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血浆NT-ProBNP、CTnⅠ和hs-CRP水平测定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青;鲍逸民;杨永青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脂、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采用生化法、荧光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65例CHF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脂和血浆NT-ProBNP、CTnⅠ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 165例CHF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60名正常对照者明显降低(TC:tⅡ=2.214,P<0.05; tⅢ=2.873,P<0.01; tⅣ=3.146; P<0.01; TG:tⅡ=2.167,P<0.05; tⅢ=2.863,P<0.01; tⅣ=3.063,P<0.01; LDL-C:tⅡ=2.147,P<0.05; tⅢ=2.056,P<0.05; tⅣ=2.184,P<0.05; HDL-C:tⅡ=2.137,P<0.05; tⅢ=2.256,P<0.05; tⅣ=3.148,P<0.01).在生物标志物的测定中,165例CHF患者的血浆NT-ProBNP、CTnⅠ和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proBNP:tⅡ=2.096,P>0.05; tⅢ=2.813,P<0.01; tⅣ=4.135,P<0.001;CTnⅠ:tⅡ=2.736,P<0.01; tⅢ=2.962,P<0.01; tⅣ=3.816,P<0.001; hs-CRP:tⅡ=2.103,P<0.05; tⅢ=2.956,P<0.01;tⅣ=4.452,P<0.001),而且随左心室射血功能(LVEF)的降低而逐步升高.结论 CHF患者血脂水平(TC、TG、LDL-C和HDL-C)随LVEF的降低而降低,具有血脂代谢紊乱的现象;血浆生物标志物水平(NT-ProBNP、CTnⅠ和hs-CRP)随LVEF的降低而升高.

  •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作者:周伟玲;赵启仁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TRFA)技术是一种以镧系元素螯合物为标记物,测量其发射荧光的超灵敏的无放射性污染的标记分析技术,在生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近些年,研究发展了酶放大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时间分辨猝灭分析和分子信标等分析系统,其灵敏度更高,满足了不同的需求,使TRFA技术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 不同心绞痛患者血清脑钠肽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季红;陈少伯;柴小红;陈炳伟;姜铁民;岳继华

    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在评估心功能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心绞痛的患者6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6例,根据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Ⅳ级,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BNP水平、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BNP水平与不同病情的关系.结果:BNP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且与心功能的级别、冠脉的病变呈正相关(分别为r=0.82,P<0.05;r=0.68,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3,P<0.05).结论:BNP是检测心功能衰竭和冠脉病变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分析

    作者:贺立香;黄德庄;阎惠萍;张世斌;温韬;谢立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生物薄片马赛克技术制备的冰冻组织细胞切片为抗原与待测血清结合,加入荧光素标记物抗人免疫球蛋白,检测94例丙型肝炎(丙肝)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膜抗体(LMA)和抗肝特异性脂蛋白抗体(LSP)等自身抗体,并根据荧光反映模式判定结果.结果:(1)急性丙肝组患者14例中有6例出现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2.8%;慢性丙肝组80例中自身抗体阳性者30例,检出率37.5%.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抗-HCV阳性的64例中自身抗体阳性者28例,检出率43.75%;HCV RNA阳性的30例中8例抗体阳性,检出率26.67%.结论:HCV感染过程中机体可出现自身免疫反应,HCV患者在常规诊疗过程中应检测自身抗体.

  • 人骨髓来源内皮前体细胞体外培养和鉴定的研究

    作者:刘长乐;李广平;郑心田;孟恒星;邱录贵

    目的:明确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是否存在内皮前体细胞(EPCs),探讨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EPCs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s的鉴定.方法:采集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应用免疫荧光术对培养细胞进行内皮细胞功能特性检测.结果: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收获细胞可以表达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包括CD34、VWF、KDR等,并显示出能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结合荆豆凝集素(UEA-1)等内皮细胞的特性.结论:人骨髓中存在具有内皮细胞潜能的EPCs,其具有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和功能,有希望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冠心病的血管新生治疗.

  • Prestin蛋白的稳定高表达卵巢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于利

    建立体外稳定高表达耳蜗外毛细胞马达蛋白(prestin)的多克隆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CHO).方法:采用prestin质粒转染CHO细胞进行表达,高浓度博来霉素400~800mg/L筛选出多克隆细胞株,传代培养,同时长时间维持低浓度抗生素(200~400 mg/L).收集所筛选的多克隆细胞株,提取总RNA,采用针对prestin蛋白不同片段设计的3对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所筛选多克隆细胞株的prestin蛋白表达.结果:采用3对不同的prestin引物的RT-PCR结果均为阳性,而对照组则为阴性;利用prestin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对所筛选的多克隆细胞株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显示阳性率>90%.结论:成功获得稳定高表达prestin蛋白的多克隆CHO细胞株,转染表达率高.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肌肉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作者:赵亚娟;孙梅;薛辛东;萩野谷和裕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一个多功能因子~([1]), 是间充质结缔组织构成细胞的生长刺激和诱导剂~([2]),对骨骼肌的再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有关肌营养不良肌肉组织PDGF受体(PDGFR)表达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 型肌营养不良(BMD)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肌活检进行了PDGFR α和PDGFR β的免疫定位检测,以阐明其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 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姚建华;李芳;田溢清;何俊瑛

    人巨细胞病毒(HCMV)可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感染性疾病及并发症甚至死亡.HCMV的低基质磷酸蛋白65(HCMV-PP65)抗原是HCMV感染表达的早期抗原,用单克隆抗体混合物C10/C11检测HCMV-PP65抗原,是监测HCMV在疾病中活动性感染的标准方法之一,本研究对2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了HCMV-PP65抗原检测,现报告如下.

  • 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水平增高的病理意义探讨

    作者:吕萍;吕海涛;刘静;李月红;王俊灵;米建民;黄飚;张祥宏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增高的病理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血清PG检测与内镜活检、病理形态学观察相结合对比分析525例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增高和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各种胃黏膜病变中血清PGI值有不同程度增高,但以胃癌组PGI增高的检出率低,而胃溃疡病组检出率高,胃溃疡病组患者血清PGI>240 μg/L的检出率44.12%,明显高于其他病变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伴有异型增生病例及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血清PGI>240 μg/L病例的检出率为19.05%和20.51%,明显高于单纯炎症组6.43%(P<0.0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内,尽管也有部分病例血清PGI增高,但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胃溃疡病患者PGI>240 μg/L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PGI>240 μg/L者发生异型增生的几率明显增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杨伟敏;陈红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6例,正常对照组46例.采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CP抗体IgG、IgA、IgM,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观察组急性CP感染率为27.3%,慢性CP感染率为19.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D3+、CD4+细胞在各组间无差异,COPD患者中慢性CP感染组的CD8+细胞升高、CD4+/CD8+比值降低,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而急性CP感染组和阴性组的CD8+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 CP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CP感染特别是慢性感染是引起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

  • 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单抗靶向脂质体微泡的制备及其体外荧光鉴定

    作者:周星星;杨莉;宾建平;吴凤林;李美瑜;刘红梅

    目的 制备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 LIFR)单抗靶向脂质体微泡,并对其微泡微囊的连接可靠性进行体外免疫荧光鉴定.方法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LIFR单抗脂质体微泡(MB-BSB-LIFR-AB).以FITC荧光亲和素标记普通脂质体微泡(MB)、生物素化脂质体微泡(MB-B),以两个不同浓度梯度(1:4和1:16)的DTAF荧光二抗分别标记MB、MB-B、生物素-亲和素脂质体微泡(MB-BS)、MB-BSB-LIFR-AB;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泡荧光强度并分为0级、1级、2级、3级.结果 加入FITC荧光亲和素后,MB-B呈现3级明亮的绿色荧光,而MB无荧光显示(0级);以1:4和1:16浓度梯度的DTAF荧光二抗孵育后,MB-BSB-LIFR-AB均发出3级明亮的绿色荧光;而MB-BS、MB-B仅在1:4时显示1级微弱的绿色荧光;MB在两个浓度梯度下均无荧光显示(0级).结论 携LIFR单抗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有效连接在MB-B微囊;体外荧光法是鉴定靶向脂质体微泡配体连接可靠性的简便方法.

  •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在肾脏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建荣;杨林;杨万霞;傅淑霞

    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是肾脏疾病免疫病理学的常用检查方法,在肾脏病理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由于一些原因不能采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而影响诊断.我们利用微波加热及酶消化相结合的抗原修复技术,对肾活检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弥补了此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快速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陈适;贾汝林;韩蕾;穆荣;贾园;马本良;栗占国

    目的探讨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m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表达以及这种特异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不同。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培养的HL60细胞的特异性细胞膜的荧光图形。结果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在SLE患者90例中有81例阳性(阳性率90%),而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35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31例和健康献血员42名中均为阴性,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20例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5%)。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为98.8%。结论抗细胞膜DNA自身抗体是一种诊断SLE的新的标记抗体,其敏感性高(90.0%),特异性强(98.8%),较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检测更先进。

  • 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联合检测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莉芸;李小峰;胡学芳;赵春阳;魏华;王彩虹;曹金

    目的探讨用间接免疫荧光(ⅡF)和免疫印迹(IB)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KA/AFA)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01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包括185例RA,164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52名健康对照.以Wistar大鼠食管中段角质层冰冻切片为底物,用ⅡF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AFA),以人乳腺癌上皮提取的聚角蛋白微丝蛋白为抗原,用IB法检测AFA.结果ⅡF法、IB法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AFA的敏感性分别为36.7%、46.5%、56.2%,特异性分别为94.5%、95.7%、93.3%,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90.4%,阴性预测值65.4%.联合检测较ⅡF法单独检测敏感性增加20%,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检测较IB法单独检测敏感性增加10%,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8);而联合检测没有降低其特异性(P>0.05;P>0.05).在164例非RA病人对照组中,两种方法联合检测AFA阳性11例,1年追踪观察结果显示,其中3例符合1987年ACR的RA的诊断标准4条以上,另外3例符合3条.结论 AFA是RA的特异性血清学标记,ⅡF法和IB法检测AFA有相似的诊断价值,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关,但不重叠;联合使用两种方法检测AFA有助于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

  • 抗着丝点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意义

    作者:史旭华;张奉春;张烜

    目的 研究抗着丝点抗体(AC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的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PBC患者中检测ACA,比较ACA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差别.结果 99例PBC患者中ACA阳性53例(53.5%),ACA阳性组发病比ACA阴性组晚[(52.6±1.5)岁 vs (46.2±2.0)岁,P=0.012],性别比例和ACA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A阳性组出现消化道出血多于ACA阴性组(13.2% vs 0,P=0.014),其他临床症状如乏力、瘙痒、黄疸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未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在ACA阳性组高于ACA阴性组(45.8% vs 10.0%,P=0.061);门静脉宽度、脾大、腹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生化指标中只有总蛋白水平在ACA阳性组低于ACA阴性组[(73.3±1.1)g/L vs (78.1±1.7)g/L,P=0.017].ACA阳性组IgG水平低于ACA阴性组[(15.1±0.6)g/L vs (18.4±1.0)g/L,P=0.006].核包膜型ANA在ACA阳性组低于ACA阴性组(16.7% vs 50.0%,P=0.002).结论 ACA在PBC患者中阳性率高,ACA阳性的PBC患者更易出现门静脉高压及消化道出血,ACA阳性PBC患者ANA呈现核包膜型者少.

  • 抗细胞膜DNA抗体的测定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陈海英;贾汝琳;栗占国

    目的建立抗细胞膜DNA(mDNA)抗体测定的方法,研究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SLE临床特点及免疫学异常的关系.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抗mDNA抗体,并分析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与抗mDNA抗体的关系.同时研究细胞膜DNA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的表达,用DNA酶、RNA酶及胰酶鉴定抗原性质.结果抗mDNA抗体在SLE中检测敏感性73.3%(152/207),特异性96.4%,疾病对照组阳性率5.4%(9/167),82名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抗mDNA抗体阳性率在SLE组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抗mDNA抗体在其他自身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在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快速狼疮因子(DNP)、抗组蛋白抗体(AHA)、抗核小体抗体(AnuA)阴性的SLE患者中抗m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73.8%、62.7%、65.3%、57.8%和51.6%.该抗体阳性组SLE患者皮疹,脱发,关节痛,白细胞和C3、C4减低及IgG、IgA、IgM升高较为常见,但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指数无关.本文还证实细胞膜DNA在人B细胞、T细胞上均有表达,以Raji细胞株表达较好.用DNA酶预处理的细胞涂片再行检测后膜荧光图形消失,而用RNA酶、胰酶预处理后并不消失,证实其为膜DNA抗原.结论抗mDNA抗体是一种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SLE血清学指标之一,尤其对抗dsDNA、抗Sm、抗DNP、AHA、AnuA阴性的SLE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抗核抗体方法学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作者:胡志刚;刘洁;陈国千;邹耀红;俞蕾

    目的 建立高灵敏度、宽量程的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的生物素.亲合素系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BAS-TRFIA)方法.方法 以hela细胞核和抗人免疫球蛋白(GAM)分别作为固相抗原和生物素化抗体,Eu3+示记亲合素;标准品或样品中抗核抗体与固相核抗原、生物素GAM、Eu3+标记亲合素形成同相核抗原.抗核抗体.生物素化抗体-Eu3+标记亲合素的多层夹心免疫反应复合物;加入荧光增强液解离Eu3+,形成强荧光螫合物,荧光强度与样品中待测抗核抗体的含量呈正比,建立BAS-TRFIA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对建立的BAS-TRFIA 法检测抗抗核抗体的精密度、检测范围、稳定性等进行分析.收集50名健康献血者、10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09例类风湿关节炎、2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9例干燥综合征、23例硬皮病、25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建立的BAS-TRFIA法检测这些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计算阳性率.结果 BAS-TRFIA法检测抗核抗体高、中、低3种浓度混合血清的批内(n=20)精密度分别为3.13%、3.74%和5.76%,批间(n=8)精密度分别为5.31%、6.25%和7.46%,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方法的灵敏度为2.24 U/ml;平均回收率为100.74%;该方法测定值与进口ELISA法所得结果高度相关( R2=0.989);BAS-TRFIA法检测健康献血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标本抗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00%、23%、96%、38%、91%、92%;一强阳性标本,BAS-TRFIA法测抗核抗体的曲线良好线性范围在稀释浓度1∶12.5~1∶409 600的范围内;ELISA法测抗核抗体的曲线良好线性范围在稀释浓度1:100—1:51 200的范围内,BAS-TRFIA法与ELISA法相比,抗核抗体可测量范围明显提高;试剂盒置于37℃水浴箱7d后,BAS-TRFIA法结合率仅下降15.9%,而ELISA法结合率下降58.4%,BAS-TRFIA法试剂盒稳定性较好.结论 首次建立稳定的高灵敏度和宽检测范围的BAS-TRFIA法检测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对早期诊断自身免疫病及监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有望在各检验科室得以普遍应用.

  • 105例SLE患者抗核抗体荧光模式分析

    作者:苏锡康;区文华

    目的:分析SLE患者抗核抗体的荧光模式,探讨SLE患者抗核抗体的荧光模式的多样性.方法:以Hep-2细胞和猴肝切片为抗原基质,用IIF法检测105例SLE患者的抗核抗体,分析抗核抗体的荧光模式.结果:105例SLE患者血清的抗核抗体阳性率为95.2 %,荧光模式有8种:均质型37例(35.2 %)、颗粒型51例(48.6 %)、核点型2例(1.9 %)、核仁型2例(1.9 %)、颗粒及块状型(Ku抗体型)2例(1.9 %)、抗增殖性核抗原-1型(PCNA型)3例(2.9 %)、核周颗粒型(抗高尔基体型)1例(0.95 %)、胞浆均质型(抗核糖体P蛋白型,ARPA型)2例(1.9 %),无荧光5例(4.8 %).结论:SLE患者抗核抗体的荧光模式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大鼠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 mRNA的表达

    作者:陈金卯;杨锦南;林少春;张悦;胡世兴;安美霞

    目的: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 mRNA在光感受器凋亡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N-甲基-N-亚硝脲组30只,后者又分为造模后12 h,1,2,3,5 d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甲基-N-亚硝脲组大鼠按体质量一次性腹腔注射N-甲基-N-亚硝脲40mg/kg,分别于造模后12 h,1,2,3,5 d处死动物,摘除右眼球,立即分离视网膜,提取总R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的含量.结果:纳入动物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N-甲基-N-亚硝脲组造模后12 h,1,2,3,5 d 5个时相点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量分别为1.52×105,18.35×105,25.14×105,29.25×105,13.72×105,12.24×105.N-甲基-N-亚硝脲腹腔注射后12 h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 mRNA表达量上升,第2天时高,达正常对照组表达量的19倍,此后渐下降,第5天表达量仍为正常对照组的8倍.结论: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 mRNA表达与光感受器细胞的存亡有关,可作为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 大鼠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与起源

    作者:吴仲敏;王东红;赵礼东;凌树才;朱晞

    背景:阴茎包皮系带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阴茎部位极敏感的区域.临床包皮环切术等一旦损伤了阴茎系带常导致患者术后阴茎自发性疼痛和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此至今未见有确切的解释.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在成年SD大鼠阴茎包皮以及包皮系带内的分布,追踪包皮系带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起源.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05在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实验前将动物置于温暖、安静、避强光的环境中饲养1周,使之完全适应环境,以维持基础状态.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2组,第1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在成年大鼠阴茎包皮以及包皮系带内的分布;第2组10只采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荧光标记相结合法追踪成年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起源.主要观察指标:①光镜下观察成年SD大鼠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形态和分布.②检测并比较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及差异(用A值表示).③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背根神经节内荧光金逆行标记阳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标阳性和荧光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双标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④计数背根神经节内荧光金逆行标记阳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标阳性和荧光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双标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平均值.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成年大鼠阴茎包皮以及包皮系带内均有棕色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内,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长短不一,有的呈结节状膨大.②阴茎系带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大于阴茎包皮处(2.15±0.32,1.02±0.22,t=-2.03,P<0.01).③结合荧光金逆行标记法研究发现,这些神经末梢起源于第6腰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和第1骶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荧光金逆标阳性神经元大小不等,胞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未见明显的突起,胞浆内有明亮的金黄色细小颗粒,胞核无标记.细胞大多沿神经束成行排列或散在分布.进一步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荧光标记后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标阳性神经元大多为中小型细胞,染色较深,反应产物均匀分布于胞浆内,呈明亮的深绿色(FITC标记色).在不同激发光下对照观察同一张阳性切片,发现荧光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双标阳性细胞均为中小型,其数量占荧光金逆行标记阳性细胞总数的二分之一.结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能参与大鼠阴茎包皮以及包皮系带感觉信息的传递.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源自于第6腰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和第1骶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

161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