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作者:张晓云

    临床配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一般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其缺点①忽视注射器死腔的存在.1ml注射器5号针头死腔为0.07ml,抽吸TAT至注射器刻度0.1ml时,TAT实际量为0.17ml,所配皮试液浓度显然高于标准浓度.②抽吸TAT时因死腔内有空气存在,与TAT混合产生泡沫,排气时有部分TAT随泡沫排出,造成浪费.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用1ml注射器先吸0.9%氯化钠注射液0.83ml,再吸TAT至0.93ml,摇晃混匀药液,皮内注射0.05ml.因驱除了注射器死腔内空气,泡沫产生减少或不产生,抽0.9%氯化钠注射液至注射器所示刻度0.83ml,加上死腔容积0.07ml,实际量则为0.9ml,再吸TAT 0.1ml, 即为300U/ml,皮内注射0.05ml即15U.笔者已用此方法行皮试2472例次.

  • 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率的探讨

    作者:干文芳;桂文芳

    目的 探讨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6~12月在我科就诊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外伤患者751例,按就诊时间单双日分为对照组362例和实验组389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操作,实验组对皮试液的配置方法、消毒方法等进行改进.比较2组患者皮试后的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皮试阳性率为64.6%,实验组皮试阳性率为19.0%.实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受各种因素影响,应尽可能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避免假阳性的出现,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魏福玲;刘学芝

    患者女性,33岁.因手外伤行清创缝合,术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治疗,当时无不良反应,回家2 h后出现皮疹,呈粉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当时未予重视.10 h后,出现头晕、恶心、心慌、胸闷、眼黑,来我科急诊.体检:面色苍白,口唇及眼睑浮肿,球结膜充血,四肢冰冷,无力,全身及四肢见大片状的斑丘疹,脉搏细弱,心率101 bpm,律整,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测血压40/*!20 mmHg,诊断为过敏性休克.即刻给予中流量吸氧,补液,10%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静脉注射,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等抗过敏治疗,症状缓解.血压升至90/60 mmHg.患者受伤后未用其它药物,于1年前外伤时曾用TAT治疗.

  •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局限型破伤风诊治分析

    作者:徐汉平;石益龄

    近8年来,我院收治破伤风15例,其中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后,发生局限型破伤风3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 先天性不全腭裂伴右位心和室缺、大血管转位1例

    作者:程波;赵吉宏;东耀峻;李祖兵

    患者,盘XX,男,15岁,因先天性不全腭裂13年,影响进食及发音,未经治疗,来院求治.患者自幼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活动后无胸闷、心悸、气促等现象,无紫绀及蹲踞史.患者父母身体健康,其家庭无类似畸形史,患者系足月顺产,母亲怀孕期间营养良好,怀孕第6周曾因右膝关节外伤口服去痛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并静滴抗生素(药名、剂量不详).

  •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反应1例

    作者:顾敏菊

    患者,女,42岁,2000年7月12日因皮外伤来我院外科就诊,给予破伤风抗毒素1 500 U,先做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破伤风抗毒素稀释10倍(0.1 mL破伤风抗毒素加0.9 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 mL,30 min后患者前臂掌侧皮丘边稍有红印,后按脱敏注射法,用氯化钠注射液将破伤风抗毒素稀释10倍,分4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 min,无不良反应,患者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第12天发现有过敏症状,腰部出现皮疹、丘疹、红肿,症状对称,确认为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即用5%葡萄糖注射500 mL,地塞米松13 mg,西咪替丁0.8 g,维生素C 2 g,2 d后好转。第3天继续用5%葡萄糖500 mL,地塞米松改用10 mg,西咪替丁0.8 g,维生素C 2 g,再用2 d。后用维持量:5 %葡萄糖注射500 mL,地塞米松改用5 mg,西咪替丁0.4 g,维生素C 2 g,口服氯雷他定(开瑞坦)100 mg*d-1,患者诉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未服用任何药物,无食物过敏史。

  •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性休克窒息1例

    作者:马忠金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4岁。2015年5月26日9:00,患者因车祸致头面部外伤1 h 于我院急诊科清创缝合,10:20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140955-1)1500 IU,皮试结果为皮丘直径约0.4 cm,红晕近似呈椭圆形,长约3.5 cm,宽2.0 cm,皮丘周围有直径约为1.6 cm、融合为一体的轮状圆形红晕,余为星点状红晕(无连续成伪足)。局部无痒感及全身症状(如头沉、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憋气等)。皮试结果为阴性[1],精制破伤风抗毒素分2次进行注射,第1次给予精制破伤风抗毒素0.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0.9 mL,无异常反应。20 min 后进行第2次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0.9 mL+0.9%氯化钠注射液0.1 mL,约5 min后诉咽痛,声音嘶哑,伴发哮鸣音及呼吸困难,患者突然头部侧歪,呼吸停止,口唇及颜面部发绀。立即注射地塞米松10 mg,苯海拉明20 mg,并同时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气管切开并应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发现支气管痉挛水肿伴发喉头水肿)。但因呼吸停止时间已超过5min,脑细胞因缺血缺氧受到影响,经过努力抢救,患者脑功能仍受到影响,处于意识不清、肢体瘫痪等植物状态。

  •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反应6例

    作者:王成凤;刘耀红;刘三拥;洪珊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特异性蛋白,注射时容易出现过敏现象,我院1990年1月~2001年1月共发生过敏反应6例,经及时处理无一例造成不良后果.现报道如下.

  • 破伤风抗毒素致恶性心律失常1例

    作者:王芸素;林仲辉;陈联发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7 岁,因午睡醒来起床时出现头晕,不慎跌倒,导致右侧额部外伤出血,由家人于2016年9月17日18:57时送我院急诊科.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平时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美托洛尔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螺内酯、曲美他嗪、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治疗,有"2型糖尿病"病史,规律使用"阿卡波糖、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右侧额部外伤出血,可见长约4 cm左右的伤口,无胸闷痛,无心悸气喘,无头晕头痛,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BP 102/55 mmHg,HR 71次/min,神清,精神倦怠,平卧于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因患者有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急诊科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结果如下:心电图示:窦性心律,r 波上升不良( V1 ~V3),多数导联ST-T改变.急诊生化示:AST 114 U·L-1,葡萄糖19. 8 mmol·L-1,乳酸脱氢酶291 U·L-1,SCr 134 μmol ·L-1,钾3. 9 mmol·L-1,心肌酶学和肌钙蛋白正常.

  •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致严重变态反应1例

    作者:崔学军;李焕杰

    我院收治1例因皮肤外伤就诊患者,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严重变态反应,经抢救治疗脱险,现报告如下: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致儿童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作者:孙蓉;班炳坤;韦敬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汉族,体质量12 kg,无药物过敏史,有家族药物过敏史(具体不详).夜间因额头挫伤入院治疗,查伤口少许渗血,创缘不规则,创口长3 cm,深1 cm,家属拒绝做CT检查.按医嘱清创缝合后,次日9点10分进行TXT皮试,医务人员按《基础护理学》TXT皮试规定用量配制,用0.25 ml生理盐水稀释0.75 ml TXT原液(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130425-3,规格:0.75 ml,1 500 IU/支),抽取0.1 ml稀释液与0.9 ml生理盐水配制成1 ml皮试液,取0.1ml(15 IU)于前掌测进行皮内注射(当天未使用其他药物),注射约5 min后患儿出现神智不清、口唇青紫、口吐白沫、呼吸困难,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将患儿由门诊输液大厅转移至急救室进行抢救,到达急救室时,查患儿口唇青紫,呼之不应,呼吸、心跳停止,大动脉无搏动,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立即给予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9时25分静脉推注0.3 mg盐酸肾上腺素,持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气囊面罩加压给氧,患儿仍无呼吸和心跳,双侧瞳孔散大对光无反应,9时30分再次静推0.3 mg盐酸肾上腺素,经反复抢救,患儿仍无呼吸及心跳,大动脉无博动,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9时40分心电图显示心电活动消失,继续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和气囊面罩加压给氧,9时45分因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 破伤风抗毒素致血清病1例

    作者:刘忠红

    患者女性,39岁,已婚.因右手食指被铁钉刺伤,经外科医生局部包扎处理后,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前皮试结果阴性,注射后未感特殊不适,观察20 min后离开医院.1周后,注射局部发痒,检查注射局部有一直径约3 cm的丘疹,即自行热敷.随之,大腿外侧皮肤瘙痒,搔抓后,均起大小不等的丘疹,继而扩散至颈部、腰部.次日晨起后感恶心、呕吐、头昏、心慌、立即卧床休息,1 h后自觉症状逐渐好转,颈部、腰部斑丘疹消退,注射局部仍发痒,双上肢、双下肢瘙痒,再次就诊.诊断为TAT所致的血清病,口服息思敏1粒后,过敏症状逐渐好转,连服2天后,注射局部丘疹消失.痊愈后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任何异常.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作者:胡先娣;植亚英

    目的 减少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率;方法 推广使用7.5U为皮试标准浓度、改进配制方法 、选用适宜的皮肤消毒液、选用适宜的皮内注射针头、规范皮试结果的佳观察时间、规范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结果减少TAT皮试假阳性反应;结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

  •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病人的键康教育

    作者:华笑娥;卢彩萍;王丽萍

    在临床上各种外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的病人是非常之多,如何做好注射????TAT的病人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有位病人因注射TAT3天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痒,误认为是注射时消毒不严引起的感染.

  • 破伤风抗毒素(TAT)致迟发过敏反应的护理体会

    作者:孙旭光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足部钉刺伤伤就诊,行清创引流术后做TAT试敏,无药物过敏史,20分钟观察皮试结果为阴性.肌肉注射TAT1500国际单位,注射完毕观察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给予静脉输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3天后,门诊换药治疗.

  • 小儿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观察及护理探讨

    作者:朱红燕

    目的:总结106例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脱敏注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过敏反应的表现和护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小儿易致过敏反应的原因和及时有效救护措施是保证患儿安全的关键.

  • 一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迟发过敏性休克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靳学兰

    TAT是系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可导致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过敏反应,若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影响患者生命.近来,我院注射室成功的抢救了一例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性休克(迟发型)的病人.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TAT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作者:刘寒秋

    破伤风抗毒素(TAT)为一种抗毒素,通过中和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达到防治破伤风的作用,因为它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治疗后也易出现过敏反应1,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较少见,特别是脱敏注射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者更少见,我院门诊曾发生了一例,现报告如下.

  •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法改进效果观察

    作者:孙连儿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改进的方法.方法先将原液加生理盐水至1ml,再按常规方法注射;同时改进阳性者的脱敏注射方法,用一次性将原液稀释至5ml脱敏注射法注射.结果上述方法使TAT的阳性率大大减低;改进的脱敏注射法减少了工作量,减少了污染机会,减少了反应的发生.结论使用改进的TAT皮试和脱敏注射方法可以降低阳性率,降低过敏反应率,提高工作效率.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作者:曹娥慧

    分析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皮试结果假阳性的原因,认为破伤风抗毒素起效快,疗效好,既方便又经济,是预防破伤风的首选药物,但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假阳性率较高,护士应采取措施减少各种可能导致TAT皮试假阳性的因素,减少行脱敏注射或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情况的发生,大限度地减轻患者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

461 条记录 16/24 页 « 12...13141516171819...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