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温阳—养阴解痉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乔文丽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养阴解痉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诊顺序号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巴氯芬,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15例益气温阳,养阴解痉(黄芪、党参、白芍、石斛、桂枝、桑枝、地龙、甘草等),1剂/d,水煎400mL,早晚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Barthel氏ADL指数法》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痉挛疗效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Bathel指数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温阳,养阴解痉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中药湿热敷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陆伟燕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针刺手三里、合谷、曲池、内关等、血海、太冲、环跳、阳陵泉等,不锈钢毫针(30号1.5~2.5寸)直刺0.5~1.5寸,得气l~3min捻转,平补平泻,艾柱固定在针尾,每穴灸3柱,依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温度,1次/d.治疗组30例中药湿热敷(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各30g,虎杖、桑枝各20g,红花15g,艾叶、桂枝各14g),装入药袋置药锅,加水2500~3000mL,浸泡30min大火煮沸5min,药锅投入2条毛巾,文火续煮30min,温度降到55℃,拧毛巾到半干,患侧肢体热敷,橡胶单包裹,留置30-40min,其间更换毛巾3-4次,2h内避免用清水洗患肢,2次/d,早晚各1次,针灸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肢体痉挛状态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肢体痉挛状态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及康复过程中的膳食营养干预

    作者:吴小琳;贺年玉;陈耀芬

    为了对脑卒中早期预防及康复过程中的膳食营养干预方法、效果进行分析,随机选取所在医院5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膳食营养进行干预,观察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本组53例患者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及膳食营养干预后,仅有1例感染、1例肢体痉挛并发症;对本组患者膳食营养进行干预后,总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甘油三酯等营养指标改善明显,与干预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本组患者膳食营养进行干预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干预前,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全程膳食营养进行干预后,本组53例患者对营养方面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相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脑卒中患者早期预防、康复过程中,为其做好良好的膳食营养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改善其体内营养指标,对患者疾病好转具有显著作用。

  • 穴位注射对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丽华;王长宏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对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与康复训练,研究组则采取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测量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x2=7.4476,P=0.0241<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40.83±19.56)分vs(40.27±19.84)分、Barthel指数评分(45.76±17.66)分vs(45.39±18.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0、0.0801,P=0.9127、0.9364>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9.22±17.65)分vs(55.41±19.05)分,(70.94±20.46)分vs(60.05±18.75)分(t=2.9126、2.1493,P=0.0051、0.0358<0.05).结论 穴位注射治疗可更好地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症状,提高疗效,改善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值得借鉴.

  • 浮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裕欣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收治脑梗死后肢体痉挛患者90例,均采用浮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有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91.11%);患者治疗后各关节痉挛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临床效果良好,具有降低患者各关节痉挛程度评分和增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的作用.

  •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机制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张艺琼

    脑卒中后的肢体痉挛是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患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根据肢体痉挛的发生机制和病程特点确定不同时期康复护理重点,选择恰当的护理方法和健康教育内容,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且具有预见性的康复护理,维持康复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水平.

  • 中风后肢体痉挛诊疗技术推广模式探究

    作者:张亚男;张为民

    目的:探索中风后肢体痉挛诊疗技术推广模式。方法:以教、调、研相结合以总中心为治疗组,诊疗技术以金字塔式辐射形式向6个分中心辐射,分中心为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相同诊疗技术治疗。结果: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经过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Brunnstiom评定、运动功能FIM评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肢体痉挛诊疗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等优势,安全、有效,为中医临床适宜技术以教、调、研相结合金字塔式辐射形式对全省各基层医院、社区及农村推广模式是行之有效。

  • 癔症患者56例急诊护理

    作者:崔玉顺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hysteria),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疾病,常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内脏功能障碍、反射障碍及精神异常等,但缺乏器质性疾病的阳性体征[1].2012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癔症患者56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6例,男5例,女51例;年龄17~49岁,平均32岁.临床表现为呼之不应者52例,全身或肢体痉挛抽搐者45例,肢端感觉异常33例,自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30例,过度换气30例,烦躁不安、哭叫者26例,恶心12例,呕吐6例,失音2例.32例于争吵后发病,16例于生气后发病,6例于被人批评中发病,2例系高中生上课期间无明显诱因发病.

  • 抽动秽语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李艳

    患儿,男,7岁,学生,于2001年8月被狗咬伤右侧面部,出现伤口红肿、渗血,到彝良县医院就诊,给予清创治疗(具体不详),之后伤口愈合良好,未感特殊不适.2002年3月5日,患儿劳累后出现全身不自主快速抽动,以四肢、颈部为主,活动时发作频繁,睡眠时减轻或消失,伴爆破性发音,喉中发出"哼、吱、啊、噢"等声,无发热、昏迷、头痛;无呕吐、肢体痉挛、紫绀等.曾在昭通地区医院就诊(诊治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因近来发作逐渐频繁而来就诊,查体:可见头颈部重复性快速抽动,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颅神经检查(-),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脑电图示:高波幅慢波,CT正常.

  • 痉挛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影响

    作者:刘莉莉

    目的: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采用痉挛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6例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进行观察,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痉挛治疗仪、康复疗法联合治疗,参考组采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AROM、PROM、MAS分别评定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治疗一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AROM、PROM明显高于参考组,试验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伴有肢体痉挛患者采用痉挛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可以迅速改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分层腹针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冯玲媚;何茂松

    目的 探讨分层腹针剌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针剌疗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确定为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一组(引气归元+腹四关穴组30例,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和治疗二组(引气归元+风湿点穴组30例,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上风湿点、下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下点),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天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改良Ashworth评分(P<0.05);治疗一组疗效优于治疗二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改良Ashworth评分总有效率比较(P>0.05),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总有效率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分层腹针剌法对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症状有效.

  • 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30例

    作者:熊晶晶;高怀云

    目的 观察神经干刺激疗法与传统针法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神经干刺激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的变化和临床神经功能积分变化.结果 肢体痉挛疗效评定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临床神经功能评定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干刺激疗法优于传统针法.

  • 泥蜡疗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季晔琦;王刚;李莉;周娜

    目的 观察泥蜡疗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泥蜡疗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于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经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后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泥蜡疗在改善肢体肌肉痉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传统针灸治疗.

  • 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38例

    作者:殷玉鹏;黄翠立;梁静;周峰;何伟;李倩

    目的:探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 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 MBI评分)、血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高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EDV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 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

    作者:张为民;郑鹏

    目的 探讨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方法 研究以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对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结果 经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ADL日常能力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能明显地抑制痉挛,有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康复研究进展

    作者:陈瑛玲;陈立典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进程.痉挛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起着关键的作用.作者通过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两方面对痉挛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刺络拔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肘痉挛状态及肌电积分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志强;赵宁;苏昭元;苏稼夫;吴强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刺络拔罐与西药治疗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综合组于患侧肱二头肌肌腹中心行刺络拔罐疗法,每周二及周五治疗,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口服巴氯芬,每天3次,每次10 mg,连续服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即刻(综合组治疗即刻为第1次治疗结束后即刻,西药组治疗即刻为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肘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测量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综合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即刻两组MAS、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综合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即刻及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综合组治疗即刻IEMG高于西药组,治疗后IEMG低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即刻综合组肱三头肌IEMG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肱三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综合组高于西药组(P<0.05).综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西药组的60.0%(18/30,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患侧肱二头肌IEMG值并显著改善患侧上肢屈肘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

  • 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模式的影响

    作者:张鹤宾;林映欣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我科1999~2001年住院病人,以脑卒中后遗肢体痉挛为观察对象.29例患者,男25例,女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6岁;病程短20天,长6年,平均6.1个月.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及尿失禁

    作者:唐宏智;李瑛

    尿失禁和肢体痉挛是脑卒中后中风恢复期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该病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临床疗效满意.总结近几年来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和尿失禁的针灸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熏蒸结合针灸治疗中风肢体痉挛35例

    作者:许长青;张凯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 6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康复对照组32例.结果 治疗组在Brunnstrom、Ashworth分级、Fugl-meyer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熏蒸、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组.

172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