C检测对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梁任;陈恺杰;黄宇戈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对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48名过敏性紫癜患者分别采用乳胶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血清Cys C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AER),用氧化酶法测定血Scr水平,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 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Cys C水平随着UAER的升高而升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5,<.01);血清 Cys C 与 UAER、Scr 呈显著正相关(P<.01,<.05);UAER正常组和UAER异常组的血清Cys C异常率均显著高于Scr的异常率(P<.05,<.01). 结论 血清 Cys C 的测定对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

    作者:李鄂;王希平

    目的比较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50份新鲜尿标本中微量白蛋白浓度.结果免疫比浊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良好(r=89.3%,P=0.062,P>0.05).结论免疫比浊法测定微量白蛋白浓度比放射免疫法结果更准确、及时,方法更简便、快速,无创伤性,更能满足临床需要.

  • RIA检测ELISA HBsAg灰区标本204例结果分析

    作者:朱铭

    目的 探讨放射免疫法(RIA)对ELISA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灰区标本的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RIA方法对经ELISA检测HBsAg临界值以下的部分标本进行乙肝5项检测.结果 RIA方法HBsAg阳性率为49.02%,有85.29%的标本检出了各类HBV的标志物;按照标志物组合模式计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小三阳)多(34.80%).结论 受方法学限制,ELISA测定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一定的漏检率,采用高灵敏度的RIA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检的机会.

  • 586例健康中老年男性PSA、fPSA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卫江亮;孙炜;朱高红;胡建伟

    目的 探讨健康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的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对586例体检的适龄中老年男性测定PSA、fPSA 水平,并按年龄分为4组观察其变化.结果 各组PSA,fPSA比较,> 40~≤50岁组与>50~≤60岁组、>60~≤70岁组、>70岁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60~≤70岁组、>70岁组与> 40~≤50岁组、>50~≤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70岁组与>70岁组均为老龄组,其PSA、f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男性40岁开始就应定期做PSA检测,以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率.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微粒体抗体定量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绩才;徐小燕;林秋强;陈韧

    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定量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219例甲状腺肿大患者和500例正常血清用酶免疫法(EIA)定量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结果 甲状腺肿大患者TGAb和TMAb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295±648)IU/mL和(309±536)IU/mL,检出率分别为61%(134/219)和62%(136/219),经过2种抗体的检测,后有126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T).500例健康对照TGAb和TMAb定量检测分别为(9±4)IU/mL和(14±6)IU/mL.结论 EIA定量检测血清TGAb和TMAb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符合临床常规使用要求,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诊断、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我国放射免疫分析技术面临的现状和对策

    作者:应希堂;李振甲;马世俊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adioimmunoassay,RIA)的问世,是定量分析技术一项划时代的进步,将微量生物样品检测化学分析法的小检出值,由毫克、微克级提高到纳克、皮克级的水平,从而为生物医学基础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为加速生物医学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在RIA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派生出一类非放射性标记免疫方法,其中已被广泛采用的有酶联免疫分析法(E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它们共同的优势是具有和RIA相似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而其标记物制备简易、有效期长、无污染、实现自动化分析系统等方面又超过RIA.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李振甲;应希堂;马世俊

    近10多年来,当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的更新换代速度.因其具有简便易行、标记物制备非常容易、稳定性高、便于实现完全自动化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特别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实验结果,因此深受检验医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的好评.本文就CLIA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不同方法的评价和前景预测作简要评述.

434 条记录 18/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