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牙周内镜辅助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廖雁婷;刘园;江泳;欧阳翔英;和璐;安娜

    目的 探索应用牙周内镜辅助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进行牙周炎基础治疗,评估牙周内镜技术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综合二科门诊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1例,共58对双侧同名牙(受试牙均须满足至少1个位点探诊深度≥6 mm、附着丧失≥3 mm),采用分口自身对照设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一侧行内镜辅助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内镜组),另一侧行传统的SRP(SRP组).以超声洁治后1周为基线,基线时与术后6周、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各项牙周指标的变化及两组的差异.结果 共116颗患牙(前牙26颗,后牙90颗)的696个位点纳入临床观察.术后6周和术后3个月时,两组的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和附着丧失均较基线时显著下降(P<0.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6周相比,仅内镜组在基线探诊深度≥6 mm位点,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有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诊深度分别为(4.0±1.2)、(4.4±1.3) mm,P<0.01;附着丧失分别为(3.8±0.9)、(4.1±1.1)mm,P<0.05].两组临床指标在基线、术后6周以及术后3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前牙探诊深度≥6 mm的位点,内镜组术后3个月时探诊深度[(3.2±0.9) mm]显著低于SRP组[(3.7±0.9)mm] (P<0.05);同时附着丧失[(2.9±1.2)mm]也低于SRP组[(3.6±1.3)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结论 牙周内镜辅助SRP在临床上能取得显著疗效,对深牙周袋的中远期预后,尤其是在前牙的应用上更具优势.

  • 新型龈下超声工作尖与手工器械龈下刮治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黄振;于晓潜;张立;尚校;朴牧子

    目的 比较新型龈下超声工作尖与手工刮治器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3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研究,26例完成随访.采用单盲、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口对照设计,比较新型龈下超声工作尖(超声组)和Gracey刮治器(手工组)进行龈下刮治的效果,临床评价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并记录治疗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术中疼痛度和术后敏感度,比较两种方法治疗6周后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两组间各项结果数据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组内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双侧检验水准为0.05.结果 术前和术后6周PD、BI、PLI、AL在超声组和手工组内均显著降低;超声组术前中等深度牙周袋(PD为4~5 mm)位点PD[M(Q25,Q75)]与术后6周PD[M( Q25,Q75)]分别为4.0(4.0,5.0)、3.0(3.0,3.0) mm,手工组分别为4.0(4.0,5.0)、3.0(3.0,3.0) mm,术后6周均显著低于术前(P<0.001);超声组术前深牙周袋位点(PD≥6mm)PD[M(Q25,Q75)]与术后6周PD[ M(Q25,Q75)]分别为7.0(6.0,7.0)、5.0(4.0,7.0)mm,手工组分别为7.0(6.0,7.0)、5.0(4.0,6.0) mm,术后6周亦显著低于术前(P<0.001);术后6周根分叉区两组PD也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01).超声组每颗牙的治疗时间[(2.41 ±0.61) min/颗]显著低于手工组[(2.71 ±0.61) min/颗,P<0.01];超声组术中疼痛VAS值[M(Q25,Q75)]为5.0(3.0,6.7),显著低于手工组[5.9(4.9,8.0)],P=0.001;超声组术后敏感度VAS值[M(Q25,Q75)]为4.0(1.8,6.0),也显著低于手工组[4.9(2.0,8.0)],P=0.043.结论 在牙周基础治疗阶段,新型龈下超声工作尖可以达到与手工器械龈下刮治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治疗效率高,患者术中感觉相对舒适.

  •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患牙临床及咬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鹏程;唐杭瑞;许杰;张戎;刘玲侠;王勤涛

    目的 评价龈下刮治、根面平整与调(验)对合并继发性咬合创伤的牙周炎患牙力学状况及牙周临床指标改善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18例慢性牙周炎合并咬合创伤患者按咬合时间测定值大小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例;0 d时(基线),A组先实施全口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B组实施咬合创伤牙位调(验)治疗;第28天,A组接受皎合创伤牙位调(拾)治疗,B组接受全口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调(猞)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完成.在0、28、56 d检查A、B两组全口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咬合创伤牙位咬合时间及咬合受力百分比.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基线时A、B两组间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指标差异、各组内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与咬合指标变化、两组在28、56 d牙周临床指标与咬合指标变化值的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 =0.05.结果 基线时A组与B组全口平均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咬合创伤牙位平均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B组间咬合创伤牙位咬合时间[分别为(1.29±0.39)、(1.34±0.35)s]、咬合受力百分比[分别为(6.8±2.1)%及(7.4±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前后咬合创伤牙位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时问均显著降低(P<0.05);A、B两组单纯调(验)前后纳入牙位牙周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时,A、B两组牙周临床指标较基线的改变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相比基线的改变值A组[分别为(0.85±0.41) s、(2.2±2.2)%]均显著大于B组[(0.70±0.38)s、(1.5±1.6)%](P<0.05).调(验)完成后A组咬合创伤牙位咬合时间变化值[(0.21±0.11)s]显著小于B组[(0.67±0.37)s](P<0.05).结论 单独调(袷)并不能有效改善牙周炎症;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可以改善咬合创伤牙位的咬合时间;在炎症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调(拾)对咬合状况的改善更加稳定,咬合状况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 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作者:黄容裕;吴纪楠;胡文;钟锡鹏;刘利思;萧剑浩;陈俊兰

    目的 探讨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方法 28例伴有牙槽骨吸收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种植体(共34枚)分成2组,分别行GTR,其中试验组(n=18)在术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系统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对照组(n=16)采用塑料刮治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每个时间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自身对比,并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基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PLI、BI、PD、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均较治疗前(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BI、PLI、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5.103,PBI=0.031;tPLI=5.556,PPLI=0.025;tPD=4.440,PPD=0.043;tCAL=4.879,PCAL=0.034).患者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994,PPD=0.033;tCAL=4.831,PCAL=0.035).患者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302,PPD=0.046;tCAL=4.325,PCAL=0.048).患者治疗后6及1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的PLI和BI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在治疗后3、6、12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31,P3=0.035;t6=4.412,P6=0.044;t12=5.087,P12=0.031).结论 在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炎症水平及促进牙槽骨再生方面,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GTR较机械刮治联合GTR更具优势,可考虑在GTR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来提高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

  • 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杏蕊;黄颖荷;董明新;余坚铮;严俊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口腔科收治的164例牙周炎患者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口洁治、龈下超声刮治及根面平整,观察组患者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D、PLI、SBI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PD、PLI、SB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能较长时间控制龈下菌斑,改善牙周炎症情况,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 龈下根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分析

    作者:朱蔚蓉

    目的 比较单纯龈下根治、根面平整治疗与龈下根治、根面平整联合局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两种方法对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分别选择患牙82颗和86颗,单纯组接受龈下根治及根面平整治疗,联合组在接受龈下根治及根面平整治疗同时联合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比较观察基线、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牙龈评估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的牙龈评价指标均得到改善(菌斑指数:F=628.294,P<0.01;牙龈探诊出血指数:F=821.863,P<0.01;牙周袋深度:F=3901.005,P<0.01;牙齿松动度:F=256.975,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组(牙龈探诊出血指数:F=8.870,P=0.008;牙周袋深度:F=7.401,P=0.014).结论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能改善其临床疗效,但辅以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临床效果更佳.

  • 龈下刮治前后不同牙周状态龈下菌斑中HCMV病毒的检测

    作者:关为群;林霏;周文娟;陈舟

    目的 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慢性牙周炎(CP)病变程度的关系,及龈下刮治对巨细胞病毒的表达影响. 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45例CP患者龈下刮治前后其牙龈炎部位、牙周炎活动部位和牙周炎静止部位的HCMV检出率. 结果 龈下刮治前牙龈炎部位、牙周炎静止部位和活动部位HCMV的感染率分别为17%(17/100)、19.32%(17/88)和37.5%(42/112),牙周炎活动部位的HCMV阳性率明显多于牙周炎静止部位和轻度龈炎部位(P<0.01).龈下刮治后1周,HCMV阳性率明显下降,4周后又恢复到基线水准. 结论 HCMV感染与CP特别是牙周炎的活动性有密切关系.龈下刮治不能长期有效地抑制HCMV病毒的表达.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观察

    作者:李杏蕊;黄颖荷;董明新;余坚铮;严俊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观察组牙周指数PLI、SBI、P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牙周龈下刮治联合米诺环素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

    作者:秦孝鹏

    目的:探讨牙周龈下刮治联合应用米诺环素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郑州市口腔医院牙周门诊收治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牙周龈下刮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治疗前、首次治疗结束时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8、弹性蛋白酶表达水平及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临床牙周指数,即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龈沟液IL-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弹性蛋白酶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I、PD和A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米诺环素软膏辅助牙周龈下刮治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度牙周炎患者临床症状,可能是通过增强IL-8表达,降低弹性蛋白酶活性,提高中性粒细胞活性,增强对微生物的吞噬能力,减轻对牙周组织破坏来实现.

  •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雪梅

    目的 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在洁治1周后,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并在1个月内完成,3个月时复查,进行1次牙周维护,6个月再次复查维护,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均记录全口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附着丧失(AL)和牙齿动度.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后6个月,慢性牙周炎患者PD、BOP阳性位点、AL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和定期牙周维护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宁;葛少华;丁广耀

    目的评价牙周袋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64名患中到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男性吸烟者随机分成SRP和SRP+M两组.对SRP组患者施行刮治和根面平整,对SRP+M组患者在刮治和根面平整的基础上,牙周袋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软膏.记录两组患者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被排除,有效病例数为58例,每组29例.牙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lI、GI和BO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D和AL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SRP组PD下降1.32 mm,AL减轻1.14 mm;而SRP+M组PD下降1.98 mm,AL减轻1.87 mm.对于基线检查PD≥7 mm的深牙周袋,治疗后3个月SRP组PD下降2.21mm,AL减轻1.23mm;而SRP+M组PD下降3.48mm,AL减轻2.62mm.治疗后6个月PD和AL状况与3个月相比变化不大.与SRP组相比,SRP+M组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结论龈下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有深牙周袋、吸烟的牙周炎患者,机械治疗联合局部应用缓释抗菌素较单纯机械治疗的疗效更好.

  • 综合护理干预对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周微;许朝谊;陈琪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牙周炎患者88例,共120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颗患牙,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P<0.01);两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针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周附着水平(AL)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 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对龈下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吴亚菲;陈晶;赵筱芩;肖晓蓉;朱硃

    目的:比较Master 400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系统与传统超声龈下刮治+药物冲洗对龈下微生物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成人牙周炎患牙20个,随机分入实验组(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和对照组(传统超声龈下刮治+药物冲洗).记录治疗前、后0 、7、14 d的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并采集龈下菌斑样本培养,观察比较总菌落形成单位(CFU)和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及检出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PD、BOP、CFU和牙周可疑致病菌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0.01)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P<0.05)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Master 400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系统比传统超声龈下刮治+药物冲洗能更有效地减少龈下致病微生物的数量.

  • 牙周翻瓣术和龈下刮治术对牙周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作者:任婵

    目的:对比观察牙周翻瓣术和龈下刮治术在牙周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单颗牙周病患者96例,其中50例采用牙周翻瓣术治疗(A组),46例采用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B组).观察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等临床指标情况,对比治疗后3个月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PD、AL、SBI及PLI指标水平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各指标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牙槽骨吸收率82.00%与B组80.43%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龈下刮治术、牙周翻瓣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疗效相当,龈下刮治术操作简便损伤小.

  • 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

    作者:江川

    目的:探讨即刻使用抗生素和延期使用抗生素对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传统使用抗生素两个时间段,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在根面刮治及平整术(SRP)术后立即使用抗生素组和3月复诊支持治疗后使用抗生素组,回顾性研究评价两组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在6月时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立即组3月、6月时间段较基线比较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组3月较基线改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早期使用抗生素对控制病情非常有利。

  • 超声龈下刮治术对牙根面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于晓斐;邓婧;潘克清

    目的 研究不同功率下超声龈下工作尖的不同工作端刮治对牙根面的影响及其工作效率.方法 选取10颗因牙周病拔除的离体牙的20个牙根面,牙石量基本相等.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将超声工作仪功率设定为3档,B组设定为1档,分别使用H3工作尖的侧面(A1、B1组)及工作尖的尖端(A2、B2组)对牙根面进行刮治.分别记录去净牙石的操作时间,并对刮治后的牙根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A1、B1组牙根表面划痕均较少,而A2、 B2组牙根表面的划痕较多;A组牙根表面残留牙石和菌斑较少,但有牙骨质剥脱,B组残留牙石和菌斑较多.A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B组(F=47.66,q=3.65、4.05,P<0.01),A1与A2组及B1与B2组操作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工作尖的侧面能更有效地去净牙石和菌斑,且对牙根面损伤小;较大功率虽可快速去净牙石,但对根面的损伤较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