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肺炎衣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

    作者:刘爱民;徐坚;余竹元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03/2006-02在金山医院神经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脑卒中组,符合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同时选择80例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其他与脑血管疾病无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性别、种族、居住地与脑卒中组患者相匹配,两组观察对象均自愿参加观察.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观察对象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IgA,IgG),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差异.评估标准:肺炎衣原体-IgA阳性为滴度≥1∶16;肺炎衣原体-IgG阳性为滴度≥1∶64;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3 mg/L以上被认为异常;总胆固醇超过5.7 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三酰甘油超过1.7 mmol/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结果:纳入脑卒中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观察对象血清肺炎衣原体-IgA,IgG的阳性检出率比较:脑卒中组肺炎衣原体-Ig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8%,38.8%,P<0.01).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肺炎衣原体-IgG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5.0%,43.8%,P>0.05).②两组观察对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比较:脑卒中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25,2.32±0.18)mg/L;(5.64±0.72,4.32±0.68)mmol/L,P<0.01,0.05];两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2±0.73,1.61±0.68)mmol/L,P>0.05].结论:高滴度的肺炎衣原体-IgA加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是脑卒中危险的预兆物,而胆固醇是较三酰甘油更为密切地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 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快速诊断

    作者:成焕吉;乔红梅;鲁继荣

    流感病毒可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建立一套早期、快速的检测方法就能进行有效的治疗.目前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主要包括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及神经氨酸酶检测.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螯合剂的制备及标记方法

    作者:赵劼;马庆杰;赵伟;潘立华;徐文贵;孙文伟

    目的:制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4,7-二(氯磺酸基苯基)-1,10-菲咯啉-2,9-二羧酸(BCPDA).方法:合成物BCPDA的结构由熔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采用标记曲线法测定标记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Eu3+-BCPDA的荧光强度;采用放免法测定标记蛋白质的活性.结果:BCPDA与Eu3+结合后可测量到的低浓度为1×10-15mol*L-1 标记蛋白质的相对生物活性高于80%.结论:成功地制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BCPDA,并建立Eu3+-BCPDA-蛋白质标记物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方法.

  • 氧化苦参碱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陈立艳;杨宝山;颜炳柱;毕蔓茹;王威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体内与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以不对细胞产生毒性的氧化苦参碱剂量作为实验剂量,流行性出血热病毒76-118株作为病毒株,用3种方法处理Vero细胞:①药物处理48 h后,分别用10-1~10-6不同稀释度的出血热病毒攻击,24 h后换维持液;②分别用10-1~ 10-6不同稀释度的出血热病毒攻击24 h,再用药物处理48 h后换维持液;③将10-1~ 10-6不同稀释度的出血热病毒与药物同时处理细胞,48 h后换维持液.每一病毒稀释度处理4孔细胞,同时设4孔作为阳性对照,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判定药物对出血热病毒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2周龄地鼠30只,体质量30 ~ 40g,按体质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用100TCID50出血热病毒进行腹腔接种(0.1 ml/只);第4天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1∶100稀释的氧化苦参碱0.1 ml/只,对照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d后取鼠肺制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氧化苦参碱按1∶8稀释为安全剂量;病毒稀释度为10-4时,方法2、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均为-2.53,P均<0.05),方法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5.36,P>0.05);病毒稀释度为10-1~10-3、10-5、10-6时,各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0、-0.32、-0.19、4.21、4.21,P均>0.05).体内实验证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5,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蛋白在昆虫细胞sf 9中的表达条件优化研究

    作者:刘君;张夕燕;孙丽媛;于世荣;丁军颖;许雪梅;张振龙

    目的 确定利用昆虫细胞一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蛋白(HPV11 L1)的适表达条件.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确定在不同感染复数(MOI)、不同表达时间条件下目的蛋白的适表达条件.结果 当sf9细胞密度为2.0×106/ml时,以MOI值为2.0的重组杆状病毒接种,悬浮表达96 h收获为适表达条件.结论 确定了目的蛋白的适表达条件,为进一步大量表达及纯化提供参考.

  • 热水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组织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玲霞;张沥;陶梅;宋瑛;曹广周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胃癌癌前状态,高热饮食是CAG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目的:观察热水诱导CAG大鼠胃黏膜组织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探讨长期高热饮食与CAG和胃癌的可能关系.方法:以55℃蒸馏水灌胃建立大鼠CAG模型.分别于灌胃第8、12、24、32和65周取腺胃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p53和PCNA蛋白,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热水灌胃组第24周时胃黏膜开始出现萎缩改变.温水灌胃组各时间点胃黏膜均未见p53和PCNA蛋白表达.热水灌胃组第24周时胃黏膜细胞核中即可见p53蛋白绿色荧光和PCNA蛋白红色荧光表达,第32周和65周时表达更为明显.免疫荧光双标记时可见两种蛋白共表达.结论:热水灌胃可致大鼠CAG并引起胃黏膜癌相关基因p53和PCNA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 上海和无锡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及血凝素基因变异

    作者:蒋露芳;居丽雯;顾海勇;申惠国;李燕婷;陈健;尤凤兴;周联娣;林玉尊;姜庆五

    目的 了解2004至2006年流感流行季节流感病毒型及亚型在上海及无锡两地流感样患者中流行情况及病毒型内血凝素(HA)基因变异状况.方法 与上海及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对门诊流感样患者及集体单位聚集性流感样暴发患者采集鼻咽拭标本,接种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阳性分离株型别,对甲型流感病毒采用RT PCR鉴定亚型,并对部分H3、H1亚型流感病毒进行HA全基因片段测序,分析流感病毒HA基因变异状况.结果 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上海及无锡两地流感样患者中共分离到126株流感病毒,其中53株为H3N2亚型,43株为H1N1亚型,30株为B型.聚集性流感样疾病暴发多在2、3月份,分析7起聚集性流感样疾病暴发,分别为H3N2流感病毒感染2起,H1N1流感病毒感染1起,B型2起,及H3N2、B和H1N1、B混合感染各1起.HA序列分析,HI、H3与同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分离株近源.结论 上海及无锡两地散发和局部暴发的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仍主要为H1N1、H3N2亚型,未发现HA、NA重组株和新的HA、NA亚型;1~3月份为发病高峰;H1、H3型内变异状况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似.

  • E型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和初步应用

    作者:刘原君;盛彩虹;刘勇;王梅;杨秋艳;刘全忠

    目的 表达E型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并制备其兔源多克隆抗体.方法 诱导表达实验室构建的MOMP/pGEX6p-1重组质粒,通过胶回收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MOMP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MOMP.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达到1∶12 800,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抗体可与原核表达的MOMP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可与体外培养的沙眼衣原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表达了E型沙眼衣原体的MOMP,并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MOMP抗体,为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我国各地区动物狂犬病街毒的检测及分析

    作者:徐葛林;孟胜利;吴杰;肖奇友;周敦金;朱凤才;王萍;王定明;明平刚;严家新;张永振;董关木;唐建蓉;杨晓明

    目的 检测我国不同地区动物中狂犬病毒带毒率并分析糖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方法 El.ISA、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586份采集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犬、猫,蝙蝠和野鼠脑标本和16份犬唾液中狂犬病街毒,阳性标本乳鼠颅内接种.并测序.结果 ELISA、免疫荧光法均在犬脑中分离到10株狂犬病街毒,其中贵州省113份犬脑中分离到2株病毒,湖南省62份犬脑中分离到2株病毒,武汉市70份犬脑中分离到2株病毒,江苏省85份犬脑中分离到4株病毒,沈阳市69份犬脑中未分离到狂犬病毒;79份猫脑、100份蝙蝠脑及8份鼠脑中未检出狂犬病街毒,16份犬唾液标本未检出狂犬病毒.在贵州省和武汉市,冬季采集的112份犬脑末检出狂犬病毒.春夏季采集的40份犬脑中,4份阳性.分离的10株狂犬病毒阳性株颅内接种乳鼠后.均发病死亡.所有分离株均属狂犬病毒基因1型,可分为4个亚组.结论 同一地区的狂犬病毒分离株以及相邻省份的狂犬病毒分离株的同源性十分接近,动物样本采集时间与狂犬病毒阳检率有关.

  • 大鼠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与起源

    作者:吴仲敏;王东红

    目的 观察成年SD大鼠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和起源.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追踪和nNOS免疫荧光标记相结合法研究大鼠包皮系带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起源.结果 成年SD大鼠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内均有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阴茎系带处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图像光密度值(3.4±0.38)明显大于阴茎包皮处(2.2±0.45).FG逆标阳性细胞位于大鼠第六腰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L6-DRG)(9.6±1.2)个/mm2和第一骶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S1-DRG)(1.2±0.2个/mm2)内.阳性细胞大中小不等,大多沿神经束成行排列或散在分布.nNOS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在L6-DRG和S1-DRG内分别为(24.2±2.6)个/mm2和(24.1±2.1)个/mm2,细胞大多呈中小型.FG/nNOS双标阳性细胞均为中小型,其数量接近FG逆标阳性细胞总数的一半.结论 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含有浓密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源自于L6-DRG和S1-DRG.

  • 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和来源

    作者:吴仲敏;凌树才;朱晞

    目的观察成人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内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和来源.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追踪和SP免疫荧光标记相结合法研究大鼠包皮系带内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来源.结果成人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均有密集的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阴茎系带处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大于阴茎包皮处.FG逆标阳性细胞位于大鼠第六腰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L6-DRG)和第一骶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S1-DRG).阳性细胞大中小不等,大多沿神经束成行排列或散在分布.SP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大多为中小型,呈深红色.FG/SP双标阳性细胞均为中小型,其数量占FG逆标阳性细胞总数的三分之一.结论 SP参与了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感觉信息的传递.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源自于L6-DRG和S1-DRG.

  • 锌-α2糖蛋白在人精子顶体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郭毅;刘悦;王羽;滕晓明

    目的:初步探讨锌-α2糖蛋白(ZAG)在人精子顶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ZAG抗体对人精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ZAG在顶体反应前后定位的变化,并通过精子透明带结合实验进一步证明ZAG在顶体反应中的作用。结果顶体反应后精子顶体头部的ZAG荧光明显下降甚至消失。精子经ZAG抗体处理后,其透明带结合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ZAG在人精子顶体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影响人精子的透明带结合能力。本研究为探索ZAG在受精过程中的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颈7神经不同平面切断对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雁;糜菁熠;芮永军;沈小芳;李继峰

    目的 研究颈7神经不同平面切断及不同时期对神经元逆行性退变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保护受损神经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神经根部切断组和神经支部切断组.利用True Blue逆行示踪技术对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精确计数,并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验标记神经元的活性.结果 术后1周,神经根部切断组和神经支部切断组较对照组无明显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数量变化.术后16周,神经根部切断组和神经支部切断组较对照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减少,其中神经根部切断组较神经支部切断组减少更明显(P<0.05).且各组True Blue标记神经元全部被NSE免疫荧光双标.结论 颈7神经根部切断和神经支部切断均发生感觉和运动神经元逆行性退变,且不同平面切断对神经元退变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后早期修复受损神经有利于防止神经元退变.

  • 利多卡因对运动及感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糜菁熠;徐建光;徐文东;林森;李继峰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雌性大鼠,利多卡因组26只,对照组26只.锁骨下横切口,暴露双侧臂丛神经.利多卡因组于颈7神经根距椎间孔以远5mm处在外膜下注射1%利多卡因2μl,对照组则注射0.9%生理盐水2μl.利用True Blue逆行示踪技术和NSE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精确计数神经元和检验标记神经元的活性. 结果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计数:对照组神经元数量在术后4~16周呈持续减少;利多卡因组在术后8周才明显减少.同一时间点利多卡因组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术后8周,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元数量均明显减少,而利多卡因组的运动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各组中,True Blue标记神经元全部被NSE免疫荧光双标.结论神经根切断前外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神经元逆行性退变可能存在双重诱发机制.

  • 干细胞标志基因Sox2和Oct4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伟;李晓宇;黄建华;王光春;车建平;彭波;许云飞;姚旭东;郑军华

    目的:检测干细胞关键转录基因Sox2和Oct4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86例肾透明细胞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Sox2和Oct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别比较这2个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组织的Sox2和Oct4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和P<0.05),且肿瘤组织中Sox2和Oct4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肾癌组织学分级(P<0.01和P<0.05)和TNM分期(P<0.05)呈正相关.Sox2和Oct4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随着肿瘤TNM分期(P<0.01)进展和淋巴结转移发生(P<0.05),Sox2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而Oct4表达的阳性率与肾细胞癌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Sox2和Oct4低表达组的肾癌患者较高表达组有更好的整体生存率(P<0.05).结论:Sox2和Oct4高表达可能在肾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 蛙皮素对PC-3细胞骨架及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

    作者:武斌;王禾;秦卫军

    目的:观察蛙皮素(BBS)对前列腺癌PC-3细胞骨架形态及细胞内游离Ca2+([Ca2+]i)浓度的影响.方法:①利用免疫荧光法(IH),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10-5mol/L浓度BBS处理的PC-3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以反映其对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②应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LSCM检测不同浓度BBS(10-9、10-7、10-5 mol/L)处理的PC-3细胞[Ca2+]i浓度.结果:① 10-5mol/L浓度的BBS可促进PC-3细胞CK表达及伪足形成;② BBS可提高PC-3细胞[Ca2+]i浓度,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BBS可明显提高PC-3细胞[Ca2+]i浓度及CK表达,进而影响PC-3细胞骨架形态.本研究为探索BBS应用于肿瘤研究以及BBS作用后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提供了基础.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尖锐湿疣皮损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谢震;陈源汉;王思宇;万慧颖;雷华;杨戈;林昭春

    目的 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水平,研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的能力.方法 免疫组化法观察尖锐湿疣患者皮肤IDO蛋白表达情况,计数IDO阳性细胞的比例.免疫荧光观察IDO(+)细胞与树突细胞的关系.分离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疣体上皮细胞,色氨酸体外孵育后检测上清液中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以反映细胞代谢色氨酸的能力.结果IDO(+)细胞在正常皮肤中非常少,但在疣体表皮中却大量聚集.疣体内IDO(+)细胞/总体细胞48.3%±15.4%显著高于正常皮肤5.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O(+)细胞的荧光信号和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并不重合,提示来源于疣体表皮细胞.从疣体组织分离的上皮细胞在体外代谢色氨酸的能力强于健康对照皮肤中分离的表皮细胞.结论 尖锐湿疣疣体中存在大量的IDO(+)细胞,这些细胞可能参与尖锐湿疣的发病.

  • 沙眼衣原体感染血清学筛查候选蛋白组合的优化

    作者:高西波;肖萌;张新美;马璟玥;王敬;刘全忠;齐蔓莉

    目的 优化适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血清学筛查的候选抗原蛋白组合.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性病门诊经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者的血清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拭子各50份,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未感染者的血清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拭子各30份,此30份血清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为阴性.以沙眼衣原体蛋白Hsp60和MOMP为参照,选择沙眼衣原体Pgp3、CPAF、CT143、CT101、CT694、CT875、CT813、IncA共8种免疫优势蛋白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将该结果与血清MIF检测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两种传统金标准作比较,确定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抗原蛋白组合.结果 50份胶体金法阳性标本中,MIF检测阳性44份,阴性6份;细胞培养阳性14份,阴性36份.沙眼衣原体Pgp3、CT694和CT875这3种免疫优势蛋白组合的血清学实验结果与MIF阳性符合率达到97.73%(43/44).30份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阴性标本中,30份血清标本经MIF检测全为阴性,也未检出上述3种蛋白抗体.结论 Pgp3、CT694与CT875免疫优势蛋白组合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初筛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 甘草酸二铵对人毛囊生长作用及对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韩乐;刘本;陈贤燕;蒋雨辰;邓文佳;万苗坚

    目的 探讨甘草提取物甘草酸二铵对体外培养人毛囊生长的作用并检测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 分别将体外分离人毛囊培养于0.1、0.01、0.001、0.000 1 μmol/L浓度的甘草酸二铵中10d,并设置不添加甘草酸二铵Williams E培养基组为对照组,显微镜下每日测量并记录其生长长度,观察毛囊形态改变并拍照.用免疫荧光评估毛母质细胞增殖情况及毛母质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各主要分子β连环蛋白、GSK31β、p-GSK3β、Lef1表达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仅0.01 μmol/L甘草酸二铵对毛囊生长的促进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相比,0.01μmol/L甘草酸二铵组毛囊进入退行期时间推迟,而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0.01、0.001 μmol/L浓度组毛母质细胞中ki67阳性细胞较多,而0.000 1 μmol/L浓度组无明显区别.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β连环蛋白、p-GSK3β、Lef1在各组中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04、16.65、15.266,均P<0.05),而GSK3β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72,P>0.05).LSD-t检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0.01、0.001 μmol/L浓度组毛母质细胞中β连环蛋白、p-GSK3β、Lef1表达量较多(均P<0.05),而0.000 1 μmol/L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1 μmol/L甘草酸二铵具有明显促进人毛囊生长的作用,可增强毛母质细胞增殖活性,延迟毛囊进入退行期,该作用可能与其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

  • 新型膜性肾病标志物PLA2R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作者:张艺;胡志刚;王珂;王凉;张秋花;林江;杜明华;顾涛;黄飚

    目的 建立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法,评估该指标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以PLA2R抗原包板并对其进行Eu3+-链霉亲和素标记,建立PLA2R抗体的双抗原夹心TRFIA法.检测63例IMN患者(男36例、女27例,年龄25~75岁)和90例健康体检者(男30名、女60名,年龄22~ 53岁)血清中的PLA2R抗体含量.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本方法灵敏度5μg/L,线性测量范围0~10 mg/L,有效剂量(ED)20、ED5o和ED8o分别为(0.144±0.012)、(0.707±0.029)和(3.466±0.098) mg/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7%和5.1%.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LA2R抗体水平为0.455(0.320,0.593) mg/L,而IMN患者的血清PLA2R水平为2.690(0.717,7.750) mg/L,较前者升高显著(z=-3.688,P<0.05);且血清PLA2R抗体水平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病理分期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10.328和9.716,均P<0.05).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可知,以血清中PLA2R抗体的质量浓度0.80 mg/L为阈值时,PLA2R抗体检测诊断IMN的灵敏度为73.0%(46/63),特异性为95.6% (86/90).结论 成功建立双抗原夹心测定人血清PLA2R抗体的TRFIA法,该法快速、简便,有助于提高对IMN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161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