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亚甲蓝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业全;陈雪;陈万宁;杨清清;刘倩

    目的 探讨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94例,根据不同内镜检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04例行亚甲蓝色素内镜检查的为实验组,对照组90例行普通胃镜检查,比较亚甲蓝色素内镜和普通内镜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腺上皮肠化、不典型增生及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腺上皮增生和腺瘤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甲蓝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更高,有助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及诊断,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

  • 幽门螺杆菌感染、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伍冬梅;李春鸣;张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66例胃黏膜肠化生、36例异型增生、50例胃癌及10例正常胃黏膜Hp感染情况、hTERT蛋白及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Hp感染率、hTERT蛋白及hTERT 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93例Hp感染阳性组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8.17%,59例Hp感染阴性组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蛋白表达阳性组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hTERT蛋白表达阴性组(P<0.01).结论 Hp、hTERT蛋白及hTERT mRNA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有关,Hp感染可引起胃癌中hTERT蛋白表达水平的上升,从而激活端粒酶,这可能是Hp感染致胃癌的另一分子机制.

  • Hp感染者胃粘膜癌前病变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作者:刘海峰;刘为纹;房殿春;王国安;滕小春;陈刚;何俊堂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粘膜癌前病变中Fas抗原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了解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83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中Fas抗原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 Fas抗原表达率分别为20.00%、36.36%、73.33%、43.75%,Fas抗原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P<0.01及P<0.05).Hp感染者Fas抗原表达率为60.71%,显著高于未感染者的22.22%(P<0.01).在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中,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Fas抗原表达率分别为65.96%及28.57%(P<0.01).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Fas抗原表达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Fas抗原阴性组(P<0.05及P<0.01).结论 Hp感染对Fas抗原表达有一定的影响,Fas基因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Hp感染可促进Fas抗原表达增加,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PCNA、p53、Bcl-2的表达

    作者:刘海峰;刘为纹;房殿春;王国安;陈刚;滕小春;何俊堂

    目的通过观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癌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测H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胃癌、56例胃癌前病变和10例大致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癌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6.6%,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为66.1%,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20.0%,P<0.01),而胃癌组与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中,Hp阳性患者Hp感染与PCNA、p53、Bcl-2阳性表达及阳性分级呈正相关(P<0.01);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Hp感染与多基因共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 Hp在胃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者具有更多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包括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加速、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及癌基因Bcl-2的激活,Hp可能是这一演变过程的促进剂.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 阴道上皮内瘤变89例回顾性研究

    作者:王亚;贾英;吴瑾;罗鸣;段赵宁;刘婷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 A IN)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 整理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9例VAIN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VAINⅠ26例,VAINⅡ27例,VAINⅢ36例.回顾性分析V A IN的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结果 63例患者进行了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异常46例(73.02%),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2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1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11例.66例患者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高危型HPV阳性57例(86.36%).89例患者中既往或同时合并宫颈疾病70例(78.65%),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1(CIN1)7例,CIN212例,CIN326例,宫颈癌25例.89例患者中合并宫颈癌18例(术后失访排除1例),手术治疗同时治愈13例(76.47%);接受同步放、化疗3例,随访中病情未进展;局部应用干扰素后治愈1例.71例无癌患者中(随访中断排除4例)给予个体化治疗30例,治愈率为70.00%(21/30),其中手术治愈率为87.50%(7/8),电灼治愈率为77.78%(7/9);给予干扰素局部应用37例,治愈率为37.84%(14/37).结论 宫颈癌及CIN是VAIN发生的重要因素,宫颈病变时需警惕阴道病变的存在,给予残端阴道规律筛检.宫颈癌筛检模式适于VAIN,筛检异常必要时应转诊阴道镜以全面评估阴道.VAIN治疗需个体化,手术和电灼治愈率高.

  • HPV mRNA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中年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高雪莲

    目的 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中年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结果.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该院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标本1982例、宫颈HPV mRNA检测标本328例及宫颈组织学检查相关标本232例,从中筛选出同时行以上3种检查的标本126例.分析HPV mRNA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中年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 126例标本中利用HPV mRNA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一致为92例,占73.02%.92例标本中两种检查方法均阳性45例,均阴性47例,不一致34例,其中HPV mRNA检测阳性而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阴性24例,占70.59%,HPV mRNA检测阴性而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阳性10例,占29.41%.HPV mRNA检测的阳性率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35,P<0.05);HPV mRNA阳性诊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的敏感性为69.23%,特异性为64.37%;液基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85%和85.06%.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mRNA联合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互补作用,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性及相对经济性等特点,值得在中年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推广应用.

  • 肿瘤标记物SCC-Ag和CEA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季亦男

    目的:观察比较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肿瘤标记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门诊阴道镜检病理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人群血清标本,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C-Ag和CEA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计算SCC-Ag和CE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并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SCC-Ag表达水平[(1.29±0.61)ng/mL]高于对照组[(0.24±0.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A表达水平[(2.78±0.74)ng/mL]与对照组[(2.89±1.40)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 曲线下面积SCC-Ag为0.905,标准误差为0.050,95%可信区间为0.807~0.914;CEA ROC 曲线下面积为0.658,标准误差为0.064,可信区间为0.625~0.690。结论 SCC-Ag较CEA的诊断价值大,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参考指标。

  • DNA倍体定量分析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鄢志丽;袁平宗;汪永强

    目的:了解内江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前病变(CIN)情况,采取医学干预措施预防宫颈癌病变。方法对2012~2013年参加内江市农村“两癌普查”(宫颈癌、乳腺癌)的7300例妇女,采用DNA倍体定量分析法筛查宫颈癌前病变,阳性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确认。结果发现异倍体细胞、细胞异常增生及异倍体细胞峰共149例(2.04%),其中随机抽取35例经病理组织学进一步检查确诊CIN 16例,阳性率为45.71%。结论 DNA倍体定量分析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方法之一。

  • 黄芪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叶妮

    目的:观察黄芪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水平,PGⅠ/PGⅡ(PGR)值的影响,探讨黄芪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7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黄芪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R值。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G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PGR值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影响血清PG水平,使PGR值升高,说明黄芪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与PG相关。

  • 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快速HPV基因谱检查的价值研究

    作者:夏凌志;彭杰雄;连丽琴;徐萌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筛查女性早期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收治的282例宫颈筛查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同时进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及HPV基因分型检测。TCT诊断包括无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对结果异常者进行病理组织活检,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HPV DNA阳性组(126例)TCT诊断NILM 53例,ASCUS 22例,LSIL 32例,HSIL 18例,SCC 1例;病理组织活检阳性率为42.86%(54/126)。HPV DNA阴性组(156例)TCT诊断NILM 133例,ASCUS 16例,LSIL 7例;病理组织活检阳性率为11.54%(18/156)。两组患者病理组织活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6,P<0.01)。高危型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增高而升高。结论对女性早期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进行HPV检测有重要现实意义。

  • 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雪梅;彭佑群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电子阴道镜检查患者1 580 例进行分析,并对512 例可疑患者经电子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术.结果 512 例在电子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术患者确诊宫颈尖锐湿疣68 例,宫颈不典型增生444 例,包括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242 例,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74 例,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128 例.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加宫颈定点活检是目前诊断宫颈疾病中简便、可行、有效的方法,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确诊宫颈癌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之一.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刘国强;张朝红;谢映君;罗娇娜;陈建军;朱慧娟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 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 L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顺德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合作医院门诊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1500名妇女,对其行HR-HPV及LCT并行病理活检,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HR-HPV检测阴性1315例,阳性185例,阳性预测值为66.49%;LCT中无宫颈上皮内瘤变1330例,非典型鳞状上皮8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4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6例,鳞状细胞癌15例,阳性预测值为64.71%;HR-HPV联合LCT检测患者的敏感性为80.34%,高于HR-HPV组(60.59%)及LCT组(51.16%)(P<0.05)。各检查方法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危型HPV联合LCT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 口腔扁平苔藓癌前状态及癌变研究

    作者:陶人川;李秉琦

    口腔扁平苔藓(OLP)癌前性质引起广泛关注,WHO已将其列入癌前状态.本文就OLP癌前状态及癌变相关研究及可能的分子病理机制、治疗等作一简要综述.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突变基因与口腔黏膜癌变的相关研究

    作者:何园;陈谦明;吴兰雁;李秉琦

    目的 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突变基因(ATM)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上皮单纯增生,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标本共6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ATM蛋白表达与基因杂合性缺失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上皮异常增生组平均染色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腔鳞癌中,22例(68.8%).ATM蛋白表达正常或升高,10例(31.3%)ATM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经统计学分析,ATM蛋白表达正常或升高组与ATM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组两组分别在病理分级与淋巴结转移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表明,上皮异常增生中未发现异常改变,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3例(9.38%)发生杂合性缺失,2例(6.25%)发生微卫星不稳定,发生杂合性缺失的3例病例ATM蛋白表达均缺失.结论 ATM在上皮异常增生中表达升高可能有利于消除基因组不稳定,阻止癌变发生;而ATM基因失活可能是促使口腔鳞癌恶性演进的基因改变之一.

  • 胃癌癌前状态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探讨

    作者:赵建学;刘沈林;邵铭;车军勇

    目的 探讨胃癌癌前状态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方法 胃镜取活组织标本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癌前状态38例,将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后,随机分别采用PI单染、TUNEL法、Annexin V/PI双染后,再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PI单染法细胞凋亡率(20.00±7.19)%,TUNEL法细胞凋亡率(39.00±12.17)%,AnnexinV/PI双染细胞凋亡率(28.00±10.62)%.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结论 三种检测方法中,AnnexinV/PI双染较为灵敏、准确、特异,另外两种方法均有缺点.

  • 高与低风险部位口腔癌前损伤的LOH比较

    作者:张小蕾;Sandy.Cheng;Jeff.An

    目的:检测高、低风险部位的不同程度口腔癌前损伤(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的3p,9p,17p染色体臂微卫星DNA杂和性缺失(LOH)频率和模式.方法:用PCR-微卫星分析法检测和比较了65例高风险部位和50例低风险部位的口腔早期和后期不典型增生组织于3p,9p,17p上的11个微卫星位点的LOH频率和模式.结果:高风险部位(H)早期不典型增生的LOH频率显著高于低风险部位(L),3p:H=48%,L=23%(P=0.034 0);9p:H=56%,L=23%(P=0.003 0);17p:H=33%,L=10%(P=0.015 5),1个以上染色体的LOH结果:H=43%,L=10%(P=0.001 0).高、低风险部位后期不典型增生均表现高频率LOH,无损伤部位差异,3p:H=52%,L=33%(P=0.444 0);9p:H=83%,L=70%(P=0.645 6);17p:H=68%,L=80%(P=0.680 8),1个以上染色体的LOH,H=73%,L=67%(P=1.000 0).结论:高风险部位早期不典型增生的LOH频率的增加可能是恶变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后期不典型增生已经发生了许多足以导致恶变的LOH,以致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协同组织病理学标准预测癌前损伤尤其早期不典型增生的恶变风险更为可靠.

  • 云南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作者:张禹;严志凌;史荔;杨宏英;杨家方;俞建昆;张新文;刘舒媛;李传印;姚宇峰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 SNP)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云南地区汉族女性人群中宫颈癌患者395例组为癌症组、癌前病变者131例为癌前病变组,正常健康体检者68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对3组人群外周血DNA中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的3个SNP位点rs266730( G﹥A)、rs266729( C﹥G)和rs16861194( A﹥G)进行基因分型,并构建单倍型,评估上述3个SNP位点及单倍型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癌症组、癌前病变组及对照组间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的3个SNP位点rs266730( G﹥A)、rs266729(C﹥G)和rs16861194(A﹥G)的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66730( G﹥A)、rs266729( C﹥G)和rs16861194( A﹥G)构建的单倍型频率在癌症组、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云南汉族女性群体中,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的 rs266730(G ﹥A)、rs266729( C﹥G)和rs16861194( A﹥G)3个SNP位点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发生无关。

  • 残胃271例的内镜表现及病理分析

    作者:吴会超;赵逵;文学铨

    术后残胃作为一种特殊的癌前状态,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回顾分析1991年12月至2002年3月间271例残胃内镜下的观察,比较其组织病理变化,并探讨残胃癌肿的发生特点.

  • 益气化瘀中药对大鼠胃癌前病变PCNA及CyclinE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梅武轩;曾常春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中药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粘膜PCNA、CyclinE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乙醇、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 各组大鼠作相应的处理后,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粘膜组织PCNA、CyclinE表达水平.结果:各治疗组PCNA的PI及CyclinE蛋白阳性率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提示:益气化瘀中药可能是下调CylinE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

  • 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李春雨

    目的:研究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胃炎宁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 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量、胃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抑制胃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量,减轻病变组织的增殖活性,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值得临床应用.

494 条记录 23/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