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胎母输血综合征1例

    作者:赵雪征

    胎母输血综合征(FMH)是一种少见的产科疾病,是指一定量的胎儿血液通过破损的胎盘绒毛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胎儿失血,以及母亲和胎儿溶血性反应的临床症候群.因为它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在多数情况下,不易做出早期诊断,大量胎母输血可致胎儿贫血和发育受限,严重时可导致胎儿死亡,新生儿贫血、休克、死亡,围生儿病死率达33% ~50%[1].

  • 氟比洛芬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葛曙光;李平;刘娜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佳剂量、佳时间,评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丙泊酚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做对照,比较静注各组药物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通过注射给药部位刺激性试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常规体外溶血试验评价各组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与静注生理盐水相比,0.75、1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均能明显降低注射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与1.5 mg/kg丙泊酚的混合液组和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组的注射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并优于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1 min组;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后立即注射丙泊酚组的注射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高。各组注射部位没有充血、出血、肿胀以及坏死等异常;豚鼠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无一死亡;且均不引起家兔红细胞溶血或凝聚。结论: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中,0.75 mg/kg的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即可达到较理想的镇痛效果;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与1.5 mg/kg丙泊酚的混合液的效果与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相当,并优于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1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后立即注射丙泊酚的镇痛效果差。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以及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丙泊酚注射液无明显的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安全可靠。

  •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作者:黄贵莲;黄滔;曾华哲;金鑫

    目的评价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方法对注射用头孢替坦二进行了过敏性、刺激性及溶血性试验.结果豚鼠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及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性试验未见明显过敏反应,兔耳缘静脉及周围组织均未见明显刺激性反应,未引起新西兰兔股四头肌刺激性病理变化,体外溶血试验无溶血和凝集现象.结论该药相关安全性检测结果符合新药申报要求,可供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

  • 冷凝集素综合征并发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滨海;沈一平;叶宝东;周郁鸿;沈建平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一种类型,又称为冷凝集素病.其特征为由寒冷刺激所引起的手足发绀、周围血管收缩等征象,偶有血红蛋白尿,黄疽等.CAS主要发生在中年及老年人群,据挪威学者报道每年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一[1].

  • 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外阴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作者:徐伟;陈琛;王成美

    报道1例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外阴非霍奇金淋巴瘤,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结核感染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四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海雁;周道斌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例结核继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骨髓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并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电话随访.4例AIHA患者的年龄为58 ~ 80岁,血红蛋白水平低值为31 ~ 73 g/L,Coomb试验均阴性.4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均不佳,均在确诊后立即接受含有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治疗.1例患者治疗1周后因结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过重死亡;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停用糖皮质激素;1例患者治疗9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但仍需要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AIHA是结核感染的罕见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及早诊断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Evans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广理;叶俊彬;陈伟丰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26例Ev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4例,男2例;病因未明确者17例,继发性9例,其中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7例,均为女性.26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泼尼松+达那唑)治疗.结果显示,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92.3%.18例随访1年,复发13例.上述治疗无效或复发者中7例继加用环孢素治疗,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例;再随访1年,未见复发.

  • 丹毒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赵俊英

    丹毒是由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其特点为局部红、肿、热、痛,大多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CD8+CXCR3+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观察

    作者:周倩娜;邢莉民;付蓉;王化泉;刘鸿;李丽娟;阮二宝;张田;瞿文;吴玉红;宋嘉;关晶;王珺;邵宗鸿

    目的 探讨CD8+ 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0年7-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1例初治(初治组)、11例治疗后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组)AIHA患者的外周血CD8+CXCR3+/CD8+T细胞比例及CD8+CXCR3+白细胞介素10(IL-10)+/CXCR3+CD8+T细胞比例,并与23名健康对照(对照组)比较.分析上述指标与CD3+CD4+细胞数量及CD5+CD19+/CD19+比值的相关性.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IHA初治组外周血CD8+CXCR3+/CD8+为(39.80±19.96)%,低于完全缓解组[(58.76±14.22)%,P<0.05]及对照组[(59.66±12.62)%,P<0.01].初治组外周血CD8+CXCR3+IL-10+/CXCR3+CD8+为(22.98±14.96)%,低于对照组[(38.15±17.03)%,P<0.05].初治组PBMC CXCR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1±0.19),低于对照组(1.67±1.17,P<0.01).外周血CD8+CXCR3+/CD8+与CD3+CD4+细胞数量及CD5+CD19+/CD19+比值均呈负相关(r=-0.571,-0.583;均P<0.05);CD8+CXCR3+IL-10+/CD8+CXCR3+ 与CD3+CD4+细胞数量及CD5+CD19+/CD19+比值均呈负相关(r=-0.524,-0.523;均P<0.05).结论 CD8+CXCR3+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产生IL-10水平下降可能导致AIHA患者免疫耐受被打破,与AIHA的发病有关.

  • 气压法治疗小儿Kasabach-Merritt现象17例分析

    作者:刘学键;邰茂众;田明夏;秦中平

    目的 总结气压法治疗小儿 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至2008年5月接受气压法治疗的17例KMP患儿的临床资料.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 d~3岁,中位年龄3.5个月;病变位于躯干8例,下肢5例,上肢4例;瘤体大直径均>8 cm;血小板均<100×109/L,血红蛋白均<110 g/L,血清纤维蛋白原均<2.0 g/L.气压法治疗应用自行设计的"气压式血管瘤治疗器"(专利号:ZL97232266.3).瘤体局部取材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KMP的病理性质.结果 2例患儿分别接受4和6个月的气压法治疗后瘤体消失,血液指标恢复正常,随访11个月和5年无复发,疗效评定为治愈;11例接受4~6个月气压法治疗,随访6~24个月病情继续好转,未再治疗,疗效评定为显效;2例接受6个月气压法治疗后随访5个月和2年,病情无进展,疗效评定为好转;2例接受气压法治疗6个月无效,改行手术切除治疗.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17例KMP中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14例,丛状血管瘤3例.结论 气压法对四肢、躯干部位的KMP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 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相关抗体及临床应用

    作者:钟明华;廖军鲜;龙红;许勇钢;杨晓红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红细胞相关抗体(EAIg)的方法,以用于EAIg的检测、定量和分型。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抗人IgG、IgA、IgM单克隆抗体检测EAIg及其亚型。结果: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HA)患者IgG(+)红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 IgA、 IgM阳性率也均达20.7%。本法结合单特异性抗C3血清可对IHA行进一步免疫学分型。结论:FCM对EAIg进行定量测定及分型,方法灵敏、结果客观、对IHA的确诊具有较大价值。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

    作者:杨立军;王路;张远春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因其引起出血性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而得名,O157∶H7是主要的血清型之一,其它血清型还包括O26∶H11、O111∶H8等十余种.O157∶H7是目前与HC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有关的主要病原菌.该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1].1982年首次在美国爆发HC中分离出病原菌以来,在发达国家已发生多次流行,主要分布在北欧、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年发生人数为8/10万;我国自1986年首次发现0157∶H7感染患者.由于其病死率高,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大,所以受到各国卫生部门的重视.本文就O157∶H7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作一综述.

  • 砷化氢中毒性心肌病变

    作者:王炳森;冯怡

    患者男,22岁,冶炼工,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砷化氢气体,6 h后因流感样症状而就医,入院后肾、肝功能逐步下降,后期伴心功能改变,在中毒后24天死亡,该患者的主要病理损害--溶血性肾病[1].

  • 砷化氢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作者:牛心华;田昊渊

    砷化氢是一种强烈的溶血性毒物,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砷化氢可发生急性中毒;重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以肾衰竭常见,且病死率极高.

  • 葡萄提取物消除O157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的作用

    作者:王秀英;刘世贵;高荣;蒋舜媛;朱冰;陈恬

    O157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不仅致病性、传染性强,还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i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等严重疾病.自1982年以来,已在美国、日本等地多次引起疾病的暴发流行.1990年5~8月日本爆发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的一次O157:H7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感染,9 000多人患病,10余人死亡.

  • 载蟾毒灵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评价

    作者:陈美;余江南;徐希明;许颖

    目的 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纳米粒为载体,制备包载中药单体蟾毒灵的纳米粒制剂.方法 采用醇中聚合法制备了包载蟾毒灵的PBCA纳米粒,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考察,并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及溶血性等理化性质.结果 醇中聚合法制备的蟾毒灵PBCA纳米粒形态均匀,平均粒径为(151.2±6.1) nm,多分散系数为0.133±0.024,Zeta电位为(-7.09±0.58)mV,包封率为(70.812±6.139)%,载药量为(1.990±0.291)%;与蟾毒灵原料药相比,该制剂的溶血性更低,安全性有所提高.结论 蟾毒灵PBCA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可有效缩短中药单体与酸性介质的接触时间,制得的纳米粒各项理化性质良好,可为易水解中药单体纳米粒载体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Evans综合征复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鸿;邵宗鸿;崔振珠;吴玉红;秦铁军;付蓉;何广胜;施均;白洁;曹燕然;杨崇礼;杨天楹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对治疗后完全缓解的52例AIHA和Evans综合征患者随访1~14年,了解其复发率,并采用同期病例对照法,比较不同因素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总复发率为57.7%; 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缓解后9个月; Coombs试验阴性型复发率为30.8%(13例中4例复发), 温抗体型复发率为54.0%(24例中13例复发),冷温双抗体及冷抗体型复发率为86.7%(15例中13例复发),合并冷抗体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抗体效价和≥100的患者复发率为92.9%(14例中13例复发),抗体效价和<100者复发率为59.1%(22例中13例复发),随着抗体效价升高,复发率明显增高(P<0.05);反复感染者易复发;加入环孢菌素A(CsA)的治疗方案较传统单用激素方案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复发与激素、CsA的疗程密切相关(P<0.01).结论 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较高;分型施治、减少感染、加用CsA、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 环孢菌素A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Evans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刘鸿;邵宗鸿;井丽萍;和虹;赵明峰;王付蓉;施均;何广胜;崔振珠;储榆林;刘凯奇;徐泽峰;王国江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CsA)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Evans综合征的综合免疫抑制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CsA合并传统方案(泼尼松+达那唑)(18例)和单用传统方案(26例)治疗Coombs试验阳性的AIHA和Evans综合征的疗效.结果 CsA组3个月有效率为94.4% ,平均起效时间为19.9 d,完全缓解率为88.9%,其中进行长期随访的12例患者1年内仅1例复发(复发率3.3%),2年内2例复发(复发率16.7%),3年复发率仍为16.7%;而传统方案3个月有效率为92%,平均起效时间为23.2 d,完全缓解率为57.7%,进行长期随访的10例患者1年内7例复发(复发率70%),2年复发率达90%,3年复发率为100%.两组治疗有效率、平均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而完全缓解率CsA组显著高于传统方案组,3年内复发率CsA组明显低于传统方案组.结论使用含CsA的综合免疫抑制方案治疗AIHA和Evans综合征可提高并巩固疗效.

  • 12例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κ血症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黄振东;施均;邵英起;聂能;张静;李星鑫;葛美丽;黄金波;郑以州

    目的 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κ血症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AIH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伴单克隆IgMκ的AIHA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转归.结果 12例(14.1%)患者单克隆IgM κ阳性,4例温抗体型AIHA,8例冷凝集素综合征(CAS).4例温抗体型AIHA患者均为原发病例,免疫表型未见异常;8例CAS患者中,4例继发于小B细胞淋巴瘤,4例为原发CAS,免疫表型未见异常.4例温抗体型AIHA患者中2例TCR重排阳性;8例CAS患者中6例IgH重排阳性,1例TCR/IgH重排均阳性.4例温抗体型AIHA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达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CAS患者中3例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2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2例给予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甲泼尼龙)方案化疗,1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2例HGB正常患者给予保暖对症治疗;1例院外行脾脏切除术,术后死于感染.结论 CAS常伴有单克隆IgMκ,而温抗体型AIHA伴单克隆IgMκ较少见.

  •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B细胞激活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子彦;王国平;柳惠荣;张敏

    目的 探讨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患者外周血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和43例WAIH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BAFF(sBAFF)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榆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BAF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WAIHA患者治疗前血清sBAFF水平和PBMNC中BAFF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311(825-6523)as/L和884(463~2346)ng/L,较治疗后患者组[分别为1201(358~5014)ng/L和486(138~2699)ns/L]和对照组[分别为1128(590~3201)ns/L和341(102~965)ng/L]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治疗后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sBAFF水平和PBMNC中BAFF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血清sBAFF水平和PBMNC中BAFF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效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BAFF水平和PBMNC中BAF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sBAFF水平和PBMNC中BAFF mRNA表达水平在WAIHA患者明显增高,其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有关.

495 条记录 6/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