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超声骨刀与气动磨钻行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长宽;孙翊夫;胡艳龙;李辉;顾锐

    目的 比较经超声骨刀与传统气动磨钻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应用超声骨刀或气动磨钻行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74例TOL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分为超声骨刀组(21例)和气动磨钻组(53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随访1年以上.超声骨刀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为(129.44±40.27)ml,手术时间为(6.09±2.27)min;气动磨钻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为(186.28±35.46)ml,手术时间为(9.92±37.0)min,2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骨刀组术中出现4例(19.05%)硬膜损伤或脑脊液漏,气动磨钻组术中出现11例(20.75%)硬膜损伤、脑脊液漏或脊髓损伤,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超声骨刀组住院时间为(19.24±7.87)d,气动磨钻组为(20.64±7.14)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术后1年,超声骨刀组JOA评分为(9.24±1.48)分,气动磨钻组为(8.92±1.94)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结论 与气动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行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TOLF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 中国大陆地区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的Meta分析

    作者:王立芳;吕艳伟;段芳芳;李东航;田伟

    目的 探讨我国大陆地区退行性颈椎病患者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CDR)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 系统检索1997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提取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基本信息、方法学特征、干预特征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等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异位骨化发生率的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54篇,其中病例系列39篇,随机对照试验6篇,类试验9篇,共包括1732例退行性颈椎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CDR术后6个月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2.7%(95%CI:0.5% ~4.9%),12个月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3.4%(95%CI:1.9% ~4.8%),24个月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8.3%(95%CI:5.3% ~11.2%),36个月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11.2%(95%CI:6.0% ~6.5%).结论 中国大陆地区退行性颈椎病患者接受ACDR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异位骨化发生率逐渐升高.

  • 脑外伤与四肢骨折患者血清BMP-2与异位骨化的临床对照试验

    作者:王晔恺;孙伟方;刘晓光;邓杰;颜波儿;蒋文亚;林旭波

    目的:探讨脑外伤和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成型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在异位骨化发生中的作用,为异位骨化的临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外伤患者145例,包括原发性闭合性脑损伤96例,原发性开放性脑损伤1例,尺桡骨骨折29处,肱骨骨折11处,胫腓骨骨折32处,股骨骨折27处.按骨折类型分为A、B、C 3组:A组(单纯脑外伤组)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29~61岁,平均(43.91±11.09)岁;病程13~67 d,平均(18.96±10.46)d.B组(单纯四肢骨折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31~54岁,平均(41.73±8.41)岁;病程6~48 d,平均(16.02±8.71)d.C组(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0岁,平均(45.87±14.15)岁;病程18~76d,平均(21.28±13.02)d.对移位不明显的31处四肢骨折采用牵引、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对骨折移位明显或开放性的68处四肢骨折采用谴内钉内固定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对63例颅脑损伤患者立即行开颅手术,其余34例行止血、降脑压、改善脑血循环等综合治疗.按14~16个月后髋、肩、肘、膝关节部位X线平扫是否存在异位骨化分为D、E 2组:D组(可见异住骨化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9~55岁,平均(46.88±7.13)岁;病程6~30 d,平均(20.18±9.78)d.E组(未见异位骨化组)128例,男74例,女54例;年龄33~61岁,平均(43.31±12.94)岁;病程15±76 d,平均(18.42±11.58)d.另设F组(体检人群)49例作为对照,男29例,女20例;年龄31~60岁,平均(43.50±14.40)岁.145例在骨折发生后0.5、3、15、30 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BMP-2的含量.并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单纯脑外伤患者(21.05%,12/57)和单纯四肢骨折患者(4.17%,2/48)的异位骨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P<0.05).0.5、3、15 d时A、B组血清BM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3、15、30 d时D、E组血清BM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D、E组各时间点血清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BMP-2水平(51.30±23.41)ng/L(P<0.01).结论:单纯脑外伤患者血清高水平BMP-2是发生异位骨化的因素之一,其15 d的浓度可能是预防异位骨化的观察指标.

  • 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放疗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作者:吴锋锋;高宏梁;黄胜;王国荣;蒋雪生;李建有;寿志强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联合放疗、NSAIDs、放疗3种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预防效果及差异.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8髋分为A、B、C 组(A 组随访54髋,B 组随访55髋,C 组随访54髋).A 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7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2髋,术后口服塞来昔布(0.2 g,每天2次)2周;B 组原发性骨关节炎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2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7髋,给予术前单次7 Gy放疗;C 组原发性骨关节炎5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骨关节炎35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4髋,术前放疗并予术后塞来昔布口服.术后观察各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并应用骨盆前后位X 线片评定异位骨化情况(采用Brooker分级).结果:各组平均随访21个月,A 组成功随访54髋, 出现异位骨化7髋,BrookerⅠ型5髋,BrookerⅡ型2髋;B 组成功随访55髋,出现异位骨化8髋,BrookerⅠ型6髋,BrookerⅡ型2髋;C 组成功随访54髋, 出现异位骨化5髋,BrookerⅠ型4髋,BrookerⅡ型1髋.3组均无Brooker Ⅲ、Ⅳ型发生,3组异位骨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690).A、B、C 组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6例、6例、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935).结论: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时,首推NSAIDs.

  • 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柳海平;李玉吉;王承祥;李盛华;赵振文;汪俊红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5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空白组50例(A组)、消炎痛组55例(B组)和消肿止痛合剂组49例(C组).154例患者中原发性骨性关节炎9例,继发于髋臼发育不良的骨性关节炎 34例,继发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骨性关节炎9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股骨颈骨折5例,其他6例.手术采用改良Gibson入路,术后除常规治疗外A组患者不干预治疗;B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消炎痛,每次50 mg,每天2次,应用4周;C组口服消肿止痛合剂,每次50 ml,每天2次,应用4周.术后18个月为研究终点,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包括双髋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片),观察有无异位骨化形成(骨化程度采用Brooker分级法评定);同时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自我评价(PAHSS)80分和查评评价(IAHSS)20分.结果:154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1.2个月.异位骨化发生情况:A组27例(54%),其中Bmoker Ⅰ级8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2例;B组12例(21.82%),BrookerⅠ级10例,Ⅱ级2例;C组11例(22.45%),Brooker Ⅰ级9例,Ⅱ级2例.3组异位骨化发生情况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Harris、PAHSS及IAHSS评分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Harris、PAHSS及IAHSS评分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8个月Harris、PAHSS及IAHSS评分进行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个月Harris、PAHSS及IAHSS评分数据应用LSD-t法,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反应A组5例,B组35例,C组4例.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预防效果与消炎痛相似,但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易于接受.

  •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作者:杨迪;李晓林;邵海宇;陈锦平;黄亚增;金永明;张骏;刘建文;徐中海

    目的:根据CT分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8岁;病程2个月~6年.单节段孤立性黄韧带骨化11例;多节段黄韧带骨化19例,其中2例合并颈椎黄韧带骨化,1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上胸段(T1,2-T4,5)5例,中胸段(T5,6-T8,9)7例,下胸段(T9,10-T11,12) 12例,上中胸段联合2例,中下胸段联合4例.根据骨化节段CT表现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单纯型18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单侧,骨化较薄或双侧均较薄,未融合;复杂型42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弥漫性融合,或呈结节型.21例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9例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瘫;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JOA括约肌功能评分为1.97±0.56.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0.76.单纯型行“揭盖法”切除,复杂型行“薄化法”切除.对于减压范围较大者减压后行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减压2~6个椎板,平均3.1个.3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切口处血肿.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96个月,平均26个月.22例束带感均消失;28例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者中,完全恢复18例,部分恢复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73±0.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57±0.7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平均为86.1%,优2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根据不同CT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风险.

  • 距骨骨折术后异位骨化致踝管综合征1例

    作者:王刚祥;竺湘江;周海东;赵勇;谢建新

    患者,男,41岁,车祸致左踝关节肿痛2 h入院,行左距骨内踝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图la-1f),手术顺利,术后预防感染消肿补液治疗,术后2周创口拆线,愈合良好.术后摄片提示:左距骨左内踝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正确(图le-1f).术后第9天晚上出现左足底麻木,伴左小腿左足底有阵发性痉挛感,阵发性痉挛能自行缓解.查体:左内踝后方至足内侧有一长约10 cm弧形切口,无渗出,创缘皮肤无红肿,左踝活动受限,左足背感觉正常,足底感觉减退,无痛觉过敏,足趾背伸正常,足趾跖屈Ⅳ-,Tinel征阳性.予弥可保针静滴及妙纳口服,疗效欠佳,出院后继续口服弥可保片.术后3周摄片提示:左距骨后缘有不规则云雾状钙化灶,骨折无移位,内固定物位置正确(图1g).术后4周左足底麻木加重,左小腿及足底阵发性痉挛发作次数增加,左大腿阵发性痉挛也有发生,影响睡眠.遂来骨科门诊就诊.查体:左小腿肌肉萎缩,左内踝后方至足内侧有一长约10cm弧形手术瘢痕,足底皮肤干燥、有鳞屑,左内踝及距骨无明显压痛,左踝活动受限,左足背感觉正常,足底感觉减退,无痛觉过敏,足趾背伸正常,足趾跖屈Ⅳ-,左内踝及距骨无明显压痛,Tinel征阳性.

  • 髋关节创伤骨化性肌炎1例

    作者:竺湘江;潘科良

    患者,女,22岁,因多发性骨折术后2年就诊.患者2年前从三楼坠落,致左股骨颈骨折,左股骨中段骨折,骨盆骨折(图1),右股骨髁上骨折,左肱骨中段骨折,左髌骨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于本院就诊,行多处骨折内固定,其中左股骨颈骨折及左股骨中段骨折予股骨重建钉内固定.

    关键词: 骨化 异位性 髋关节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1和COX-2抑制剂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Meta分析

    作者:徐步国;薛德挺;王祥华;严世贵

    目的:比较选择性环加氧酶-2(COX-2)抑制剂和传统的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异位骨化(HO)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科学引文索引等数据库,收集选择性COX-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1和COX-2抑制剂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随机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tata 1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在不同Brooker分期的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共纳入4个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8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异位骨化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71~1.64,P=-0.73),重度异位骨化发病率(BrookerⅡ,Ⅲ)(RR=0.83,95%CI:0.48~1.42,P=0.49)和任意Brooker分型的HO,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研究中,16例接受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的患者(4.4%)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中10例患者(2.7%)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同样有效.考虑到非选择性NSAIDs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 新近认识和少见胃部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魏建国;刘勇;张仁亚

    近年来文献报道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原发于胃部的罕见疾病,如胃丛状纤维黏液瘤、胃母细胞瘤、异位性肾上腺皮质腺瘤、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胃畸胎瘤、淋巴瘤样胃病等。此外,也有一些其他部位常见而胃罕见发生的病例报道,如滑膜肉瘤、颗粒细胞瘤、血管球瘤等。因此,病理诊断医师一定要认识这些罕见疾病的存在,并且高度警惕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避免误诊和误治。我们结合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几例少见胃部肿瘤并复习文献,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认识。

  • 多发韧带术后异位骨化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胡雨;张爽

    目的 探讨多发韧带术后异位骨化切除术后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及预防复发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多发韧带术后异位骨化的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行预防性局部放疗,术后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6例多发韧带异位骨化切除术后的患者经过6个月的随访,膝关节屈膝活动度由手术前的平均51.3.达到126.6°,无一例复发异位骨化,患肢功能得到了大的恢复,患者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术后通过系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并给予一定的支持性心理护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满意的功能效果.

  •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房颤病人电复律术的护理

    作者:裘文娟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多伴有明显的心悸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常需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来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临床上常用于房颤病人复律,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我科自2000年开始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药物复律无效的房颤病人进行电复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阴囊内异位性大网膜纤维血管平滑肌瘤误诊1例/关节液中检出巴西奴卡菌1株/地高辛与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联用致心律失常1例

    作者:

  • 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刘悦;高琳;王素珍

    报告了6例髋臼骨折术后异住骨化切除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放疗前干预性心理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及有无神经损伤情况,并在术后即刻开始指导患者在无痛状况下进行功能锻炼,正确指导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发生.6例患者患髋总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8°增加到160°,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X线分析

    作者:田宁;丁英奇;盛复庚;邢旭东;马锦琳;王春立;李功杰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因素及X线表现.方法 对105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持续随访X线片,时间短6个月,长96个月,测录异位骨的大小、形态,分析与其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结果 12例患者出现了异位骨化,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病率为11.3%,X线片显示异位骨长度1.1~7.6 cm,本组Ⅲ级2例,Ⅱ级6例,Ⅰ级4例,临床症状与病灶长度有正相关趋势.结论 异位骨化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X线随访有助于辅助诊断、观察进展、评价疗效、判断预后.

  • 经皮脊柱内镜处理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管内骨化三例报告

    作者:周庆;孔清泉;张斌;冯品

    腰椎管狭窄症 ( 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 ) 包括发育性椎管狭窄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继发性椎管狭窄原因包括退变性椎管狭窄、椎管内骨化所导致的狭窄、肿瘤性狭窄和外伤性狭窄等.骨化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 LSS 包括椎体后缘离断 ( posterior ring apophysis separation,PRAS ),后纵韧带、纤维环、黄韧带的骨化或钙化等 [1].

  • 全脊柱内镜在骨化类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述评

    作者:刘俊麟;孔清泉

    腰椎管狭窄症 ( 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 )是指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腰椎椎管、椎间孔狭窄,引起神经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阻碍,并出现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LSS 的分类较多,临床分类可分为中央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及椎间孔狭窄,病因分类可以分为发育性LSS、继发性 LSS 两大类 [1],发育性 LSS 是指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导致的腰椎管狭窄,在后天的压迫因素下容易出现神经根、马尾神经压迫症状.继发性LSS可包括退变性狭窄,如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变窄、黄韧带皱缩、退变性侧凸、退变性滑脱等.

  • 肘关节损伤治疗之我见

    作者:蒋协远;查晔军

    笔者在2015 COA大会上作了关于“肘关节损伤治疗进展”的报告,应《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之邀,撰写一篇相关述评。目前国内在肘关节方面的认识和治疗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临床上肘部创伤的总体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仍是治疗难点之一。治疗后出现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关节对合异常及肘和前臂功能障碍仍十分常见。笔者现就肱骨髁间骨折、全肘关节置换、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和肘关节僵硬松解术这四个热点谈谈肘部创伤的治疗现状和笔者的体会。

  •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内骨性占位的短期临床疗效

    作者:马成;丁其瑞;车荟;刘立嘉;李游;赵峰;任永信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腰椎管内骨性占位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我科采用PEID治疗腰椎管内骨性占位患者共58例,其中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1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7~75岁,平均(37.75±2.51)岁,病程3个月至7年,中位病程14个月,随访12~15个月.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脊柱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mJOA)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2.3±17.32)min.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疼痛、感觉肌力减退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钙化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NRS评分分别为(7.63±0.628)分,(1.93±0.829)分,(1.70±0.687)分;ODI评分分别为(51.60±2.329)分,(23.23±1.291)分,(22.80±1.244)分;mJOA评分分别为(8.03±0.698)分,(18.63±0.740)分,(18.83±0.813)分;改善率为51.50%.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NRS评分分别为(8.17±0.786)分,(2.22±0.878)分,(2.11±0.900)分;ODI评分分别为(48.39±2.477)分,(23.33±1.138)分,(23.06±0.802)分;mJOA评分分别为(7.78±0.808)分,(19.06±0.639)分,(19.11±0.832)分,改善率为53.39%.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NRS、ODI评分分别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mJOA评分分别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使用改良MacNab标准,总体优良率为89.66%.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管内骨性占位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及较高的安全性,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策略,其短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 重症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作者:樊华;李汉忠;徐维锋;纪志刚;张玉石

    目的 探讨重症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重症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1 ~64岁,平均38岁.12例均表现为典型库欣综合征的体征,均伴高血压、糖尿病、低钾血症及严重骨质疏松.9例合并胸或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手术时仍合并肺部感染及发热,7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血浆总皮质醇695.0~1 661.5 nmol/L,平均1 055.7 nmol/L,均失去正常分泌节律;24h尿游离皮质醇807.3 ~ 28 240.0 nmol/24 h,平均为5 270.5 nmol/24 h;ACTH值16.5 ~ 273.9 pmol/L,平均80.4 pmol/L.12例均未发现异位肿瘤,腹部CT检查均显示双侧肾上腺弥漫增粗,垂体MRI检查均未见异常.结果 12例行抢救性双侧或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其中6例一期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3例分期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3例仅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者术后予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术后大体标本示肾上腺呈弥漫增粗,表面有多发结节状隆起,病理提示肾上腺皮质增生.随访1~8年,中位随访2.5年.3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者中,2例死于严重库欣综合征所致糖尿病及肺部感染,1例失访;9例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者均存活.结论 重症异位ACTH综合征的治疗难度大,行抢救性肾上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异位ACTH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库欣综合征临床症状严重而原发肿瘤无法定位者.

13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