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感染性创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马伟欢;齐伟平;习耀峰

    目的 观察持续负压封闭吸引配合中药洗剂灌洗治疗下肢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60例不同程度、不同性别的下肢感染性创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持续负压封闭吸引+中药洗剂灌洗,对照组行持续负压封闭吸引+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灌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19例治愈,9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12例治愈,11例显效,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中药洗剂灌洗治疗下肢感染性创面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76例感染性创面换药外敷呋喃西林京万红纱布的分析

    作者:王立凤;李宝花;屈庆兰;关祥亚;李友霞

    目的 感染性创面换药中应用呋喃西林京万红油纱的护理观察与分析.方法 随机将76例感染性创面的患者分为3组,研究组采用呋喃西林京万红油纱,观察创面恢复与愈合时间;对照1组采用呋喃西林纱布,对照2组采用京万红软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4.5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创面换药外敷呋喃西林京万红纱布疗效显著.

  • 姜露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佳雯;陆金根;曹永清;潘一滨

    目的:研究姜露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背部感染性创面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姜露散组、九一丹组、模型组。每天分别给予姜露散、九一丹创面换药,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创面换药,1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创面脓腐脱落时间。第3、7、14 d,记录创面分泌物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溶菌酶含量;ELISA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IL-1β含量。第7、14 d,酶法检测主要肝肾功能指标。结果:姜露散组和九一丹组创面脓腐脱落时间均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姜露散组和九一丹组第3 d创面分泌物量计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第3、7 d,姜露散组和九一丹组创面肉芽组织中溶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创面肉芽组织中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第7、14 d,九一丹组血清BUN、CREA、ALT含量明显高于姜露散组和模型组( P<0.05)。结论:姜露散可能通过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吞噬细胞溶菌酶含量及创面肉芽组织中IL-1β含量来达到对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其用药安全性优于升丹制剂(九一丹)。

  • 中西药外敷治疗感染性创面

    作者:傅瑞阳

    笔者自1986年起,在严密观察并有其它措施准备的情况下,采用中药油敷配合654-2注射液滴润治疗大面积感染性创面患者8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6例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17~59岁。创面面积大者约26cm×14cm,小者约5.0cm×3.5cm,深达骨层。在行创面脓液细菌培养的53例患者中,单一细菌生长者41例,两种细菌生长者12例;菌种为绿脓杆菌者2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者17例,溶血性链球菌者9例,大肠杆菌者8例,变形杆菌者3例。抗生素敏感试验:无高度敏感者,中度敏感5例,低度敏感32例,不敏感16例。

  • 自制四联液治疗感染创面

    作者:田瑞昌;王旭东

    自1992年以来,我们运用自制的四联液湿敷治疗感染性创面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现将有记载的123例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92例,女31例.年龄20岁以下30例,20~39岁42例,40~59岁39例,60岁以上(含60岁)12例,所有病人均住院治疗.1.2创面分类外伤后感染52例,烧伤20例,各种手术后刀口液化22例,褥疮12例,脓肿切开引流11例,局部封闭后感染6例,创面内有骨骼外露者15例.创面大小:6cm× 6cm~20cm×6m.所有病人均无骨折.

  • 创愈灵涂膜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白书臣;熊昌源;李其兰;叶劲

    我们从1990年4月采用自己研制的创愈灵涂膜剂治疗新鲜创面、化脓感染性创面、小腿慢性溃疡、骶尾部褥疮、术后切口感染、脓肿切排术后、烧烫伤、外伤性指(趾)端残缺等138例,均获痊愈.报道如下.

  • 中药外用对开放感染性创面促愈机理的研究现状

    作者:罗京艺

    开放感染创面是指处于开放状态且合并细菌感染的一类创面,此类创面一般愈合时间漫长.中药外用促进此类创面愈合的机理表现在抗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及上皮细胞增殖方面.中药外用是促进此类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原理与创面修复

    作者:刘飞;罗晴瑜;梁智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疗法亦称负压创面(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疗法,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间歇地或持续地在创面处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促进创面愈合的新颖的、日趋成熟的治疗方法.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1]博士先提出封闭负压引流,并用于四肢感染性创面的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此后德国、美国已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得到应用.其与传统的盐水纱布包扎换药的方法相比,对于创面愈合有诸多优势:成本低、更有效、且很少有不良反应[2].

  •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

    作者:江乐;应利君;吕铁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疗效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在治疗30d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并根据患者的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并根据所有患者的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MODS和死亡发生率,确定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创面导致脓毒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生存率的相关性,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 存活组22例,死亡组42例,存活组复苏24 h后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DS组27例,非MODS组37例,非MODS组复苏24 h后乳酸水平显著低于MODS组,非MODS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24 h后乳酸水平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显著正相关,乳酸清除率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显著负相关;感染患者60例共分离培养出8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7株占58.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5%,主要包括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真菌2株占2.5%.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以帮助评估感染性创面导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状况;对于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在治疗感染的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提升感染性创面导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 复方黄柏液对大鼠感染性创面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坤;丁克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模型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探讨复方黄柏液促感染性创面愈合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96只Wistar大鼠,先随机选取24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被制备为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创面接种细菌形成感染性创面.将存活的66只创面接种细菌的大鼠随机分为感染创面组(模型组,n =22)、复方黄柏液组(中药组,n=22)和盖扶组(西药组,n =22);观察各组别创面愈合情况,并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3d,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的TNF-α和IL-6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7d,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TNF-α和IL-6表达仍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 <0.01和P<0.05);造模后15d,模型组大鼠TNF-α和IL-6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均为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均高于正常组(均为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感染性创面愈合迟缓与TNF-α和IL-6过度表达有关,复方黄柏液促进感染性创面的愈合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和IL-6的水平,从而改善创面病理性炎症状态.

  • 有效抗生素灌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感染性创面效果观察

    作者:胡汉祥;颜程;王飞龙;唐步顺;胡菊华

    目的:探讨有效抗生素灌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骨外伤创面感染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和VS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抗生素灌注。对比两组患者更换敷料时间、二期植皮时间、植皮成功率及细菌转阴率;并于引流前、植皮前及植皮后测定白细胞计数(WB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更换敷料时间长于对照组,二期植皮时间短于对照组,植皮成功率及1~3周的细菌培养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植皮前及植皮后观察组的WBC 与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实行VSD过程中进行有效抗生素灌注能够清除感染创面的病原菌定植,利于抑制炎性反应,提高肉芽组织生长质量,为二期植皮创造良好条件。

  • 维生素C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184例报告

    作者:王廷海

    笔者自1997年以来,试用维生素C注射液外用治疗各种感染性创面18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心理干预在VSD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范宏;刘红莉(通讯作者);王继华;侍永惠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1]。该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所首创,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2]。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V S D技术的应用已拓展到植皮区的固定或切口的固定等方面,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如头面颈、四肢、会阴等处创伤或瘢痕松解切除后的患者,对难以均匀加压及固定的植皮区域能起到良好的加压、固定和引流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植皮的成活率[3]。我科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收治73例患者,其中大多为男性青壮年患者,应用VSD引流治疗对难治性感染性伤口、经久不愈的溃疡、车祸伤创面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0.1%利凡诺溶液湿敷在局部感染性创面的应用

    作者:赵汝芬

    2002年10月~2005年3月我们对临床上常见一些擦伤、挫伤、疖、痈或烫伤后形成的局部感染性创面给予0.1%利凡诺溶液湿敷,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 VSD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烧伤后感染性创面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兵;邹勇;余明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高压氧技术对于治疗烧伤后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受的40例烧伤科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治疗主要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进行系列治疗;观察组治疗方式主要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主,高压氧技术作为辅助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愈合所需时间,创面感染几率远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烧伤患者的愈合疗效具有显著作用,再融合高压氧改善血氧张力、重组皮肤组织等作用,用以调整毛细血管的透气性,降低血液透渗几率和阻止菌类的再生长,能有效的在短时间内愈合烧伤创面,其二者结合的功效十分显著。

  • 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文辉

    目的 研究中医祛腐生肌法对于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肛肠科收治的肛瘘及肛周脓肿患者93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1例,A组给予15%的生肌红粉膏联合生肌玉红膏进行治疗,B组给予生肌玉红膏进行治疗,C组给予凡士林纱布换药.对比分析三组的疗效.结果 A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B、C组,创面面积缩小率、腐肉脱落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优于B、C组,P<0.05.结论 中医祛腐生肌法可促进感染性创面的愈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VSD联合排毒愈肌汤灌洗治疗感染性创面30例

    作者:石庆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排毒愈肌汤灌洗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实施VSD治疗的感染创面患者,其中26例单纯采用VSD治疗,将其设为对照组;30例采用VSD联合排毒愈肌汤灌洗治疗,将其设为观察组.观察指标:创面感染控制、细菌培养、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排毒愈肌汤灌洗能更好地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 湿敷加运动在足部感染性创面的应用

    作者:刘爱凤

    足部感染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护理方法也很多.从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在我院治疗有足部感染性创面的50例患者,采用湿敷加足部运动的治疗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封闭式负压引流的管道护理进展

    作者:陆日清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作为一种新的引流技术[1],在临床各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近几年我国应用VSD治疗各种创面取得了满意疗效,尤其在急、慢性软组织缺损和(或)感染性创面,伴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或骨外露的治疗应用[2]效果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护理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步开展.

  • 影响负压封闭引流通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翁羽翚;许鑫;胡三莲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新方法,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流、减轻组织水肿、减少细菌数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1].目前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而引流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现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69例VSD手术病人的引流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使用的引流管材质比较软,给予一定的负压后引起管道塌陷,影响引流效果,将负压调整,给予较低值,虽然管道塌陷情况得到改善,但是负压压力不够,虽未引起堵塞,但引流效果不够理想.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