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亚砷酸和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凌燕;蒲祖辉;卓家才;殷军明;蔡力生

    目的 比较亚砷酸(As2O3)与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ua,AP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1994-2010年).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12月.获取比较As2O3和ATRA治疗APL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以完全缓解率(CR)、治疗相关副反应为结局评价指标,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鉴定并纳入3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和6项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非RCT)共包括614例APL患者.目的均为比较As2O3和ATRA治疗APL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结果显示,AS2O3和ATRA治疗APL比较,针对CR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局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CI为1.81(0.87,3.77).针对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局指标比较的OR及其95%CI为1.01(0.25,4.06),提示亚砷酸和维甲酸对肝功能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采用As2O3治疗APL患者与ATRA疗效相当,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当.但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 亚砷酸联合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作者:施丹;曾婷;陆静忠;宋超英;卞锦国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联合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经病理确诊的NHL患者,均为复发难治性,采用亚砷酸联合EPOCH方案化疗。结果16例中CR 5例,PR 6例,SD 3例,PD 2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结论亚砷酸联合EPOCH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NHL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王景昌;吴涛;毛东锋;白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M3 亚型,多伴有异常染色体t(15 ;17)形成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 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APL 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临床上除有发热?感染?贫血和浸润等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外,常表现为广泛而严重的出血,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可有原发纤溶亢进[1]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者少见,本文现将解放军第三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 例具有此症状的APL患者病情报道如下.

  • 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38例分析

    作者:党惠兵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该院治疗的76例MDS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沙立度胺和环抱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MDS ,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微,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吕在明;张曦;陈幸华;刘林

    目的观察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治、复发、难治APL患者36例 ,采用亚砷酸为主的治疗方案,观察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初治APL的完全缓解率为81.8%,总有效率为90.0%;难治性APL的完全缓解率为57.1%,总有效率85.7%;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占67%,其他不良反应较轻.结论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安全,对复发/难治病例有较好疗效.

  • PML-RARa融合基因BCR3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欣;刘林;陈建斌;王建渝;肖青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ATRA联合ATO诱导治疗+序贯巩固化疗+ ATO/ATRA维持治疗,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在高危组与中低危组间,及不同PML-RARa融合基因亚型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高危组和中低危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0%和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0.0±14.5)%,(96.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66.7%±19.2)%,(93.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PML-RARa融合基因BCR1亚型组与BCR3亚型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8.6%和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年OS率分别为(95.7±4.3)%,(78.6±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DFS率分别为(92.9±6.9)%,(8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ATRA联合亚砷酸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尤其对于BCR3亚型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 亚砷酸治疗血液肿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严巨明;陈幸华;孔佩艳;魏立;刘红;王庆余

    目的总结亚砷酸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亚砷酸在治疗2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MDS-RAEB)、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B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例进步,1例缓解;APL患者5例CR1,1例CR2,1例PR;CML-BP患者2例CR,2例PR,1例NR;2例MDS患者1例基本缓解,1例无效.全部病例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用亚砷酸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疗效好,使用较安全;可作为治疗造血系统难治、复发性肿瘤的重要选择之一.

  • 亚砷酸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Meta分析

    作者:李丹露;马满玲;赵艳红;陈伟;周晋

    目的 系统评价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初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12期)、CNKI、WanFang Data、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ATO治疗AP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2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5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TO同全反式维甲酸(ATRA)相比,在CR率[OR=0.85,95%CI(0.54,1.35),P=0.50]、达CR时间[OR=-8.14,95%CI(-16.42,0.13),P=0.05]、复发率[OR=0.14,95%CI (0.02,1.21),P=0.07]、早期死亡率[OR=0.82,95%CI (0.32,2.06),P=0.67]和5年总生存率[OR=1.19,95%CI (0.54,2.60),P=0.66]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TO在高白细胞综合征[OR=0.32,95%CI (0.18,0.58),P=0.000 1]和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OR=0.05,95%CI(0.02,0.14),P<0.000 01]方面,低于ATRA组.结论 ATO在CR率、达CR时间、复发率、早期死亡率和5年总生存率方面,均与ATRA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但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限制,在临床上使用ATO时应结合患者情况谨慎使用.

  • 亚砷酸联合抗坏血酸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凋亡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蕾;徐建民

    目的研究砷剂联合抗坏血酸协同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凋亡的机制.方法将培养的MM细胞株KM3分为:①对照组;②ATO单药组;③ATO+AA组;④AA单药组;⑤ATO+α-生育酚组;⑥α-生育酚单药组.分别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GSH、H2O2水平.结果①ATO诱导MM细胞凋亡,AA增强其作用,α-生育酚减弱其作用;②AA降低细胞内GSH水平,α-生育酚升高细胞内GSH;③AA和α-生育酚均升高细胞内H2O2水平;④ATO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AA增强ATO的作用,α-生育酚减弱其作用.结论砷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敏感性与细胞内GSH水平呈负相关,砷剂通过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AA通过降低细胞内的GSH水平,增加细胞对砷剂的敏感性.选择其他的还原剂无此作用.

  • 维甲酸亚砷酸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珊;王椿;蔡琦;高彦荣;颜式可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id,ATRA)和亚砷酸(ATO)联合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诱导和巩固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7例初治APL患者予ATRA和ATO联合ATC方案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ATRA、ATO交替序贯巩固治疗,用巢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方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三次阴性者进入ATRA维持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CR 16例(94.7%),中位巩固治疗时间12月(8~13月).16例CR患者的中位血液学持续性完全缓解(CCR)时间58.1月(95%CI:48.6~67.8),中位分子生物学CCR时间为53.8月(95%CI:42.8~64.7).17例患者的三年总生存(OS)率(94.1±5.7)%,五年OS率(78.4±15.1)%.达到CR的16例患者中,三年无病生存(DFS)率(93.8±6.1)%,五年DFS率(71.4±14.6)%.结论 ATRA及ATO联合ATC治疗初发APL患者CR率高,CCR时间长,住院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小.定期监测融合基因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提高疗效.

  • 亚砷酸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在转移性肝癌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益军;翁永强;邱继刚

    目的 通过研究亚砷酸和FOLFOX4方案联合应用与单用FOLFOX4方案在转移性肝癌治疗中疗效的比较,以评估亚砷酸在转移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监测其不良反应,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晚期胃肠道肿瘤伴肝转移的患者共26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哑砷酸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组)以及单用FOLFOX4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26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的联合治疗.随访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242 d,中位生存时间281 d;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227 d,中位生存时间246 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2例,客观有效(CR+PR+SD)为9例;对照组CR 1例,PR 3例,SD 2例,客观有效(CR+PR+SD)为6例,2组客观有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疗效:2组中均无CR病例,其中治疗组PR 5例,无效(NC)6例,进展(PD)2例,客观有效(CR+PR)为5例,受益(CR+PR+NC)为11例;对照组PR 2例,NC 4例,PD 7例,客观有效(CR+PR)为2例,受益(CR+PR+NC)为6例.2组客观有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受益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砷中毒反应.结论 亚砷酸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亚砷酸不会增加常规化疗的毒副反应.

  • 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MVD和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盟辉;孔宪炳;王巧玲;阴红卫;轩诗进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亚砷酸(AA)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给予AA(AA组)、RFA(RFA组)、RFA+AA(RFA+A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治疗后第14 d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并分析M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AA组、RFA组及RFA+AA组肿瘤组织MVD依次降低,分别为(38.50士0.44)、(23.07±0.47)、(18.65±0.39)和(11.36±0.36)个/HP,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肿瘤组织VEGF表达阳性例数比也依次降低,分别为7/7、5/7、4/7和2/7,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D成正相关关系(r=0.47,P<0.01).结论 RFA+AA联合治疗能减少肿瘤组织的MVD,抑制VEGF的表达.

  • 亚砷酸与托泊替康等对人多药耐药卵巢癌细胞NIH-OVCAR-3的协同抑制作用及对比性研究

    作者:汪志霞;韩克;谈勇

    目的:研究亚砷酸(As2O3)与托泊替康(TPT)、顺铂(DDP)联合应用对人多药耐药卵巢癌细胞NIH-OVCAR-3的协同效应,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MTF法比较亚砷酸、托泊替康单独或联合及与一定浓度的顺铂联合应用,对人卵巢癌多药耐药细胞系NIH-OVCAR-3的抑制作用.结果:0.1μg.ml、1 μg/ml、10 μg/ml亚砷酸与0.5μg/ml、5μg/ml、50μg/ml托泊替康单用和联合应用均表现出细胞毒作用,联合应用时细胞毒作用分别为单用的1.10~1.53倍.相应浓度的托泊替康与0.4μg/ml、4μg/ml、40μg/ml顺铂联用时,其细胞毒作用为与相应浓度亚砷酸联用时的84%~97%.结论:亚砷酸与托泊替康联合应用对于人多药耐药卵巢癌细胞系NIH-OVCAR-3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并且亚砷酸与托泊替康联合应用的杀伤效应强于顺铂与托泊替康的联合作用.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3例临床观察

    作者:曾华;郑大林;黄林;何兴平;苏敏

    目的:观察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亚砷酸注射液10ml As2O3(10mg)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每次持续2至4小时,连续4周~6周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14天左右,两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10例初治患者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例;3例复发患者中,2例达CR,1例未缓解.结论: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好,毒性反应小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亚砷酸治疗实体瘤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太国;崔丹丹

    由于亚砷酸(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有非常高的治愈率和缓解率,大量细胞和动物实验证实亚砷酸对实体瘤也有较强的抑制杀伤作用,许多学者试图将亚砷酸应用于抗实体瘤.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应用亚砷酸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发现单用亚砷酸或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实体瘤有一定效果.本文就亚砷酸在治疗实体瘤方面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

  • 亚砷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的影响

    作者:胡宏;魏锦;陈静;王勇

    目的探讨亚砷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的影响.方法 11例初治的APL患者经亚砷酸治疗后观察血象及骨髓象的情况.结果亚砷酸治疗2周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基本无变化,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红细胞系3周后、巨核细胞系4周后则逐渐恢复造血.结论亚砷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基本无抑制.

  •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卢红;陈娟

    目的 探讨亚砷酸(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APL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1例.其中A、B、C组为观察组,D组为对照组.A组给予ATO化疗,B组给予ATRA化疗,而C组给予ATO联合ATRA双诱导化疗,D组给予普通化疗.观察各组的完全缓解率(CR)、达CR时间、凝血指标异常率及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A、B、C组的CR(分别为100%、81.2%、100%)均高于D组(37.5%);C组达CR时间短于A、B组;C组的凝血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A、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异常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肝功能损伤重,A组次之,B组再次,D组轻;D组的胃肠道反应及皮损较严重,且受影响人数多.结论 ATO联合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高,并可缩短完全缓解的时间,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诱导治疗缓解成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作者:郭鹏翔;王季石

    近日,我们对1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使用亚砷酸(化学名:三氧化二砷As2O3)和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获得形态学完全缓解(CR),现报告如下.

  • 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会朋;刘海英

    目的:探索采用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的8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亚砷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解毒方进行治疗,研究其效果.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65.8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没有显著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I)患者的效果比较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亚砷酸的治疗中效果研究

    作者:高英杰

    目的:深入剖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亚砷酸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全年中接受过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当中,随机选取40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40例患者均实施亚砷酸治疗法.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深入的剖析.结果:在初次接受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当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有效率高达95.24%.针对难治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治疗效果达到显效的患者有16例,有效率达84.21%.部分患者于治疗后,出现了高白细胞综合征,所占百分比为47.5%,未见其它的不适症状.结论: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应用亚砷酸,不仅能达到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这一目的,同时也可以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315 条记录 13/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