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和临床分析

    作者:陈运彬

    总结分析1997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救治的22例出生体重《1 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weight infant,ELBW)的经验教训.一、临床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22例中男9例,女13例,平均胎龄 29周(26~30周),平均体重(0.9±0.3) kg(0.6~1 kg),平均时龄(8.5±1.6)h.在本院出生 8例(36%),在外院出生14例(64%);出生时窒息11例(50%).并发症:体温不升(《34℃)14例,肺透明膜病(HMD)16例,反复呼吸暂停22例,红细胞增多症1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肺炎12例,硬肿症12例,贫血 5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4例.

  • 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和铁缺乏症的影响

    作者:王远照;赵红梅;王利玲;杨秀娟

    关于"胎儿娩出后何时断脐对新生儿有利"的问题目前还有争论.为探讨胎儿娩出后恰当的断脐时间,了解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和铁缺乏症的影响,自2006年10月起对我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实施两种不同的断脐时间,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红细胞压积(hematoe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和血清铁(serum iron,SI)含量变化.

  • 拉萨地区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45例临床分析

    作者:边巴仓决;德吉美朵;扇敏娜;益西央宗

    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总发生率为1%~5%~([1]),但也有报道高达20%者~([2]).红细胞增多症与血液高黏滞综合征密切相关,不但可导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动脉栓塞和心肌损害等在内的多种严重并发症~([3-6]),而且易于误诊、漏诊~([6-7]).近20年来,我国非高原地区已有大量关于红细胞增多症的文献报道~([8-11]),但有关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报道尚不多见.

  • 新生儿肺出血病因探讨

    作者:陈克正

    1995年以前,由于诊疗技术尤其医疗设备落后,我国新生儿肺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此期间探讨其病因的文章亦较多,提及的病因以围生期窒息/缺氧、低体温/寒冷损伤、早产/低体重、严重感染为主,尚有报道文献不多、例数较少的急性心力衰竭、高黏滞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枢神经损伤、核黄疸、机械通气不当、过量输液、氧中毒等[1].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发育均不成熟,患儿常有多种疾病并存,临床诊断多样化,又常与病理诊断不完全相符,所以过去的肺出血病因分析可能有偏差.近年来随着对肺出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某些病因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去解释,因而本文对其病因又重新进行探讨,以便更能明确新生儿肺出血的防治.

  • 55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病因及相关治疗分析

    作者:张硕;宋振辉;刘艳龙;侯建文;杨晨然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在新生儿期较常见的问题.其对全身各器官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关注.由于病因不同,故针对病因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55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及治疗分析.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39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远方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发病率为1~5%,因外周血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流缓慢,可引起组织缺氧和血栓形成,造成全身系统损害.现将我科收治的39例该病患儿报告如下:

  • 早产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体会

    作者:马永寿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一般多指足月新生儿而言,而早产儿的造血特点为胎龄愈小,红细胞数量相对愈小,在形态上具有胎儿红细胞特征和血红蛋白特征.但临床工作中早产儿患本病仍不少,我们总结176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中,早产儿占20.44%(36/176).因此,有必要对早产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进行临床分析.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与脑损伤的相关研究

    作者:汤泽中;周丛乐;王红梅;侯新琳;刘云峰;姜毅

    目的 研究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脑损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其转归.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16例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征,用颅脑超声、CT及MRI动态观察颅脑影像变化和脑血流变化,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测定脑氧合状态,并对22例中、重度病例进行3~12个月的随访.结果 116例新生儿红细胞患儿中53例(45.7%)存在脑损伤,轻度31例、中度14例、重度8例.影像改变以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损伤为主.脑损伤严重程度与红细胞增多症的持续时间、脑组织氧饱和度和脑血流异常有密切相关,经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治疗前的Hb和HCT升高程度关系不密切.随访发现中度病例(5/12)、重度病例(7/8)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结论 红细胞增多症容易造成脑缺血性损伤,部分病例能够影响到神经系统远期预后,以颅脑超声为主的影像检查为预后判断提供有用的方法.

  • 高原地区不同民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研究

    作者:德吉美朵;扇敏娜;张雁玲;群勇;赵敏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缺氧与红细胞增多症的关系,对高原世居藏族新生儿与移居高原汉族新生儿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39例患儿.对其中资料完整符合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者40例(其中藏族20例,汉族20例)进行了临床特点、检测经皮氧饱和度( TcSP02)、末梢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和心肌酶谱研究分析.结果 汉族新生儿Hb为26.72±3.25、HCT为0.684±0.051、RBC为7.63±1.98三项值明显高于藏族新生儿的24.89±1.76、HCT 0.678±0.045、6.89±1.72,P≤0.05.汉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者TcSP02浓度较藏族新生儿低82±5.8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末梢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 RBC)、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高于藏族新生儿,P≤0.05,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末梢血常规血Hb、RBC、HCT治疗后均降至正常水平;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汉族组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治疗前与藏族组比较,F=171.41、P<0.01,肌钙蛋白汉族组治疗前与藏族组比较,F=2.31、P>0.01.肌红蛋白汉族组治疗前与藏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06、P<0.01.藏汉族两组共同临床特征:呼吸急促,发绀、多血质外貌,易激惹、反射弱、低氧血症为主.缺氧为诱发因素;汉族组临床除以上共同特征外、以反应差、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神志淡漠、窒息为主要特征.40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以低氧血症和心肌受损为主要表现.结论 高原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TcSP02、末梢血常规和心肌酶谱变化特征对于指导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移居高原者在高海拔地区更易发生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且易导致其他器官,尤其是心脑功能受损.

  • 高危儿预后的前瞻性研究及早期预报

    作者:江克文;周雪娟;夏哲智;水泉祥;孙眉月

    产科及新生儿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而小儿残疾的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直到近才认识到孕前、孕早期因素的重要性[1]。为暴露各因素的危险性,探讨高危儿预后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及早期预报,本研究对1年期内的高危儿进行动态随访。  对象和方法  1.对象:选择1994年4月1日~1995年3月30日住院治疗的5 705例新生儿(排除新生儿期死亡者),及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150例。  2.方法:(1)高危儿标准:依据文献[2]定义的高危儿范畴,制定如下标准:①严重窒息:Apgar评分1 min≤3分,或5 min≤6分;②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症):血清总胆红素≥342 μmol/L;③严重缺氧:PaO2<40 mm Hg (1 mm Hg=0.133 kPa);④低血糖:血糖<1.11 mmol/L;⑤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 500 g, 其中≤1 500 g为极低出生体重;⑥红细胞增多症:静脉红细胞压积>0.65或血红蛋白>220 g/L;⑦新生儿惊厥:入院前抽搐3次以上者;⑧小于胎龄儿(SGA):出生体重低于同龄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⑨早产:胎龄<37周。符合上述的1项,即为研究对象,详尽统计各项高危因素,并予新生儿检查。(2)高危儿监测:分别在6个月、1周岁时(矫正年龄),应用infants motor screen[3]和婴幼儿应物、应人和言语能发育的“里程碑”(参照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监测。死亡或生长发育水平处于正常同龄儿均数的2个标准差以下为发育异常。(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Logistic单因素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及Discriminant逐步判别分析模型。

  • 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汪吉梅;程国强;钱蓓倩;孟永勤

    目的 探讨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的临床表现、产前特点、诊断标准及分级、治疗及近期预后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近5年来已报道的15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的报道有增多趋势.产前表现:有13/16例是自然发生的,有3/16例是发生在激光治疗术后的.16例均无羊水量差异.超声多普勒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MCA-PSV)在供血胎大于1.5 MoM的有11/16例,3/16例未测;在受血胎小于1.0 MoM的有10/16例,3/16例未测.有胎儿水肿的有6/16例.宫内干预:未治疗的9/16例,宫内输血的4/16例,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的4/16例,脐带阻塞选择性灭胎的2/16例,1/16例受血儿给予宫内血液稀释治疗.生后表现:贫血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95 g/L,多血质儿为208g/L,胎胎间血红蛋白差异大于80 g/L的有10/16例,2/16例小于80 g/L(宫内激光治疗后).5/16例胎胎间网织红细胞比率大于1.7,1/16例小于1.7(宫内激光治疗后),8/16例未提供网织红细胞比率(使用的是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10/16例胎盘彩色染料灌注有直径小于1 mm的动静脉吻合支存在,2/16例胎盘无残存的血管吻合支(宫内激光治疗后),2/16例未提供胎盘灌注结果.生后治疗:9/16例供血儿有贫血表现,其中有6/16例予输血治疗;6/16例受血儿有高黏滞血症表现,给予部分换血治疗.11/16例新生儿期神经发育正常,1/16例双胎颅脑超声持续脑室周围白质高回声,本例随访至纠正胎龄3个月时神经发育正常,继续随访中.结论 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是胎胎输血综合征的一个特殊类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产前无明显羊水量差异,出生体重相差不大,但血红蛋白相差明显且网织红细胞比率增高.对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产前除胎儿生长经线及羊水量测定外,应常规监测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以便筛查出需要宫内干预的病例,以期减少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生后认真评估治疗,并需长期随访其运动及智能发育情况.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肺癌广泛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鞠文东;施为建;周巧云;伍建辉

    回顾分析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ra,PV)合并肺癌广泛转移病例的诊治过程.经血常规、骨髓等确诊为PV的63岁男性患者,给予羟基脲化疗5年后,合并肺癌广泛转移.先后经含吉西他滨加铂类、紫杉醇加铂类药方案治疗均无效,改用吉非替尼(Irressa)后,病情好转.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细胞遗传学的异常、癌基因的存在,以及抗代谢药(羟基脲等)损伤染色体,产生异常的克隆,可能是发生第二肿瘤的原因.单药Iressa对常规化疗无效者,仍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引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李广文;张振芳;吉训明

    患者,女,50岁.因"头痛、双眼模糊10个月"于2011年3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前10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双眼礼物模糊呈当地医院就诊.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君一;金正慧

    目的:探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患者314例,所有患者均为藏族。根据是否患有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209例),观察组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为无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比较两组卒中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嗜烟史、卒中家族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89、8.107、11.206,P值分别为0.011、0.004、0.001),其余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嗜烟史、卒中家族史均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OR =4.799,95% CI:1.266~3.148,P =0.028;嗜烟史:OR =4.539,95% CI:1.061~4.182,P =0.033;卒中家族史:OR =3.549,95% CI:1.279~5.377,P =0.008。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嗜烟史、卒中家族史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对该地区缺血性卒中防治应针对地域及人群发病特点。

  • 高原睡眠呼吸障碍与卒中

    作者:陈健;吴世政

    高原地区的睡眠呼吸障碍与高原地区卒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发生在高原地区睡眠呼吸障碍和卒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发病机制,对于高原医学的发展和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拉萨地区脑卒中464例分析

    作者:张涛;赵玉华;郝渝;米玛顿珠;杨丽辉;次旦卓嘎

    目的 对拉萨地区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登记,了解高原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为高原地区脑卒中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基于医院的脑卒中登记库,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登记随访,采集患者的一般社会学特征、临床特征、诊治情况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连续登记2007年7月1日至2013年3月30日收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46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藏族患者332例,汉族患者132例,平均年龄(57.45±16.14)岁,男性326例,女性138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68例(14.22%).脑卒中亚型以脑梗死多[322例(69.40%)],其次为脑出血[129例(27.80%)]、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2.80%)].藏族患者中男女性别构成比(213:119)与汉族患者(113: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 =20.795,P<0.001).脑卒中患者4.5h内就诊率为18.53%(86/464),脑梗死患者4.5h内就诊率为13.35%(43/322),其中1例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0.31%(1/322).分析本组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249例(53.66%)]、心脏病[102例(21.98%)]、糖尿病[67例(14.43%)]和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65例(14.00%)].结论 高原地区脑卒中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4.5h内就诊率偏低,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比例较低.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成为高原地区特有的危险因素.

  • 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唐嫕文;张理涛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少见的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血液病.不同程度的瘙瘁是本病一个常见且具有特征性的症状.PV患者首发瘙痒,就诊皮肤科,常因其皮肤临床表现而掩盖或忽视其原发病,造成漏诊或误诊,关于本病的皮肤临床表现国内外报道较少.本院近诊治1例以瘙瘁为首发症状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抗瘙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65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潮;石炳毅;王振;钱叶勇;常京元;柏宏伟;范宇;刘璐鹏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PTE)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解放军309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术后的受者329例.65例发生红细胞增多症(PTE组),264例未发生红细胞增多症(对照组).比较PTE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特征,术前、术后各项指标,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及预后.结果 PTE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年轻,男性患者比例高(P<0.05); PTE组体重指数(BMI)、血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移植肾功能良好且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伴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受者更易发生PTE(P<0.05).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环孢素的受者(n=185)PTE发病率(24.3%)高于应用他克莫司的受者(n=144,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保守观察(n=41)和静脉放血治疗(n=24),保守观察有效率78.0%(32/41),静脉放血治疗有效率75.0%(18/2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保守观察患者的PTE复发率及并发血栓栓塞率较静脉放血治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以男性及移植肾功能良好者多见,吸烟、高营养状态、伴发高血压及糖尿病是PTE发病的高危因素,应用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能降低PTE的发生率,保守观察多能自愈,且复发率、血栓栓塞率低于静脉放血治疗.

  • 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8例临床分析

    作者:辛沈;边瓯;贺顺川;林朝胜;刘丽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老年患者较少见,易漏诊或误诊.沈阳军区总医院1986年1月~2004年4月共收治18例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 大豆异黄酮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建华;杨海军;高亮;马广全;阳盛洪;曹荣成;王宏运;曾东风;李佳丽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胶囊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疗效.方法 在海拔5000m以上高原,对临床确诊的38例HAPC患者给予大豆异黄酮胶囊口服,20mg/次,2次/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右室舒张末前后径(RVED)、右室前壁厚度(RVAW)、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肺动脉主干内径(MPA)等,监测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采血检测血红蛋白(Hb)与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6分钟步行距离实验(6MW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Hb、Hct明显降低,SaO2增高(P<0.01),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RVED、RVAW、RVOT、MPA降低(P<0.01),SOD增高,MDA降低(P<0.05或0.01),6MWT示肺功能改善明显.结论 大豆异黄酮对HAPC及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明显的改变作用.

399 条记录 3/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