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婴儿早期睡眠及昼夜节律的发展

    作者:黄小娜;王惠珊;刘玺诚

    婴儿期睡眠发育是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发育、记忆和学习能力发展以及保持大脑可塑性的基本需求.婴儿一个睡眠周期的时间平均为50~60 min,新生儿睡眠由安静睡眠、活跃睡眠和不确定睡眠三部分组成;随着月龄的增加,活跃睡眠和不确定睡眠时间分别下降,安静睡眠时间增加,同时活跃睡眠逐渐转移至睡眠周期后期;3~5个月时,婴儿睡眠结构基本发育成熟,以安静睡眠为主.与此同时,在光线、喂养等多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婴儿睡眠昼夜节律也逐步形成.

  • 浅探学龄儿童脑发育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作者:吕红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脑发育情况,探讨影响儿童脑发育的因素.方法:对102例学龄儿童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进行智力测试,并对其进行家庭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早期疾病是影响儿童脑发育的主要因素,微量元素对儿童脑发育有一定影响,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防治小儿贫血是促进儿童脑发育的重要因素.此外要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对对儿童开展早期教育等.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脑发育
  • Nnat基因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余利红;张成岗

    目的:观察Nnat基因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藉以探讨Nnat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出生前后大鼠脑内Nnat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nat 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大鼠胚胎第9 d(E9)脑内Nnat mRNA开始表达,但表达量较低,以后其表达量逐渐升高,出生前有轻微下调.出生后大鼠的不同脑区Nnat mRNA的表达量都呈现下降趋势,60 d时达到较低的水平.Nnat蛋白在不同脑区都具有表达,但不同亚型蛋白量的相对比例不同.结论:Nnat基因在胚胎期及出生后大鼠脑内的表达量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分化过程的时间上有一定的同步性,提示Nnat的作用可能与神经元分化的调节有关.

    关键词: Nnat 脑发育 RT-PCR 大鼠
  • Drebrin在神经元树突棘形成和重塑中的作用

    作者:柴继侠;李瑞锡;彭裕文

    drebrin是一种与脑发育相关的调节蛋白,由Shirao等人于1986年从鸡胚中发现[1].随后的研究使人们对其结构、分布、功能及机制等方面有了全面认识.人们发现drebfin可与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结合和解离,具有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特征,并能影响神经元树突棘内其它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分布,改变树突棘的形态,从而影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drebrin的这一功能,在神经突起的形成、突触的形成和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国内对drebrin的研究甚少,本文对drebrin的相关研究结果,特别是drebrin在神经元树突棘形成和重塑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白质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冯晨;印弘

    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以其对于方向的敏感性在脑白质纤维束成像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技术为研究脑发育、脑认知功能、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得以上工作的量化成为可能,为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确实可行的途径.现就DTI在脑白质病的诊断、治疗、评诂方面综述如下.

  • 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小轲;吴仁华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发展和深化,是当前惟一的一种能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目前主要用于脑部尤其对白质束的观察、追踪,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本文就DTI技术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MR脑发育成熟度评分对HIE足月新生儿大脑发育成熟度的研究

    作者:范妤欣;张静平;徐小玲;丁宁宁;宋彩虹;刘俐;鱼博浪;张明

    目的 评价MR脑发育成熟度评分(TMS)系统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对照组大脑发育成熟度的定量评估价值及探讨脑损伤类型对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8例HIE组和15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常规MRI检查,并进行图像分析和TMS评分.2组依据矫正年龄(PMA)分为37~39周(13例),39~41周(16例),41~44周(14例)3个阶段.结果 ①TMS总分及4项指标评分在3个阶段逐渐升高.②对照组TMS总分、皮层皱褶及生发基质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髓鞘及细胞移行带评分HIE组较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S可以反映大脑发育;HIE可导致大脑受损及发育延迟,可能偏向于皮质的髓鞘及神经元的损伤.TMS能够简便、定量、有效评估新生儿脑发育及损伤.

  • MRI对早产儿脑发育情况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鑫;赵鑫;宋娟;刘祥龙;肖宜昌;张小安

    目的 探讨纠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与正常足月儿脑发育的差异.方法 收集29~36周早产儿165例,纠正胎龄40周时MRI扫描图像与50例生后7d内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脑发育成熟度.结果 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脑和颅骨的双顶径、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枕额径、小脑横径、深部灰质核团的面积及前后径较足月儿小(P<0.05),右侧额前脑外间隙及纵裂宽度较足月儿大(P<0.05),髓鞘化程度和脑回成熟度不及足月儿完善(P<0.05).结论 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其脑结构的尺寸较小,脑发育成熟度不完善.

  • 正常儿童脑组织成分变化--扩散张量成像的研究

    作者:郭雪梅;肖江喜;谢晟;王霄英;蒋学祥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正常儿童脑实质的扩散特性,研究儿童脑组织的成熟规律.方法对63名正常儿童(年龄2 d~9岁)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于ADC图上测量不同部位脑组织平均扩散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婴儿期脑灰质、白质的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ADC图可见明显灰白质对比;(2)婴儿期脑白质ADC值的降低快于灰质;(3)各部位脑实质ADC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指数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反映活体脑组织的成分变化,可用于评价儿童脑发育情况.

  • 不同年龄大鼠可溶性脑蛋白聚糖的比较分析

    作者:梁雪清;田梦玉

    目的探讨可溶性脑蛋白聚糖(proteoglycan,PG)与脑发育的关系.方法纯种SD大鼠分为3组:初生组、青年组和近老年组.用盐酸胍分别提取各组大鼠的可溶性脑PG,提取后的脑PG经DEAE-sephacel柱层析分离纯化,再用Sepharose 4B柱层析分析其分子大小,用双向电泳法分析其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组成.结果可溶性脑PG的提取量随增龄而降低;可溶性脑PG按分子大小分为4个部分,大分子集聚型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的比例随增龄而增高,但其中所含透明质酸(HA)的比例随增龄而显著降低;含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DSPG)的小分子部分也随增龄呈下降趋势.结论可溶性脑PG随动物年龄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与脑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 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

    作者:胡明;刘勇;肖新莉;祁存芳;田玉梅

    目的 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分别随机选取E12、E15、E18、P0、P5及P10期的SD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纹状体及海马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结果 E12、E15及E18期大鼠脑组织未见nNOS阳性细胞;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区P0、P5及P10期均可见nNOS阳性细胞.nNOS阳性细胞密度,在P0、P5及P10期逐渐降低,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期海马偶见nNOS阳性细胞,P5期和P10期均可见较多nNOS阳性细胞,但nNOS阳性细胞密度P5和P10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胚胎期大鼠脑内nNOS染色呈阴性反应;生后大脑皮层及纹状体nNOS阳性细胞密度逐渐减小,海马nNOS阳性细胞密度则有所增加.

  • 3.0T二维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脑发育评价的研究

    作者:孙亲利;金超;杜永浩;徐小玲;郑婕;曹盼;鱼博浪;杨健

    目的 应用二维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比较新生早产儿与足月儿大脑基底节层面不同部位代谢物比值的差异,分析代谢物比值与校正胎龄的相关性,探讨M RS在新生儿脑发育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3.0T 磁共振成像设备行头颅MRS检查的正常新生儿.选取大脑基底节层面为感兴趣区,应用PRESS序列(TR=1000 ms, TE=144 ms)进行二维多体素扫描;测量双侧豆状核、丘脑及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的波峰下面积,记录Cho/Cr、NAA/Cho与NAA/Cr代谢物比值;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各部位代谢物比值的差异,以及部位间代谢物比值的差异,分析各部位代谢比值与校正胎龄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正常新生儿54例(早产/足月,27/27).豆状核、丘脑及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3个部位Cho/Cr早产儿均较足月儿高(P<0.05),NAA/Cho均较足月儿低(P<0.001),NAA/Cr仅在豆状核早产儿较足月儿高(P<0.001),其他部位无差异.早产儿部位间代谢物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儿代谢物比值在豆状核与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区部位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豆状核与丘脑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侧脑室前角旁白质NAA/Cr外,各部位代谢物比值均与校正胎龄相关(P< 0.05),豆状核、丘脑及侧脑室前角旁白质 Cho/Cr均与校正胎龄呈负相关(r=-0.325、-0.633、-0.438),NAA/Cho均与校正胎龄呈正相关(r=0.604、0.773、0.483);NAA/Cr在豆状核、丘脑与校正胎龄呈正相关(r=0.487、0.367).结论 新生儿脑内代谢物存在部位差异及随龄性的时空变化特点,通过多体素M RS有望建立脑内不同部位不同胎龄正常值范围,用于脑发育的评价及疾病的早期诊断.

  • 正常婴幼儿脑外间隙的随龄性变化规律

    作者:王晓虎;张雷;黄欣;王鑫;张雅;任转勤;杨健

    目的 应用磁共振成像测量正常婴幼儿不同部位脑外间隙宽度,观察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脑积水的定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213例正常婴幼儿头颅M RI平扫数据,测量前纵裂及双侧额前间隙的宽度.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各年龄组的脑外间隙宽度;秩和检验比较性别、颅内侧别之间的脑外间隙宽度差异;散点图拟合回归曲线观察脑外间隙宽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 婴幼儿脑外间隙宽度随年龄增长呈先增宽后变窄的趋势,且具有2个转折点,4月龄脑外间隙宽,1岁以后趋于平缓.脑外间隙宽度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颅内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间隙宽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生理过程,尤其是<10月龄的婴儿;病理性外部性脑积水的准确诊断不仅要参照不同月龄的脑外间隙宽度参考指标,更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

  • 硒与脑发育及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田东萍;顾黎;苏敏;李广元

    据研究报告,硒可能是亚克汀病发病的另一重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硒与脑发育关系的提出及意义,硒蛋白研究中发现并确立的硒与脑的关系,硒与缺碘性弱智的关系,硒缺乏对动物神经行为的影响,硒缺乏可促进K+诱导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释放,硒对培养神经细胞生长影响的体外研究等,对硒与脑发育及神经功能的关系作一评述.

    关键词: 脑发育 神经功能
  • 早产儿脑损伤和脑发育的临床MRI分析

    作者:刘亚辉

    目的:研究MRI技术在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以及脑发育情况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行MRI检查的早产儿分为脑损伤组38例,无脑损伤组22例,分析对比两组早产儿MRI脑发育成熟度TMS评分、GESELL评分以及不同部位脑损伤情况.结果:脑损伤组早产儿髓鞘化程度、胶质细胞迁移带、大脑卷曲程度数值低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早产儿GESELL评分<90者例数低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因缺少临床特异性表现,MRI诊断价值比较高,MRI有利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

  • 71例新生儿惊厥病因及治疗

    作者:呼俊

    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在早产儿中发病率更高,新生儿惊厥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病性凶险的一种表现,近年来研究证明,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原因,并立即给予处理,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惊厥71例病因及治疗分析如下.

  • 水磨沟区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向卉;徐继红;黄海霞

    碘缺乏病重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因此2011年5月,我院与水磨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力在小学生中开展碘缺乏病的健康教育,望及时掌握我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状,了解小学生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情况,为我区制定相应的防治政策,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有意义的依据.

  • 儿童凹陷性颅骨骨折整复术32例体会

    作者:廖洪民;黄建军;朱家伟;郑涛;刘旭

    凹陷性骨折是儿童颅骨骨折的常见类型,凹陷较深可导致脑组织受压,影响脑发育或形成癫痫灶,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本院近4年采用不同方法手术整复儿童凹陷性颅骨骨折32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 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脑发育特点及干预

    作者:丁颖;李燕芳;邹雨晨

    随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研究者借助脑成像等技术探讨了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脑结构发育特点,发展缺陷与脑功能损伤的关系以及障碍干预和脑功能改善的机制等,这为揭示发展性障碍儿童异常神经机制的共性和特异性,进而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标记.针对儿童期常见的发展性障碍,从脑结构损伤、脑激活异常、脑网络连接和脑功能康复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未来研究应拓展角度,注重揭示各发展性障碍之间异常脑发育特点的共性和特异性的具体表现、病理机制及基因基础等;临床工作者应注重将脑发育的异常和功能改善用于辅助各类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效果评估.

  • 胚胎期可卡因、吗啡暴露影响子代成瘾相关行为的神经发育机制

    作者:王园园;王冬梅;隋南

    孕期使用毒品可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导致脑内神经递质系统异常以及行为的改变.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据提示,胚胎期接触可卡因、吗啡等成瘾药物,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或凋亡等发育过程,使中脑皮层边缘系统中多巴胺、GABA、谷氨酸等神经元形态、受体功能以及突触可塑性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子代的学习记忆和成瘾易感性等行为异常.本文将从行为、神经发育、递质系统以及脑功能等层面归纳胚胎期用药对成瘾相关行为影响机制的重要研究进展,并试图提出可能的研究展望.

315 条记录 15/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