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康丽芬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已在我国开展,为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开辟了途径.从1997~2000年对78例行SPR术后患儿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 选择性SPR及康复治疗对痉挛性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智勇;卓大宏;黄东锋;毛玉容;江沁

    目的:观察手术及康复训练对于脑性瘫痪(脑瘫)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进行康复训练,以Bobath法为基础,加上作业治疗.结果:手术前后的肌张力差值的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手术后与康复训练后之间的肌力改变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手术后与康复训练后WeeFIM测量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解除痉挛,降低部分肌力,能改善一定关节活动度,但必须强调康复训练,并与之协调,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重返社会.

  • 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性瘫痪

    作者:郑佳坤;陈国志;林小聪;常义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32例 4~ 12岁下肢痉挛性脑瘫儿童,应用电刺激及显微技术,按不同脊神经节段,不同比率选择性切除脊神经后根,观察术后肌张力缓解情况.结果 25例儿童术后双下肢痉挛消失,7例好转,排尿费力者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9例随访 6个月~ 4年,未见痉挛再现.结论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作者:吴建宏

    我院自 1997年 4月~ 2000年 8月,对 24例痉挛性脑瘫病人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取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共 24例,男 14例,女 10例;年龄 5~ 18岁,平均 11.6岁。早产史 13例,缺氧史 2例,脑炎史 4例。 24例均有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伴一侧上肢痉挛 4例,双上肢痉挛 5例。双侧 Babinskis征均阳性。头颅 CT及 MRI检查,脑发育不良 4例,轻度脑萎缩 2例,外侧裂蛛网膜囊肿 2例。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外伤痉挛性瘫痪

    作者:李如求;尹彪中;张兰亭;孟国成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脑外伤痉挛性瘫痪治疗.方法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外伤痉挛性瘫痪26例.结果经随访3个月~1年,解痉效果满意,有效率达89%.结论在手术时机,疗效评估,手术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中西医结合疗法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术后关节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景云;陈文雄;陈燕惠;陈达光;林秋君;安鲁榕;郑光海;陈章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经由中医儿外科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应用中草药浴、按摩手法配合理学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

  •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脊神经背根病理改变与临床意义

    作者:张大光;张新;徐鹏;王刚;张吉亭;王溪原;赵亮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脊神经后根病理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 27例,采用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SPR)切断 L5~ S1两侧脊神经后根,对标本进行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处理,测定各种指标与患儿 Ashworth 肌张力分级的关系.结果所有脑瘫患儿手术切除的脊神经后根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以粗有髓神经纤维病变明显,主要为脱髓鞘病变.无髓神经纤维以其周围的雪旺氏细胞病变为主,神经受损无修复与再生.髓鞘厚度、病理改变程度与 Ashworth 肌张力分级正相关.结论脊神经后根的病理变化是继发性退行性改变,这种改变与 Ashworth 肌张力分级有关.

  • 改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中前后根神经分束的应用解剖

    作者:梅晰凡;王伟;秦书俭;张平

    背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中前后根的神经分束应达到神经小束水平,分束越多越利于电刺激选择,利于准确地切断阈值低的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也越可能大限度地保留后根中的感觉神经纤维.目的:根据限制性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要求,对脊神经前后根进行显微解剖,确定神经小束的分束标准和数目,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新的手术标准.设计:以成人尸体标本为观察对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和锦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对象:实验于1999-12在锦州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进行.以志愿捐献的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为观察对象,男11具,女4具,生前均签署志愿捐献书.方法:①在15具(30侧)成人脊柱标本上,对L1~S2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②取新鲜尸体的L5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将脊神经后根起始部、中间部和椎间孔外部3个部位切片,分别测定神经纤维总数、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的数目及其占神经纤维总数的百分率,比较3个部位Ia类神经纤维的分布规律和数量.主要观察指标:①脊神经根神经分束情况及神经小束的直径.②脊神经后根起始部、中间部和椎间孔外部计数100 μm2神经纤维总数及Ia类神经纤维占神经纤维总数的百分率.结果:①脊髓圆锥部脊神经根是由根丝逐步汇合而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后根一般可分为10~18小束,前根一般分为6~11小束,其小束的直径是基本一样,数值较为恒定.②脊神经后根起始部、中间部和椎间孔外部计数100μm2总的神经纤维数为(3 243±143)根,Ia类神经纤维为(1 702±85)根,占总神经纤维数的52.5%.Ia类神经纤维在后根内呈均匀分布,没有集中分布区.结论:改良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的大特点即脊神经前后根的分束标准应尽量细,这样有利于准确切断Ia类神经纤维,一般前根达到6~11小束,后根达到10~18小束,切断大比例应不超过后根神经纤维总数的1/2.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的护理

    作者:王莉莉;李娜;朱爱云

    小儿痉挛性脑瘫(CP)多由早产、难产窒息、核黄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和姿势异常,其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肌肉平衡失调所致[1].目前,临床多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CP,对降低肌张力、解除肢体痉挛有独特效果.从1998年4月起,我院引进脉冲电刺激方法,对38例患儿开展了SPR治疗CP及康复训练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痉挛性脑瘫患儿脑脊液胆碱酯酶的研究

    作者:徐鹏;舒畅;张新

    目的研究痉挛性脑性瘫痪(CP)患儿肌痉挛形成机制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45例痉挛性脑瘫患儿,3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及18例SPR术后脑瘫患儿脑脊液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的水平.结果SPR术前脑瘫组脑脊液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病情程度相关,BchE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SPR术后脑瘫患者脑脊液AchE比术前明显升高,BchE与术前无显著差别.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胆碱能神经元功能降低可能在痉挛性脑瘫肌痉挛及智力障碍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SPR术后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增强与肌痉挛解除和全身症状改善有关.

  • 86例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麻醉体会

    作者:逄培华;庞立瑛;庞立洁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手术),是目前治疗痉挛型脑瘫先进、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手术具有痉挛解除彻底,降低肌张力,不影响肢体活动,对感觉影响相对少,无复发及明显改善步态等优点。该手术要求麻醉平稳、无痛,且要求患者保持一定的肌张力。现将武警总队医院近年来对86例SPR手术的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痉挛型脑瘫患儿86例,男77例,女9例。ASAⅡ级,年龄2~17岁,其中3~4岁占90%。②麻醉方法:术前患儿禁食12 h,禁饮4 h。阿托品0.01~0.02 mg/kg,或东莨菪碱0.01 mg/kg肌肉注射后入手术室,为防止患儿哭闹剧烈,肌肉注射氯胺酮6~12 mg/kg,待患儿意识消失后进入术间,以安定0.02~0.04 mg/kg,芬太尼0.05 μg/kg,维库溴铵0.08~0.1 mg/kg,快速诱导插管,以静注依托咪酯,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监测ECG、SPO2、MAP、SBP、DBP、HR和尿量等。着重观察气管插管前后和俯卧位前后循环的变化。③结果:气管插管及俯卧位前后循环的变化较大,经对症处理即可平稳。电刺激时,不使用肌松剂,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4O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密馥;柴魏冰;赵崇量;王海峰

    我院自1995年5月~2000年5月共收治4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对其施行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降低了异常增高肌张力,解除了痉挛,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全部为痉挛型或痉挛为主混合型,男29例,女11例,年龄4~14岁,平均7.14岁。以痉挛为主四肢瘫8例,截瘫20例,偏瘫2例,三肢瘫10例。病因中难产窒息11例,早产15例,明确产伤6例,孕期服药3例,脑炎后患病3例,原因不明2例。病废程度标准,Ⅰ级14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其中6例施行过10次矫形手术,所有病人肌张力高,有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及髌阵挛。有病理反射20例。 2 手术方法 ①显露:全麻下腰骶后正中切口,上至腰2下至骶1棘突,显露L2~L3椎板。在切除椎板L2~L5时,注意保留两侧小关节,头低位切开硬脊膜,找两侧L2~S1各个脊神经出口处,向上找到两根相会处,仔细分前后根,后根上牵橡皮膜保护。②显外技术:在显微镜10倍下,应用显外器械将L2~S1后根分开,分成3~5小束,分离时应至各后根小束,见不到营养血管止,电极钩住各个后根小束,选择阈值低切断切除2~3 cm一段,各后根小束切断比例分别为L2 40%,L3 50%,L4 50%,L5 60%,S160%。③电刺激技术:用刺激电极钩住各个后根小束,以脉冲电刺激器刺激各个小束,诱发肌电下测定各个小束诱发痉挛阈值,选择阈值低小束按痉挛范围大小切断。④术后处理:术后卧床3周后腰围保护下下地,继续进行康复训练。⑤结果:按照Ashworth五级肌张力判定标准,术前痉挛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术后检查平均下降3级;26例术后步态有明显改善;余病人因解除了过高肌张力和肌痉挛使剪刀步态解除,踝阵挛、病理反射全部消失,能进行正常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根据临床观察、步态检查、肌张力测定,优75%,良22%,总优良率95%以上。 3 讨 论 ①SPR优点:痉挛解除彻底,降低肌张力效果好,不影响肢体运动,对感觉影响相对较少,无复发,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步态,矫正动力畸形。②适应证选择:单纯痉挛,肌张力高,肌张力Ⅲ级以上者;肢体挛缩畸形轻者;躯干和四肢运动功能较好者;严重痉挛、僵直,影响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者。③手术方法和技巧:a.术中在保留小关节突同时必须彻底咬除L2~5椎板,充分显露椎管,便于术中操作,避免盲目性和副损伤,因为是马尾水平安全性要求高。b.术中彻底止血,尽量保持术野无血,减少术后椎管粘连,利于恢复;c.电刺激时,不使用肌松剂,以免影响观察效果;d.一般脊神经后根分束3~5小束,分束越高越有利于术中电刺激,选择越精确,也越可能大限度保留肢体感觉功能。④术后早期综合训练意义:术后1周开始上肢及手精细动作(OT)训练及下肢平衡、肌力、反射训练;术后3周下地站立、行走、平衡及协调性训练,对于感觉传入纤维加强刺激,促进大脑和脊髓协调及反射弧重新建立十分重要。

  • 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

    作者:王博;牛丰;李长胜;张新

    目的: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对3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选择性切断L5、S1脊神经后根,同时行内收肌松解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下肢痉挛均完全解除或明显缓解;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步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畸形,缩小脊柱上的手术范围,减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脑瘫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华;吴光月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患者护理配合.方法:对31例脑瘫实施SPR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结果:31例均手术顺利,术后肌紧张均得到缓解,症状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配合,增强了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儿肢体功能的康复,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

  • 家兔SPR术后H反射与F波变化的研究

    作者:孙立;王业华;赵秋岭;王斌;柯明池

    目的 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的变化,并对家兔的肌电图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体重近似的成年家兔15只,不分组,在相同浅层麻醉方法下对L4~S1实施腰段SPR手术,术前术后对腓肠肌的肌电图f波与H反射的变化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实施腰段SPR手术后腓肠肌的H反射与F波潜伏期平均值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max,Hmax/Mmax,F-CD平均值及F波出现率较术前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SPR术后H反射与F波的潜伏期会明显延长,说明SPR手术可以有效降低α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2)家兔的α神经元兴奋性维持在较高的兴奋水平,Hmax,Hmax/Mmax,F-CD及F波出现率尚不能反映α神经元的兴奋性的改变状况.

  • 脊神经后根根丝间的交通吻合及其意义

    作者:邓树权;毕秀梅;代加平;刘忠浩

    关于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的情况,早在1957年Pallie就作过详细的研究.1964年Pallie又进一步阐明了脊神经后根根丝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临床上后根切除术中的意义.国内报道了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吻合(联系)形状和手术中发现脊神经后根根丝间存有吻合,但都限于一个局部[1~4],尚未见从整体进行观察和统计的文献.为此,本文就脊神经后根根丝间的交通吻合形态学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统计,旨在提供较完整的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吻合的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为临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 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脑瘫的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王万宏;侯春林;夏平光;郑宪友;钟贵彬;徐镇;王剑火

    目的 评价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7年3月-2002年1月间施行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远期功能进行评价,采用Lazareff肌张力分级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 16例17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0~9.7年,平均8.6年.手术方式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全根切断10侧,部分切断2侧,高选择性分束切断5侧;其中切断神经根为颈63次,颈816次.术后远期疗效优3例,有效5例,无效8例9侧.结论 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远期大多数疗效下降和无效,但术前严格选择痉挛较局限的病例、术中进行高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术后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仍然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王秋根;吴岳嵩;年申生;孙庆斌;杨锡铭;顾雄华;张春才;王家林;陈舰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应用,为治疗痉挛性脑瘫开辟了新途径.我国已开展SPR,目前只对手术效果作了报道[1],而对术后并发症报道甚少.现将我院自1993年8月到1997年4月期间应用SPR治疗188例痉挛性脑瘫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 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术的麻醉选择

    作者:敖青华;张新民;朱晶;潘国秋;丁洁岚;夏东云;舒敬华;陈皆锋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解除肢体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痉挛性脑瘫的治疗中,其效果相当肯定,它通过对脊神经后根高选择性部分切断,从而达到既解除肢体高肌张力、痉挛和病理反射,又保留肢体感觉的目的[1].该手术创伤大、操作精细、刺激较强,麻醉既要满足手术要求,又要避免电刺激脊神经后根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术中麻醉深度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5年12月共施行此项手术35例,现将麻醉的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脑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

    作者:涂博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脑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8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观察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脑电功率水平、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脑θ波值及θ/β波值均显著降低,β波值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 66项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降低患儿肌张力.

152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