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观察

    作者:吕兆琴;杨付合;张建民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是一种发展缓慢的慢性炎性增生性疾病,可引起散光,如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瞳孔区,则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本研究探讨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与视力及散光度变化的关系,及其对眼屈光状态的影响,并比较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改变,为临床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观察

    作者:吕兆琴;杨付合;张建民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是一种发展缓慢的慢性炎性增生性疾病,可引起散光,如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瞳孔区,则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本研究探讨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与视力及散光度变化的关系,及其对眼屈光状态的影响,并比较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改变,为临床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对近视患者隐斜与融合范围的影响

    作者:高海英

    近视眼患者发生外隐斜的发病率较高,戴框架眼镜后对隐斜角和融合范围均有影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手术大限度地恢复了近视眼患者的屈光状态与调节状态,本研究总结手术对调节状态的影响与框架眼镜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主视眼转换及视觉质量临床观察

    作者:董潇;李焱;张卫国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角膜屈光手术方式.近年国内外有研究发现,主视眼眼别与近视性屈光程度眼别呈现相关性,文献[1]报道主视眼可能会随着屈光状态的改变而出现漂移.但对于主视眼在LASIK手术患者视觉质量中产生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因此我们选取了在我院实施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初步分析接受LASIK手术治疗后是否会发生主视眼的转换,以及产生相应的视觉质量改变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 3~6岁弱视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作者:李明华;李娜;卢军;康映红;董俊媚;姜轶;李玲芳;赵晓娟

    目的:分析3~6岁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视功能发育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3~6岁弱视儿童262例446眼,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验光.结果:262例446眼弱视儿童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混合散光,3~6岁儿童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性,也是弱视佳治疗期.结论:对3~6岁儿童定期进行常规的眼保健检查,能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弱视,减少弱视的发生.

  • 白内障手术的进展

    作者:于焱;袁南荣

    近20年是白内障手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对于国内的眼科界来说。80年代开始,显微手术技术逐渐应用于白内障的摘除,使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到90年代随着新的手术器械,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出现积累,超声乳化手术正在成为白内障摘除的主流手术方式,而且其手术方法不断被改进。同时有关白内障手术的新的理念和观点也不断提出。现就白内障手术的几个问题及一些新的进展作一概述。1 儿童白内障1.1 手术时机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视皮层神经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以生后12周为重要,是视力发育、固视反射建立、色觉出现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先天性白内障如对视力影响比较明显,可引起弱视,甚至眼震,应及早手术治疗。通常认为应在6周到12周之间手术摘除白内障。对其他时间发现的儿童白内障需根据视力情况而定。1.2 人工晶体植入 2岁以内的儿童眼球迅速发育,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不能确定。由于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强烈,易出现人工晶体前膜形成、后发障等并发症,且不易处理,以及难以选择度数适宜的人工晶体等原因,大多数人认为人工晶体植入只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而对于儿童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选择一直有争议,有要求术后平光的,有要求术后远视的,有人认为就植入+29D的人工晶体,剩余的屈光不正用眼镜矫正,但事实上不管术后是什么屈光状态,随儿童眼球的发育,其屈光度是不断改变的,一般认为应给予一个低度的远视矫正度数。在双眼植入时,第二术眼的人工晶体度数按第一术眼的视力情况而定。Keneth认为对于2~4岁的儿童,可在矫正到对侧眼屈光状态所需的人工晶体度数上减去1.25D;对于4~10岁的则以矫正到对侧眼屈光状态所需的人工晶体度数为准;10岁以上的儿童,在避免造成双眼屈光参差的前提下尽量矫正到正视。

  • 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动态变化分析158例

    作者:郑顺生;张淑娟

    屈光参差又称屈光不等,凡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不同,均称为屈光参差,一般指两眼屈光度相差≥2.50D(250°).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发育的儿童常见眼病,如果不尽早治疗,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正常视力形成.凡可引起两眼视力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均可导致屈光参差,常见的有:①远视的减轻或消失:包括由眼轴发育不平衡引起的屈光参差和远视小儿消减程度不一两种情况;②近视的加深:无论是先天性进行性近视或后天性单纯近视,在诸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均可使两眼轴延长或屈光度加深,两眼常可出现近视的不平衡而出现近视性屈光参差;③由眼外伤、手术和眼病引起的屈光参差:如角膜、巩膜穿孔或化学性烧伤,白内障摘除或角膜各种手术、角膜溃疡等愈合后均可遗留角膜混浊而出现屈光参差;④由某些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屈光参差:如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的病眼眼轴较对侧眼轴短,故而引起屈光参差.2000~2009年收治弱视患者891例,其中单眼弱视172例,伴屈光参差性弱视158例,屈光参差的度数均3D以上.现报告如下.

  • 1%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出现中毒症状

    作者:张琦

    眼科用1%阿托品点眼使瞳孔散大和调节麻痹以检查眼底或儿童及青少年屈光状态,已是眼科临床所常用的方法.在应用阿托品的同时可常见一些不良反应,现将应用1%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出现中毒症状1例报告如下.

  • 亚裔黄种人青少年黄斑厚度正常值研究与探讨

    作者:陈思;肖林;任骁方;金恩忠

    目的 探讨国人及亚裔黄种青少年黄斑厚度正常值,为该人群黄斑厚度异常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CNKI、Pubmed、Medline等中英文数据库,应用google scholar搜索引擎对文献进行补充,对国人及亚裔黄种青少年人群黄斑厚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并采用自制表格进行数据提取,通过多个小样本均数、标准差的合并公式,求出各研究黄斑区的合并均数、合并标准差,采纳正常国人黄斑厚度值作为参考.结果 文献筛选后终对12篇文献进行数据合并.合并结果为黄斑中心凹小厚度、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平均厚度分别为143.89±17.32 μm(n=2062眼)、181.60±17.93 μm(n=1974眼).终将以上两个区域及黄斑旁中心凹1~3 mm直径区、3~6 mm直径区各4个象限厚度的数据合并值与成年国人相应区域黄斑厚度值进行比较.按年龄分层进一步分析青少年黄斑厚度特点.结论 正常国人及亚裔黄种人青少年黄斑不同区域厚度值与成人存在差别,儿童黄斑厚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与成人不同,因此临床诊断青少年黄斑厚度异常相关疾病时应综合考虑年龄、屈光度、眼轴、种族、性别等因素.此外,更合理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尚待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提出.

  • 龙江镇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

    作者:宁立法;黄澜;刘改如;邓嘉茵;邓淑芝;敏艳

    目的 调查龙江镇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视力发育状况,以及弱视在学龄前儿童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方法 对龙江镇4 500名3~7岁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及屈光筛查.结果 4500名儿童检出视力低常512名,视力低常率为11.4%;屈光异常476名,屈光异常率为10.6%;弱视327名,弱视率为7.3%;屈光不正为弱视的主要因素,占96.76%.结论 弱视是影响儿童一生的眼病,预防、治疗弱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目前为有效的方法.

  • 1%阿托品散瞳中毒2例分析

    作者:张艳双

    眼科临床中常用其涂眼散大瞳孔和调节麻痹以全面检查眼底和青少年屈光状态以及白内障术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疾病的治疗.但在应用阿托品过程中使用不当也常发生一些毒副作用.本人在近几年临床工作中经历5例.现将2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屈光状态的检查》(DVD)光盘出版发行

    作者:

    关键词: 屈光状态 检查 光盘
  • 《屈光状态的检查》(DVD)光盘出版发行

    作者:

    关键词: 屈光状态 检查 光盘
  •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对术后短期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影响

    作者:洪洁;付晶;赵博文;赵国宏;王京辉;孙省利;李蕾

    目的 比较不同屈光状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差异.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被诊断为间歇性外斜视已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27例.方法 将患者按照屈光状态分为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和屈光参差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远近立体视功能状况.主要指标远立体视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不同屈光状态组患者术后1个月以眼位评价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775).(2)远视、正视、近视和屈光参差组的患者术前远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24.1%、16.3%、20.5%和20.0% (P=0.802),术后1个月远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17.2%、26.3%、41.1%和24.4%.正视、近视和屈光参差组患者术后的远立体视的保存率均较术前有所提高,但只有近视组患者的术后远立体视保存率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远视、正视、近视和屈光参差组的患者术前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65.5%、81.3%、82.2%和64.4%,术后1个月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65.5%、87.5%、90.4%和62.2%,正视组和近视组的患者术前术后的近立体视保存率均高于远视组和屈光参差组(P均<0.05).结论 合并近视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短期内的远立体视功能重建优于合并远视、正视及屈光参差的患者.

  •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对立体视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洪洁;付晶;赵博文;赵国宏;王京辉;孙省利;李蕾

    目的 分析合并不同屈光状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立体视功能的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间歇性外斜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238例患者.方法 将患者按照屈光状态分为远视组(双眼等效球镜均≥+1.00 D)、正视组(-1.00 D<双眼等效球镜<+1.00D)、近视组(双眼等效球镜均≤-1.00 D)和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相差≥1.00 D),用同视机检查患者的远立体视,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远近立体视功能状况.主要指标 远立体视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238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平均看近斜视度(45.71±18.81)△,平均看远斜视度(43.98±19.55)△,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和屈光参差组保留远立体功能的比率分别为23.3%、15.5%、19.7%、18.8%,各组之间远立体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近立体视功能的比率分别为66.7%、79.8%、81.6%、64.6%,屈光参差组的近立体视功能丢失多,近视组的近立体视功能丢失少,屈光参差组与近视组的近立体视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33).(2)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屈光参差的检出率为20.1%,其中近视性屈光参差所占比例(12.6%)高,远视性屈光参差所占比例(1.3%)低.(3)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屈光参差的患者中,有、无远立体视的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2.35±0.75)D和(2.34±1.75)D,两组间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1);无近立体视患者双眼等效球镜的差值(3.11 D±2.29 D)明显大于有近立体视患者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1.93 D±0.83 D),两组的差值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对于斜视角度较大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不同的屈光状态对远立体视功能影响不大,屈光参差加重对近立体视功能的损伤,屈光参差度越大,近立体视功能损伤越重.

  •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患者屈光状态分析及分期手术治疗

    作者:李爽;李冬梅;艾立坤;陈涛;赵颖

    目的 探讨小睑裂综合征对视觉发育的影响及分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小睑裂综合征患者51例(102眼).方法 每例患者作屈光及眼科检查,详细询问家族史,全部病例均行分期内眦开大术或(和)外眦开大术及上睑下垂矫正术.主要指标屈光检查结果,术前术后睑裂长度、宽度及内眦间距.结果 13例有家族史,46眼有完整的散瞳验光结果,其中2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12例伴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4例斜视,1例斜视伴眼球震颤.病例术后随访时间8个月~4年,获得满意外观.结论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患者弱视及屈光不正发生率较高,需要早期手术治疗及视觉干预.分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有效改善外观.

  • 白内障手术前后眼轴和屈光状态的变化

    作者:郁琪华;邬一楠;沈降

    目的 比较白内障手术前后眼轴及屈光状态的变化,以期指导术后配镜时间选择及术后屈光度的预留.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30例(37眼).方法 根据术前眼轴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超长眼轴组15例(17眼),眼轴长度29.71~32.89 mm,普通眼轴组15例(20眼),眼轴长度22.16~25.54 mm.应用相干光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眼轴长度,并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同时进行验光,比较各个时间眼轴长度及屈光度的变化.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眼轴长度,屈光度.结果 超长眼轴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轴(30.60±0.88)mm,较术前(31.07±1.02)mm短(P=0.000).普通眼轴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轴(23.37±0.75)mm,较术前(23.51±0.78)mm短(P=0.000).超长眼轴组患者术后1个月眼轴(30.61±0.90)mm与术后3个月眼轴(30.60±0.8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普通眼轴组患者眼轴在术后1周(23.38±0.79)mm、术后1个月(23.38±0.78)mm、术后3个月(23.37±0.75)mm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50).超长眼轴组患者术后1天等效球镜度数(-3.78±0.68)D,较术后1个月(-3.01±0.55)D高(P=0.000),术后1个月与3个月(-3.03±0.5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普通眼轴组患者术后1天等效球镜(-0.53±0.10)D,较1周(-0.40±0.07)D高(P=-0.013),术后1周、术后1个月(-0.42±0.11)D、术后3个月(-0.41±0.0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轴不同程度缩短,超高度近视眼尤其明显.超高度近视眼的眼轴和屈光状态术后1个月达到稳定,而普通眼的眼轴和屈光状态术后1周即可达到稳定.

  •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屈光状态

    作者:李雪;佘重阳;任学焘;韩旭;吴佩蓓;焦璇;张永鹏;马凯

    目的 探讨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与非AMD健康者屈光状态的差异.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筛选并纳入136例渗出性AMD患者具有屈光状态记录的247眼,其中154只患眼作为渗出性AMD组,包括34例双眼渗出性AMD患者的67眼及102例单眼渗出性AMD患者的87眼.选取北京德胜社区非AMD正常受试者中与渗出性AMD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136例,纳入具有屈光状态的242眼作为对照组.方法 采用电脑验光后显然验光的方法测量纳入眼的屈光度.远视标准定义为>+0.5 D.比较两组患者的屈光状态.主要指标 屈光状态与屈光度.结果 渗出性AMD组远视72眼(46.7%),屈光度(四分位数间距)为+0.50(-0.38,+1.25)D.对照组远视74眼(30.6%),屈光度为+0.13(-1.13,+0.84)D.渗出性AMD组较对照组远视眼比例高(P<0.001),渗出性AMD组较对照组更倾向于远视(P<0.001).结论 渗出性AMD患者较非AMD健康者可能更倾向于发生远视,且远视的度数更高.

  • 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奕志

    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其稳定性是保证良好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环节,术后屈光状态受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包括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等)、角膜屈光状态(如角膜散光、圆锥角膜及角膜屈光手术史等)、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及晶状体囊膜等因素影响.眼科医师应重视这些因素,在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过程中认真对待.这对促使我国白内障手术水平向屈光手术标准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 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云波

    儿童眼球正处于生理发育阶段,其特点是巩膜硬度低、前囊膜弹性大、玻璃体压力大、眼内炎性反应大、瞳孔不易散大等,致使白内障手术难度增大.同时屈光状态随年龄不断变化,因此要想手术后获得良好的视功能重建,儿童白内障的治疗比成人白内障更具有挑战性.儿童白内障视功能的评估、手术时机的确定、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患儿的视觉康复.

251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