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固定正畸中发生牙龈炎情况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作者:王先英

    目的 观察固定正畸中儿童发生牙龈炎的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方法 对146例固定正畸中发生牙龈炎的儿童进行问诊和检查,记录口腔卫生状况、牙龈炎的好发部位及矫治器对牙龈的直接刺激情况,分析产生原因,寻找有效预防措施.结果 固定正畸中牙龈炎的主要因素是口腔卫生差造成菌斑堆积,常好发于下前牙区和上后牙区,其次是矫治器及附件的刺激引起牙龈红肿,造成炎症.结论 医师在正畸治疗中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督促患者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同时严格规范操作,减少对牙龈的直接刺激因素.

  • 一例修复牙周美学联合治疗的病例报告

    作者:乔敏

    患者,孙某,女,29岁。主诉:修复科转科牙周治疗。现病史:5年前上前牙因外伤折断,后于我院正畸科正畸治疗后重新修复,今日于我院正畸科及修复科就诊,建议牙周治疗。今日我科就诊,要求治疗。每日刷牙2次,不规律。临床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差,菌斑、软垢大量,牙石(+),以龈上牙石为主,以下颌牙舌侧为多,色素少量。11,21,34,44缺失。12和22位于11和21的位置,可见预备体,牙不松动,叩痛(-),牙龈颜色略暗红,质地韧,P D:1~3 m m,B I:1~2,颊侧膜龈高点略低于13和23约2 m m,22近中可见牙色充填体(图1)。余牙牙龈色粉红,质地韧,P D:1~3m m,B I:1~2。X线检查:曲面断层片示11和21缺失,12和22近中移位。余无明显异常。12活髓牙,根尖区未见明显低密度影,骨内根长约11 m m,22根充根尖封闭良好,根尖正常,根管内见纤维桩影像,骨内根长13 mm。既往史:无特殊。全身情况:健康。诊断:①菌斑性龈炎;②12,22临床冠短。

  • 菌斑致龋的微生态学研究

    作者:何洪旭;冯冬菲;刘枫;方丽英;李威

    目的 采用菌斑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纵向、动态观察龋感人群在龋病发生前后菌斑中主要致病菌组成的改变,以及菌斑基质蛋白的差异,阐明细菌及菌斑基质蛋白在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龋病发生机理,从而为开展生态防龋打下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口腔微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分析菌斑内各菌构成比在龋病发生前后的改变.结果 完成龋病前后菌斑样本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寻找出差异蛋白质点与数据库对照,推断、确定出与龋病相关的细菌及功能性蛋白质.结论 菌斑中细菌相互作用会对一种细菌或者一组相关细菌生长、生物摸成员毒力特性造成明显影响,进而造成总体致病性发生改变.

  • 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60例临床观察

    作者:于树伟;刘阳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方法。方法: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给予超声洁治、刮治结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96.7%。结论:采用超声洁治、刮治结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

    作者:陈庆

    目的 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方法 有针对性地选择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有50例患者,针对所有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25例患者.针对对照组患者所进行的是常规的基础治疗,而针对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是在牙周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治疗之后的牙菌斑控制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 针对牙周病患者进行相应的系统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以及牙龈指数都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显著的降低,两者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进行系统护理干预之后,刷牙>3次、刷牙时间>3 min的比例都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两者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针对牙周病患者而言,切实有效的采取口腔基础治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化口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控制牙菌斑,同时促进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有效提升,极大的改善患者口腔咀嚼的生理性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极大的改善,这样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牙周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

    作者:常阳阳;谢广平

    目的:牙周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中牙菌斑生物膜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因此,菌斑控制是牙周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本文主要从牙刷、牙线、刷牙方法等机械措施及药物方法对菌斑控制的方法作一综述。

  • 每天"3分钟"让你更健康

    作者:李言文

    ■每次刷牙3分钟刷牙是为了把牙齿的外面、咬合面等各个牙面上的菌斑都去掉.刷牙时大约有80多个牙面需要清洁,而一把牙刷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刷到2到3颗牙齿,因此每次刷牙3分钟才能把所有牙齿都刷干净.

  • 蜂胶预防慢性龈缘炎复发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廷建;王禹锟;张诗扬

    慢性龈缘炎又称边缘性龈炎,为菌斑性牙龈病中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患病率高[1].该病因患病率高,治愈后仍可复发,且一部分慢性龈缘炎的患者可发展为牙周炎,故预防其发生和复发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蜂胶涂抹龈缘的方法,预防慢性龈缘炎复发,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固定正畸青少年患者发生牙龈炎症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作者:王铁瑛;王孪双;殷忠平;张彬;果利

    目的:观察固定正畸中青少年发生牙龈炎症的情况,以便针对性的进行防治.方法:对100例固定正畸中发生牙龈炎症的青少年进行问诊和检查,记录口腔卫生状况、牙龈炎的好发部位及矫治器对牙龈刺激情况,分析产生原因,寻找预防措施.结果:固定正畸中牙龈炎的主要因素是口腔卫生差造成菌斑堆积,其次是矫治器刺激引起牙龈红肿炎症.结论:医师在治疗中加强口腔卫生保健指导,督促青少年患者保持良好口腔健康行为,同时操作中严格减少对牙龈的直接刺激,预防牙龈炎症.

  • PCR方法对牙周炎患者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测

    作者:郑颖;张春梅;杨圣辉

    目的用PCR方法,检测牙周病患者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并探讨采用唾液标本与龈下菌斑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择临床54例牙周炎患者病例,分别取其静止唾液和龈下菌斑标本,设计P.g菌16SrDNA引物,分别对2种标本进行PCR扩增,观察P. g菌的检出率,并计算kappa值.结果静止唾液和龈下菌斑标本中P.g菌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其检出率分别为83.3%(45/54)和79.6%(43/54),Kappa值为0.755,准确度达92.6%.结论本研究所用的引物可用于口腔中P.g菌的检测,特别是研究中采用的唾液标本,取材方便,有可能代替龈下菌斑标本.

  • 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牙龈出血指数的关系

    作者:王璇;刘静明;贾洪诚;付茜;李晓光;柳月红;杨昆

    目的 初步探讨HⅣ阳性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牙龈出血指数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79名.检查受试者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血液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mm3者中,54.05%出血指数为1~2;200~500个/mm3者中,57.58%出血指数为2~4; >500个/mm3者中,55.56%出血指数为0~1.总体来看,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HIV感染者牙龈出血指数无相关关系(P>0.05);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层后,并控制菌斑指数进行偏相关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和200 ~ 500个/mm3者偏相关系数分别0.612(P=0.000)、0.353(P=0.048),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出血指数有相关性,2组出血指数分别是1.410±0.791和1.904±1.20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mm3的HIV感染者的牙龈出血指数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有相关性,且中度免疫抑制者牙龈出血指数高于重度免疫抑制者.而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mm3的HIV感染者的牙龈出血指数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没有相关性.

  • 聚维酮碘漱口液抑制菌斑的作用

    作者:王渠蔓;刘萍;黄洁

    目的:测定一种新型漱口液:艾利克-聚维酮碘溶液(1%)对菌斑形成的影响.方法:让25名牙周组织健康的志愿者分别用1%聚维酮碘溶液、多贝尔氏漱口液、蒸馏水含漱,记录48小时后的菌斑指数,并做1%聚维酮碘溶液体外抑菌试验.结果:1%聚维酮碘溶液抑制菌斑的作用明显好于多贝尔氏漱口液和蒸馏水.结论:1%聚维酮碘溶液对菌斑的抑制作用明显.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树生;刘善忠;王双彪;耿丽华;徐星辉;孙波

    在成人牙周炎的治疗中,彻底清除菌斑和牙石是治疗的基础,若与此同时局部使用药物共同治之,事半功倍.本研究根据中草药性能与功效,自拟方剂研制成"洁治液"用于牙周炎局部治疗,采用与甲硝唑液对比的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牙骨质-牙本质撕裂1例

    作者:王者玲;黄洁;李启强;葛丽华;刘晓勇;刘萍

    根据1999年美国牙周病国际研讨会牙周病的分类,牙骨质撕裂属于发育或获得性异常,它是影响或促进菌斑性龈病及牙周炎的局部因素[1].国外文献有少数病例报告,国内尚未见到报道.

  • 牙周健康护理对正畸治疗引起牙龈炎症的缓解作用

    作者:张晋宏;白玉兴

    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都需戴固定矫治器,固定矫治器除了粘接在牙齿上的托槽和带环外,还包括各种正畸弓丝、弹簧曲和牵引圈.这些结构长期存在于患者口腔内,极大地妨碍了牙齿的自洁作用,若再加之患者的某些不良饮食习惯,很容易出现菌斑滞留.从而产生有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增加牙龈炎症和牙周炎症的机会.通常刷牙是控制菌斑的有效方法,近一年来,在我科就诊的大部分患者,开始应用雅皓乳膏进行刷牙,本研究既观察雅皓乳膏配合口腔卫生宣教,能否对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龈炎症起到控制和缓解作用.

  • 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在离体刷牙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晓峰;张丁

    目的本研究自定义一种菌斑观测指数--正畸菌斑染色指数,从而更好的观察正畸牙齿菌斑的存留情况.方法使用Crest牙刷在刷牙机上对带有正畸矫治器的树脂牙进行水平,垂直,倾斜45°,旋转刷牙法模拟刷牙.使用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对刷牙后的牙齿进行菌斑的检测.结果 1.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可以很好的评价正畸牙齿不同区域的菌斑堆积情况.2.运用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发现正畸牙齿弓丝下的区域菌斑去除效率低,其次是非弓丝下的邻间隙区域,托槽的上方和下方菌斑堆积少.3.45度角倾斜刷牙法更有利于正畸牙齿菌斑的去除.结论正畸菌斑染色指数评价正畸牙齿菌斑存留情况提示正畸患者,应注意弓丝下区域以及牙齿邻接处的菌斑去除.

  • 固定矫治中定期去除菌斑对防治牙齿脱矿的临床研究

    作者:房永兴;顾建平

    如何有效防治固定矫治中因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的牙齿脱矿,日益为广大正畸医师所重视.我院口腔科自1999年7月至2003年7月,对109例固定矫治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定期去除牙齿菌斑,对预防或减轻牙齿脱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正畸托槽粘接前牙面处理对托槽脱落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青;丁鹏;谢丽平

    托槽粘接是正畸临床操作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往学者通过增加粘接剂强度、改善托槽底板外形设计等方法大大减低了其临床脱落率.粘接前的牙面处理主要指通过清洁抛光牙面,去除菌斑及正常覆盖于牙面的有机薄膜,为牙面的酸蚀及托槽的粘接做好准备.本文通过对比粘接前是否进行牙面抛光,观察该操作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以探讨如何减小脱落率、提高正畸治疗的效率.

  • 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评估

    作者: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肖悦

    菌斑是多种口腔微生物在牙面上形成的特殊生物膜.各种微生物在这一生物膜中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生化物质与信息的交流,互相协调生长从而形成复杂的生态环境.国际上先进的模型系统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为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

  • 老年根面龋患者菌斑致病菌分析

    作者:张廷发;杨圣辉;张春梅

    根面龋是老年人的口腔常见病,是老年口腔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根面龋致病菌国内外尚有争议。我们于1999年12月~2000年2月对临床患根面龋老年人的局部菌斑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找出优势菌,旨在为根面龋防治提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试验组:年龄60~77岁、患根面龋无牙髓及根尖炎症者15例;对照组;根外露,无根面龋者10例。 2.方法:从试验组患者根面龋洞内或对照组根邻面取菌斑后送实验室。标本经振荡稀释后分别接种于CDC非选择培养基、轻唾培养基、乳酸杆菌和放线菌选择培养基上。CDC培养基和放线菌选择培养基厌氧37℃,培养5 d,其他培养基需氧37℃,培养5 d。培养后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常规生化反应鉴定菌群属,对每种培养皿进行菌落计数,统计每种菌的菌落形成数目。

217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