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作者:黎沾良

    一、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AAC)的概念和命名肠道是人体大的细菌库,细菌种群在 500以上,其中许多是条件致病菌.正常状态下,肠道菌群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宿主肠道屏障的一个组成部分(生物屏障).

  • 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新裕;刘凤林

    术后胃肠道动力紊乱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但会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削弱其肠道屏障能力,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和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尽早预防和及时处理.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影响

    作者:白丽红;张树波;刘铁军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 SVV )为指导的液体治疗和以中心静脉压( CVP )为指导的常规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Ⅱ~Ⅲ级的50例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S 组)25例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 组)25例。 S 组将10%≤SVV≤12%作为目标行目标导向液体管理, C 组以中心静脉压( CVP )、平均动脉压( MAP )监测进行常规输液。记录两组患者液体总量、手术时间、尿量及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1 h(T2)、手术结束(T3)患者的 MAP、心率(HR)、CVP、SVV、碳酸氢盐(HCO3-)等情况;抽取患者静脉血 T0、T1、T2、T3四个时间点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浓度。结果:与 C 组相比,S 组在T2、T3时点的MAP、CVP 明显低于 C 组;S 组术中液体总量明显少于 C 组(P <0.05);S 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 <0.05);S 组 T2、T3的 DAO、D-乳酸含量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在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以 SVV 为指导的液体治疗较以 CVP 等为指导的常规液体治疗更具有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 谷氨酰胺对危重患者肠道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谈定玉;顾勤

    肠道是人体大的细菌库,肠道黏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且极易受损伤.危重患者由于缺氧、感染、应激等各种刺激使肠道屏障改变、通透性增高、肠道免疫功能抑制、肠内细菌和毒素移位,参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故肠道被认为是危重病应激的"中心器官"和 MODS的"始动器" (gut motor)[1].因此 ,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患者的肠道功能,是危重病医学一项重要任务.

  • 酪酸梭菌对胆汁淤积大鼠的肠黏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作者:马姝丽;李小芹;王菊平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肠黏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Con)组、模型(Mod)组、酪梭菌低(CBL)、高(CBH)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α-荼基异硫氰酸盐复制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各组大鼠于造模当日开始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rstern blotting分析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Mod组血清中ALT、AST、DAO及T-BIL水平显著升高,小肠组织中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Mod组相比,CBL组、CBH组大鼠血清中ALT、AST、DAO及T-BIL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小肠组织中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酪酸梭菌对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改善其肠黏膜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

  • 营养素介导的PPARa通路对肠道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姜涛;姜峰奇;金日明;朱跃坤;朱安龙;朴大勋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素下缺血再灌注后肠道屏障的变化,探讨PPARa与肠道屏障的关系.方法 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静脉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每组13只.建立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后取回肠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光镜下观察肠壁组织结构变化,PPARa蛋白表达和检测血浆D-乳酸变化.结果 光镜下观察对照组肠壁结构正常;静脉营养组肠黏膜水肿、萎缩、坏死,损伤较严重,肠绒毛排列紊乱、稀疏,部分肠绒毛完全脱落、上皮破溃,甚至基底膜损害、溃疡形;肠内营养组肠黏膜上皮损伤较轻,上皮基本完整,肠绒毛可见少许脱落,但排列尚整齐.结论 肠内营养对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PPARa蛋白的表达与肠内营养关系密切,进而表明PPARa蛋白参与肠屏障功能的维持及修复等过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介质.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人肠黏膜通透性的方法学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建荣;宋怀宇;姜春华;陈秋虹;黄钧;黄云花;梁列新;邓永青

    目的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人肠黏膜通透性的方法学研究,同时应用此方法研究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30例健康人(正常组)和9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变化,以此两项指标来反映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并将两组加以比较.(2)将9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乳果糖组,谷氨酰胺组3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乳果糖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10 g,3次/d;谷氨酰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颗粒10 g,3次/d.疗程均为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肝功能、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DAO、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T淋巴细胞亚群、L/M等,并采用协方差分析法加以比较.结果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L/M的变化,甘露醇和乳果糖能得到很好地分离,乳果糖的线性范围为0.65~13.0 μg/L(r=0.9980),甘露醇的线性范围为0.74~14.7 μg/L(r=0.9983).乳果糖和甘露醇日内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6%、0.65%(n=6),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77%、0.99%(n=6).乳果糖的加样回收率为98.68%~100.4%,平均值为99.51%;甘露醇的加样回收率为99.52%~100.5%,平均值为99.94%.乳果糖在尿中的低检测浓度为94.2 μg/L,甘露醇在尿中的低检测浓度为29.9 μg/L.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L/M、DAO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乳果糖组TBIL、ET、TNF-α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酰胺组治疗后ALT、TBIL、 TNF-α、ET、IL-2、L/M、DAO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果糖组与谷氨酰胺组相比,治疗后ALT、TBIL、 TNF-α、IL-2、L/M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肠道通透性的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方法简便,是目前临床评价肠黏膜通透性变化的实用方法.(2)与健康人相比,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的损伤.(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或谷氨酰胺对减轻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反应,降低肝功能水平都有一定的作用,但谷氨酰胺的作用更为显著,并且能纠正肠道屏障损伤.

  • 胃肠屏障功能的损害和保护

    作者:刘文桥

    胃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胃肠屏障包括肠内正常菌群、分泌型IgA(SIgA)、肠粘膜机械屏障、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1].生理情况下人体有三道生理屏障阻止和清除进入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在严重创伤、克、感染等许多病理情况下,可造成胃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导致胃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诱发白细胞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胃肠道不仅是MODS的靶器官,更是MODS的启动者[2].

  • 参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欣;李有柱;曹殿青

    目的 探讨参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道粘膜屏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 group)、参附预处理组(PS group)和参附治疗组(SF group),每组10只.三组均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经一侧股动脉放血,对侧测压,当平均动脉压降至35mmHg后,维持1h后,C组和SF组分别经股静脉回输等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和参附液,而PS组在放血前30min先经股静脉输注参附液5ml/kg预处理,余处理同C组.18h后处死动物取标本.偶氮基质显色鲎试验(LAL)定量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小肠粘膜固有层IgA+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小肠粘膜凋亡细胞数量,并计算凋亡指数.ELISA法测定血浆IL-6的含量.结果 PS和SF组内毒素含量、细胞凋亡指数及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而IgA+细胞数量显著高于C组(P<0.01):PS与SF组相比,IgA+细胞数量在SF组稍低(P<0.05).结论 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导致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可增加小肠粘膜固有层IgA+的含量,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粘膜细胞凋亡指数及IL-6水平.

  • 加味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郇义超;赵佳

    目的 观察加昧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加味大承气汤低、中、高剂量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加味大承气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中药煎煮液灌胃.灌胃24 h后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大鼠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和上皮损伤指数,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大鼠腹水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模式识别受体(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和胰腺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充血、水肿、坏死及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腺泡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大承气汤组大鼠损伤胰腺组织均减轻.加味大承气汤组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显著升高,上皮损伤指数显著降低,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昧大承气汤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大承气汤组大鼠腹水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均降低,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大承气汤组大鼠NLRP3和ASC表达均显著降低,而胰腺细胞凋亡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大承气汤可减轻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腺组织损伤,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血清炎症因子,改善微循环,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 大黄与黄芪对慢性肾衰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涂祎珺;李海燕;宫仁豪;钟瑜萍;赖有勤

    目的:研究大黄与黄芪对慢性肾衰(CRF)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从中医"肠-肾轴"角度分析其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CRF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记为J组,n=6),模型组(记为M组,n=8)和给药组(n=9),即贝那普利组(记为Y组,阳性对照,2 mg/kg),大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记为DH、DM、DL组,以生药量计分别为3、1.5、0.75 g/kg)和黄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记为HH、HM、HL组,以生药量计分别为6、3、1.5 g/kg).各给药组大鼠在成模1周后开始ig给药,每天1次,连续5周;J组和M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末次给药12 h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量和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以及血浆中内毒素水平,计算大鼠肾指数,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及小肠黏膜组织肠道绒毛的变化和隐窝深度.结果:与J组比较,M组大鼠24 h尿量、24 h饮水量增加,24 h尿蛋白,血清SCr、BUN、UA,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肾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数肾小球体积增大、硬化,间质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小肠黏膜组织的绒毛长度、绒毛宽度、黏膜厚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均减小(P<0.05或P<0.01),隐窝深度增加(P<0.01).与M组比较,DM、DL、HM、HL组大鼠24 h尿量减少,HM组大鼠24 h饮水量减少,各给药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血清SCr、BUN水平及肾指数均降低,除HH组外的其余各给药组大鼠的血清UA水平均降低,除HH、HM、HL组外的其余各给药组大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与肠道绒毛的病理形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大黄与黄芪均能有效地降低大鼠代谢毒素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功能、增强代谢物的排出;其可能是通过恢复CRF大鼠肠道的功能而达到治疗CRF的目的,且均以中剂量疗效优.

  •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蒋兴华;吴亚云;程明亮

    目的:探讨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以期为肝衰竭患者提供有效的食疗措施。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肝衰竭模型组(B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C组)、腌汤高剂量组(D组)、腌汤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B组、C组、D组、E组大鼠用硫代乙酰胺(TAA)皮下2次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C组、D组、E组大鼠在肝衰竭造模前和期间分别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腌汤6mL(高剂量)、腌汤1.5mL(低剂量)灌胃。于第2次注射TAA后28h抽取股动脉血分别检测血清内毒素(ETX)、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取肝组织及距回盲部3cm回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B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及大片坏死,坏死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干预组与B组肝脏病理学损伤程度相当。A组回肠黏膜形态完整,绒毛结构清晰,排列整齐;B组回肠黏膜结构紊乱,绒毛稀疏,上皮细胞不同程度脱落、缺失、坏死,固有层明显充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干预组肠黏膜损伤较B组轻。B组及各干预组大鼠血清ETX、D‐Lac、DAO、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血清ETX、D‐Lac、DAO、ALT、AST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族腌汤能通过保护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减少肝衰竭大鼠血清ETX的生成或释放,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似可防治由IETM导致的继发性肝损伤,对肝衰竭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 早期空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3例临床分析

    作者:钟巧兰;杨位轩;刘成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长期应用肠外营养可引起胆汁淤积、代谢紊乱等不良作用.长期禁食能诱发加重肠道屏障的破坏,引起菌群内毒索移位,促进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发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空肠内营养作为SAP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提供能量支持的同时,还能避免上述不良作用,使病人顺利度过SAP急性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我院从2003年起在普通病房中对SAP进行规范治疗基础上尝试进行早期空肠内营养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谷氨酰胺对肠道屏障功能调节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旭伟;杭春华

    近年来,谷氨酰胺(Gln)作为特殊的免疫营养素成为各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在机体应激状态下对维护肠道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完整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Gln被认为是应激状态下的"条件必需氨基酸".

  • 肠黏膜屏障与保护

    作者:邓丽静;康焰

    消化道是人体内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库,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功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等应激状态下,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损伤、肠内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异常,使肠道屏障发生破坏,促使肠道菌群易位和内毒素吸收,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发生.MSOF是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保护胃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内毒素吸收所引起的炎性反应、全身感染,避免MSOF的发生,可能是危重病人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 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的修复作用研究

    作者:高福来;纪桂贤;张利利;李莉;崔红梅

    目的 探讨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的修复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雄性BALA/c大鼠BMSCs,选择75只雄性BALA/c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浓度组各15只,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UC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4ml生理盐水,低、中、高浓度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0.4ml,细胞浓度分别为0.5×106/ml、1×106/ml、2×106/ml.记录大鼠活动和体征,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检测大鼠血清TNF-α(肿瘤杀伤因子-α)、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D-LAC(D-乳酸)、DAO(二胺氧化酶)含量,将大鼠一部分结肠组织制作切片,镜下观察.另一部分制成组织匀浆,检测MPO(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结果 经过移植后,低、中、高浓度组大鼠结肠充血水肿情况好于模型组,溃疡和糜烂减少,炎性细胞减少.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浓度组TNF-α、IL-6、IL-8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各组TNF-α、IL-6、IL-8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7d,模型组与低浓度组大鼠血清D-LAC、DAO、组织MPO含量高于其余组(P<0.05);移植后第21d,低、中、高浓度组大鼠血清D-LAC、DAO、组织MPO含量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移植后第7、21d,各组DAI评分均下降,低、中、高浓度组低于模型组,且随着浓度的升高,DAI评分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病情,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使肠道屏障功能恢复,但治疗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术前营养支持联合肠道益生菌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

    作者:余胜锋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前接受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道益生菌干预,分别在术前3d和术后7d,评价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在术后7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歧杆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及肠球菌、CD4+、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较高(P<0.05),而恢复时间显著较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1%(P< 0.05).结论 术前营养支持联合肠道益生菌干预能有效维持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轻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能增加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保护肝功能.

  • LADG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

    作者:韩登科;陈先社

    目的 探究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随机将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行LADG)和对照组(35例,行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比两组的疗效及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X)水平均显著升高,而D-乳酸水平均降低(P<0.05),但研究组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ADG可有效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指标,有利于术后恢复,且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肠道功能抑制程度较低.

  • 肠道屏障功能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桂珍

    肠道屏障功能在保护机体免受肠道内微生物及其他物质侵袭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与继发的肠源性感染、脓毒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客观准确地评价肠道屏障功能对于临床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改变病人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篇综述中,作者总结各种可行的肠道屏障功能检测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同时涉及了一些应用于检测中的新技术.

  • 烧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防治措施

    作者:王来红

    长期以来,人们对肠道功能的认识仅局限于它是一个消化器官。在烧(创)伤、感染等所致危重病的救治中,临床医生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心、肺、肾等脏器,而忽视了肠道屏障功能在危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营养学和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关于肠道在调节机体代谢及营养中的作用,特别是肠道屏障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丰富,并逐渐形成新的观点:肠道不仅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素的器官,也是阻止肠腔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入体内的重要屏障,以及调控机体应激反应、生成炎症介质的重要器官,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基于此点,国内外不少学者相继提出"肠源性感染"、"在病理状态下肠道是一个未获引流的脓肿"、"肠道是外科应激的中心器官"等观点,并推论肠道可能成为MODS的启动器官。现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研究报道,从不同侧面研究了烧伤后肠道屏障的变化、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对此作一阐述。

147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