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声带粘膜非典型增生6例临床分析

    作者:覃扬达;朱习平;梁建平;刘时才

    目的探讨声带粘膜非典型增生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在支撑喉镜或纤维喉镜下将声带新生物摘除并作病理检查.结果 3例轻度非典型增生分别于术后1年、1年8个月、9年发生癌变.2例中度和1例轻度非典型增生行喉裂开术后发现癌变.结论声带粘膜非典型增生有较高的癌变率,应引起高度重视,密切随访.

  • 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郑朝晖;朱莹;向毅

    以自拟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并与胃祥宁、多酶片治疗组对照观察,结果:两组在改善胃粘膜萎缩方面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对伴有肠化生、异型增生治疗的有效率及HP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对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恶变有一定优势.

  • 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与子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

    作者:陈永平;张娟娟;张天峰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宫颈组织病理存档石蜡包埋组织hTEKT的表达,阳性信号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慢性宫颈炎组及CIN 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中的hTERT平均光密度值(AOD)分别为:(0.105±0.024)、(0.128±0.018)、(0.137±0.021),(0.201±0.016).hTEKT在各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依次为CINⅢ级>CINⅠ、Ⅱ级>慢性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KT的表达与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相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EKT可能成为宫颈癌标志物,追踪hTERT阳性的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

  •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癌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式暖;王亚利;王艳华;吕世军;魏志新;姜红心

    目的:研究p53基因点突变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变异作用及定量分析,对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新鲜标本及蜡块90例.DNA提取分析,应用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免疫组化ABC法,利用MPV-2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分析.结果p53基因在食管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点突变频率较高,分别为60%、29.4% . 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占全部突变的73%.p53表达强度与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p53基因点突变在食管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残胃息肉临床分析

    作者:周亚平

    残胃息肉是消化道溃疡及胃恶性肿瘤部份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残胃可发生多种并发症,老年残胃病变更易发生,残胃作为一种特殊的癌前状态已广受关注.残胃息肉的报道极少[1-3],我们结合典型病例探讨残胃息肉的临床特征.

  • 解毒活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热毒瘀血证)66例疗效观察

    作者:杜艳茹;刘启泉;白海燕;王志坤;林媚;张纨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热毒瘀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解毒活血方(蒲公英、连翘、茵陈、石菖蒲、黄连、延胡索、当归、川芎、郁金、佛手、八月札、仙鹤草、三七粉、丹参、枳实)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胃复春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主要观察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89.39%、62.12%、86.21%,对照组分别为65.00%、43.33%、40.38%,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解毒活血方能有效改善PLGC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微循环,并有根除HP作用.

  • 清热养阴降浊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及对胃液CEA、HP影响的研究

    作者:胡冬菊;刘建平;李俊柳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降浊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胃液单克隆抗体(CEA)和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胃癌前病变患者60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清热养阴降浊方(处方:当归、白芍、石菖蒲、郁金、五灵脂、麦冬、黄连、莪术、茯苓、石斛、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仙鹤草、川芎)治疗;对照组30例用胃复春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胃液CEA含量和HP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养阴降浊方对治疗胃癌前病变确有疗效,且能降低胃液CEA含量及对HP有抑杀作用.

  • 善胃系列冲剂治疗胃癌前期病变122例疗效观察

    作者:袁红霞;闫小雪;雒明池;屈彩琴;高金亮

    目的:观察善胃系列冲剂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在疾病的早期、中期、后期分别运用善胃一号、二号、三号冲剂治疗。结果:近期临床治愈23例,显效73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4%,总显效率为78.7%。结论:善胃系列冲剂能明显抑制和逆转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病理改变,对胃癌前期病变可能有阻断作用。

  • 劳绍贤教授辨治胃癌癌前疾病经验介绍

    作者:胡玲;马剑颖

    劳绍贤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政府津贴,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劳教授潜心中医临床研究40余载,尤擅长诊疗脾胃疾病,并提出"病、证、症"结合,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的辨证思路.现将劳教授治疗胃癌癌前疾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 小归芍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90例

    作者:王志坤;刘启泉;杜艳茹;白海燕

    目前,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已为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赞同.1978年WHO将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列为胃癌前病变(PLGC),是目前胃癌防治研究为活跃的领域.笔者采用小归芍颗粒治疗PLGC,效果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 喉癌前病变气滞血瘀证与VEGF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桂原;李云英

    目的:探讨气滞血瘀证喉癌前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喉黏膜恶变趋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将符合气滞血瘀证喉癌前病变诊断标准患者设为试验组(35例),同时以痰浊凝聚型声带息肉患者作对照组(35例),另外取病理科存档的喉癌病理组织标本作为喉癌组(20例),进行VEGF检测.结果:试验组及喉癌组VEGF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组喉组织的vEGF'表达阳性强度分级有程度上的差别,其表达强度为喉癌组(喉癌)>试验组(喉癌前病变)>对照组(声带息肉).结论:喉癌前病变气滞血瘀证与VEGF、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喉癌前病变中气滞血瘀证的恶变趋势高于痰浊凝聚证.

  • 消痞灵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24例疗效观察

    作者:黄颖思

    目的:观察消痞灵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治疗组以消痞灵(由党参、茯苓、枸杞子、陈皮、三棱、莪术等组成)治疗,对照组以维酶素片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对肠上皮化生(IM)积分、不典型增生(Dys)积分、胃黏膜细胞凋亡、肿瘤抑制基因(P53)、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M积分、Dys积分、细胞凋亡、P53、Bcl-2指标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IM积分、Dys积分、细胞凋亡、Bcl-2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53、Bcl-2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痞灵可明显抑制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Bcl-2蛋白表达,诱导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

  • 中西医结合阻断子宫内膜腺癌前病变45例分析

    作者:于薇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腺癌前病变,防止向恶性发展而施以阻断性治疗.方法: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以祛瘀消 为法,辨证加减.月经干净后西药用三苯氧胺,加用甲地孕酮,14天为1疗程,连续3月.结果: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腺癌前病变可抑制或延缓癌前病变的恶变过程

  • 善胃Ⅰ号方治疗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EGF、PCNA的影响

    作者:魏爱勤;魏秀芹;袁红霞;马艳;田晶晶;韩慧

    目的:观察善胃Ⅰ号方对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经胃镜和病理诊断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并符合中医血瘀热毒证型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善胃Ⅰ号方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猴头菌片治疗.结果:总体疗效、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9%、83.24%,对照组为29.17%、55.9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内镜征象及内镜疗效(91.18%)优于对照组(58.33%)(P<0.05).治疗组治疗后病理检查中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有改善,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82.14%)优于时照组(41.46%)(P<0.05),与病理逆转具有一致性.治疗组胃黏膜EGF、PcNA表达经治疗显著降低,而且治疗后EGF、PC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善胃Ⅰ号方时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病理表现,并可杀灭Hp,降低EGF、PCNA的表达,从而阻断并逆转胃癌前病变.

  • 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善明;袁海锋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健脾化瘀解毒法(处方:黄芪、人参、土茯苓、白术、天南星、法半夏、莪术、三七、白芍、丹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甘草)治疗;对照组60例予胃复春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1.7%,胃镜及病理改变总有效率为88.3%.幽门螺杆菌转阴率85.0%;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6.7%,胃镜及病理改变总有效率为60.0%,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52.0%.2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疗效优于胃复春片.

  • 小归芍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119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志坤;刘启泉;杜艳茹;白海燕

    目的:观察小归芍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9例,服用小归芍颗粒(组成:瓜蒌、白术、川芎、白芍、茯苓、半夏、当归、黄连、泽泻);对照组117例,服用胃复春片,2组均服药3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6%,对照组为71.7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胃镜下黏膜变白、血管透见以及胆汁反流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糜烂、颗粒增生疗效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对充血水肿疗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萎缩、肠化等病理改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异型增生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归芍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能改善其临床症状,逆转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其疗效优于胃复春.

  • 中西医结合防治鼻咽癌的研究思路

    作者:邱宝珊;刘蓬;王士贞

    中西医结合是治台疗鼻咽癌的较好方法,如何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疗法的优势,取长补短,既提高临床疗效,又提高生存质量,是有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了中西医结合防治鼻咽癌的5种研究思路: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中药对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中医药防治放疗副作用的研究,中医药对晚期鼻咽癌、放疗后失败或复发的治疗研究,中医药预防鼻咽癌的研究.

  •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新进展

    作者:张万岱;姚永莉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虽经长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仍未完全阐明.1957年纤维胃镜问世后,CAG的诊断和病理组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癌发展以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近10年来中医界对CAG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则方药、基础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

    作者:欧希龙;孙为豪;曹大中;俞谦;俞婷;颜芳;张有珍;吴自英;刘顺英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4月至2005年12月间行EMR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共计42个病灶.内镜分型:隆起型(Ⅰ型)9个,其中亚蒂型(Isp)2个,无蒂型(Is)7个;平坦型(Ⅱ型)33个,其中平坦隆起型(Ⅱa)23个,平坦隆起加平坦凹陷型(Ⅱa加Ⅱc)4个,表面平坦型(Ⅱb)6个.直接用圈套器切除38个病灶;另4个用透明帽切除病灶大小为0.6 cm×0.6 cm至3.0 cm×3.5cm,均为扁平病灶.40个病灶取到组织进行病理检查,36个病灶(90.0%)获完全切除,其中2个病灶2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3次分割切除;4个病灶未完全切除;另2个病灶无病理结果,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切除和进行病理分型.切除后病灶的组织学分型:早期癌4个(活检仅1个);重度不典型增生11个(活检仅8个),中度17个(活检20个);单纯腺瘤6个(活检7个);非腺瘤性息肉2个(活检4个);24个病灶(60.0%)手术前后病理诊断一致;EMR术后病理诊断早期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较活检比例高.全组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5次在切除后局部出现少量渗血.结论 EMR操作简单、安全,病灶切除完全.

  • 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 E-cadherin及其 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周绍弼;陈新皓;周福深;滕小军;陈德基

    目的:探讨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和γ -catenin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在 43例胃癌, 22例胃癌前病变及 1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在胃癌前病变中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22.7%、 22.7%、 18.2%、 27.3%,分别与胃癌 E-cadherin( 53.5%),α -catenin( 55.8%)、β -catenin( 51.2%)的异常表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进展期胃癌异常表达率较早期胃癌高,除γ catenin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5或 P< 0.01)。低分化胃癌 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较高,胃癌浸润到浆膜外及伴随淋巴结转移时 E cadherin、β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升高( P< 0.05或 P< 0.01)。 76.7%的胃癌及 50.0%的胃癌前病变 E cadherin系统中至少有一项表达异常,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且至少有一项为表达异常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蛋白异常表达者( P< 0.01)。结论: E cadherin及部分相关蛋白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E cadherin系统在由胃不典型增生转化为胃癌的过程中起作用,联合检测 E 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

494 条记录 21/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