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的临床应用

    作者:苏贺先;桂松柏;娄飞云;马骏;孙辉

    目的:探讨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通过该入路显微手术顺利切除8例上中下斜坡以及桥小脑角颈静脉孔区肿瘤.结果:肿瘤完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并发面瘫1例,脑脊液耳漏2例.后者经外耳道填塞分别于术后1周和3周治愈.结论: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适用于上中斜坡、岩斜区及桥小脑角的肿瘤切除术.

  • 采用CT静脉造影研究Labb6静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姜保东;施炜;马祥兴;王青;王茜;冯晓源;李克;于富华

    颅底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近年来经颞骨岩部人路切除岩斜区肿瘤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深入研究Labbé静脉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对选择手术入路,避免对其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脑CT静脉造影(CT venography,CTV)对Labbé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 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探讨

    作者:施炜;徐启武;车晓明;胡杰;顾士欣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对53例岩斜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患者采用颞底经天幕入路1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2例;(颧弓或眶颧)翼点入路12例;乙状窦前入路2例;颞底、乙状窦后幕上下联合入路7例;颞下前岩骨硬膜外入路7例;扩大的前颅底硬膜外入路2例.结果 32例(61%)患者肿瘤全切除,9例(17%)次全切除,12例(22%)大部切除.术后新发生颅神经功能障碍16例(30%),死亡2例(4%).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颞底经天幕入路等岩斜区手术入路均可以在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及神经导航、神经内镜下进行.主体生长于硬膜外的岩斜肿瘤适合于采用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幕上下联合入路对巨大岩斜区肿瘤是理想的手术入路.

  • 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

    作者:周国胜;周文科;金保哲;张新中

    目的 探讨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2例岩斜区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包括脑膜瘤7例、神经鞘瘤3例、胆脂瘤2例.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发生近期记忆障碍1例,肢体偏瘫1例,感觉性失语1例,治疗随访3个月后均痊愈.结论 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极佳入路,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

    作者:陈步东;姚鑫;孙树鹏;王虎;杨玉山

    目的 探讨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上岩斜区肿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20例,神经鞘瘤7例,表皮样囊肿5例.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15例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偏瘫5例,失语3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滑车神经麻痹2例,三叉神经麻痹7例,外展神经麻痹4例,面神经麻痹2例,听神经麻痹3例.术后随访3 ~12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值得推荐的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术前应仔细研究影像学资料,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来决定是否采用此手术入路.

  • 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武文元;王涛;李明洙;窦长武;张占普;富春雨;马庆海;张玉梅;薛际航;刘海波

    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岩斜区肿瘤20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据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和血供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

    作者:唐勇;王汉东;马驰原

    岩斜区肿瘤的外科治疗涉及多种手术入路,针对肿瘤主体部位、侵及方向、供瘤血管以及毗邻结构的不同,其手术入路的选择也有所不同[1-3].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立体定向技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影像学的发展,神经外科医生对岩斜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进行了多种探索和改进.本文将对岩斜区肿瘤的各种常用手术入路做一综述.一、经颅底岩斜区前方入路包括(经颧弓或眶颧)额颞(翼点)入路,由翼点入路演化而来.20世纪70年代,Yasargil开创了翼点入路的基础,使得该入路逐渐发展成为常用、有效的颅底手术入路之一[4].此入路在岩斜区肿瘤外科治疗上主要适用于上斜坡肿瘤向鞍上、中颅窝底、海绵窦区和幕上发展者,具有开颅简单、神经解剖结构清晰、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岩骨的阻挡,岩尖后部、小脑脑桥角区、下斜坡区显露欠佳,因此很难应用于主体位于后颅窝的肿瘤[3].

  • 影响岩斜区肿瘤手术疗效因素探讨

    作者:宋来君;孙红卫;保建基;庞长河

    我院从1998年12月至2002年7月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岩斜区肿瘤29例,疗效满意,现对影响该部位肿瘤疗效的因素作一分析.

  • 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及相关问题

    作者:余新光

    岩斜区肿瘤是指起源于第5至第11颅神经出颅处以及其内侧的岩骨和斜坡部位的肿瘤,常见是脑膜瘤,是公认的颅内复杂的病变之一.1922年,Cushing认为这种"手术困难极大,有时甚至是无法克服的",并预言:"另一代神经外科医生无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将它们征服".

  • 经岩骨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和临床应用

    作者:杨雷霆;黄玮;肖绍文;黄祜鸿;朱贤立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和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治疗岩斜区病变的前提.经岩骨入路,或经岩-颞下-乙状窦前入路是处理岩斜区病变的主要入路之一[1-6].我们从2000年2月-2004年2月在10例(20侧)尸头上学习和模拟AlMefty等[1-3]描述的经岩骨入路,同期在临床上运用该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16例,取得良好效果[7].现报告如下.

  • 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作者:赵永轩;苏贺先;马骏;李健

    目的 总结岩斜区肿瘤3种不同入路优缺点,探讨选择手术入路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如何选择入路,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21例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乙状窦前入路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3种,从肿瘤性质、生长方式、术后并发症和操作难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选择手术入路时如何依据这些因素对3种入路进行选择,观察依据这些因素指导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效果,分析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对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手术效果的作用.结果 本组21例,全切16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1例.神经鞘瘤6例,表皮样囊肿3例,脑膜瘤12例.术后1例为乙状窦前入路,术后出现脑脊液耳漏,颅内发生化脓性感染,治疗无效死亡;5例出现患侧滑车神经损伤,有复视;6例周围面神经瘫痪;1例出现颞叶脑内血肿,经过保守治疗后,血肿吸收,正常出院;3例出现运动性失语,经治疗后,渐好转;3例出现手术区皮下积液并有反复低热,给予留置腰大池治疗,无临床症状出院,1~2月随访,体温正常,积液消失.5例肿瘤残留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未有复发.结论 手术入路所经过的解剖结构不同,暴露范围分别有侧重点,术前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患者入路,这样可以大限度保护周围组织,提高手术成功率.

  • 15例岩斜区肿瘤术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

    作者:邵翙;金奕

    岩斜区由蝶骨、颞骨和枕骨组成,部位深后,毗邻重要结构,相关解剖包括岩骨、脑干、第Ⅲ-Ⅻ脑神经、幕下重要血管等,曾一度被认为是手术禁区[1].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和手术器械的发展,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等器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区手术得以逐渐开展.但由于岩斜区肿瘤的特殊性,其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2].吞咽障碍是岩斜区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误吸误咽,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早期康复治疗和社会转归[3,4].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共进行60例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其中15例患者术后并发吞咽障碍,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陈军;陈覃;郭秀元;司宪平;施辉;王富元;俞文华;吴海滨;江伟

    岩斜区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十分困难,一直为神经外科公认的难题[1] .1988年3月~1999年3月,我们共收治岩斜区肿瘤14例.现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岩斜区肿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曾丹;李向芝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术后早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6例岩斜区肿瘤病人术后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26例病人术后出现颅内血肿1例,脑脊液耳漏2例,颅内感染1例,后组神经损伤2例,偏瘫2例,通过一系列的对症处理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缓解病人的焦虑状态是缩短病人住院日、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欧明亮;张贵升;陈军辉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全麻下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岩斜区肿瘤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22例,其中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胆脂瘤5例,三叉神经瘤3例;次全切除4例,其中脑膜瘤2例,听神经瘤1例,胆脂瘤1例;大部分切除1例,为胆脂瘤;死亡1例,死于后组颅神经麻痹引起的肺炎.术后并发症:失语5例,均为一过性,全部在1个月内恢复;颅内血肿4例,其中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肺部感染4例,其中1例高龄老人死亡;脑脊液耳漏2例,经腰穿引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皮下积液1例,2 w后自愈.术后脑神经症状和体征8例缓解,6例同术前,13例较术前加重,其中偏瘫2例,周围性面瘫8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结论 显微外科下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手术视野清楚,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 不同经岩骨乙状窦前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学民;王勇

    岩斜区肿瘤是指起源于岩上、岩下窦之间的岩骨斜坡裂的肿瘤.岩斜区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内耳孔和颈静脉孔, 上方至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上缘,前界为岩斜区硬膜,后界为脑干.

  • 第七届三博国际神经科学论坛会讯

    作者:北京三博脑科医院

    第七届三博国际神经科学论坛将于2014年9月26至28日在北京世纪金源香山商旅酒店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神经肿瘤。届时将有国内外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围绕临床手术技术做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内容涵盖:鞍区肿瘤及大脑深部肿瘤的手术要点、脑胶质瘤的新手术治疗和放疗和化疗进展、桥小脑角及岩斜区肿瘤的手术进展、颅内外沟通肿瘤的手术技术和策略、脊髓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颅底重建技术、内镜等微侵袭技术及经典病例的诊疗。诚挚邀请神经外科学科同仁光临此次论坛。

  • 改良 Kawase 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

    作者:岑波;邱勇;胡飞;孟国路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中上岩斜坡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表皮样囊肿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干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3例,均未发生术后死亡,未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Kawase入路适合应用于切除中上岩斜坡区肿瘤。

  • 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斜区肿瘤9例报告

    作者:黄武;龚坚;王有刚

    对9例岩斜区肿瘤患者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的手术治疗.结果 6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改善6例.提示乙状窦前入路能大限度地暴露乙状窦前空间, 充分暴露岩斜区肿瘤,是岩斜区肿瘤的首选手术入路.

  • 颞下幕上经天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11例分析

    作者:徐瀚;徐硕;于群;陆小明;鲁艾林

    目的 总结颞下幕上经天幕入路治疗岩斜区病变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颞下幕上经天幕入路治疗岩斜区肿瘤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6例,症状缓解5例,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颞下幕上经天幕入路到达岩斜区病变路径较短,无需磨除岩骨骨质,可直视岩骨背侧病变,对于岩斜区肿瘤具有较大的暴露范围和角度.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