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我管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华

    目的:探究自我管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100例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医院接收的100例胃肠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胃肠外科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胃肠外科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虽然得到降低,但还是要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评分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

  • 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书环;董巧凤

    目的 研究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辅助化疗,其中,70例患者选择缓解期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54例患者选择非缓解期PICC置管.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时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0例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54例非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比较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研究对象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发现其均为缓解期、非缓解期患者置管后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非缓解期发生非计划拔管44例,其中,静脉炎42例(95.45%)、静脉血栓39例(88.64%)、穿刺点渗液35例(79.56%)、感染38例(86.36%)、心理焦虑40例(90.91%)和导管堵塞42例(95.45%),均高于缓解期的10例(52.63%)、11例(57.89%)、10例(52.63%)、12例(63.16%)、13例(68.42%)和12例(63.16%)(χ2=47.697、24.137、16.168、14.262、15.611、31.764,P <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选择缓解期时机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相较于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可能性较低,对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出现十分重要.

  • 应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持续输注大剂量甲氨蝶呤的效果比较

    作者:胡艳群;梁丽婵;刘怡;张观梅;叶若莲;杨丽华

    目的 比较注射泵和输注泵在持续输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佳输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科确诊的1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在巩固治疗阶段共接受440例次HDMTX治疗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DMTX输注方法将其分为注射泵组和输液泵组,2012年9月-2013年8月使用输液泵输注HDMTX的患儿为输液泵组,2013年9月-2014年10月使用注射泵输注HDMTX的患儿为注射泵组.在化疗前均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统计和分析两组患儿的HDMTX持续输注的完成时间、MTX开始后24 h和48 h的血药浓度及其相关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正常情况下HDMTX匀速输注24 h完毕,允许误差±1h(提前或延迟1h),即药液持续输注23 ~ 25h属正常范围.注射泵组的HDMTX准时完成的例数明显高于输液泵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前者的HDMTX输注实际完成时间与要求完成时间的差值明显低于后者(分别为0.50 h±0.28 h和1.90 h±1.11 h) (P <0.05),注射泵组患者的HDMTX开始输注后24 h的血药浓度高于输注泵组(P<0.05),而48 h的MTX血浆浓度却明显低于输液泵组(P<0.05),且MTX相关毒性反应也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用注射泵通过PICC持续输注HDMTX更准确、有效和安全,既保证了疗效又显著降低了药物毒性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并发症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董晓娟;石海萍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并发症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行经外周静脉导管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82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并发症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措施。结果18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发生并发症的有21例,发生率11.54%;单因素分析显示置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护理护士工龄、护士接受专业培训、是否及时冲管、是否专人维护、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等是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 <0.01);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护士接受专业培训、是否专人维护是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1)。结论合并基础疾病、护士接受专业培训、是否专人维护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置管后的管理是避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 品管圈联合金黄散外敷在降低新生儿PICC穿刺点感染率中的应用

    作者:王蔚;李忠霞

    目的:探讨品管圈联合金黄散外敷在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应用,以降低静脉炎和感染率.方法:将2015年置入PICC2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置入PICC26例作为观察组,进行6个月活动,观察分析总结品管圈联合金黄散外敷在PICC中的应用.结果:对照组发生感染率为66.7%,观察组为2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联合金黄散外敷在降低新生儿PICC穿刺点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部肿瘤化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于萍

    目的 总结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行胸部肿瘤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2010-2015年沈阳市胸科医院应用PICC化疗的胸部肿瘤病人89例,在化疗前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83例,成功率为93.26%;置管时间38~57 d,平均(44.3±6.7)d;置管后出现3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点渗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90%.结论 正确的血管选择、熟练的操作及优质、全面的护理,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和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 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持续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鞠红霞;宋秋萍

    化疗是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随着新的化疗方案不断出现,对于用药的浓度、速度、剂量、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5- Fu属细胞周期特性药物,半衰期为10~20min,持续静脉给药时,可以使血液有效浓度维持较长时间,从而杀伤不断进入S期的肿瘤细胞,比以往小剂静脉单次给药疗效高,毒性低.传统5-Fu输注以持续静脉滴注24~54h,需要病人长时间卧床,因此会给病人治疗及护理带来诸多不便.我院从2009年5月开始使用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全自动注药泵入5-Fu,利用了泵的特殊构造,使药物均匀、持续地注入体内,较长时间地维持了血药浓度,达到了提高疗效的目的,并方便了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非超声引导的改良型赛定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应用体会

    作者:董平;吴香菊

    PICC置管以其使用安全、维护简便、可长期留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它为需进行长期治疗的患者,特别是使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了舒适且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但成功的置入PICC不仅需要置管护士有丰富的经验,对于患者的血管也有一定要求[1]。传统的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14-16G穿刺针,需要在静脉可视,暴露明显的条件下穿刺,部分高龄患者或者是已经有化疗史、刺激性药物输注史的患者,因其肘部血管条件差,传统方法无法置入PICC导管。我科室PICC小组在没有血管B超的情况下,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使用非B超引导下改良型赛丁格(MST)技术置入为133例肿瘤患者实施了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置管体会报告如下。

  • 老年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意外拔管原因及护理

    作者:谢士芳;邓小岚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临床应用广泛,解除了因反复多次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但有些人为因素或并发症导致非正常拔管而影响治疗,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导管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汪迎春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既能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又可安全长期适用,减少药液在输注过程中的渗漏及对局部的刺激[1]。 PICC置管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活动自如,生活不受影响,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和对症治疗。但PICC置管在给患者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为延长PICC使用时间,保证患者使用及用药安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 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时机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

    作者:梅俊辉;赵婷媛;刘霞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不同时机对导管相关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白血病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化疗前行PICC置管,研究组在化疗第2周期开始前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2周后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第2周期前行PICC置管能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导管使用效果.

  • 肿瘤患者P ICC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作者:邵云

    目的 观察肿瘤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PICC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135例肿瘤患者日常携管观察、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自我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相关信息获取、携带锻炼运动及携管日常生活等PICC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PICC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结果 肿瘤患者PICC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总分为(152.45±18.12)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异常情况处理、相关信息获取等项目得分干预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其他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否长期由专人照顾、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均为影响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P<0.05).结论 针对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否长期由专人照顾、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这些影响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 自我管理模式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红敏;吴健松

    目的 观察自我管理模式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肿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n=50)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50)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情况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40.8±9.8)分、自护责任感(17.4±5.1)分、自我概念(18.8±3.5)分和健康知识水平(50.8±9.8)分等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114.2±8.7)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29.7 ±5.6,13.4±4.3,15.7±3.5,40.4±9.6,96.7±7.5)分及对照组干预后(31.5±6.4,13.7±4.3,15.9±3.7,41.4±9.3,99.8±8.7)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40.3±6.4)分明显低于干预前(47.5±7.6)分及对照组干预后(46.7±7.1)分,(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静脉炎(2.0%)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0%,20.0%),(P<0.05).结论 自我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缓解焦虑情绪并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ICC导管在ICU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邓旭;冯英;谢红宁;唐娜;杨霏扬;邓红菊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静脉用药是ICU病人的重要用药途径,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PICC较好地解决了上述情况,以其明显的优势已被逐渐应用于临床.现将我科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58例

    作者:李素英;张新高;黎联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作用.方法确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8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下随机选取30例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胸水作为治疗组,28例采用常规胸穿针抽水法治疗作为对照组.有分隔和包裹性积液每次注入尿激酶20万u加30ml生理盐水,胸腔B超动态监测疗效.结果治疗组抽液总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膜腔分隔、包裹、胸痛等较对照组轻.结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优于常规穿刺抽水治疗.

  • 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牟艳;朱再志;戚刚

    我院呼吸内科于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期间,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单腔)代替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11例,效果好,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 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黎容清;江岱琪;吕玉洁;郭振洁

    目的 探讨影响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为实施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留置PICC导管行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377例,疑有感染时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对发生感染患者的首次置管时间、导管置人部位、细胞免疫功能、贴膜过敏、浅静脉化疗史、单次化疗后时间、血栓形成7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导管感染39例,感染率为10.3%,其中,血流感染4例,局部感染35例,分别占10.3%和89.7%.送检导管标本、同侧及对侧肢体外周血液各5份,细菌培养阳性率为分别为100.0%、80.0%和0;导管感染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护PICC的护士需规范化培训,预防并及早处理并发症,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 应用银离子喷剂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作者:林春燕;赵辉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对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特8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透明敷料组和银离子敷料组各42例.透明敷料组用3M透明敷贴联合银离子喷剂敷料贴于PICC固定处皮肤,银离子敷料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透明敷料组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显著高于银离子敷料组(均P<0.05).结论:应用银离子喷剂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感染率.

  • 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中医防护进展

    作者:卢斌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的、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的导管,简称PICC。有研究报道[1],PICC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且,经外周静脉直接置管到锁骨下静脉甚至上腔静脉,由于锁骨下静脉及上腔静脉血流量大,使药物得以稀释,避免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从而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2]。 PICC是作为静脉输液安全可靠的通道,是一项较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肿瘤科反复化疗的患者及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的患者[3],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恐惧也可以保护穿刺静脉防止液体外渗,是临床治疗和急救时使用药物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尽管PICC导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护理不当也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以机械性静脉炎常见[4-5],现将其发生的原因、表现、机制、防治、护理动态综述如下。

  • 自我管理模式在肝胆胰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艳

    目的 观察自我管理模式在肝胆胰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本院肝胆胰外科住院治疗的肝胆胰外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情况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静脉炎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 自我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缓解焦虑情绪并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