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及CA19-9联合测定的临床评价

    作者:申桂华;姜展红

    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19-9单独及联合测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内异症患者103例,子宫腺肌症组27例,子宫肌瘤41例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5例血清CA19-9和CA125.结果内异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为53.4%,57.7%,7.3%和16.0%.内异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CA19-9 阳性率分别为48.5%,15.4%,5.7%.本组内异症Ⅰ+Ⅱ及Ⅲ+Ⅳ期患者CA125阳性率分别为34.8%及68.4%,CA19-9阳性率分别为32.6%及61.4%.内异症CA125测定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4%、96.1%,CA19-9测定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8.5%、92.1%,CA125诊断敏感性高于CA19-9,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症CA125及CA19-9的敏感性分别为57.7%和15.4%,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测定的阳性率71.8%,明显高于单独CA125及CA19-9测定阳性率(P<0.05).结论血清CA125及CA19-9在内异症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二者联合测定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变化

    作者:万鼎铭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水平变化与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6例AL患者血清IL-6、IL-8水平,28例正常健康者血清IL-6、IL-8水平.结果 AL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明显增高,完全缓解后,IL-6、IL-8恢复正常.结论血清IL-6、IL-8的异常升高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检测AL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对判断疗效、估计预后、监测复发有一定意义.

  • AECOPD与稳定期血清胃动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徐鸥;孙炜;孙士波;何杰明;罗壮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胃肠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是否与胃动索分泌异常和调节失衡具有相关性.方法 采用特异的胃动素抗体,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3例COPD急性加重期与42例稳定期血清胃动素的含量.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胃动素含量(334±126.5)ng/L较稳定期组(156±38.4)ng/L升高(P<0.01).且COPD急性加重期组中伴上腹饱胀、嗳气、腹泻等消化道不适者15例胃动素为(391±25.52)ng/L高于28例COPD患者急性加莺期无消化道不适者(312±15.21)ng/L(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胃肠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与胃动素分泌异常和调节失衡有关.

  • 光动力诱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血浆内皮素-1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存丽;王润生

    目的 观察通过光动力方法诱导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rAION)与正常鼠的血浆内皮素-1(ET-1)的浓度变化,探讨不同时间段血浆ET-1水平及与rAION水肿的关系,观察血浆ET-1的浓度变化与临床表现是否有同一性.方法 依据光动力方法诱导rAION模型,应用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再按照不同时间段分组各4只,造模后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按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等时间段处死大鼠,心脏采血,离心后分离血浆,通过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ET-1的浓度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血浆ET-1值有统计学意义 (P<0.05);模型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时间段血浆ET-1值不同时间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D大鼠造模后血浆ET-l水平短期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随后有所下降,但持续在一个高水平.血浆ET-1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水肿增加的一个原因.血浆ET-1的浓度变化与临床表现具有同一性.

  • 神经病理性痛后脑环氧合酶表达的变化研究

    作者:路志红;熊晓云;孟静茹;刘振国;梅其炳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SNI)后小鼠脑环氧合酶COX-1和2的表达变化.方法①对小鼠施行SNI,分别于SNI前和SNI后1、12 h和1、3、7、14、30、60 d等9个时间点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热痛阈.②于SNI前和SNI后1、12 h和1、3、7、14、30、60 d等9个时间点分别取脑,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脑组织PGF1α(COX-1催化产物)和PGE2(COX-2催化产物)的浓度,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COX-1和COX-2 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果 SNI后小鼠热痛阈明显下降(P<0.05).SNI后14 d PGF1α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而PGE2的浓度在3 d时即明显升高(P<0.05).早期C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增强,在14 d时才增高,这一增高持续至SNI后60 d(均P<0.05);而COX-2的表达在早期即明显增高,但增高到1 d即开始下降.结论 SNI后早期COX-2表达增强,可能与疼痛的维持有关;而后期COX-1表达增强,可能与疼痛的发生有关.

  • 血清孕酮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成炜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在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64例异位妊娠和72例正常宫内妊娠者在治疗前血清孕酮值的变化;有35例药物治疗和8例期待疗法,比较两者血清孕酮和β-hCG值下降的程度.结果:64例异位妊娠者孕酮值为(30.31±21.20) nmol/L,72例宫内妊娠者血清孕酮值为(82.54±23.95) n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血清孕酮取临界值为69.96 nmol/L时,诊断异位妊娠灵敏度100%,阴性预测价值100%.患者血清孕酮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P<0.001﹚.结论:血清孕酮测定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优点.

  • 糖尿病视网膜病血清层粘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褚俏梅;李方都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管基膜和细胞外基质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三个不同时期血清层粘蛋白(LN)的含量变化;无视网膜病变组(NDR)32例,单纯期视网膜病变组(BDR)24例,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30例.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20名,分别与以上三组的结果比较.结果:血清LN水平在三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DR和PDR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DR组高于BDR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清LN水平与年龄和诊断病程均呈正相关(P<0.05和P<0.01),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亦呈正相关(P<0.01和P<0.01).结论:血清LN含量变化能够反映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血清Ⅲ型前胶原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尚莉莉;任开祥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对123例肝病患者血清PCⅢ进行检测,并与血清总胆红素(TBI)、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慢性肝炎与急性肝炎血清PCⅢ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与急性肝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PCⅢ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 聚乙二醇预处理脂血标本前后FT3和FT4的变化

    作者:叶志恒;储小宏;贾丽;赵广碧;吴帮庆

    目的:探讨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预处理脂血标本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变化.方法:将28名正常人组和20例脂血组的血清分两份,一份直接测定,另一份用95 g/L PEG液处理标本后,再以放射免疫法测定FT3和FT4.结果:正常人组PEG处理前后,FT3和FT4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脂血标本组用PEG处理前FT3和FT4检测结果显著高于PEG处理后 (P<0.001).结论:正常情况下,PEG处理标本不影响FT3和FT4检测.标本经PEG处理后,去除脂质、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的干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 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poAb、TGAb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自生;周健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疾病患者377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TpoAb、TGAb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亚急性甲状腺炎和单纯性甲状腺肿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TpoAb、TGAb对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协助和完善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甲状腺吸131碘率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刘霞秋;陶新全;袁超

    目的:探讨甲状腺吸131碘(I)率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235例亚甲炎患者进行血清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同时进行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和甲亢组(Graves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亚甲炎组血清T3和T4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甲亢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甲亢组吸131I率2h、6h、24h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亚甲炎组2h、6h、24h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甲亢组(P<0.01),与血清T3和T4升高呈分离现象。结论:血清T3和T4值升高而甲状腺吸131I率降低呈分离现象是亚甲炎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 子宫内膜异位症癌抗原(CA125)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葛鑫;陈建文;刘霞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CA125有无相关性,提高临床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率和诊断佳途径.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7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0例子宫肌瘤、64例子宫颈癌;80名正常育龄女性为对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颈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分别是79.75%、8.57%、17.19%、0.00%.前者显著高于后三者(P<0.01).结论:CA125检测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开辟新的途径,且易推广.

  • 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与HBV-DNA的关系探讨

    作者:李本忠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并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相对照.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HBeAg均阳性组,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组,HBs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抗-HBe均阳性组中,PCR检出率分别为94.3%、100%、30.6%、55%和9.1%.结论:用PCR可检测乙肝病毒的DNA,是判断HBV在体内复制和抗病毒治疗后体内HBV消长的手段之一.

  • 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史国祥;赵亮;王展航;邓海运;吴炜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评估PCa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4例预后良好和33例预后不良的PCa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SA水平.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a患者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PSA水平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PCa患者治疗前血清PSA水平对评估其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脑损伤患者甲状腺素放免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健;李自生;杨继忠

    目的:探讨脑挫伤患者甲状腺素放免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94例脑挫伤患者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结果:脑损伤患者血清T3、T4和TS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3下降的幅度较T4大.结论:测定脑挫裂伤患者甲状腺素,对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着一定意义.

  • 微量加样器的准确性识别

    作者:杨晓诚

    在放射免疫(RIA)检测中,放射性脉冲计数的准确性、重复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正确与否.其影响因素有各类试验仪器、试剂成分、人员操作等因素.本文就不同微量加样器的准确度以可见的、灵敏的放射性脉冲计数测量做一校正性检验 ,以求减少试验中带来的不准确性.

  • 芜湖地区正常人血清rT\-3水平的变化

    作者:盛世乐

    目的分析芜湖地区正常人血清rT\-3水平在近两年来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00例正常人血清rT\-3水平,并与1995年统计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998年芜湖地区正常人血清rT\-3水平为:0.36~1.31nmol/L,显著高于1995年统计数据(0.18~0.92nmol/L)(P<0.01)。结论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参考标准。

    关键词: rT3 放射免疫测定
  • 影响放射免疫测定的因素分析

    作者:宣迎梅

    放射免疫分析法是非常灵敏的方法,当检测标本时所测得的结果与临床不符或结果相互之间难以解释时,应仔细查找造成此类情况发生的原因.本文以测定FT3为例,就影响放免测定的因素进行分析.

  • 中风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陈立侠;宋琴珠

    目的观察中风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及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含量的比较.方法采用放免法.结果中风患者急性期为(120.8±16.12)pg/ml,恢复期为(79.02±12.51)pg/ml,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75.75±11.63)pg/ml.中风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在急性期约为健康人的2.2~2.5倍,至恢复期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水平相似.结论内皮素含量测定是观察中风患者病情轻重与否的一项指标.

  •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1 150例模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高继君;杨清扬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后乙肝标志物(HBVM)的常见典型模式及非典型模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性免疫方法(RIA)对送检的1 150份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归纳总结出常见的典型模式9种(987例,占总数的85.83%),不常见的非典型模式7种(163例,占总数的14.17%),同时也分析了各模式中HBcAg的阳性率.结论通过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来确定HBV的感染状态有一定的局限性.

434 条记录 14/22 页 « 12...11121314151617...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