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应用

    作者:章斐然;李威;郭毓文;陈君填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20例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术中施行TME,并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结果随访2年尚未有局部复发或转移,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TME在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优于普通术式,无增加并发症病例.

  • 低位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永平;曾海滨;林松;张发惠

    目的 报道低位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背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2010年1月以来,临床采用低位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踝足背外伤患者11例.结果 修复足背、跟腱区创面计11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大11.0 cm×6.0 cm,小7.0 cm×4.0 cm..经6~10个月随访,皮瓣柔软,可塑性好,色泽与受区接近,部分病例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小腿内侧远端的血供具有多源性、纵向性和营养血管同源性的解剖学特点,是构成低位远端蒂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低位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适宜踝足部及其远侧的组织缺损修复.

  • 特殊情况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会阴部伤口的护理

    作者:钱小兰;谢玲女;陈亚萍;洪小芳

    总结51例特殊情况下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伤口的护理经验.19例盆底腹膜无法缝合的患者避免剧烈咳嗽、胃肠胀气等增加腹压的因素,以免腹压过高引起小肠管脱垂,正确指导活动及会阴伤口冲洗、坐浴的方法;20例肥胖患者取低半卧位,指导患者屈膝外展并在两侧膝下放置三角零以支持双下肢,使会阴部伤口能较大限度敞开,便于会阴部伤口的冲洗和观察,保持渗液引流通畅,减少骶前积液的发生;12例放疗后患者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热、痛,保持创口清洁,每日用带着无菌手套的手指分离骶前间隙1次,以减少发生骶前间隙积液感染的机会;同时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针对伤口情况做好出院指导等.51例患者均在术后7~10d出院,2~3个月会阴部伤口完全愈合,未发生肠管坏死及会阴部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 组织再生修复材料重建盆底在低位直肠癌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戈伟;陈刚;蒋松松;王浩

    目的 探讨组织再生修复材料重建盆底技术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ELAPE手术中采用组织再生修复材料进行了盆底重建.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1.7岁.行常规腹部操作和会阴部操作后行盆底重建.盆底重建采用1片大小13 cm×15 cm的8层非真皮、非交联高端组织再生修复材料-百得塞补片,室温下在无菌生理盐水中浸泡30 s,使用可吸收缝线以“降落伞”式缝合法固定于盆壁筋膜和肛提肌腱弓处的肛提肌断端,缝线的位置距离边缘约1 cm,确保补片与组织有大程度的接触.补片多余部分不予裁剪,向内翻折.在百得塞补片外侧骶前放置1根负压引流管,自会阴伤口旁戳孔引出固定并连接负压球.观察术后会阴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如会阴部切口感染、积液、裂开、膨出,会阴部疼痛及盆底疝等情况)和生物补片并发症发生率(如放置补片部位的红肿、疼痛、感染及排斥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达到根治性切除,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肠穿孔,无一例死亡.术后会阴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2例患者出现会阴部切口下积液,予加强引流、换药等处理后,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红肿、裂开、膨出或肠梗阻.术后未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8~13(平均10)d.术后住院时间9~ 15(平均10)d.术后平均随访21(2 ~50)月,无一例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盆底腹膜裂孔疝发生,随访至今未发现会阴部膨出.结论 在ELAPE手术中应用组织再生修复材料重建盆底,可获得较低的会阴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有效预防盆底腹膜裂孔疝的发生.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部分、次全和完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式的肿瘤学结果及肛门功能比较

    作者:张斌;刘泉龙;赵玉涓;卓光鑚;尹淑慧;朱军;赵克;丁健华

    目的 比较部分、次全和完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式(ISR)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肿瘤学结果与肛门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接受腹腔镜ISR治疗的7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判断肿瘤下缘距离肛门括约肌环<1 cm,采用部分ISR(28例,自齿状线附近环形切除部分内括约肌进入括约肌间隙);肿瘤远切缘位于齿状线与肛门括约肌间沟之间,采用次全ISR(34例,在齿状线与括约肌间沟之间垂直于肛管长轴环形切除大部分内括约肌全层);若肿瘤下缘位于肛管内,则选择完全ISR(17例,经括约肌间沟环形切除全部内括约肌);3种术式均采用2-0可吸收缝线间断行结肠肛管手工吻合.比较3组患者的肿瘤学结果,并采用标准胃肠功能问卷调查、Wexner失禁评分和Kirwan失禁分级对术后肛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除肿瘤下缘与肛缘的距离(P=0.000)和术前癌胚抗原水平(P=0.040)外,3组患者其他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1(8~61)月,部分、次全和完全ISR组患者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1%、72.9%和80.2%(P=0.658),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1%、88.9%和88.2%(P=0.9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38例未接受新辅助治疗且回肠造口还纳术后至少24月的患者完成肛门功能评估,其中部分ISR组14例,次全ISR组15例,完全ISR组9例.28例(73.7%)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良好(Wexner失禁评分≤10分),无一例因为术后严重肛门失禁(Kirwan 5级)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3组患者Wexner失禁评分和Kirwan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术后出现慢性狭窄的患者肛门功能明显劣于无狭窄患者[Wexner失禁评分:18(9~20)比6(0~18),P=0.000;Kirwan分级:3(2~4)比2(1~4),P=0.002].结论 腹腔镜ISR作为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极限保肛术式,能够获得较好的肿瘤学结果和较为满意的肛门功能.不同ISR手术方式可能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肿瘤学结果和肛门功能,但吻合口慢性狭窄患者术后排粪控制功能欠佳.

  • 低位直肠癌拖出式适形切除术肠壁侧切缘安全距离的初步探讨

    作者:朱晓明;楼征;白辰光;龚海峰;马俊;孟荣贵;郝立强;张卫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肠壁侧方浸润距离,为拖出式适形切除术(PTCR)肠壁侧切缘的安全距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因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LAR)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患者的手术标本,经10%甲醛固定24 h后,分别在肿瘤标本顺时针走行的3、5、7和9点处,以肿瘤边界为原点,向外呈辐射状切取长度为1.5 cm,宽度为0.5 cm大小的正常肠管全层组织,测量肿瘤侧方浸润的距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到83例手术标本,总体侧方浸润率为71.1%(59/83),其中3、5、7和9点处,侧方浸润率分别为34.9%(29/83)、26.5%(22/83)、32.5%(27/83)和37.3%(3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4449,P=0.4853)。肿瘤的3、5、7、9点侧方浸润距离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1.00)、0(0.50)、0(0.55)及0(1.00) mm;4个点位的第5百分位数(P5)均为0 mm,4个点位的第95百分位数(P95)分别为2.5、1.6、2.6和2.5 mm,各点位间浸润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5.3310,P=0.1489)。 T1、T2、T3和T4期肿瘤侧方浸润率分别为0/4、58.3%(14/24)、83.0%(44/53)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是肿瘤发生侧方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22, OR =3.741,95% CI:1.606~8.716)。结论低位直肠癌存在肠壁侧方浸润, T分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施行PTCR时肠壁的斜行切除线距肿瘤边缘至少5 mm可保证侧切缘阴性。

  • 经腹和会阴双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作者:韩加刚;王振军;高志刚;魏广辉;杨勇;易秉强;翟志伟;马华崇;赵博;赵宝成;渠浩;王建良;李竹林

    目的:探讨经腹和会阴双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TP-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TP-ELAPE手术治疗的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中位年龄63(46~72)岁;肿瘤下缘距离肛缘中位距离3.5(2.0~4.0) cm。术中采用自制的经肛门微创手术套件来创造一个肛门括约肌外可以封闭的腔隙,从而可在会阴部使用腹腔镜完成会阴部手术操作。结果12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206(180~280) min,其中,会阴部操作时间95(80~120) min ,中位术中失血量120(50~200) ml ,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2(9~18) d。术后病理示,环周切缘均为阴性,标本水平切面总面积(2824±463) mm2,固有肌层外面积(2190±476) mm2。术后出现骶尾部慢性疼痛2例,尿潴留3例,会阴部伤口感染1例。无会阴部血清肿、会阴部疝、伤口裂开和慢性窦道形成。8例术前性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性功能障碍。中位随访21(12~34)月,未发现盆腔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TP-ELAPE简化了低位直肠癌手术流程,能够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和安全性,可在有经验的中心开展。

  • 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荐;李敏哲;杜燕夫;谢德红;渠浩;张峪东

    目的:初步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采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完成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的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1例患者均经弧形切割吻合器单次激发成功离断直肠远端并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110.0~180.0(140.5±16.6) min,术中出血50.0~100.0(66.8±11.4) ml,远端切缘1.0~3.0(1.8±0.7) cm。术后病理均未见远端切缘残留肿瘤细胞,其中Ⅰ期14例,Ⅱ期4例,Ⅲ期3例。全组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瘘。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6(1~13)月,全组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可行且疗效满意。

  • 阑尾残端预防性造瘘在高危吻合口瘘患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尤小兰;王元杰;赵小军;连彦军;徐宁;黄传江

    目的:探讨针对具有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患者,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行阑尾残端造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4例具有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并行预防性造瘘,其中36例行阑尾残端置管造瘘术(阑尾造瘘组),术后4~6周确认腹壁窦道已形成即可拔除造瘘管;另38例行传统回肠袢式造瘘术(传统造瘘组),术后3~6月再次行造瘘还纳术。结果阑尾造瘘组和传统造瘘组手术时间[(149.2±9.4) min和(146.7±12.7) 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36)比13.2%(5/38)]、吻合口瘘发生率[2.8%(1/36)比2.6%(1/38)]、术后1周造瘘口引流量[(203.2±76.9) ml比(195.8±76.5) ml]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5±5.6) h比(24.0±5.8) h]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传统造瘘组总住院时间[(18.0±1.7) d]及住院费用[(5.1±0.4)万元]均明显高于阑尾造瘘组[(8.8±1.7) d和(3.2±0.3)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可能出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高风险患者,行阑尾残端造瘘能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避免二次手术还纳,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成本。

  • 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保肛术

    作者:李世拥;陈纲;杜峻峰;陈光;魏晓军;崔伟;袁强;孙亮;白雪;左富义;于波;东星;季锡清

    目的:探讨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对37例肿瘤距肛缘4~7 cm的直肠癌患者施行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26例为T1N0M0期,11例为T2N0M0期。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8±21) min,术中出血量(76±11) ml,检出淋巴结(13±7)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0±1.2) d,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2.0±4.2) d出院。术后12月肛门功能检测结果显示,Kirwan分级1级者占94.6%(35/37),肛门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随访3~4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保肛术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 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与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姜弘元;周岩冰;张东峰

    目的 系统比较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中以低位直肠癌为研究对象、并设有ELAPE与APE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两种术式的术中穿孔率、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后局部复发率及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6篇文献(1篇随机对照研究和5篇非随机对照研究)656例病例纳入研究,其中ELAPE组346例,APE组3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LAPE组环周切缘阳性率(RR=0.48,95%CI:0.36~0.65)和局部复发率(RR=0.43,95%CI:0.19~0.99)明显低于APE组;而两组患者术中穿孔率(RR=0.45,95%CI:0.15~1.37)和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RR=1.20,95%CI:0.57~2.5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传统APE术,ELAPE术具有更低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

  • 腹腔镜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制作及应用

    作者:金黑鹰;杜永红;王小峰;姚航;吴崑岚;章蓓;张金浩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中心收治的36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膜内造口组和腹膜外造口组,每组18例.术后随访4~16(中位7)月,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膜外造口组1例患者因乙状结肠近端拖出后肠壁血供障碍而改行腹膜内造口,故后续的分析中予以剔除.腹膜外造口组手术时间[(25.3±8.5)min]稍长于腹膜内造口组[(14.7±6.4)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早期(4周以内)出现造口缺血,均行造口重建手术;腹膜外造口组术后造口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内造口组[35.3%(6/17)比0,P<0.05];两组术后早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10/17)比27.8%(5/18),P>0.05].腹膜外造口组后期(超过4周)未出现并发症;腹膜内造口组出现1例造口脱垂、1例造口狭窄和2例造口旁疝,并发症发生率为22.2%(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操作并不比腹膜内造口复杂,且其后期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腹膜内造口.

  • 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邱辉忠;肖毅;林国乐;吴斌;牛备战;周皎琳

    目的 总结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APPEA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施行APPEAR手术的2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男19例,女7例,年龄(63.4±9.5)岁.术前检查见肿瘤距肛缘距离(4.6±0.7) cm,14例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26例患者均顺利保肛,手术时间(170±21) min,术中出血量(140±69) ml.术中发生直肠破损1例,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4例.术后病理:高中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伴部分黏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例,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直肠绒毛状腺瘤1例,标本未找到癌细胞6例.术后全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5.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泌尿功能障碍和肿瘤复发.18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横结肠造口还纳术,术后Wexner控粪功能评分平均为5.5分.肛门直肠功能测压显示,肛门括约肌大主动收缩压为(224.0±59.3) mm Hg,肛门括约肌大静息压为(42.5±11.8) mm Hg,直肠大耐受量为(120.0±27.4) ml,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均存在.结论 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适用于部分保留肛门的低位直肠癌手术,并能取得较为满意的肛门排粪功能.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世拥;陈纲;陈光;左富义;魏晓军;袁强;杜峻峰

    目的 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保肛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1年3~4月间北京军区北京总医院对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用超声刀完成肠系膜根部周围淋巴结清扫,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结扎切断,直肠游离至尾骨尖肿瘤远端5 cm;采用5针悬吊法暴露肛门术野,距齿状线上1 cm处环形切开,沿黏膜下锐性向上剥离至肛提肌平面,切断直肠,将直肠肿瘤及远端乙状结肠一并从肛门移出体外切除,行套入式近端结肠全层与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吻合.结果 5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7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6 ml;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14枚.术后3 d肠蠕动恢复,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腹部及肛门未见手术切口及明显瘢痕,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2 d.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保肛术安全、可行,腹部无手术切口.

  • 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T1~2期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韩加刚;王振军;魏广辉;徐慧民;易秉强;马华崇

    目的 评价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基础上采取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结果.方法 对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间实施IS8的4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术前的肿瘤分期为T1~2N0~1M0.实施完全ISR者5例,部分ISR者23例,改良的部分ISR(保留部分齿状线)12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1例,伤口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97%,5年无瘤生存率86%.术后12个月时,接受部分ISR者和改良的部分ISR者的肛门功能优于完全ISR者(分别P=0.008和P=0.004);接受预防性造口患者的肛门功能优于未接受造口者(P=0.043).结论 ISR选择性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齿状线和部分内括约肌以及行预防性造口可能有助于改善术后肛门功能.

  • 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作者:梁建伟;王征;周志祥;毕建军;刘骞;赵平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75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收治的97 例早期低位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Tis、T1和T2期病变者分别为28 例、48 例和21 例;有17 例(17.5%)患者出现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3 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2 例,局部复发率15.5%;Tis、T1和T2期病变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12.5%和33.3%;另有2 例远处转移.局部切除术后复发时间为4~173(中位时间27)个月.肿瘤大体类型和T分期为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T2,期病变者局部切除术后行和未行辅助治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和57.1%(P=0.127).带蒂肿瘤、无蒂肿瘤和溃疡型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5%、13.7%和3/5.15 例局部复发者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59.6%.结论 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T分期和肿瘤的大体类型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T2期病变局部切除后需行辅助治疗或行根治性切除术.

  • 新型肠内引流预防低位直肠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作者:屠世良;邓高里;董全进;郑伯安;曹鸿峰;叶再元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肠内引流技术预防低位直肠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19例获得经腹切除、低位直肠吻合的直肠癌病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55例)术中附加由生物可降解吻合环、避孕套复合而成的新型肠内引流装置;对照组(64例)术中附加回肠末端保护性造瘘;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形、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吻合位置、营养状态及伴随疾病等生理病理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全组病例3个月随访率100%.研究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3%(4/55),内引流装置排出时间平均18.3 d,无引流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仅见5.5%(3/55)无需松解治疗的吻合口轻度狭窄: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4.8 d,前3日引流量平均12.8 ml/d,无严重感染及保肛失败病例.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0.9%(7/64);45.3%(29/64)的病例伴有肠造瘘相关并发症,3个月后有28.1%(18/64)的病例吻合口轻度狭窄,6.3%(4/64)的病例吻合口严重狭窄需进行松解治疗;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17.1 d,前3 Et引流量平均35.4 ml/d;2例并发严重感染,1例吻合口毁损而致保肛失败.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漏后腹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感染及3个月后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肠内引流技术简便、安全,能有效避免低位直肠吻合F3瘘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与预防性肠造瘘相比,保护吻合口的作用更为优越,同时也显著减少了因废用而导致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 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方海;张肇达;周总光;刘续保;胡伟明;贾巍;周详;陆慧敏

    目的 总结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选择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肛管)残端进行切割、闭合,用33 mm管型吻合器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没有发生切割和闭合不全的病例,吻合口无渗漏.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1.2±3.2)d,无死亡者.发生吻合口瘘2例(3.6%),经过局部引流而自然愈合1例,因直肠阴道瘘进行横结肠造口转流1例,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闭合确实、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 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伯安;邹寿椿;邓高里;董全进;张成武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综合治疗组予以卡培他滨口服和放疗后再手术.结果综合治疗组于放化疗结束后检查发现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活动度增加,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延长0.8~1.5(平均1.2)cm;手术切除标本见大片坏死组织、细胞变性、癌周浸润消失以及肿块旁淋巴结大部分坏死和癌周血管闭塞.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0.0%和100%,两组比较P《0.05;保肛率分别为34.3%和82.9%,两组比较P《0.0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9%和0,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术前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是目前较好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对照研究及短期疗效分析

    作者:胡牧;周总光;雷文章;于永扬;程中;李立;舒晔;王天才

    目的探索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将 17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均位于齿状线以上 1.5~ 7.0 cm内)随机选取 82例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保肛术(腹腔镜组);另 89例作为对照组在开腹条件下完成相同手术(开腹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保肛率 100%.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 120 min和 106 min(P >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分别为 20 ml和 92 ml(P< 0.05).两组术后镇痛和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P< 0.05).腹腔镜组 52例( 63.4%)和开腹组 59例( 66.3%)患者在术后 1个月内恢复控便能力;其余出现不同程度控便能力障碍(大便次数 10~ 20次 /d)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和括约肌功能训练, 6个月后也逐渐实现了良好的控便.术后随访 1~ 18个月,两组均无腹壁切口种植、局部复发以及死亡病例.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低位直肠癌 TME保肛术安全可行, 其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恢复快,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141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