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绍一种安乃近滴鼻法

    作者:黄亚玲

    由于小儿鼻腔粘膜血管丰富,吸收快,为了达到退热的目的,减轻注射造成的痛苦,防止局部感染,临床上常用25%安乃近注射液滴鼻法给发热婴幼儿退烧.旧法常使用1 ml无菌注射器抽取药物后,将乳头置于患儿鼻孔,但患儿稍微哭闹摆动,乳头就脱出,无法准确滴入药液,且药量也不易被控制,经过多次试验与探索,笔者对安乃近的滴鼻方法进行了改良,简单实用,现介绍如下.

  • 早晚发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与局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胡冬梅;陈梅;于航

    目的 分析早晚发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与局部感染发生率及各种病原菌感染.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94例,其中早发新生儿败血症(出生7 d内发病)35例,晚发新生儿败血症(出生7 d后发病)59例.对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常见高危因素、局部感染率和病原菌感染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高危因素、局部感染率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主要是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脐带绕颈、宫内窘迫、羊水发臭或粪染和生后窒息;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主要存在呼吸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等局部感染,晚发组患儿皮肤黏膜感染率高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晚发组患儿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早产及胎膜早破等,多伴随局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 浅谈中医中药特色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应用

    作者:高治国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痛如放电、刀割样的疼痛症状、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发病率高,年龄多在40岁以后,女多于男.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在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尚未能发现病因.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查体及其它辅助检查中常有异常.

  • PICC导管固定护理进展

    作者:韩忠秀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1].如导管固定不牢,自由进出体内是造成导管局部感染的重要原因[2],导管固定不牢致导管脱出是导管移位原因之一,文献报道PICC导管脱出的发生率为5%~31%[1],PICC导管脱出后果轻者影响患者的治疗,重者可影响导管的正常使用及导致非正常拔管,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存在着护患纠纷隐患.因此PICC导管如何妥善安全固定,防止导管脱出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现将影响PICC导管固定因素及导管固定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技术策略

    作者:陈继贵

    结直肠吻合口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瘘、出血和狭窄,吻合口瘘尤其重要.吻合口瘘、特别是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吻合口瘘,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再次手术的痛苦,更是增加术后30 d的死亡率和术后局部复发率.迄今一直认为,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大、局部感染、全身营养差等患者的自身因素是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理念的广泛接受和推广,结直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无临床症状而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更高[1-5].为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作为非患者自身因素的手术技术可能是影响结直肠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受到关注.

  • 口腔科手机润滑油局部注射小鼠致炎性研究

    作者:黄敏霞;徐平平;黄泽明;邱小芹

    目的:研究口腔科手机润滑油局部注射小鼠的致炎情况。方法取口腔科手机润滑油原液及5.66 mg、2.92 mg、2.02 mg润滑油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各0.1 mL,分别对4组(每组6只)小鼠进行皮内注射。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1 mL,1次/d,连续5 d,在同一部位作皮内注射,观察其皮肤局部反应,第6天全部处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小鼠局部注射溶液后,注射皮丘出现不同程度的消退,实验组注射部位出现微红或红肿,无糜烂等表现,对照组注射部位无明显红肿。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组注射部位真皮内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空腔,空腔的间隔和其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且随着润滑油含量的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趋于严重;对照组组织学结果显示,注射部位真皮内未见圆形或卵圆形空腔,见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5组小鼠炎症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65,P<0.001)。结论口腔科手机润滑油可引起小鼠局部炎症反应,其程度与润滑油含量有关。

  • 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导管穿刺口局部感染的防控对策

    作者:吴秀红;陈湛江;钱银玲

    目的 寻找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导管穿刺口局部感染预防及处理的有效措施,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按照门诊号/住院号单双号的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颈内(临时管)静脉置管透析患者50例为对照组,同样方法选取2016年颈内(临时管)静脉置管透析患者50例为试验组,按照国际及我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操作规范》[1]进行置管及导管护理,加强患者评估、重视患者不适的感觉,加强患者教育、及早处理穿刺口局部感染问题.结果 两组比较,透析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局部感染患者由4.93/1 000导管日下降至1.17/1 000导管日,血透患者导管相关局部感染诱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比例由1.88/1 000导管日下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可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处理,降低导管相关局部感染的发生、避免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导致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 深静脉置管后局部感染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作者:孙丽娟

    目的 探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在深静脉置管局部感染时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科52例置管局部感染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护理期间记录两组红肿渗液消退情况.结果 使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后,局部皮肤红肿渗液,疼痛感明显减轻.结论 使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护理局部感染效果优于常规消毒处理.

  • 两种贴膜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韩忠秀;唐忠敏;周小梅;何乾英

    目的:观察IV3000、3M 透明贴膜在 PICC置管后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行 PICC 置管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0 cm ×12 cm的IV3000透明贴膜换药,对照组采用美国3M 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0 cm ×12 cm透明贴膜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皮肤过敏发生率及穿刺口局部皮肤感染率。结果皮肤过敏发生率对照组为21.4%,观察组为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口局部感染发生率,对照组为10%,观察组为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IV3000贴膜换药可降低 PICC穿刺口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及局部感染率。

  • 某医院脓液/分泌物培养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曹小秋;刘春霞

    目的:了解某院脓液与分泌物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某院门诊、住院患者送检的脓液与分泌物标本,按照操作常规进行细菌培养,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小抑菌浓度法(M IC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451株非重复的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检出280株,占62.08%;革兰阴性杆菌检出138株,占30.60%;真菌检出24株,占5.32%。葡萄球菌对糖肽类和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保持100.00%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34.75%和67.77%。肠肝菌科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0%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1.21%和23.0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3.81%。结论脓液/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掌握局部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作用。

  • 局部感染患者HIV检查的重要性

    作者:邓小芳

    目的 对局部感染患者进行抗-HIV筛查,避免误诊和漏诊,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通过对3组患者的抗-HIV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局部感染患者的抗-HIV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结论 说明对局部感染患者进行抗-HIV筛查的重要性.

  • 临床药师参与2例夫西地酸乳膏用于局部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治疗分析

    作者:林瑶;强栓虎;薛晓娟;高亚;赵洁;张耀峰;王晓娟

    目的:为局部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2例局部感染MRSA患者的诊疗经过,对其治疗方法、效果、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感染MRSA均为局部感染,无全身症状,不具备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条件.临床药师提出药学建议,可局部用夫西地酸乳膏涂抹.使用夫西地酸乳膏3~5 d后,患者局部症状明显缓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夫西地酸乳膏对于局部感染MRSA但无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疗效确切,尤其对于皮肤软组织感染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带芯无菌敷贴滴碘伏湿敷深静脉穿刺部位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玲;叶青林;刘文萍

    目的:探讨应用带芯无菌敷贴滴碘伏湿敷深静脉穿刺部位预防感染,减少静脉炎发生.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300例使用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按常规深静脉穿刺,实验组穿刺成功后将带芯无菌敷贴中心滴腆伏盖于穿刺点.对照组隔天常规更换无菌敷贴1次.两组均2d更换无菌敷贴1次.结果:对照组穿刺口红肿疼痛、局部硬结发生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的穿刺口渗液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2).实验组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伏湿敷深静脉置管穿刺点能降低静脉炎及局部感染的发生,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的时间.

  • 3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评价

    作者:张丽英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妇产科护理工作重点.围产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的特殊门户,极易发生局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而危及新生儿的生命[1].本文选择我院3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 循证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田增英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因假体质量、使用时限、手术技术、活动不当等造成假体松动、断裂、局部感染等需行翻修术.由于手术失败的阴影、高昂医疗费用,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翻修术较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翻修术后的假体脱位率可高达7.4%~11.4%[1].

  • 两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作者:钱玲

    围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浸入的特殊门户,极易发生局部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以及出血和新生儿黄疸,严重的可引起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6%~87.5%.因此,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重中之重.我院2 380例新生儿脐部护理采用传统断脐护理与传统断脐配合脐带夹、健婴宝、安蒂脐部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合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鉴别诊断全身感染及局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静;房晴晴;陈立宇;冯萍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不同部位感染及不同菌种感染的表达差异,为PCT是否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学标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6年6月符合标准的感染患者,比较PCT在不同部位感染及不同菌种感染的表达差异.结果 共纳入感染患者1 005例,其中全身感染组259例,局部感染组746例.全身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PCT中位水平分别为8.57、0.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9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发展为脓毒症者与未发展为脓毒症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4.61、0.10 ng/mL,痰培养阳性者与痰培养阴性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0.28、0.08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发展为脓毒症者与未发展为脓毒症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12.00、0.42 ng/mL,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与单纯性尿路感染患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19.15、5.02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9例全身感染患者中,合并感染性休克者与未合并感染性休克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40.26、3.83 ng/mL,感染菌种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的患者PCT中位水平分别为13.66、0.99、3.3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鉴别不同部位感染、早期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评价感染严重程度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并可早期鉴别不同感染病原体引起的脓毒症.

  • 手术治疗鸡眼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瑚;刘秀红

    我科于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鸡眼患者1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科门诊就诊的鸡眼患者133例,男30例,女103例,年龄(19~80)岁,病程6月~10年.其中62 例曾自行用过"鸡眼膏"外贴,26例常修剪鸡眼皮损,15 例未经任何治疗.入选患者鸡眼均在足跖、足底、趾的侧缘及趾间,为豆粒至花生米大,直径约(0.3~1.2)cm.不伴有局部感染,无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心疾病,无瘢痕体质,治疗前半月内未经其他治疗.

  • 洁悠神治疗儿童输液肿胀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桂红;黄海;朱瑮

    输液肿胀常常是由于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好动,肢体难以固定,或者是由于压迫、牵引等因素导致液体外渗,造成局部皮肤肿胀、硬结、疼痛,严重影响治疗和抢救效果[1].我院儿科在近2年的护理实践中,应用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皮肤物理抗菌膜'专利技术解决局部感染和院内感染方案"的配套产品"洁悠神"治疗和护理发生输液肿胀的患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品管圈在降低深静脉置管穿刺局部感染率的应用

    作者:戴芳;张洁;王雪梅;徐花芹;卢小英;纪鹏云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深静脉置管穿刺局部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深静脉穿刺点局部感染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感染发生率。结果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使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感染发生率由8.4%降至3.6%。结论通过品管圈,圈员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同时还降低了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感染发生率。品管圈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管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84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