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神经解剖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신경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547
  • 国内刊号: 61-10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云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嗅鞘细胞与氯化锂联合修复成年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路;王吉兴;闫慧博;李凌霞;鲁凯伍

    为观察联合应用氯化锂(LiCl)后,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效果,并探讨二者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制作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OECs组、LiCl组、OECs +LiCl组及空白对照组.分期用实验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对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价及比较各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OECs组与OECs+LiCl组BBB评分较LiCl组与对照组在2周后各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1);OECs +LiCl组BBB评分在4周后显著高于OECs组(P<0.01);组织学检查观察到OECs组与OECs+LiCl组的组织学改变与LiCl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OECs+LiCl组相对于OECs组表现出更明显的促神经纤维再生.以上结果提示OECs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在联合LiCl后更加显著,表明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关系.

  • 胸髓半横断引起腰髓前角钙网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突触联系的变化

    作者:黄良;伍校琼;朱武;王慧;黄菊芳;蔡维君;罗学港;鞠躬

    为检测大鼠胸髓半横断后后肢运动功能状况和腰髓前角中间神经元的突触联系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本实验通过BBB评分、钙网蛋白(CR)和突触囊泡素(SYN)免疫荧光双标记及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鼠胸髓半横断后12 h时,后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BBB分值下降,从第3 d开始后肢功能逐渐恢复,BBB分值逐渐增加,至第21 d基本恢复正常;同时观察到腰髓损伤侧12 h时CR免疫反应阳性(CR-IR)神经元周围的SYN-IR降低,第3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至第21 d时升高;相关分析显示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与CR-IR中间神经元周围的SYN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5).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胸髓半横断后,与腰髓CR-IR中间神经无形成的突触联系出现可塑性改变,这种可塑性变化可能足后肢运动功能自发性恢复的形态学基础.

  • 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中相关脑区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差异研究

    作者:张志军;董玉林;刘晓娟;刘娟;夏春林;倪衡建

    为了探讨Parkinson病(PD)小鼠相关脑区的小胶质细胞反应性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用GSA I-B4-HRP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黑质致密部(SNc)、尾壳核(CPu)、腹侧被盖区(VTA)和额叶联合皮层(FrA)四个部位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进行了观察;同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了SNc和VTA中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Pu和FrA内TH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SNe中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cPu中TH蛋白的含量在MPTP腹腔注射后1 d即大幅度降低(降幅约为68%);在MPTP腹腔注射后3 d起SNc中TH阳性神经元的数和CPu中TH蛋白的含量逐步增加;小胶质细胞在MPTP腹腔注射后1~3 d的反应明显,然后逐渐减弱.VTA中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FrA中TH蛋白的含量在MPTP腹腔注射后降幅不明显(降幅约在15%),小胶质细胞在MPTP腹腔注射后1 d的反应较为明显,其它时段的变化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PD模型小鼠SNc和CPu中的小胶质细胞反应明显强于VTA和FrA区,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在SNc中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损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作者:柴勇;杨成;石增立;张丽霞;张敏

    为了探讨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本实验在解剖显微镜下机械性分离11.5 d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并制备细胞悬液,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原代和传代细胞进行巢蛋白(nestin)鉴定;加入胎牛血清诱导其分化后分别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鉴定.结果显示:11.5 d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经连续传代培养可形成较多克隆球,呈nestin免疫阳性;加入胎牛血清可诱导其分别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本实验结果提示,利用E11.5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管可成功培养出大量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抻经干细胞,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 聚酰亚胺薄膜电极与大鼠视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陈巍;郑华;刘培培;佘振珏;陆一樑;任秋实;周国民

    为了研究视神经胶质细胞与聚酰亚胺薄膜电极的黏附性及生物相容性、佳体外电脉冲刺激参数,为人工视觉假体材料的植入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从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入手,采用细胞毒性试验、黏附试验等多种生物学方法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建立电刺激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体外模型,观察脉冲电流对神绛胶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1级,无明显细胞毒性.聚酰亚胺薄膜电极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良好,该材料对大鼠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无损害,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神经胶质细胞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铺展良好并连接成片.在固定刺激脉冲的宽度和幅度以及刺激时间的情况下,频率越小,对细胞影响越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聚酰亚胺薄膜电极与大鼠视神经胶质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和生物相容性,并能形成有效的电脉冲刺激,是一种优良的视神经植入材料.

  •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内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阳性终末向外侧臂旁核的投射

    作者:叶明翔;葛顺楠;李金莲

    新近发现的Ⅰ型(VGLUTI)和Ⅱ型(VGLUT2)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已被作为谷氨酸能神经终末的标识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呈瓦补分布,显示二者可能存在功能差异.以往的研究也已经证实接受口面部浅感觉信息的三叉神经脊束核,特别是尾侧亚核(Vc)向外侧臂旁核(LPB)发出丰富的谷氨酸能投射纤维,但该投射纤维内究竟是哪一型的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承担谷氨酸的转运功能,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选用SD大鼠,综合运用顺行束路追踪[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分别注入一侧Vc、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Vi)、吻侧亚核(Vo)]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Vc、Vi和Vo内向LPB投射纤维内所含的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s)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将CTb分别注入大鼠一侧Vc、Vi或Vo后,在间侧的LPB内可观察到许多CTb顺行标记纤维,其中以来自Vc的标记纤维多,Vi次之,Vo少;(2)在LPB内可见部分CTb顺标终末同时表达VGLUT2样免疫阳性,但未见与VGLUT1样阳性终末的共存;(3)可观察到部分CTb/VGLUT2双标终末散在分布于NeuN标记的神经元的胞体周围,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大鼠口面部浅感觉、特别是伤害性信息从三叉神经脊束核向LPB传递的过程中,谷氨酸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其内谷氨酸转运功能的主要是VGLUT2.

  • 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增加新生大鼠下丘脑orexin A及延髓内orexin 1型受体表达

    作者:金伟中;宋娜娜;耿文叶;刘自兵;李莉;曹银祥;钱源;朱大年;沈霖霖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生前暴露于烟雾环境是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的首位原因,尼古丁是香烟烟雾中主要的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成分.为了观察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对新生大鼠下丘腩orexin A(OXA)及延髓内orexin l型受体(OXIR)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将20只雌性成年大鼠随机均分为二组,怀孕后第5 d开始每天分别皮下注射尼古丁6 mg/kg(模型组)或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直至分娩.随机选取模型组和对照组所产的新生大鼠(1~3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新生鼠下丘脑内OXA及延髓内OX1R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大鼠下丘脑内OXA免疫阳性细胞均有表达,且都主要存在于下丘脑背内侧区与穹窿周围,模型组的新生大鼠OXA免疫阳性细胞的相埘光密度(ROD)值高于对照组(P<0.05).延髓内OX1R免疫阳性细胞在两组内均有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腹外侧区和舌下神经核.在这两个区域,模型组新生鼠的OXIR免疫阳性细胞的RO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以上结果表明,出生前尼古丁暴露的新生大鼠,下丘脑OXA及延髓内OX1R的表达均上调,提示出生前尼古丁暴露改变了新生大鼠脑内OXA系统递质的释放和突触传递,这意味着脑内orexin系统参与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导致的各种疾患.

  • 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凋亡与caspase-3的表达

    作者:刘希伟;齐建国;王廷华

    为了研究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损伤前后的凋亡变化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本实验建立了一个模拟脊髓横断损伤后脊髓组分-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细胞机械损伤模型,并用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显示:(1)损伤前几乎未见凋亡的神经细胞,损伤后6 h凋亡细胞开始出现,损伤后12 h明显增多,1 d时达高峰,但损伤后3 d凋亡细胞开始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至损伤后7 d又开始增加,一直持续到损伤后14d;(2)相应时刻caspase-3表达趋势的改变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趋势的变化基本相同;(3)经过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干预后,凋亡细胞的数量与caspase-3的表达均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提示,机械损伤可以诱发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且此凋亡的发生可能与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Drebrin和SYP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海马内的表达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作者:柴继侠;姚君茹;于剑锋;陈明军;徐冲冲;朱新平;陈祖林;李瑞锡;彭裕文

    已知Alzheimer病(AD)患者脑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树突棘与突触的退化,而树突棘与突触的正常发育及病理改变均与树突棘肌动蛋白结合蛋白drebrin和突触前成分内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为探讨drebrin和SYP的表达与AD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先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测了6、9、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和同种野生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其海马内drebrin和SY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9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内dreb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已有下降,其学习记忆能力也相应地降低,12月龄时二者下降明显;但作为突触前成分中的SYP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则较前二者的出现为迟.本结果提示,drebrin的表达下降在AD早期行为学改变的分子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SYP的表达下降则在drebrin下降之后参与AD的进一步发展.

  • VR1与CGRP和IB4在大鼠结状神经节和岩神经节内的共存

    作者:王昭金;王延清

    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标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辣椒素受体(VR1)在大鼠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NG)和岩神经节(PG)内的表达,以及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植物凝集素(IB4)的共存.结果显示:VR1在NG和PG内中、小型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存在广泛的表达.许多VR1阳性神经元呈IB4阳性或与CGRP共存.在NG,CGRP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少,约有71.4%±3.8%VR1阳性神经元与IB4共存,只有7.1%±1.2%VR1阳性细胞与CGRP共存.PG内CGRP阳性神经元胞体数量较多,有55.7%±3.1%VR1阳性神经元与IB4共存;有38.7%±2.7%VR1阳性细胞同时呈CGRP阳性.两个神经节内IB4/CGRP双标神经元或VR1/CGRP/IB4三标神经元数量稀少.上述结果提示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节内存在VR1/IB4和VR1/CGRP两种不同的与伤害性刺激相关的VRI阳性神经元亚群.

  • 人参皂苷Rgl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建平;司银楚;朱培纯

    为探讨人参皂苷Rgl诱导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本实验采用无血清和单克隆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培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SCs的形态及其分化而来的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形态,并经图像扫描分析仪分析海马NSCs分化的细胞数量.实验分4组:5%胎牛血清组、5%胎牛血清+30 ms/kg人参皂苷Rgl组、5%胎牛血清+15 ms/kg人参皂苷Rgl组和5%胎牛血清+10mg/kg人参皂苷Rgl组.结果显示:海马NSCs在无血清培养下,可形成巢蛋白(nestin)和5-溴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球;在诱导分化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B-Ⅲ型微管蛋白(Tuj-1)与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细胞;图像扫描分析结果显示15 mg/kg人参皂苷Rgl干预组海马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高.此结果提示在一定浓度人参皂苷Rgl的作用下,海马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数量增多,为进一步研究人参皂苷Rgl对NSCs分化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 Evans蓝血管显影法在脊髓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侯瑞青;张星漪;吕建冰;米亚静;鞠躬

    为了观察脊髓损伤缺血L区的血管变化,本研究就灵敏有效的血管显影方法进行了探索.由于Evans蓝可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而且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血浆白蛋白受体,所以Evans蓝可能用于显示血管,并具有不同于常用方法的独特优点.我们尝试了Evans蓝液的不同配方及在染液静脉灌注前或灌注后固定的两种固定方法.Evans蓝液的不同配方为单纯Evans蓝、Evans蓝加明胶以及Evans蓝加明胶及铬明矾.我们观察到每一种配方都有其优缺点,而且能彼此瓦补.有的方法可进行免疫组化双标染色.由于许多物质与脊髓血管的病理变化有关,大多可用免疫组化染色予以显示,故此对脊髓损伤研究非常重要.

  • HMGB1在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神经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孙瑜婉;管英俊;于丽;袁丽丽

    为了探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NTDs)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预防人类NTDs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高温致金黄地鼠NTDs模型的基础上,研究HMGB1在高温致金黄地鼠NTDs神经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水浴处理后8、16,24、40、64 h(相当于胚龄第8、8.5、9、9.5、10.5 d)处死孕鼠,剖腹取鼠胚,制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NTDs发生过程中HMGB1在神经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孕鼠在水浴处理后8、16、24h,HMGB1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于鼠胚神经上皮细胞和周围间充质细胞的胞浆中;水浴后40、64 h,HMGB1表达部位出现了由胞浆向胞核的转移;高温处理后,HMGB1在实验组各期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均比对照组减弱.上述结果提示,HMGB1的表达变化与神经管发育密切相关,其表达降低足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 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大鼠中透明质酸合成变化及其在神经源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聂勇;蔡国平

    慢性神经源性疼痛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神经损伤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机制在疼痛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透明质酸(HA)近来被认为是炎症和免疫调节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分子.为了进一步研究HA是否参与到神经损伤后的病理过程中,我们检测了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CCI)大鼠损伤神经的HA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神经比较,HA的含量在损伤后7 d明显增加,HA合成酶(HAS)的表达也明显上调.4-甲基伞形酮(4-MU)是HAS的一种抑制剂,我们通过给予4-MU抑制HA的合成,研究HA在慢性神经源性疼痛中的作用,发现给药组CCI大鼠损伤足对热痛刺激的敏感性低于未给药组,同时IL-1β的表达量低于未给药组.以上结果提示HA可能通过对炎症因子的调控参与到损伤后的疼痛机制中,这一结果将有助于慢性神经源性疼痛的治疗.

  • 人野生型和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PC12细胞中的转染

    作者:兰丹梅;邬剑军;苏雅茹;陈嬿;蒋雨平;王坚

    为构建长期稳定表达人野生型和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的PC12细胞株,我们首先制备了慢病毒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PC12细胞,然后通过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synuclein-V5融合蛋白,PCR法扩增转基因PC12细胞的SNCA片段后进行测序检测突变基因,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细胞α-synuclein的表达,从而鉴定转基因细胞能否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结果显示:经测序,pLenti6/V5-SNCA-WT和pLenti6/V5-SNCA-A53T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免疫荧光染色示基因转染后,超过95%的PC12细胞中有α-synuclein-V5融合蛋白表达;转基因细胞的SNC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慢病毒表达载体成功整合入PC12细胞基因组;Weatern blot法检测结果示转基因PC12细胞能够过表达α-synuclein蛋白.以上结果表明我们已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和AS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且成功建立了稳定的过表达人野生型和AS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的PC12细胞株,这为进一步研究α-突触核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Parkinson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和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符鹏程;杨期东

    为了观察脑室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ein.STZ)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本实验选用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于第1 d和第3 d脑室注射STZ(总量3mg/kg)建立Alzbeimer病(AD)模型,15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利用RT-PCR方法检测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mRNA的表达变化;Nissl染色观察海马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脑室注射STZ后大鼠平均上台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靶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降低,SYP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Nissl染色见海马CA1区神经元减少.以上结果提示脑室注射STZ可损伤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海马CA1区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损伤有关.

  • 应用改变的Golgi-Cox染色方法检测纹状体内神经元的结构与形态

    作者:张磊;王斌;张琳;王敬彩;张敏;崔梦卿;张璐

    为了改变传统的Golgi-Cox染色方法,使其在纹状体神经元形态与结构的研究中更加稳定和有效,本实验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Golgi-Cox染色法,另一组采用改良的Golgi-Cox染色法.改良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改变了几个关键环节,包括溶液的配制、固定、包埋、切片和定影等,然后对两种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在所有的数据采集工作完成之前,切片上的标记足封闭的.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现改良方法能够稳定地显示更多的树突分支(增加50%)、树突棘(增加63%)和胞体(增加一倍).改良的Golgi-Cox染色方法比传统的Golgi-Cox染色方法更加稳定和敏感,在纹状体神经元树突和树突棘形态与结构研究中是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法.

  • Capsazepine抑制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线粒体转运

    作者:付敏;潘丽洁;孙朝晖;左焕琮;谢佐平

    capsazepine(CZP)是辣椒素的合成类似物,也是野香草型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TRPV1)的选择性抑制剂.TRPV1在体内有广泛的表达谱,使CZP有广泛的作用位点.除此之外,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CZP除了作用于TRPVI外还有更复杂的信号通路.本课题研究了CZ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网络内线粒体转运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机制.结果显示:20 μmol/L的CZP可有效抑制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中的线粒体转运.CZP急性作用不引起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也不引起细胞的凋亡.胞外更换为无外钙记录液,或者将GSK3g抑制剂SB415286与CZP共孵育,均不影响CZP对线粒体转运的抑制作用.然而,将BAPTA-AM与CZP共孵育,抑制了CZP对线粒体转运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CZP直接通过胞内钙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元的线粒体转运,与胞外钙流或转运蛋白的磷酸化无关.

  • EGFP和大鼠GDNF基因共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张阳;张志坚;陈东平;吴秀丽

    为了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GDNF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的表达,本研究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方法从P0大鼠小脑组织中扩增出GDNF基因编码区636 bp的片段,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将GDNF插入慢病毒转移载体PNL-IRES2-EGFP,构建PNL-GDNF-IRES2-EGFP.在脂质体介导下将构建成功的慢病毒三质粒系统共转染人胚肾细胞系(293T)包装生产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感染r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转导效率,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G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GDNF的基因序列经测序后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NL-GDNF-IRES2-EGFP经双酶切鉴定正确;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荧光激发可见大量绿色荧光,收集、浓缩病毒后测定其滴度为5.3×107pfu/ml;感染rMSCs结果显示:GDNFrMSCs组5 d转导效率为93.3%±3.17%,传代培养4周,下降到81.1%±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real time-PCR)、Western blot显示GDNF成功在rMSCs中表达.本结果表明,我们已经成功构建带有EGFP、GDN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获得GDNF-rMSCs基因工程细胞,但提高该工程细胞外源基因的稳定表达技术仍需进一步探讨.

  • 噪声暴露对豚鼠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卢连军;林颖;陈俊;查定军;邱建华

    为了探讨噪声暴露对豚鼠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ERK1/2磷酸化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将豚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暴露组又分为两组,暴露时间分别为4 h和6 h.然后用Evans蓝染色和硝酸镧示踪法检测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方法检验耳蜗组织中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噪声暴露后4 h和6 h,耳蜗组织Evans蓝的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镧颗粒仪滞留在血管纹毛细血管腔内,噪声暴露组镧颗粒分别见于毛细血管腔、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组织内;另外,噪声暴露组(4 h和6 h)耳蜗组织ERK1/2水平与对照组接近,但ERK1/2的磷酸化程度明显增加;两种噪声暴露处理对豚鼠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及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ERK1/2抑制剂PD98059可部分降低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以上结果提示噪声暴露可增加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ERK1/2磷酸化来实现的.

  •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对中枢5-羟色胺缺失小鼠orexin阳性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作者:邹慧莉;赵广宇;宿长军;李柱一

    为探讨中枢5羟色胺(5-HT)的缺失对正常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EM sleep deprivation)情况下orexin阳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中枢5-HT神经元缺失的条件件基因敲除小鼠(Petl-Cre/Lmxlb flox/flox CKO小鼠),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小鼠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野生型小鼠和中枢5-HT神经元缺失小鼠在正常睡眠状态及8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下丘脑内orexin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免疫纰化舣标法观察orexin/c-fos双标神经元占orexin阳性神经元的比例.结果显示:CKO小鼠睡眠剥夺前后orexin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未见明显差别,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亦末见统计学差别;在正常睡眠状态F(对照组),CKO小鼠orexin/c-fos双标神经元的数量与野生型小鼠相当,但睡眠剥夺后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睡眠剥夺组.本研究结果提示,作为维持觉醒的重要神经递质5-HT的缺失可能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觉醒水平,致使睡眠剥夺不能提高促发和维持觉醒的orexin阳性神经元的活性.

  • 缺血性脑损伤时MMPs、PA/PAI、TB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作者:吴艳云;余涓;翁绳美

    缺血性脑损伤无一例外可导致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结构的完整性破坏并使其通透性增加,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国内外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研究.

  • 神经调节蛋白1在神经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彬秩;屈艺;母得志

    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 1,NRG1)是一类含有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的营养因子.NRG1与其受体ErbB构成的NRG1-ErbB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密切相关.更好的理解NRG1-ErbB在神经发育中的机制有助于发展更有效的针对神经发育疾病的治疗措施,现就近年来NRG1在神经发育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神经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