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交叉韧带合并不同类型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江涛;刘玉杰;曲峰;袁邦拓;肇刚;申学振;朱娟丽;刘洋

    背景: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临床常见,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不同损伤类型的特点,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139例,男98例,女41例;年龄13~71岁,平均31.2岁;左膝62例,右膝77例,病程5 d至1.6年,陈旧性损伤(病程>3周)32例,新鲜性损伤(病程≤3周)107例。患者均有外伤史。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不稳、疼痛、弹响、绞锁。将术中镜下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类型特征及手术方式。
      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113例,部分断裂2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6例(盘状半月板损伤8例,胫骨髁间棘撕脱2例)占33.1%,内侧半月板损伤65例(46.7%),内外侧半月板同期损伤28例(20.2%)。半月板纵行撕裂42例(桶柄状撕裂24例),水平状撕裂8例,斜行撕裂36例,瓣状撕裂13例,横断性撕裂12例,复合性撕裂28例。前交叉韧带重建139例,半月板部分切除36例,半月板缝合103例。
      结论:陈旧性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以外侧半月板多见,急性损伤以内侧半月板损伤为主。内外侧半月板同期损伤多见于陈旧性损伤。陈旧性损伤多数需要半月板部分切除,急性损伤多数可以缝合。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应早期手术。

  • 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Ramp损伤的临床研究及典型病例分析

    作者:魏迎亮;白伦浩

    背景:目前,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关注重点在于ACL重建,而对半月板的继发性损伤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探讨ACL损伤合并Ramp损伤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几组病例介绍我们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关节外科及运动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ACL损伤合并同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膝26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继发于急性或陈旧性ACL损伤、受伤原因、受伤后距离手术的时间、术前MR检查与术中关节镜检查对比、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对比,综合统计分析Ramp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通过术中关节镜下观察发现,其中合并Ramp损伤57例,发病率21.3%.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15~63岁,平均(36.3±3.4)岁.急性ACL损伤合并Ramp损伤22例(38.6%),陈旧性ACL损伤合并Ramp损伤35例(61.4%),陈旧性组发病率显著高于急性期组(P<0.01).受伤原因:体育运动伤24例,意外摔伤17例,车祸事故7例,劳动创伤6例,其他3例.受伤后距手术诊断Ramp损伤的时间间隔高峰出现在1~1.5年.术前有63例MR示内侧半月板后角可疑高信号,诊断阳性率90.4%.所有57例患者均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全内半月板缝合术.术前Lysholm评分为(39.4±7.8)分,术后Lysholm评分(90.3±11.4)分,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Ramp损伤常继发于陈旧性ACL;年轻患者(<30岁)以及男性患者常见;术前MR检查可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之一;Ramp损伤,应早期诊断,早期缝合,采取全内缝合技术是治疗ramp损伤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 前交叉韧带损伤与全膝关节置换术

    作者:张亮;蒋毅;周一新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及其继发的膝关节不稳定可以导致关节软骨磨损以及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提前发生[1,2],据估计,美国每年发生的ACL损伤病例可超过20万例[3]。某项针对单纯ACL损伤患者平均35年的随访研究提示,该病例组患者恢复高强度运动后发生半月板和软骨损伤以及继发OA的几率超过95%[4];另一项研究提示,运动员在发生ACL损伤后即使不合并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症状而发生膝关节退行性OA的几率为100%[5],上述两组患者在35年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风险至少在40%以上[4,5]。因此,该类患者正在成为TKA的重要治疗对象之一。

  • 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体部完全断裂的修复方法

    作者:刘洪亮;许树柴;李敏龙

    未成年人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占同期住院未成年人膝关节病的26.9%[1]。有人认为,未成年人骨骺未闭合,韧带重建用传统的方法,胫骨隧道钻孔势必损伤骨骺生长板,造成对未成年人的生长影响、旋转及成角畸形[2]。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主张先保守治疗,待骨骺闭合完全后,再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也有人认为,保守治疗会有造成半月板损害和软骨损伤的风险[3],因此主张对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未成年患者,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现就目前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体部完全断裂的修复方法作一综述。

  • 必须重视关节骨折的稳定性评估

    作者:侯筱魁

    关节骨折即涉及关节内结构的骨与软骨的骨折.随着损伤暴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不同,骨折块发生一定的位移或脱位,即使仅仅存在脱位趋势,也可以对骨、软骨、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等结构有不同程度损伤.例如当外侧暴力致膝外翻损伤,形成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往往伴发内侧副韧带或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见发生关节损伤病理变化的不仅是骨与软骨的创伤,也常常并存韧带或其他软组织损伤,如不能及时诊断和修复,必将影响膝关节的稳定状态,不能理想地康复,以致后期产生关节不稳性创伤性骨关节炎.可见,当关节创伤、骨折后,必须进行全面的稳定性评估.关节的稳定性依靠三种因素来维持,即骨骼、韧带和肌肉(腱).

  • 关节镜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刘宁;连鸿凯;彭庆州;梁振雷;赵明宇;朱军方;胡宾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关节镜下以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作为ACL替代物,应用(96L-4D)SR-PLA聚丙交酯生物可降解界面螺钉进行移植物固定, 对42例ACL损伤行ACL重建术. 结果 42例术后随访3~22个月,平均11.4月,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术后Lachman 试验:37例≤1+,4例2+,1 例3+ .轴移试验:42 例均为阴性.术后Lysholm 评分(89.7 ±9.6)分较术前(49.4±9.1)分显著提高(t=2.12,P=0.038).术后Tegner 活动评分(5.3±1.1)分较术前(2.3±0.7)分显著提高(t=4.13,P=0.008).术后1年MRI示29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部分被吸收;27例重建的韧带位置良好、形态正常;2例韧带在股骨的止点偏前;3例胫骨止点偏前,有轻度顶撞击现象. 结论四股腘绳肌腱是ACL重建的理想替代材料,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是ACL重建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 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敖英芳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断裂后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引起膝关节继发损害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目前,ACL重建已成为治疗其损伤的有效方法.国内有关ACL的临床研究已较广泛和深入,但仍有许多新的课题有待研究.现结合本期刊登的几篇相关领域的论文予以评述,讨论有关ACL重建治疗中的热点问题.

  • Segond骨折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洪雷;冯华;耿向苏;张辉;王满宜

    Segond骨折是指胫骨平台外侧的撕脱骨折,也称外侧关节囊征,经常出现在新鲜的膝关节损伤中,几乎都伴随着前交叉韧带的损伤.现对我院收治的4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Segond骨折的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 膝关节不同体位MR扫描评价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髌股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笑;袁慧书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广泛应用于膝关节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目前国内大多采用仰卧伸直位进行常规膝关节扫描,但膝关节不同伸屈位置时的解剖关系和运动学特点使得伸直位扫描对于膝关节病变的评价可能不准确,在判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髌股关节不稳等方面尤为显著.作者主要综述了不同膝关节扫描体位对评价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髌股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多角度扫描对于提高膝关节损伤诊断准确性的价值.

  • 军队人员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王亦舟;孙笑非

    目的 探讨军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前交叉韧带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对3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行重建术.结果 术后35例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前抽屉试验全部阴性,Lachman试验全部小于Ⅰ度.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2.3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8.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可继续从事日常工作.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方法.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创伤较小、卧床时间短、远期疗效较好.

  • 保留残迹对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吴波;赵宗峤;李士光;孙磊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的重要稳定结构,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方法治疗ACL损伤.临床上ACL损伤后在胫骨或(和)股骨止点处常会存留部分韧带残迹.近年来不少学者逐渐认识到保留ACL残迹纤维可能有利于重建术后移植物的存活及功能发挥[1-2].本研究探讨保留残迹重建ACL对术后移植物组织学变化的影响,为保留残迹重建手术提供参考.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比较研究

    作者:高凯;王立德;齐志明;张羽飞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和临床检查对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9月~2003年12月,对76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病例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后进行关节镜手术检查.所有病例平均年龄28.0±7.9岁,关节镜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为5.0±1.4天,其中男性58例,女性18例;左膝损伤25例,右膝损伤51例,运动损伤32例,交通伤25例,滑倒扭伤、摔伤19例.所有病例伤后8小时内均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诊断ACL损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关节镜检查发现ACL损伤52例,正常24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共诊断出ACL损伤31例,正常45例;MRI检查共诊断出ACL损伤51例,正常25例.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临床检查诊断结果:真阳性数28例,真阴性数24例,假阳性数3例,假阴性数21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4%、57.1%、88.9%;MRI诊断结果:真阳性数49例,真阴性数22例,假阳性数2例,假阴性数3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4%、94.2%、91.7%.MRI诊断急性ACL损伤的准确度显著高于临床检查(P<0.01).结论:临床检查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假阴性率较高,MRI是早期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 中国汉族人群前交叉韧带损伤与β-fi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陈鸿;史荔;张俊;赵道洪;史磊;陆秦楠;张启;段祺辉;舒嵩华

    目的:探索β-fi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105名ACL损伤的汉族患者,以110名无ACL损伤史的汉族个体作为对照,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测序技术对β-fib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检测并分型,开展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β-fib基因启动子区共检出6个SNPs,包括;β-148C/T(rs1800787)、β-249C/T(rs 1800788)、β-455G/A (rs 1800790)、β-854G/A (rs1800791)、β-933G/A (rs2227389)、β-1420G/A (rs 1800789),其中rs1800790、rs 1800788和rs1800787的AG、CT和CT基因表型频率在病例组中高于对照组(P<0.05).rs2227389-rs 1800791-rs 1800790单倍型CGA*、TGA*、TGG*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也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β-fib基因启动子区rs1800790、rs1800788和rs1800787及其单倍型可能与ACL损伤的发生相关.

  • 关节镜下创面新鲜化处理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心;冯华;洪雷;张辉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稳定型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损伤,对半月板撕裂部分进行创面新鲜化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7月,连续3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术中确诊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损伤,半月板损伤为稳定型.对撕裂区域的游离缘和滑膜缘创面进行新鲜化处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以KT-1000进行的Lachman试验结果(健侧-患侧差值)并进行对比,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恢复情况.终随访时评估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内侧关节间隙压痛、关节交锁,拍摄膝关节核磁共振片(MRI)了解ramp损伤愈合情况.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测定,比较差异.部分患者接受二次关节镜探查了解ramp损伤愈合情况.结果:3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33.7±8.2岁(18至51岁).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40.9±43.9天(3至148天).平均随访时间39.3±16.0个月(24至72个月).全部患者均接受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手术.患者术后以KT-1000行膝关节Lachman试验检查的患侧-健侧差值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01).终随访时,4例患者存在膝关节内侧间隙压痛,全部患者未出现关节交锁症状.MRI显示16例患者ramp区域信号正常,11例患者存在Ⅱ级信号,4例患者存在Ⅲ级信号,MRI检查的愈合率为87.1%(27/31).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01).15例患者接受二次关节镜检查,ramp损伤完全愈合,愈合率为100%.结论:对稳定型ramp损伤的半月板撕裂部分进行创面新鲜化处理,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满意,MRI证实ramp损伤愈合率为87.1%,接受二次关节镜探查的患者ramp损伤的愈合率为100%.

  •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胫骨前移征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

    作者:宋关阳;冯华;张辉;刘心;薛喆

    目的: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胫骨前移征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53例连续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膝关节伸直位核磁共振扫描.根据矢状位下外侧胫骨平台后缘与股骨外侧髁后缘的相对位置,将患者分为胫骨前移征阳性组与胫骨前移征阴性组.此外,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前外侧韧带连续性以及外侧半月板后角的完整性,以期找到造成胫骨前移征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153例患者中,共有46例存在胫骨前移.其中,胫骨前移征阳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显著大于阴性组患者(15.4°>8.8°,P<0.01),而前外侧韧带连续性以及外侧半月板后角完整性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静态胫骨前移征的发生率为30.1%,该现象可能与胫骨平台后倾角异常增大有关.

  • 经后内侧辅助高位入路关节镜下修复ramp损伤临床研究

    作者:王雪松;刘心;冯华;洪雷;张辉

    目的:分析在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对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损伤的患者,采用经后内侧辅助高位关节镜入路对半月板撕裂进行全内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连续5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术中确诊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损伤.采用后内侧入路对ramp损伤进行全内缝合修复,采用后内侧辅助高位入路作为关节镜观察通道.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以KT-1000行Lachman试验的结果(健侧-患侧差值)并进行对比,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恢复情况.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测定,包括Lysholm评分、IKDC评分、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对随访患者进行MRI检查及二次关节镜探查了解ramp损伤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手术.平均随访时间37.2±14.9个月(24至72个月).患者术后以KT-1000行膝关节Lachman试验检查患侧-健侧差值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 0.001).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01).41例患者于术后1年接受MRI检查,35例显示ramp损伤完全愈合,MRI检查的愈合率为95.1%.39例患者接受二次关节镜检查,ramp损伤完全愈合,愈合率为100%.结论:通过后内侧辅助高位入路进行ramp损伤的观察,更有利于对该区域的半月板损伤进行全内缝合修复,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满意.

  •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及健康人膝关节屈肌协同收缩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红云;李建华;戴雪松;吴涛;廖志平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评估膝关节稳定功能的电生理评估指标.方法:前交叉韧带损伤(ACLD)患者33例为ACLD组,健康志愿者29例为对照组,用ME6000表面肌电仪器记录终末伸膝大等长收缩和上台阶运动过程中伸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屈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测试肌肉的积分肌电平均值、屈肌协同收缩程度及协同收缩率.结果: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终末伸膝大等长收缩和上台阶运动的屈肌协同收缩率明显高于健肢及正常对照组(P<0.05),伸肌收缩降低(P<0.05),屈肌协同收缩程度增加(P<0.05).结论:伸膝运动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通过降低伸肌的主动收缩,增加屈肌协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屈肌的协同收缩率可以反映膝关节的稳定功能.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

    作者: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张为民;苏航;张海森;林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33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单束重建,通过胫骨、股骨独立建立隧道将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定位于胫骨、股骨止点的中点并固定.应用Lachman和轴移实验及KT-1000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现免疫排异反应及过敏反应.术后1年随访结果:术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利用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ACL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 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合并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技术及早期随访结果

    作者:吴关;洪雷;沈杰威;宋关阳;冯华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合并膝关节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共156例患者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于我科接受同一医生手术治疗,其中22例高度轴移患者入选本研究.采用KT-1000检查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采用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使用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9.3岁(15 ~43岁),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3~15个月).术前KT-1000测量,患侧-健侧差值平均为8.9±3.1 mm(4~16 mm),术后随访时侧-侧差值平均为2.1±0.6 mm(0~3mm),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前轴移检查,20例患者轴移试验2+,2例患者3+.术后即刻检查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随访时,21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1+,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60.5±12.3(35~90),术后为79.2±7.8(66~90),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高度轴移的患者,联合应用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前外侧韧带重建术可有效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术后早期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满意.

  • 前外侧肌腱固定术在治疗合并高度轴移不稳定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心;张辉;冯华;洪雷

    目的:对合并高度轴移不稳定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过程中,施行前外侧肌腱固定,分析该方法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40例患者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8例患者在麻醉下检查轴移试验表现为2+至3+,入选本研究.在手术过程中,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基础上,取髂胫束后方纤维做前外侧肌腱固定.患者在术后即刻、6个月和12个月时接受临床随访,采用KT-1000检查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采用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使用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平均获得12.7±2.4个月随访,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8.3±7.1岁.至终随访时,全部患者无膝关节不稳定主诉.前后向稳定性KT-1000检查患侧-健侧差值平均为2.3±0.7 mm,与术前(9.2±2.6mm)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麻醉下检查,13例患者轴移试验2+,5例患者3+.术后即刻检查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终随访时,17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1+,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为67.7±5.9(55至78),术后为89.0±4.6(75至95),术后相比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高度轴移试验阳性的患者,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同时,采用前外侧肌腱固定的方法,可有效改善轴移试验的结果,恢复关节稳定性,术后早期随访结果满意.

247 条记录 2/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