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EM 21S?生长因子增强基质促进犬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永祥;谢红;岳朝晖

    目的 评价GEM 21S?对犬牙周组织再生的效应.方法 3只比格犬的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远中面和第一磨牙近中面手术制备箱状临界尺寸的三壁骨内缺损.缺损处植入GEM 21S?,常规翻瓣手术组为对照.术后4周取材做CBCT、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 GEM 21S?组有明显新附着形成.结论 GEM 21S?具有促进牙周新附着形成的潜力.

  • 基于患者角度的引导组织再生术疗效分析

    作者:江强麟;陶江丰

    目的 从患者角度评估引导组织再生术(GTR)与单纯翻瓣刮治术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患牙,随机平均分为翻瓣术组及GTR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患者感知的术后反应并记录局部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 局部疼痛、龈组织水肿及牙根面敏感为患者主诉的常见术后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创口的裂开GTR组显著高于翻瓣组,两组后期的疗效未见有显著性差异,1年后两组患者对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 与单纯翻瓣术相比,引导组织再生术中膜的植入治疗牙周骨内缺损并不会加重组织的术后反应,对牙周组织术后的早期愈合无明显影响.

  • 引导组织再生术与骨移植术联合治疗牙周炎的护理

    作者:林彬;陈钰玲;李华清

    目的 探讨引导组织再生术与骨移植术联合应用的临床护理.方法 分析并总结28例引导组织再生术与骨移植术联合应用的牙周炎患者的护理配合.结果 术前的心理护理、正确的屏障膜制备及骨粉植入、术中及术后严格的感染控制是护理配合的要点.结论 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是引导组织再生术与骨移植术联合应用获得佳临床疗效的保障.

  • 舌癌切除术中应用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护理配合

    作者:李美清;李文姬;罗桂元;马育璇

    总结口腔组织补片(aeellular dermalmatrix,ADM)应用在修复口腔组织缺损中的手术配合要点.对30例舌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切除后,用口腔黏膜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30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排异反应,创面均黏膜化,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手术前的精心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GTR联合nHA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疗效分析

    作者:庞杰

    目的 对胶原膜(GTR)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根分叉病变Ⅱ度以上的患者34例,患牙46颗,nHA组20颗,GTR联合nHA 26颗,两组术后以定性及定量指标对比分析疗效.结果 术后半年观察牙龈指数(GI)、附着水平(AL)、根分叉垂直探诊深度(PD)与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PFD)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GTR联合nHA组与nHA组比较,各项指标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GTR联合nHA组治疗根分叉病变比纳米羟基磷灰石组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组织工程室内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对脂肪组织再生的影响

    作者:鲁峰;詹炜卿;常强;黎小间

    目的 通过研究组织工程室内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对新生脂肪组织的组织形态及结构的影响,探讨组织工程室模型成功诱导成熟脂肪组织新生的关键因素.方法 健康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根据不同的诱导环境,应用组织工程室技术建立4种兔模型,每组6只:无轴型血供脂肪瓣组(脂肪组织原始体积记为0 ml)、单纯颗粒脂肪组(取0.6 ml对侧脂肪垫)、单纯轴型血管蒂组(原始血管蒂组织为0.05 ml)和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0.6 ml带蒂脂肪瓣).对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进行分离或组合,8周后取出标本,观察大体形态,测量新生组织体积,并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术前与术后8周脂肪瓣体积大小、毛细血管数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8周后,单纯颗粒脂肪组体积减小为(0.25±0.10) ml,终脂肪颗粒被机体包膜包裹机化,难以诱导成熟脂肪组织新生;单纯轴型血管蒂组体积增加至(0.37±0.04) ml,但终形成的组织只是纤维结缔组织;无轴型血供脂肪瓣组体积为(0.12±0.03) ml,由于基底缺少独立的血供,不足以支持大体积的脂肪组织新生;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成功诱导出大块成熟脂肪组织新生,体积为(3.45±0.48) ml.8周后各组新生的毛细血管数目各不相同,每单一视野下计数后,无轴型血管供应的脂肪瓣组(15±3.5)个和单纯颗粒脂肪组(5±2.5)个分别与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22±5)个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组织工程室模型中,只有同时提供独立的血供和成脂微环境,才能终诱导大体积的成熟脂肪组织新生.

  • 利用干细胞及细胞因子再生牙周组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鹃;范志朋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由牙周炎导致的牙齿缺失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及身心健康.传统牙周治疗方法尚不能使丧失的牙周组织获得理想的再生.因此牙周组织缺损修复是口腔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牙周骨移植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牙周再生能力,但仍不能完美的再生牙周组织.目前研究表明,利用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治疗牙周炎、再生修复缺损的牙周组织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利用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再生牙周组织的研究进展做一系统阐述.

  • 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作者:黄容裕;吴纪楠;胡文;钟锡鹏;刘利思;萧剑浩;陈俊兰

    目的 探讨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方法 28例伴有牙槽骨吸收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种植体(共34枚)分成2组,分别行GTR,其中试验组(n=18)在术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系统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对照组(n=16)采用塑料刮治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每个时间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自身对比,并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基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PLI、BI、PD、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均较治疗前(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BI、PLI、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5.103,PBI=0.031;tPLI=5.556,PPLI=0.025;tPD=4.440,PPD=0.043;tCAL=4.879,PCAL=0.034).患者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994,PPD=0.033;tCAL=4.831,PCAL=0.035).患者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302,PPD=0.046;tCAL=4.325,PCAL=0.048).患者治疗后6及1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的PLI和BI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在治疗后3、6、12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31,P3=0.035;t6=4.412,P6=0.044;t12=5.087,P12=0.031).结论 在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炎症水平及促进牙槽骨再生方面,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GTR较机械刮治联合GTR更具优势,可考虑在GTR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来提高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

  • 根尖手术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者:韦曦

    随着技术与材料的进步,根管治疗和非手术再治疗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患牙治疗后根尖周病变持续不愈,由此提出根尖外科手术的需求。根尖外科是将根管治疗术和外科手术结合以治疗根尖周病患牙的方法,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生理环境,以利于根尖周病变愈合和组织再生。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引导组织再生术、CBCT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手术器械和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赋予根尖外科新的内涵。与传统根尖手术比较,显微根尖手术在口腔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的辅助下操作,术者可清晰观察根尖周病变范围,准确定位根尖、侧副根管、管间峡区等结构。超声工作尖行根尖倒预备,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改善根尖区的手术入路和可视度,达到精确倒预备和严密充填的效果,从而提高根尖手术的成功率。本讲座将就根尖手术中切口设计与美学效果、临界骨缺损与引导组织再生术、余留牙根长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进行讨论。

  •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彭海艳

    目的:探讨牙周引导再生技术在牙周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病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实验组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2组疗效、HPD、PD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HPD及PD的减少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病患者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效果比较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多孔矿化骨和胶原膜联合应用治疗根分叉病变的效果评估

    作者:邓蔚

    目的 观察多孔矿化骨Bio-oss和Bio-gide胶原膜联合应用并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评估.方法 将28例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颗患牙行Bio-oss 、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B组13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2个月测量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AL、TM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优于B组.X线根尖片显示,A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B组未见新骨形成,而且A组骨密度明显增强.结论 牙周翻瓣术后植人多孔矿化骨Bio-oss,联合应用Bio-gide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促进骨再生及牙周新附着形成.

  • 引导组织再生术对牙槽嵴的保持

    作者:谭铭博;王美艳

    拔牙创口愈合过程中,上皮及纤维组织的长入超过拔牙窝内骨组织的形成。尽管有研究尝试在拔牙窝内填充各种骨替代材料如冻干骨、羟磷灰石及玻璃陶瓷等,但临床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拔牙后牙槽嵴高度的保持一直是口腔临床工作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

  • 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Meta分析

    作者:孙金环;郭良微;周晋;侯宗鹏

    目的 系统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与传统翻瓣术比较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WanFang Date等数据库,查找从建库至2015年2月所有引导组织再生术与传统翻瓣术比较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病例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学术会议资料及学位论文汇编等.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个病例对照研究,引导组织再生术组172例,传统翻瓣术组1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术后6个月探诊深度改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0.97~1.17,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术后6个月附着水平改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1.48~1.71,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术后12个月探诊深度改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1.30~2.28,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术后12个月附着水平改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1.95~2.31,P<0.0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引导组织再生术与传统翻瓣术相比较,能显著降低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鉴于纳入研究的质量有限,上述结论尚有待于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傅升;郑瑜谦;闫福华;陈贵敏;姚丽艳;陈红

    目的了解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GTR)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否能够促进犬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的再生.方法将六只杂种犬的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制备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三只动物.每组中一只动物一侧进行GTR治疗,另一侧只进行翻瓣术治疗;另一只双侧都进行GTR+b-FGF治疗;剩下的一只一侧进行GTR治疗,另一侧进行GTR+b-FGF治疗.分别于术后第6、8周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翻瓣术组对比,GTR组和GTR+b-FGF组都有明显的牙周组织再生;而GTR组和GTR+b-FGF组之间牙周组织再生的量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GTR能够促进犬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的再生,但单纯应用喷洒法使用b-FGF于牙周组织再生术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 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病13例报道

    作者:王志洁;周秀青;赵丽霞;刘冉美

    笔者自2000年起应用人工骨植骨+引导组织再生术,对一些重度牙周病进行治疗.对于龈退缩病例同时做牙龈提升术,对于移位牙术前或术中进行复位,疗效满意.

  • 犬异位移植气管内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软骨再生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勇;李小飞;王沛

    目的 比较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犬的自体、异体、冷冻异体气管移植体内诱导软骨再生的作用.方法 54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3组分别于颈部切除4环气管段作为移植体,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埋入腹腔大网膜中.各组分别植入不同的气管移植体.术后5周处死实验动物,通过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对各组的新生软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 ①半定量法组织学评分,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异体移植组分别为1.68±0.27、5.57±0.72、1.93±0.24,3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152.717,P<0.001),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实验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植入区均可见新生软骨细胞和软骨岛,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的新生软骨100倍视野下像素面积分别为2573.6±738.4、1 691.3±743.6、2 482.9±82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1,P<0.05),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同种异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自体移植组[(0.42±0.03)U/mg,(5.48±1.15)mg/g]、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0.42±0.05)U/mg,(5.03±0.91)mg/g]与异体移植组[(0.30±0.04)U/mg,(3.57±0.98)m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2能在气管移植体内有效地诱导出新生软骨,在深低温冷冻后的异体气管移植体内的作用效果与自体气管移植体内相似,明显优于异体气管移植体.

  • 羧甲基壳聚糖联合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永军;杨静茹;王芳;李杰

    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联合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第一磨牙Ⅱ~Ⅲ度根分叉病变骨下袋病例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即羧甲基壳聚糖+胶原膜组和翻瓣组(对照组).在手术基线、治疗3个月和6个月分别记录各组牙周临床指标和根分叉区骨质增减情况.结果:应用羧甲基壳聚糖+胶原膜组在治疗3、6个月后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放射线下骨损害(the radiographic defect depths,RDD)均明显降低.结论:羧甲基壳聚糖联合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效果显著.

  • 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根分叉病变的Meta分析

    作者:李丹丹;玛丽亚木古丽·帕塔尔;黄萍;赵今

    背景:引导组织再生术已被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可有效引导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产生新的牙周附着。目的:比较并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联合手工检索从建库截止到2015年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有关引导组织再生、植骨、根分叉病变治疗的文献。观察指标包括牙周垂直探诊深度、水平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统计软件学Rev-Man5.0完成纳入证据的Meta分析并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后6个月复查,引导组织再生组牙周垂直探诊深度改变量、牙周附着水平改变量比牙周清创翻瓣组显著增多(P<0.00001);引导组织再生+牙周植骨组牙周附着水平改变量、牙周附着水平增加值比牙周清创翻瓣组显著增多(P<0.0001);引导组织再生+牙周植骨组牙周垂直探诊深度减少值、水平探诊深度减少值、牙周附着水平增加值比引导组织再生组显著增多(P<0.00001或P=0.01);②治疗后12个月复查:引导组织再生+牙周植骨组牙周垂直探诊深度减少值、附着丧失增加值比牙周清创翻瓣组显著增多(P<0.00001);③分析结果表明,引导组织再生+牙周植骨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较引导组织再生或牙周清创翻瓣组更好,引导组织再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牙周清创翻瓣,但未对不同
      类型的再生膜以及植骨术应用的不同材料对疗效的影响加以分析,仍需做进一步的循证研究,以明确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方案。

  • 应用引导组织再生膜与人工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材料治疗牙周骨缺损

    作者:曲晓娟;朱建华;刘铁玉;王颖;张卫民

    背景:引导组织再生已成功地应用到牙周病的治疗,应用生物相容性膜,依靠其机械屏障作用能阻止牙龈上皮根向生长,并形成一定的间隙以利于牙周膜细胞占据根面,进而重建牙周结构.目的:验证引导组织再生是否可促进牙周骨缺损的修复及增加新骨的形成,将引导组织再生和人工骨,生长因子等生物材料联合使用是否可获得更多牙周新组织.设计、时间及单位:动物实验观察,2006-02/2006-07在大连大学医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冻干粉(50 mg/支),ddH2O彻底溶解,制成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 g/L的溶液.将胶原膜剪为10 mm×10 mm大小,取1 mL溶液滴注胶原膜上完伞复合,使每张膜含5 m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方法:刮取16只大耳白兔兔牙骨质,去骨高度为自牙槽脊水平至釉牙骨质界下6 mm制成缺损,右侧用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人工骨和引导组织再生含生长因子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包绕缺损,全瓣复位、缝合,作为实验组,左侧作为对照,制备方法及大小同,骨缺损直接全瓣复位、缝合.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载体材料吸收情况,结缔组织内炎症情况,结合上皮根向移行情况.结果:对照侧均呈现牙槽骨不愈合现象,实验侧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骨愈合现象.与对照比较,实验组愈合效果较好.结论:引导组织再生膜与人工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材料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

  • 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沈玥;何攀龙;魏奕茹;热依拉·居热提;古丽努尔·阿吾提

    背景:引导组织再生术及植骨术是目前治疗中重度牙周炎导致的牙周骨缺损的研究热点,但临床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的问题,会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目的:系统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效果,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包括“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bone grafts,periodontal bone defects”;中文检索词包“引导组织再生术,植骨术,牙周骨内缺损”,查找有关引导组织再生与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至2016年。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纳入的12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2个研究,总计414颗患牙,其中试验组228颗,对照组216颗。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组较单纯翻瓣术组可使牙周探诊深度降低1.18 mm、牙龈退缩减少0.23 mm、牙槽骨缺损深度降低1.57 mm,临床附着水平增加2.03 mm(P<0.05);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较引导组织再生术在探诊深度增加0.34 mm和牙槽骨缺损深度降低0.73 mm(P>0.05),牙龈退缩减少0.35 mm,临床附着水平有所增加0.63 mm(P<0.05);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组较植骨术组在牙周探诊深度减少0.11 mm、临床附着水平增加0.04 mm和牙龈退缩增加0.13 mm(P>0.05)。结果证实,在中重度牙周炎导致的牙周骨缺损的患者中,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较单纯翻瓣术以及引导组织再生术疗效更好,但较植骨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此次Meta分析结果尚未对使用的膜材料及骨材料及骨替代品进行分类,仍缺少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