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催化还原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碘化物的改进

    作者:李芳;谢宏斌;许冬云;周凌

    目的:探讨矿泉水中碘化物的测定方法.方法:在酸性介质中,碘化物催化砷铈氧化还原反应.结果:方法改进后,只需加入两种试剂就能测定碘化物,与国标法比较含量差值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精密度和回收率高.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合矿泉水中碘化物的测定.

  • 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治疗 PML-RARa 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作者:朱嘉莳;蒋慧;陆正华;杨静薇;邵静波;李红;廖雪莲;张娜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 PML-RARa 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儿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99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 APL 患儿3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化疗组(A 组)以及 ATRA +亚砷酸(ATO)组(B 组),根据不同的危险度分期分为低、中、高度组,分析其临床特征、诱导缓解情况、远期疗效及尿砷水平。结果1.A组93.3%(14/15例)获得血液学缓解(HCR),中位缓解时间为38(28~63)d。B 组94.1%(16/17例)患儿获得 HCR,中位缓解时间为29(10~42)d,较 A 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3,P =0.002)。2.A 组与 B 组患儿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60.0±12.6)%和(81.9±9.5)%,5年总生存期(OS)比率分别为(72.2±11.9)%和(94.1±5.7)%,B 组患儿的5年 EFS 率及5年 OS 率均高于 A 组患儿20%以上,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5、2.88,P =0.28、0.16)。3.低中危组与高危组患儿5年 EFS 率分别为(74.0±10.1)%和(64.8±14.3)%,5年 OS 率分别为(84.7±8.1)%和(71.3±14.1)%,高危组患儿的5年EFS 率及5年 OS 率均低于低中危组患儿的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36,P =0.71、0.55)。4. ATO 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电图异常及肝损害,经对症治疗可好转。通过尿砷浓度检测监测体内 ATO 蓄积情况,停药后尿砷浓度明显下降,远期随访未发现 ATO 相关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第二肿瘤。结论以 ATRA 联合ATO 为主的治疗方案可替代以传统化疗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案,远期随访未发现 ATO 相关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第二肿瘤。按照危险度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加速期临床分析

    作者:常保萍;张海深;王东生;任萍;朱丽英;赵变锋;王波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4例CML加速期患者入组,并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1例:小剂量HA化疗:高三尖衫酯碱(HHT)2~3 mg/d/m2×7 d,阿糖胞苷(Ara-C)50~100 mg/d/m2×7 d;每月一次.治疗组13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加用沙利度胺和亚砷酸.沙利度胺每晚睡前口服,初始剂量100 mg/d,然后每周剂量递增50 mg/d,3周后达高剂量200 mg/d,第4周起改维持剂量100~200 mg/d;亚砷酸10mg/d,ivgtt,qd,亚砷酸结束后15分钟维生素C 3g/d,ivgtt,qd,每周五次,用4周休2周为一疗程,共用4个疗程,所有患者共计观察168天.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84.6%;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好转3例,无效6例,有效率45.5%;两组有效率与附加染色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h染色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结论:亚砷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有效率高,患者耐受性良好.

  •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作者:陈疏敏;程志;韦润红;吴艺;冯磊;秦秀丽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acute promy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维甲酸、亚砷酸(AS2O3)、小剂量化疗)进行APL初发病时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法进行初发病时治疗,两组均进行序贯疗法治疗APL.结果:治疗组白细胞开始下降时间为6.8±1.4 d,对照组为12.3±2.3 d;嗜天青颗粒开始减少时间为8.9±2.1 d,对照组为15.5±3.6 d;细胞核分裂分化加速时间为10.7±2.3 d,对照组为18.9±3.8 d;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为12.8±3.1 d,对照组为21.2±4.4 d;骨髓缓解时间为15.1±1.9 d,对照组为31.2±3.3 d;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性.经过用三联疗法治疗后,治疗组化疗后反应和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感染率也明显下降.治疗组完全缓解(CR)88.2%,无1例死亡;对照组完全缓解33.3%,3例合并脑出血死亡.结论:用维甲酸、亚砷酸、HAC小剂量化疗三联疗法治疗APL较一般方法疗效显著,而且能缩短达CR的时间,降低死亡率.

  • 亚砷酸与全反式维甲酸对复发APL再诱导治疗的效果

    作者:黄春晖

    目的 亚砷酸(ATO)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再诱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复发AP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均给予ATO+蒽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给予ATRA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85.7%(12/14),对照组完全缓解率76.9%(10/14),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完全缓解所需时间[(34.1±6.2)d]短于对照组[(41.5±8.9)d];对照组皮肤、口唇干燥及维甲酸综合征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O+ATRA+蒽环类对复发APL再诱导效果好,能缩短达完全缓解时间,但部分不良反应亦较突出.

  •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老年相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张诚;万鼎铭;曹伟杰;党惠兵;魏玉静

    目的 探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47例高危MDS患者,按照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将其分为中危Ⅱ组26例和高危组21例,两组均使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治疗,10 d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 47例均完成4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5.1%,总完全缓解(CR)率为29.8%.中危Ⅱ组和高危组有效率分别为88.5%和81.0%,CR率分别为34.6%和23.8%,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Ⅱ组2a存活率(39.9%)高于高危组(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Ⅱ组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57.6%)、感染发生率(65.4%)、水肿发生率(26.9%)与高危组(61.9%、66.7%、28.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老年相对高危MDS安全有效,尤其对中危Ⅱ组患者有较好的生存改善效果.

  • 神农宝联合亚砷酸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邢乐道;邢航;王凤莲

    2004年6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中药新制剂神农宝胶囊[1]联合亚砷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亚砷酸胸腔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癌性胸水

    作者:邓宏;周宇姝;吴万垠;龙顺钦;郑剑霄;柴小姝;薛晓光;河文峰;蔡姣芝;张海波;孙良生

    目的 观察亚砷酸胸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对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连续纳入45例癌性胸水病例,采用抽签法分为A、B、C 3组.所有患者均尽量引流胸水(至引流量小于150 ml/d),A组经导管向胸腔内灌注亚砷酸20 mg,后拔除导管并于当日行胸腔局部热疗1次,以后隔日热疗1次,连续4次;B组仅予胸腔内灌注亚砷酸20 mg并拔除导管;C组于胸水引净后拔除导管,并于当日行胸腔局部热疗1次,以后隔日热疗1次,连续4次.在拔管4周后复查胸水量,观察3种方法 对癌性胸水的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 治疗后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86.7%,62.5%和50.0%,A组胸水疗效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3组胸水LDH均较各组治疗前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P<0.05),以A、B两组胸水LDH升高明显.治疗后A、B两组胸水CEA均较各组治疗前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以A组胸水CEA下降明显.治疗后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液学、心脏、肝脏、肾脏等毒性反应.结论 亚砷酸胸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控制癌性胸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毒副反应小,患者易于耐受.

  • 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亚砷酸序贯沙利度胺治疗高危MDS的临床研究

    作者:蓝海;古学奎;刘安平;杨洪涌;胡莉文;陈鹏;罗曼;张晓静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塘胞苷(Ara-c)联合亚砷酸序贯沙利度胺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亚砷酸诱导治疗39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为高危(中危Ⅱ组及高危组MDS)患者,经过中位3(2~5)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有效者序贯以沙利度胺维持治疗中位13.5(8.0~18.0)个月.结果:完全缓解(CR)者16例,部分缓解(PR)者9例,血液学改善(HI)者8例,未缓解(NR)者6例;总有效率为87.12%,CR率为43.93%.疗效维持中位时间为12.5(6.0~16.0)个月,其中有11例患者转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位转白时间为12.5(8.0~18.0)个月,1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7.7%,共有30例死亡,1年总生存率为42.2%,2年总生存率为26.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中危Ⅱ组与高危组有效率、疗效维持时间、2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Ⅱ组CR率,中位转白时间优于高危组(P<0.01).结论:结论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亚砷酸,并序贯沙利度胺治疗高危MDS安全有效,中危Ⅱ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 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常保萍;张海深;王辉;王亚丽;赵变锋;孟苗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沙立度胺每晚睡前口服,初始剂量100 mg/d,然后每周剂量递增50 mg/d,达高计量200 mg/d,之后改维持剂量100~200 mg/d;环孢素A口服起始剂量为5.0 mg/(kg·d),3个月后改维持剂量2.5~5.0 mg/(kg·d)[中位3 mg/(kg·d)],亚砷酸10 mg/d,静脉滴注,亚砷酸结束后15 min维生素C 3 g/d,静脉滴注,每周5次;用4周休2周为1个疗程,以上三药均依患者耐受不良反应情况确定维持剂量并连用3~6个月.对照组16例:予雄激素、全反式维甲酸或小剂量化疗、干扰素等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9.52%),部分缓解(PR)5例(23.81%),血液学改善(HI)9例(42.86%),总有效率76.19%,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为乏力,便秘,水肿,皮疹,肝、肾功能轻度异常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对照组:无CR,PR 2例(12.50%),HI 5例(31.25%),总有效率43.75%.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

  •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作者:李军凯;王华灵;徐世明;任雪玲;曹西君

    患者,女,62岁.2004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于外院就诊,体检发现中度贫血,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正常,无失血、溶血病史.曾行叶酸、维生素B12、补血口服液等措施治疗2个月,2004年6月复查血常规:WBC 5.3×109/L,Hb64 g/L,PLT 86×109/L,贫血无改善.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引起骨髓坏死1例

    作者:姜宇;李艳;翟明

    患者,男,45岁.因乏力面色苍白3周入院.体检:体温38.5℃,咽痛贫血貌,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略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肋下未及.

  • 亚砷酸联合反应停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作者:曾东风;孔佩艳;刘林;陈幸华;王庆余;刘红

    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我科经行常规方案化疗无效后,予以亚砷酸联合反应停治疗,现报告如下.

  • 亚砷酸致心功能不全4例

    作者:何代英;夏堪冀;舒琪;王琛

    我院在应用亚砷酸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重者可致急性心力衰竭乃至死亡.现报告如下.

  • TAC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17例

    作者:常保萍;王亚丽;赵变锋;张海深;杨建庄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亚砷酸和维生素C(TAC)联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TAC方案治疗17例难治复发性MM.沙利度胺每晚睡前口服,初始剂量100 mg/d,然后每周剂量递增50 mg/d,维持剂量100~200 mg/d(依病人耐受情况);亚砷酸10 mg/d,静脉滴注,亚砷酸结束后15min维生素C 3 g/d,静脉滴注,每周5次;用4周休2周为一疗程,连用3~6 个疗程.结果:17例患者入组,14例可评估(3例因不良反应明显退出实验组).完全缓解1例(7.14%),部分缓解3例(21.43%),进步6例(42.86%),无效4例(28.57%),总有效率71.43%,无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为乏力、便秘、水肿、皮疹、肝功能轻度异常等.结论:TAC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MM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较少的不良作用,治疗顺从性好,有效率高.

  • 砷剂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书晴;许小平

    砷化物治疗肿瘤已有数百年的历史.1865年Lissauer首先用亚砷酸钾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1992年起单用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取得良好效果,完全缓解率达65%.对复发、难治病例亦有良好疗效,且与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无交叉耐药[1].

  • 亚砷酸联合沙立度胺及维甲酸治疗MDS-RAEB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伟;孙雨梅;乔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部分患者终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危险性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 )是MDS的一种高危型,转为白血病率为11%~50%[1].

  • 《亚砷酸联合甘露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浸润的治疗》解读

    作者:王宏;兰文家;周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浸润可以是独立发生,也可合并骨髓复发,其临床治疗困难极高.经我科多年临床治疗研究发现,联合静脉滴注亚砷酸和甘露醇能有效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治愈率.具体治疗方案是:①缓解诱导期:每日静脉滴注亚砷酸和甘露醇,甘露醇用量为成人每日50 g,15岁以下儿童每日25 g;亚砷酸用量为成人每日7 mg/m2,15岁以下儿童每日0.16 mg/kg.血浆和脑脊液的亚砷酸代谢物浓度隔日检测直至脑脊液中无早幼粒细胞存在.②巩固治疗期:诱导治疗结束2周后开始,每疗程为持续2周的每日甘露醇和亚砷酸联合静脉滴注,药品用法用量与诱导治疗相同.巩固治疗共需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周.

  • 亚砷酸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作用

    作者:孟凡刚;吴承远;朱树干;刘玉光;宫杰;魏东光;张建

    目的研究亚砷酸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应用亚砷酸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胚胎和成年小鼠MSCs,观察诱导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抗Nestin、抗MAP2、抗βⅢ-tubulin、抗磷脂碱性蛋白(MBP)及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以2-巯基乙醇(BME)作为对照.结果经亚砷酸和BME诱导后,MSCs均表现为神经元细胞的形态特征.亚砷酸诱导组细胞形态变化较BME诱导组出现晚,且死亡率远低于后者.免疫细胞化学示Nestin、MAP2和βⅢ-tubulin阳性表达,MBP及GFAP为阴性表达.RT-PCR可见Nestin、MAP2、β-actin和βⅢ-tubulin mRNA阳性表达.结论亚砷酸和BME均可在体外诱导人胚胎和成年小鼠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但亚砷酸诱导更为缓和.

  • 亚砷酸对BEL-7402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跨膜电位、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戈良;张传海;翟志敏;葛勇胜;徐荣楠

    我们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在体外观察亚砷酸(AA)对肝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细胞及其分子学机制.

315 条记录 10/16 页 « 12...78910111213...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