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和文献回顾

    作者:孙雄;龚镭;金士毛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由Kaizser于1937年首先报道,迄今世界文献报道约300余例[1].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成人多在30~50岁之间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腹水或特殊食物过敏史.

  • 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4例临床分析

    作者:万盛华;李香莲;张双红;杨文萍;万宏;罗丽娟;刘岚;刘云

    目的:研究牛奶蛋白过敏(CMPA)致婴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CMPA致婴儿EG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以该院2010年6月-2014年1月住院诊治的24例CMPA引起的婴儿EG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CMPA致婴儿EG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结果呕吐24例(100.00%),阵发性哭吵24例(100.00%),腹胀24例(100.00%),呕血23例(95.83%),便血1例(4.17%),伴湿疹17例(70.83%),轻度-中度贫血21例(87.50%),重度贫血1例(4.17%),其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19例(79.17%),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8例(33.33%),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阳性4例(16.67%);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对CMPA 3例(12.50%),镜下表现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其中胃炎24例(100.00%),十二指肠球炎5例(20.8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4.17%),24例组织病理提示胃和/或十二指肠球部有Eos浸润[>20个/HPF(每高倍视野)],均伴有肥大细胞浸润;所有患儿经制酸、保护胃肠黏膜和牛奶蛋白回避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24例患儿经口服普通配方牛奶激发试验证实CMPA,其中3例患者8~12周后复查胃镜示胃、十二指肠黏膜光滑, Eos均<5个/HPF,肥大细胞均<8个/HPF。结论 CMPA致婴儿EG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表现均无特异性,胃肠黏膜组织中Eos异常浸润且同时均伴有肥大细胞浸润;黏膜型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牛奶蛋白回避等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明确诊断需依靠活组织病理检查及Eos计数,并结合牛奶蛋白回避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进一步确诊,但激发试验应至少观察患儿10 d,并仔细记录症状,以免漏诊迟发型CMPA。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

    作者:张安忠;杨崇美;崔屹;刘吉勇;朱菊人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与内镜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1979~2005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131例EG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1%的患者与进食有关,12.21%的EG有过敏性疾病史.临床表现多样,消化不良型EG 51.90%;梗阻型7.63%;腹水型18.32%;混合型22.14%.75.58%的EG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嗜酸细胞的比例为7.00%~74.00%,嗜酸细胞的绝对值0.48×109~7.64×109.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和息肉样增生,病理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逐渐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结论 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

  • 以反复腹水为表现的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

    作者:陈梅;卢丽丽;封志纯

    患儿女,3岁10个月.因反复腹胀、呕吐伴腹部膨隆1月余人院.入院前1月余,患儿口服驱虫药"安乐士"2片,服药第2天大腿内侧即出现风团块样皮疹,伴有瘙痒,随后出现腹胀、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3-4d后皮疹及呕吐缓解,发现右下腹股沟包块,当地医院考虑"右腹股沟斜疝",予斜疝修补术,术后4d患儿腹部膨隆,超声提示"腹水",遂行腹穿,见血性腹水,考虑术后感染造成的腹水,予抽腹水1400mL,抗感染10d,氟美松静脉滴注4d后,超声复查腹水消失.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任之;杨柯;谢本江;王海斌;张永健;梁小波;邓兴臣

    目的 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及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误诊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EG患者黏膜型7例,浆膜型1倒.黏膜型以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浆膜型以腹痛、腹胀、腹水为主要表现,可伴恶心、呕吐和低热等.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明显增高.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EG的内镜检查表现没有特异性,多为黏膜片状糜烂、浅溃疡、散在充血斑或出血点,活检提示病变部位受累黏膜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激素治疗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症状虽可反复发作,激素远期疗效也甚好.结论 EG患者临床和内镜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7例临床分析

    作者:叶咸德;林敏华;黄勤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EG)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7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访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EG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及体重下降等。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随着症状的缓解而下降。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EG有效,可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结论 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作者:王果;王皓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和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6例EG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⑴黏膜型EG患者常以腹痛和腹泻为首发症状,而浆膜型以腹痛、腹胀和腹水为首发症状,可伴恶心呕吐、低热等,肌型以肠梗阻表现为主.⑵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43.5±20.5)%及(33.4±15.6)%,以成熟型为主,其变化与症状有关.⑶血沉、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正常,IgG可下降.⑷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⑸内镜表现多为粘膜片状糜烂和水肿,以胃窦和回盲部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⑹激素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⑺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 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胃肠粘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侍亚东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临床大宗报道少见,误诊率高,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诊断治疗此类患者13例,并随访至今;症状缓解率100%,停用激素复发2例,血中嗜酸细胞始终较高2例,临床首诊误诊率100%,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玲玲;游旭东;魏金枝;王战波;郑晓蕾;肖高健;陈步吉

    1临床资料例1,男,34岁,因上腹痛10余天于2004年6月7日入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上腹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空腹及夜间痛为甚,进食后稍缓解,无呕吐、呕血、黑便、皮疹.发病后在外院行胃镜检查示:窦部片状充血,十二指肠新鲜点状出血,球部及降部片状充血、点状糜烂,诊断: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给予静点西咪替丁,口服洛塞克20mg,1次/日,但疼痛愈来愈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平素体健,否认胃病史,否认皮肤过敏史及传染病史.

  • 17例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刘鸿;赵长安;何玲玲;陈文娟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EG患儿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17例患儿中,腹痛12例(70.6%)、腹泻9例(52.9%)、血便5例(29.4%)、恶心呕吐4例(23.5%)、体重下降1例(5.9%)、过敏史4例(23.5%).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8例(47.1%),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升高12例(70.6%).8例(47.1%)特异性过敏源抗体检测结果阳性.8例大便隐血阳性.1例腹部B超及CT提示腹水.2例腹平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内镜下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镜下表现:(1)粘膜红斑糜烂;(2)粘膜溃疡;(3)粘膜结节样增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粘膜下层大量EOS浸润,多52个/HP.对有特异性过敏源者回避过敏源,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顺尔宁、酮替芬,住院天数为5~ 18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EG的临床表现各异,以腹痛腹泻为主.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组织学EOS大量浸润和外周血EOS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抗组胺药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效显著.

  • 13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范颖楠;马洪升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完整的13例EG患者的住院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等.结果:13例中4例既往有过敏史;临床表现以腹痛(9例)、腹泻(7例)为主,分型以黏膜型(11例)为主,10例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算升高,3例IgE升高.内镜下病变表现为黏膜肿胀、红斑、糜烂、溃疡,无特异性,好发于胃窦及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及腹水检查均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2例应用泼尼松、1例应用酮替芬治疗有效,治疗2~7d症状缓解,10例患者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IgE水平升高对诊断EG有提示价值,但黏膜组织及腹水检查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诊断标准,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酮替芬治疗亦有效.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报告

    作者:胡寒华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9岁.因上腹痛,腹胀20日于2001年6月20日入院.20日前因食用海鲜后出现上腹部间歇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为稀水样便,1次/日~2次/日,无黏液及脓血,无发热、头痛、里急后重等.既往身体健康.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无浮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稍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压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0 g/L,白细胞10.4×109/L,中性粒细胞0.34,淋巴细胞0.23,嗜酸粒细胞0.37,单核细胞0.04,嗜碱粒细胞0.02,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3.8×109/L.尿常规正常.

  •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4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美燕;戴益琛;潘桂兰

    目的 探讨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消化科收治的48例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E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病理学特征,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EG患者多伴有以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明显升高,腹水渗出液可见大量EOS,胃肠镜、CT可见胃肠病变处炎性改变,病理可见明显EOS浸润,EG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近期复发率低.结论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EG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外周血和腹水EOS异常增高是以腹水为主要表现EG的诊断要点,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预后较好.

  • 1 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杨阳;唐国建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例分析

    作者:刘雁;吴洪巧;张芳

    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31岁,因下腹胀痛14d,腹泻7d,于2002年4月7日入院.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进食不当后排黄色稀水样便,自服黄连素、吡哌酸等药物后症状缓解.患者14d前饱餐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呃逆,伴上腹及脐周痉挛性疼痛,自服胃复安、吗丁啉等药物,症状无减轻,并出现腹泻症状,为黄色稀水样便,每日3~5次,服黄连素、痢特灵后症状无缓解,随即入院治疗.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9例误诊分析

    作者:姚建国;吴秋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胃肠道疾病,病因不明,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误诊率高[1].现将我科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入院前误诊为其它疾病、入院后确诊为EG的9例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张树荣;范宗江;李绕梅;张延涛;万淑琴;朱颖;江洪娟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EG的识别.方法 对我院1995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15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15例EG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15/15,100%)、腹泻(11/15,73.3%)、腹胀(8/15,53.3%)、恶心(2/15,13.3%)等.其中3例(20.0%)主要表现为腹水,1例(6.7%)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明显增高,其百分比为9.8%~63.7%,平均(27.2±13.6)%;绝对计数为(1.1~6.0)×109/L,平均(3.1±1.4)×109/L.15例胃镜检查中,13例(86.7%)显示胃窦、十二指肠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糜烂,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肠镜检查患者中,5例(71.4%)结肠黏膜出现类似改变,并以回盲部多见.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3例腹水均为渗出液,腹水中嗜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6%~65%,平均(53±15.1)%.所有患者均经泼尼松治愈,疗程32~60 d.结论 EG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特异性.腹水型患者少见,不易早期诊断.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预后良好.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

    作者:和晓玫;张树荣

    病例 男性,60岁,农民,因“左下腹及脐周疼痛,伴腹泻、恶心、呕吐8d,加重1d”,于2011年8月2日入院.患者缘于8d前进食豆类后出现左下腹及脐周疼痛,呈隐痛、胀痛及阵发性绞痛,排便后腹痛不能完全缓解,无放射痛.伴腹泻、恶心及呕吐,腹泻7~10次/d,为黄色水样便.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伴腹胀、乏力.未予正规诊治.近1d来上述症状加重,呕吐频率增加,4~5次/d,腹痛、腹胀加剧.无发热、呕血等症状.否认过敏史.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解洪录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嗜酸性细胞(EOS)浸润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EG 是源于体内外过敏原所致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EG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非特异性的特点,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常伴有外周血EOS 升高。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导致误诊率和漏诊率高。糖皮质激素为目前有效的EG治疗方法,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常需联用其他药物以取得佳疗效。除糖皮质激素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IgE 拮抗剂等均在EOS消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CT诊断(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林楚岚;全显跃;江桂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罕见的炎性疾病,以嗜酸细胞浸润胃肠道为特征[1-2].1937年,Kaijser首先描述了发生在2例对新胂凡纳明敏感的梅毒病人的这种疾病[3].自1937年以来,已有超过300例的文献报道[4].近年来国内有关EG的临床和病理报道文献逐渐增多,但其相关影像学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本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例EG相关临床情况及治疗前后CT影像观察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提高对EG的认识.

110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