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腕横纹定位垂直进针法在骨科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张亚军;何瑛

    目的 研究腕横纹定位垂直进针法在骨科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骨科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选取90例需行动脉采血的骨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腕横纹定位垂直进针法进行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瘀斑发生率及患者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11%,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5.56%,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局部瘀斑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局部瘀斑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局部瘀斑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老年患者行桡动脉采血时用腕横纹定位垂直进针法,可提高一次采血穿刺成功率,降低局部瘀斑发生率,减轻老年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低温止血带在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后的止血效果分析

    作者:陈迪;谷红俊;徐迎莹;颜婕;朱秀勤

    目的:探讨低温止血带在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后加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动脉采血的老年患者(年龄>7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桡动脉穿刺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按压法,观察组患者用低温止血带按压穿刺部位。比较两组患者止血后穿刺点的皮肤状况及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穿刺点疼痛评分为(5.6±1.506)分,观察组为(1.9±1.2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P<0.01)。观察组穿刺点出血、淤斑、血肿、肢体麻木发生率分别为2.0%,3.0%,2.0%,6.0%,对照组分别为10.0%,12.0%,11.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7,5.84,6.66,9.63;P<0.05)。结论应用低温止血带进行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后的加压止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李润霞

    目的 分析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血管难度分级后接受桡动脉采血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并抽选血管难度分级前接受桡动脉采血住院患者作为对比对象,比较血管难度分级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管理前护士的一次性穿刺率与管理后比较,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管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一次性输液针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郑燕芳;刘增香;陈奕杏

    目的 提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100例需行动脉采血的新生儿按采血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一次性4.5号输液针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常规用一次性2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一次性4.5号输液针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优于一次性注射器,值得推广.

  • 婴儿桡动脉采血两种方法比较

    作者:汤小丽

    在临床工作中,桡动脉采血是一项常用的护理技术.在给婴儿采血时,如果不能一次性穿刺成功,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而且也增大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工作量.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于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采用头皮针行桡动脉穿刺采血,并与传统的注射器直接采血进行比较.

  • 两种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比较

    作者:黄金芳;黄婵;李雪芬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NICU收治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桡动脉采血方法在某院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黄丽珍

    临床上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是新生几血液标本的采集,经股静脉穿刺采血法是南宁市江南片妇幼保健院以前采用传统的采血法.自从2001年作者去广西区妇幼新生儿科进修回来以后,即开始在所在院新生儿病房开展了经股静脉采血和桡动脉采血对比研究.以探讨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 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时间及按压压强的止血效果探讨

    作者:宋丽萍;贾晓颖;马静

    目的:为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压力指示卡的设计探索佳的按压时间及按压压强.方法:抽取需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住院患者35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7组,每组50例,在桡动脉采血后,使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设定止血压强20~40 mmHg(1 mmHg=133.322 Pa),止血时间5~15 min,分别观察其出血、皮下瘀血及患者主诉.结果:止血效果佳的是20 mmHg按压15 min,30 mmHg按压10~15 min.结论:为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的压力指示卡设置20~30 mmHg的压强区间,按压时间15 min,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 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刘旭光;贾晓颖;宋丽萍;马静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前臂采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DIC患者,分别于左右两侧各采集动脉血标本1次,其中左侧采血为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方法用棉签按压采血点止血;右侧采血为观察组(40例),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止血.观察24 h内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血或穿刺处血肿的情况.结果:2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DIC患者前臂采血中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 采集动脉血标本使用不同型号注射器的效果观察

    作者:廖春红

    目的:探讨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和一次性1 ml注射器5.5号针头采集桡动脉血标本的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进行动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5.5号针头采血;对照组53例采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采血,两组均采用桡动脉垂直固定法专人采血,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误人静脉率、血肿发生率及患者的依从性和疼痛程度.结果:一次性1 ml注射器5.5号针头的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为96.23%,血肿发生率为3.77%,误人静脉率为0;而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为79.25%,血肿发生率为16.98%,误入静脉率为3.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桡动脉采血应选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5.5号针头,可减少采血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 桡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周芳

    目的:提高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我科2012年1~6月经桡动脉采血的14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1年8~12月收治的139例经股静脉及其他外周静脉采血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5.83%,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88.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便易掌握,桡动脉压力较静脉压力高,回血快,血流速度快,采血量易保证;穿刺成功率高,有效保护新生儿血管,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非营养性吸吮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徐莉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68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头皮针桡动脉采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非营养性吸吮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NA)、一次采血成功率、操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各项指标D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皮针桡动脉采血配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有效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疼痛,且大大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明显缩短操作时间.

  • 桡动脉采血应用不同持针方式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贺青

    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动脉采血是临床护士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操作,临床动脉采血常采取的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其中桡动脉采血为方便[1]。但桡动脉比较细,容易滑动,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比较低,尤其对于桡动脉搏动比较弱的患者,明显增加了穿刺难度[2]。为提高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本研究对桡动脉采血的两种持针方式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 老年肺结核患者桡动脉采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曾小华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对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来对76位老年结核病合并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150次桡动脉采血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90°和45°进针,而观察组采用<45°进针法。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桡动脉采血使用<45°角度进针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 桡动脉采血失败补救方法

    作者:王光尧;张云;王丽丽

    采用桡动脉采血法,常常会遇到一次穿刺不成功,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本文作者对此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38例经传统方法桡动脉采血失败后采用补救方法,除1例因病情变化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7例全部成功.

  •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陈玲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作用。[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目测法采血和常规的采血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桡动脉改良法采血,并在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及新生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桡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穿刺时疼痛程度和减少皮下血肿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自行加压式棉棒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刘建华;陈春平;尚颖轩

    桡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动脉采血方法之一,危重症病人通常需要多次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而对于桡动脉穿刺点的正确按压能有效预防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有研究报道,止血效果较好的是棉球(片)法和棉签直压法[1].

  •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新方法介绍

    作者:邓云珍

    新生儿动脉血可取自桡动脉、颞动脉等,这些部位穿刺方便,且较安全.由于新生儿、婴幼儿桡动脉搏动范围较宽,搏动弱,不易定位.因此,掌握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及穿刺方法对提高穿刺成功率非常重要.桡动脉传统的穿刺方法是以桡动脉搏动点处进针,操作者往往根据感觉来定.

  • 系统性硬化症病人桡动脉采血技巧探讨

    作者:徐丽茹;路霞

    血气分析是测定血液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测定血液酸碱度、碳酸氢盐、阴离子等参数.通过分析了解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呼吸衰竭类型与严重程度以及各种类型的酸碱失衡情况.因此,做好血气分析是协助临床诊断的基础.桡动脉因操作方便、安全,常常是采集血样首选部位之一.而系统性硬化症病人,由于自身疾病的特点,手至前臂部皮肤增厚,呈蜡样光泽,桡动脉搏动较正常人稍弱,增加了穿刺难度.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68例系统性硬化症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病人,根据桡动脉解剖化置技自身疾病特点,进行穿刺定位,成功率96%.现总结如下.

  • 桡动脉改良采血技术在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龚兴媛;刘伟丽;芮学梅

    目的:为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者保护股动脉,提高小儿桡动脉采血的一次成功率,减轻痛苦.方法:210例患儿按采血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采血技术;实验组通过采用体住准备、动脉搏动判断方法、毛笔式手持动脉采血器、调整穿刺针尖方向与角度,比较两组患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改良后的桡动脉采血技术应用在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值得推广.

8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