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俊廷;李达;郝淑煜;王亮;林久銮;杨阳;汤劼;肖新如;吴震;张力伟

    目的 分析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及长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例岩斜区脑膜瘤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PS评分对术前后状况进行评估,并对预后及远期生存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随访314例,男85例,女229例,术前KPS评分72.9±10.5.主要手术入路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53.5%),肿瘤大小为(4.1±1.0)cm,全切53.8%(Simpson Ⅰ或Ⅱ级),手术死亡率2.1%,术后KPS评分为65.5 ±16.1.平均随访71.2个月,复发28例,死亡23例.随访KPS评分为74.2±28.2.术前KPS评分、肿瘤与脑干粘连和与血管神经关系等均为预后KPS(≥80分)和远期生存的独立因素.5年、10年和1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3.0%、90.6%和70.0%.结论 手术为首选治疗策略.以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为前提,行个体化治疗,未全切者应规律复查,以决定是否辅助放疗.复发病例则应积极治疗.

  • 经岩骨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和临床应用

    作者:杨雷霆;黄玮;肖绍文;黄祜鸿;朱贤立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和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治疗岩斜区病变的前提.经岩骨入路,或经岩-颞下-乙状窦前入路是处理岩斜区病变的主要入路之一[1-6].我们从2000年2月-2004年2月在10例(20侧)尸头上学习和模拟AlMefty等[1-3]描述的经岩骨入路,同期在临床上运用该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16例,取得良好效果[7].现报告如下.

  • 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骨斜坡区病变

    作者:王仲伟;陈坚

    经岩骨入路切除岩骨斜坡区(下称岩斜区)肿瘤已有近百年历史.1904年Fraenkel[1]首次报道了枕下-经迷路入路切除听神经瘤,1977年Hakubu[3]据此改为经岩骨-经小脑幕入路做斜坡脑膜瘤全切除术,术中保留迷路.1988年AlMefty等在应用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时提出了乙状窦前入路到达岩斜区.目前,乙状窦前迷路后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已公认为到达岩斜区的佳入路.

  • 经岩骨入路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分析探讨

    作者:伍洪昊;李美华;万丽丹

    岩斜区脑膜瘤是指发生在颅底岩骨及斜坡区的脑膜瘤.

  • 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与经岩骨入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岩松;常义;惠国桢;邵君飞;刘宏毅

    目的充分了解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结构,探明颅骨表面标志与其下方重要结构的对应关系,为安全、合理地运用经岩骨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使用20例颅骨和17例尸头标本,按照手术入路将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切除,暴露横窦、乙状窦、岩上窦、窦硬膜角等结构,测量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找出它们与颅底表面骨性标志的对应关系.结果右侧横窦中段和外侧段的平均宽度大于左侧.横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对应,乙状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乳突尖的连线对应,两线构成的夹角为"窦间角",左侧平均为102.0±17.3度,右侧平均为100.0±15.5度.乳突导静脉孔至乙状窦后壁距离左侧12.0±2.2mm,右侧12.3±2.5mm.结论从右侧开颅时必须考虑到左右横窦宽度的差异.可采用新的乙状窦前入路钻孔定位方法:孔1位于颞鳞/顶乳缝交点前上方;孔2位于颞鳞/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下方,前缘在乳突体后界;孔3、4位于星点内侧2~3cm,颞鳞/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两侧;孔5位于颧弓中点的上方.

  • 神经导航下内听道及面神经管的解剖研究

    作者:林爱龙;秦尚振;龚杰;徐国政;马廉亭;李俊;姚国杰;潘力;李爱冰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内听道及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中的作用;为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安全打开内听道及经岩骨入路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管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用8具16侧成人汉族尸头标本在神经导航指引下完成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到达内听道及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测量导航误差;观测内听道及面神经管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①所有内听道及面神经管均成功导航,成功率100%,总体误差<0.9mm.②内耳门后下缘到乙状窦后缘中点的距离左侧为(32.15±1.76)mm,右侧为(33.34±1.57)mm;到后半规管后缘中点的距离左侧为(12.51±2.15)mm,右侧为(13.26±2.44)mm.③面神经管岩骨段可划分为三段:前庭段短,长径(3.6±1.2)mm,管径平均为(1.2±0.3)mm;鼓室段居中,长径(11.2±2.5)mm,平均管径(1.4±0.1)mm;乳突段长,长径(16.1±3.6)mm,平均管径为(1.7±0.2)mm.结论神经导航辅助对打开内听道及保护面神经管有肯定的价值;熟悉内耳门、面神经管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有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结构.

  •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丁锡平;袁贤瑞;曹美鸿;奚健;黄军

    目的为颞下经岩骨入路手术处理斜坡及脑干腹侧病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模拟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各主要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颞下硬脑膜外经前内侧的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的岩浅大神经沟及岩上窦所形成的三角区磨削岩骨尖.其周围结构的测量结果为:上半规管垂直于岩骨嵴,位于弓状隆起下方,耳蜗位于内听道前方、岩骨颈内动脉膝后方,内听道位于上半规管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中央.20侧中有2侧面神经膝裸露,耳蜗至膝状神经节的距离约为3.30 mm±0.79 mm,耳蜗距颈内动脉膝约2.48 mm±1.14 mm,内听道距岩斜缝约16.03 mm±1.94 mm,颈内动脉水平段距岩上窦约10.73 mm±2.00 mm.结论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能增加岩斜坡及脑干腹侧的显露,但显露范围有限,且需一定程度的颞叶牵拉.同时可能因为不熟悉解剖而误伤耳蜗、颈内动脉及第Ⅶ脑神经、第Ⅷ脑神经,选择应用时应审慎考虑.

  • 经岩骨入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黄军;袁贤瑞;奚健;丁锡平;姜维喜

    目的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管段面神经分3段:迷路段长(3.2±0.9)mm,上下方向管径(1.1±0.2)mm;鼓室段长(11.7±1.5)mm,水平方向管径(1.4±0.1)mm,两段成角71.0°±11.7°;垂直段长(13.9±1.8)mm,前后方向管径(1.6±0.2)mm,与水平段成角106.6°±7.7°.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①锥隆起是上膝部的标志,锥隆起与茎乳孔连线为垂直段的标志线;②面神经裂孔是膝状神经节的标志;③垂直段距离海伦嵴(15.0±1.3)mm.结论熟悉管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标志,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面神经.

  • 神经导航下经岩骨幕上下联合入路中面神经管的解剖研究

    作者:林爱龙;秦尚振;龚杰;徐国政;李俊;姚国杰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岩骨幕上下联合入路中的作用,为经岩骨幕上下联合入路中保护面神经管提供解剖研究.方法 8具16侧成人汉族尸头模拟在神经导航指引下经岩骨幕上下联合入路的手术操作,测量乳突外点到面神经管各段的距离,解剖面神经管,观测面神经管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 (1)所在面神经管均成功导航,成功率100%,总体误差<0.9 mm.(2)面神经管岩骨段可划分为三段:前庭段(迷路段)短,长径(3.6±1.2)mm、管径(1.2±0.3)mm;鼓室段居中,长径(11.2±2.5)mm、管径(1.4±0.1)mm;乳突段(垂直段)长,长径(16.1±3.6)mm、管径(1.7±0.2)mm.结论神经导航可应用指导保护面神经管;熟悉面神经管的解剖特点有利于术中保护面神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