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测压研究

    作者:石益海;李海华;李慧梅;郭延军;张颖;郑著家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42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和14例非胃食管反流病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 GERD组患者的LESP、LESL及LESL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ERD患者食管体部PA减低、PV减慢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UESP在GERD组低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存在整个食管动力学指标的改变.

  • 食道测压和24小时pH测定对食管粘膜病损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建萍;王虹;顾清;周磊;孙一骏;张悦

    目的评价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人(GER)病的反流类型及食管动力和内镜下食管粘膜病损的相互关系.方法68例有GER症状的病人分别进行①上消化道内镜和食管炎严重程度分级;②应用4通道灌注式测压导管行标准食管压力测定;③标准24h食管pH测定.结果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酸反流的总时间百分比(P<0.001),长反流时间(P<0.01),pH<4的次数(P<0.05),反流>5分钟的次数(P<0.05)显著相关,和食管远端的平均压力呈负相关(P<0.05),严重食管炎时发生LES低压的病例数显著低于0~Ⅰ级病人(P<0.01).结论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胃食管酸反流的数量,表现为反流的时间和次数相关联,并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和食管远端平均压力的降低有关.

  • 2.11贲门失弛缓症贲门扩张前后食管测压变化

    作者:范一宏;吕宾;徐毅;孙翠萍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贲门扩张的疗效和扩张前后食管测压变化.方法2000年7月至2002年12月共9例进行探条扩张器或专用贲门失弛缓扩张气囊患者,扩张前1天及扩张结束后2天,使用PC POLYGRAF HR 4通道液气压连续灌注导管测压系统进行食道测压检查.

  • 2.10GERD患者的24h pH监测与食管测压的相关性

    作者:查慧;谢小平;侯晓华

    目的研究GERD患者酸返流与食管运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返酸、烧心、胸痛等典型胃食管返流症状的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均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并行24h pH监测和食管测压.方差齐时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 2.15食管运动功能障碍与食管黏膜损伤的关系

    作者:许军英;谢小平;侯晓华

    目的了解食管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12例正常人,100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按洛杉矶内镜下食管炎的分级标准分三组:NERD组27例,LA-A、B组30例,LA-C、D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测压检查.测定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以湿咽成功率、食管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蠕动的传导速度作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指标.

  • 2.12胃食管反流病胃镜表现与反流程度的关系

    作者:崔莉红;朱凤珍;李方儒

    目的研究内镜阳性的GERD和内镜阴性的GERD与胃食管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所选32例患者均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胸痛、反酸及恶心呕吐等.经胃镜检查证实有下段食管炎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5岁.无食管炎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48.2岁.以上病人在胃镜检查一周内进行了食管测压及食管24小时pH检测.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测压的护理

    作者:王爱明

    目的 探讨食管测压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及护理对策.方法 使用丹麦Medtronic公司生产的高分辨多通道灌注测压系统,测定正常人10例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的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胸腹段长度(LES1)及食管体部动力参数.结果 患者组LES压力,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1)及食管体部各段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LESP低下,LES1过短,食管体部动力低下,护理上应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以减少反流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马进玉;齐颖;邸岩;苗丽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对怀疑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22 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LPR 组)和存在典型食管反流症状(反酸烧心)却没有咽喉炎症状的23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 组)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和24 h 食管pH 监测. 结果:LPR 组的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 和距食管下括约肌(LES)8 cm 处的食管收缩力明显低于GERD 组(41.23±19.61 mmHg vs 55.82 ±20.51 mmHg;58.77±30.84 mmHg vs 77.40 ±36.12 mmHg,P = 0.009,0.035),2 组的食管上括约肌长度(UESL) 、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 和食管其余各段(距LES 3 、13 、18 cm) 的收缩力无明显差异. LPR 组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ERD 组(χ2 = 3.979,P = 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UESP 和食管下段的收缩力在阻止咽喉反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轻度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反流病远端食管酸暴露和食管动力学变化

    作者:祝喜萍;朱春兰;任旭;李强;姜子晔

    目的:探讨轻度反流性食管炎(RE)与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食管远端酸暴露及食管动力变化特点.方法:符合洛杉矶诊断标准的RE 30例(LA-A16例,LA-B 14例),NERD 16例,健康对照组10例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对照组均接受24 h食管pH监测及压力测定,比较食管pH监测及测压结果.结果:LA-A组、LA-B组、NERD组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LA-A组与NERD组比较DeMeester 评分无明显差异,但NERD组的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与长反流周期数多于LA-A组,差异显著;LA-B组DeMeester评分比LA-A组和NERD组明显增高,LA-B组与LA-A组比较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LA-A组、NERD组及对照组比较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PA)无显著差异,LA-A组和NERD组食管下段PA有增高趋势;LA-B组与LA-A组、NERD组及对照组比较LESP明显降低(P<0.05),LA-B组食管下段PA明显低于LA-A组(P<0.05).RE组无效食管运动(IE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轻度RE(LA-B)与NERD远端食管酸暴露存在差异.DeMeester评分、LES功能不全及食管蠕动功能障碍与RE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ES功能不全及食管蠕动功能障碍可能不是轻度RE(LA-A)及NERD的主要致病因素.IEM与RE关系密切,且与RE有关的食管动力异常主要为IEM.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道动力及胃食管反流的特点

    作者:孙莎莎;张琪;赵坤;张翠萍;田字彬

    目的: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食道动力及胃食管反流特点.方法: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老年患者25例及中青年患者14例,根据消化系内镜检查结果,两疾病组分别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与非糜烂性反流病组.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24 h pH监测检查.结果: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明显降低(9.81 mmHg±5.78 mmHg vs 13.79 mmHg±4.40 mmHg,P<0.05),以老年RE组降低为著,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较之减慢(62.99 cm/s±21.10 cm/s vs 64.69 cm/s±14.03 cm/s,P<0.01),维持时间延长(3.74 s±1.32 s vs 2.94 s±0.66 s,P<0.05); 24 h pH监测数据中,老年组卧位pH<4时间百分比(9.10%±12.99% vs 1.92%±2.56%)以及DeMeester评分(45.43 mmHg-cm-s±50.63 mmHg-cm-s vs16.06 mmHg-cm-s±23.66 mmHg-cm-s)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中青年相对比,老年GERD患者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减退,酸暴露程度加重,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 无症状贲门松弛患者酸反流食管动力检测及意义

    作者:张定国;崔毅

    目的:探讨无反流症状贲门松弛对胃食管酸反流及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对25例内镜下贲门松弛且无明显反流症状患者及10例内镜检查正常的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均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及食管测压检查.结果:内镜下贲门松弛组24 h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其中以pH<4总时间及DeMeester评分差异更明显(38.44±50.89min vs 10.60±7.75 min, 11.98±14.84 vs 5.06±3.19, 均P<0.05). 贲门松弛组病理性酸反流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vs 0%, P<0.05). 两组食管测压各项指标包括LES静息压、LES长度、食管远近端蠕动波幅、食管体部传导速度、湿咽成功率等较对照组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松弛易于发生酸反流, 部分贲门松驰且酸反流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

  • Barrett's食管、糜烂性食管炎及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生机制的比较

    作者:张峻;徐有青;杨昭徐

    目的:比较糜烂性食管炎(E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s食管(BE)患者反流发生特点,探讨不同类型GERD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105例GERD患者根据胃镜及病理情况分为:EE组(35例)、BE组(34例)及NERD组(36例),对照组30例为健康志愿者.比较4组受检者食管测压与24 h食管pHT及胆汁反流同步监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ERD各组LES静息压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以EE组明显(P<0.05).EE与BE组患者远段食管收缩波幅及有效蠕动百分比明显低于NERD组与对照组(均P<0.05).DeMeester评分等酸反流指标在EE组高.BE组Abs>0.14时间百分比等长时间胆汁反流指标高.NERD患者中仅52.8%存在病理性反流.各组中混合反流类型占各组病理性反流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8.57%(EE组)、84.38%(BE组)及63.15%(NERD组).结论:胃酸与胆汁的混合反流是GERD患者中常见病理性反流类型,且对食管黏膜的损害较单纯酸或胆汁反流为重,胆汁反流在BE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 食管运动功能异常与食管黏膜损伤的关系

    作者:许军英;谢小平;侯晓华

    目的:了解食管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12例正常人,100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按洛杉矶内镜下食管炎的分级标准分三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组27例,AB级食管炎(LA-A、B)组30例,CD级食管炎(LA-C、D)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测压检查.测定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以湿咽成功率、食管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蠕动的传导速度作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指标.结果:食管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与LESP低压明显相关,LA-C、D组的LES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其他两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食管远端收缩波幅及食管蠕动的传导速度NERD组,食管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LA-A、B组的湿咽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A-C、D组的湿咽成功率与对照组和NERD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P<0.005).食管黏膜损伤程度愈严重,LESP异常及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愈高,LESP异常及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的发生率NERD组分别为51.8%和25.9%.LA-A、B组为53.3和50%,而LA-C、D组高达76.7%和62.6%.LA-C、D组LESP异常及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食管运动功能异常在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黏膜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中起重要作用.

  • 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扩张前后食管测压研究

    作者:范一宏;吕宾

    目的:贲门失迟缓症(achalasia)是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食管扩张术是治疗贵门失迟缓症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解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扩张前后食管压力的变化,对扩张前后的测压研究作一综述.方法:阅读有关文献20篇,对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扩张前后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食管体部、食管上段括约肌(UES)测压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贲门失迟缓症患者存在不完全性LES松弛以及食管体缺乏蠕动,扩张后LESP下降至17或10mmHg以下或>40%术前水平、LES松弛率增加及剩余压<6mmHg提示治疗可能成功.结论:诊断贲门失迟缓症较特异的方法是食管测压,食管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较为有效的方法.至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扩张疗效的测压评价标准,进一步的评价标准还需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

  • 反流高敏感

    作者:池肇春

    反流高敏感(reflux hypersensitivity,RH)是指患者有典型的烧心症状,胃镜检查和食管活检正常,食管pH-阻抗试验正常,患者的烧心和反流事件之间密切相关.新近RomeⅣ提出RH是新的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临床上极常见,并常与功能性烧心并存,多发生在年轻人和中年妇女,常与另一种功能性胃肠病重叠,常伴有心理障碍和精神因素.诊断依靠烧心症状、胃镜、食管活检、食管pH-阻抗和高通量分辨率食管测压.RH与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和胃食管反流病不同,RH为正常酸暴露,食管动力试验无动力疾病存在.但食管功能性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尚存不少难点.症状相关概率并不能可靠区分RH与功能性烧心.有关RH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证实食管对酸敏感与黏膜完整性破坏可导致RH发生.因90%以上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无反应,因此,治疗主要用食管神经调节剂,如三环抗抑郁药,但疗效尚难肯定,反流手术是一个可取的方法,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今后应加强RH发病机制的研究,寻求新的治疗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食管功能及意义

    作者:徐镶怀;余莉;陈强;黄芸;孙会会;易丽莎;许树长;吕寒静;邱忠民

    目的 观察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食管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35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咳嗽组),其中酸反流引起者81例,非酸反流引起者54例,标准抗反流治疗有效者88例,需要强化抗反流治疗者47例.所有患者通过食管压力检测系统测量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长度和松弛率、食管蠕动收缩波幅、蠕动波传导速度和食管收缩时间,结合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分析酸和非酸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食管功能的变化差异以及对抗反流治疗反应的影响,并与26例无咳嗽的胃食管反流患者(非咳嗽组)和2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咳嗽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为(11±5)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5±5) mmHg(q=3.70,P=0.000);长度为(2.2±0.5)cm,较对照组的(3.0±1.0)cm短(q=2.78,P=0.017);但松弛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14,P =0.258).此外,咳嗽组的食管蠕动收缩波幅为(33±13) mmHg,小于对照组的(45±11) mmHg(q=2.19,P=0.030);蠕动波传导速度为(2.6±0.8)cm/s,低于对照组的(3.4±0.6)cm/s(q=2.91,P =0.010);收缩时间为(4.9±2.2)s,较对照组的(3.1±0.8)s延长(q=3.25,P=0.001);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和食团清除时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0.603,P=0.000).但与非咳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酸和非酸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间的各项食管功能指标也相似,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仅反映反流物性质的指标两者有所不同.标准抗反流治疗有效者的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为(2.2 ±0.6)cm/s,明显低于需要强化抗反流治疗者的(3.0±1.0) cm/s(t =2.066,P=0.041).结论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存在食管功能障碍,其程度与反流类型无关,但可影响药物抗反流治疗的效果.

  •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褚传莲;李延青

    内镜检查和24 h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用方法,并经常用于GERD治疗效果的检测,但对于内镜下无明显表现和24 h食管pH监测正常者其应用受到限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MII)技术不仅能识别食管内容物的运动方向,而且与24 h食管pH监测联合还可以识别酸反流、弱酸反流、弱碱反流以及液体、气体和混合反流,与食管测压联合应用可评价食管的运动功能,是一种能全面监测食管功能及胃食管反流物性质和成分的方法.

  • 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前后食管测压指标的变化

    作者:陈焰;宋震亚;唐训球;钱可大;杜勤;蔡建庭;应鑫

    贲门失弛缓症病因未明,多数人认为是迷走神经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变性乃至消失,使得食管体部缺少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不全.我院自1996年起对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了气囊扩张,术前常规进行食管测压,其中 17 例进行 Rigiflex气囊扩张后测压复查及随访.现将其食管动力改变情况分析如下.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两例

    作者:令狐恩强;李惠凯;王向东;杜红;孟江云;王红斌

    病例1:患者女,49岁,因间断吞咽困难7年伴反食于2012年9月入院.术前食管钡餐检查提示鸟嘴征阳性.胃镜检查见食管管腔扩大,可见大量液体潴留,予以反复抽吸及冲洗,充气后可见管壁半月形结构形成(LingⅡb型[1]),贲门紧闭,内镜通过有阻力.术前食管测压符合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操作步骤:确定齿状线距门齿约40 cm后,于距门齿32 cm处黏膜下注射美兰+肾上腺素+0.9%氯化钠溶液,Dual切开约1.2 cm的横行切口,通过横行切口用钩刀逐步剥离黏膜下层,于黏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形成一纵行隧道,隧道向下延伸至贲门下约2 cm处.用三角刀纵行切开内环肌,范围为距门齿35 ~ 42 cm.完成内环肌切开后,退出隧道,在食管腔行球囊扩张术(balloon dilation,BD)(球囊直径1.8 cm)并局部喷洒血凝酶,后用钛夹夹闭横行切口.

  • 猪源纤维蛋白封堵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隧道漏口一例报道

    作者:令狐恩强;李惠凯;王向东;彭丽华;王永华

    患者男,27岁.因间断性吞咽困难伴反酸、烧心及呕吐1年于2010年6月行胃镜、食管钡灌及食管测压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行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术后症状缓解,但2个月后症状复发,于2011年9月在我院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

11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