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神经解剖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신경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547
  • 国内刊号: 61-10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2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解剖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云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NR1基因RNA干扰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体系的构建

    作者:贺育青;马全瑞;邵钰;李晨;刘娟

    目的:构建NR1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的海马神经于细胞体系,用于离体水平研究NR1对精神分裂症模型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293T细胞,将病毒原液稀释至不同病毒梯度,经过逐孔稀释法检测慢病毒滴度;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别加入MOI值为100、10、1的慢病毒,确定海马神经干细胞的适MOI值;海马神经干细胞体系中加入浓度为200 μmol/L的MK-801 24 h后,加入干扰NR1亚基的慢病毒12 h,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干细胞干扰效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海马神经干细胞NR1的蛋白表达.结果:(1)重组的慢病毒滴度可达2×108 ~2×109 TU/mL.MOI值为100时,海马神经干细胞转染率可达90%;(2)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感染慢病毒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中N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NR1基因RNA干扰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体系,慢病毒介导的shRNA可有效的干扰海马神经干细胞中NR1亚基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NR1对精神分裂症海马神经发生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丙烯酰胺暴露对幼鼠胼胝体PLP和MBP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德慧;古梓婷;赖胜敏;范玉宝;罗利;马宇昕;李国营;刘靖

    目的:检测断乳期幼鼠胼胝体髓鞘蛋白PLP和MBP的表达,探讨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染毒对幼鼠胼胝体部髓鞘发育的影响.方法:断乳期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低(18 mg/kg)和高(36 mg/kg)剂量组,每组12只,从出生后第22 ~42 d进行灌胃染毒.观测幼鼠步态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幼鼠胼胝体髓鞘蛋白脂蛋白(myelin PLP,PLP)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结果:ACR染毒后幼鼠的步态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ACR高剂量组幼鼠大脑PLP和MBP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一致,即ACR染毒后胼胝体PLP和MBP均表达减少.结论:ACR染毒可能会通过减少PLP和MBP的表达,抑制胼胝体髓鞘的形成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 靶向PSMB5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影响

    作者:李睿;黄菲菲;陆利;赵云鹤

    目的:优化20S蛋白酶体β5亚单位(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5,PSMB5)-shRNA慢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方案,观察PSMB5表达下调对NS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调控NSCs潜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PSMB5-shRNA慢病毒载体,并设错义序列对照,感染新生小鼠(postnatal day 0,P0) NSCs.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阳性率,计算感染率,RT-PCR、免疫印迹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PSMB5沉默效率和蛋白酶体活性.比较对照组和shRNA组神经球的数量和直径,利用CCK-8实验观察PSMB5基因沉默对NSCs增殖潜能的影响.Tuj1染色观察PSMB5基因沉默对NSCs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PSMB5-shRNA慢病毒感染NSCs24h后可见GFP荧光表达,48 h达峰值,传代后可见GFP稳定表达.其感染复数MOI为40,polybrene 3μg/ml时,感染48 h GFP阳性率可达92.5%±2.3%;PSMB5-shRNA组PSMB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降低66.49% ±4.81% (P<0.001)和33.1%±2.54% (P <0.001).PSMB5-shRNA组蛋白酶体活性较对照组下降43.4%±1.48% (P<0.01).shRNA组NSCs的增殖能力降低,神经球数量为126.5±8.4显著低于对照组163.5 ±9.5(P <0.01),神经球的平均直径为29.9μm±2.6 μm显著低于对照组42.9 μm±2.3μm(P<0.01).CCK-8结果表明PSMB5-shRNA组细胞吸光度值0.36±0.04,显著低于对照组0.59±0.03(P <0.001),PSMB5-shRNA组Tuj1+阳性率为39.13%±8.14%,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PSMB5基因沉默可降低NSCs蛋白酶体活性抑制P0期小鼠NSCs增殖分化能力.

  • 针药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薛娣;侯艳丽;王爱梅;陈萌

    目的:观察针药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和针药混合组,每组均为10只.利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构建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模型.电针组在“百会”和“水沟”两个穴位给予电针治疗,药物组采用补气化瘀药物进行灌胃治疗,针药混合组利用电针和补气化瘀药物相结合的联合疗法.用药结束后,观察并分析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情况、群体峰包位(population spike,PS)增幅情况、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在学习记忆方面: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平台所在象限内游泳的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与药物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在平台所在象限内游泳的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的次数均增多(P<0.05);与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针药混合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在平台所在象限内游泳的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多(P<0.01).高频刺激后PS增幅情况:模型组大鼠PS增幅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小(P<0.01),但电针组与药物组PS增幅均较模型组增大(P<0.05),针药混合组PS增幅又均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增大(P<0.01).在形态学方面:电针组与药物组海马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已有所改善,但针药混着组病理变化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电针与药物的联合应用更有利于保护海马神经元的正常形态结构和数量,改善其突触的可塑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脑血疏口服液灌胃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费学超;刘飞;李港澳;庄文欣;吕娥;李万忠;付文玉

    目的:研究脑血疏口服液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内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向大鼠脑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PD模型.将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D组、雷沙吉兰组和脑血疏口服液高、中、低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小胶质细胞(CD11b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中脑黑质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大鼠行为学检测和黑质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中剂量组的干预效果好.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D组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TNF-α阳性细胞和COX-2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经中剂量的脑血疏口服液干预后,两种胶质细胞、TNF-α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均减少,TH阳性细胞增多.Western Blot显示,与PD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雷沙吉兰组GFAP、CD11b、TNF-α和COX-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而中剂量组与雷沙吉兰组比较上述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可能通过抑制PD大鼠黑质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减少炎性因子分泌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海马P2X7受体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合并抑郁症大鼠中的作用

    作者:沈钰琳;熊伟;关书;刘丽娟;谭梦霞;李桂林;徐昌水;徐宏;刘双梅;梁尚栋;高云

    目的:研究P2X7受体拮抗剂亮蓝G (Brilliant Blue G,BBG)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合并抑郁症(depression,DP)大鼠痛敏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和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喂养4周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进行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以随机血糖≥16.7mmol/L筛选出2型糖尿病大鼠,再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3周,连续3周测定大鼠热痛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机械痛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糖水偏好试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和强迫游泳试验不动时间(immobility time of forced swimming test,IMFST),终筛选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合并抑郁症大鼠.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DNP+ DP)、模型+ BBG组(DNP+ DP+ BBG).采用RT-PCR、蛋白印迹等方法检测大鼠海马P2X7受体和IL-1β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合并抑郁症大鼠TWL、MWT和SPT值较Control组明显降低,DNP+ DP+ BBG组较DNP+ DP组显著升高.IMFST值DNP+ DP组较Control显著延长,而DNP+ DP+ BBG组较DNP+ DP组降低.RT-PCR、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海马P2X7受体和IL-1β的表达在DNP+ DP组与Control组相比明显增加,DNP+ DP+BBG组较DNP+ DP降低.结论:海马P2X7受体可能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合并抑郁症大鼠的痛觉传递和抑郁行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BBG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合并抑郁症大鼠海马中P2X7的表达以及抑制IL-1β的生成,从而起到缓解疼痛和抑郁的作用.

  • GMFB在高糖处理的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Müller细胞的影响

    作者:姜晓曼;樊峻晟;崔莲;朱彤;张介平;王娟;高芙蓉;田海滨;金彩霞;徐晶莹;张敬法;徐国彤;吕立夏

    目的:利用高糖处理Müller细胞,研究高糖条件下胶质细胞成熟因子B(glia maturation factor-β,GMFB)的表达情况和GMFB对Müller细胞的影响,揭示GMFB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1)用25mmol/L葡萄糖处理Müller细胞0,1,2,4和6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MFB的表达;(2)用自噬双标腺病毒(mRFP-GFP-LC3)感染Müller细胞后,1μg/ml重组蛋白GMFB处理Müller细胞0,2,4,8,12 h,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自噬情况;(3)1 μg/ml GMFB处理Müller细胞24h为实验组,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组,进行RNAseq,检测其基因差异表达谱,选取其中表达差异大于1.5倍且P<0.05的基因作为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1)经高糖处理的Müller细胞早期出现GMFB表达上调,以2h处理组的GMFB上调为显著,提示高糖刺激早期能引起Müller细胞的GMFB表达升高;(2)重组蛋白GMFB处理Müller细胞后,Western Blot在第4h检测到自噬被诱导,但很短暂.我们在24 h用免疫荧光检测,没有发现红绿荧光强度变化,提示双标自噬系统检测未检测到自噬发生,可能与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不同有关.(3)对GMFB处理24 h的Müller细胞抽提总RNA,进行RNAseq检测,显示在被检测的14411个基因中,实验组和正常组间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52个.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的有103个,下调的有44个.通过GO分析表明,GMFB与细胞代谢、细胞催化等生物过程相关.KEGG分析进一步发现GMFB与细胞黏附分子、轴突导向和胞质DNA感受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同时,炎症基因IL-33表达降低,提示GMFB有神经保护的作用.结论:GMFB在高糖诱导的Müller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说明GMFB可能影响细胞间连接,参与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等.该工作为理解GMF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GMF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验证.

  • TGF-β2对HA1800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韩笑;秦建兵;金国华;王璐;袁铭杰;李浩明

    目的:探讨TGF-β2对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株HA1800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1800细胞,培养基中加入外源性TGF-β2,分0 ng/ml、2 ng/ml和10 ng/ml组.EdU标记检测HA1800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TGF-β2能明显增加EdU阳性细胞的数量,并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外源性的TGF-β2还可以明显提升HA1800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TGF-β2能够调节体外培养的HA1800细胞的生长状态,促进HA180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Drebrin和Synaptophysin的表达与动态变化

    作者:耿丹丹;赵秀军;马隽;张展翅;王磊;崔慧先

    目的:观察原代海马神经元不同时期树突棘的变化以及树突棘蛋白Drebrin和突触囊泡膜蛋白SYN的表达水平.方法:光镜观察原代培养7、14和20 d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应用免疫荧光对Drebrin和SYN进行染色,观察树突棘形态和数量的改变.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检测Drebrin和SY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7d的海马神经元,未见树突棘结构,SYN斑点状阳性产物较少.随着海马神经元培养时间的加长,突起数量逐渐增加,14 d和20 d的树突棘数量和SYN阳性产物均显著增加.Drebrin和SYN蛋白表达水平也随培养时间的加长而显著增加.结论: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14 d已有树突棘形成,20 d显示出成熟树突棘的形态和数量.Drebrin和SYN的蛋白表达水平反映了树突棘和突触的形成和功能状态.

  • 特异性调控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活性对大鼠内脏痛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婧;王玉英;吴静;谭姣

    目的:通过光遗传学手段,特异性调控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锥体细胞活性的变化,观察对于大鼠内脏痛及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分为3组,随机注入AAV2/9-CaMKII-mcherry,AAV2/9-CaMKII-ChR2-mcherry以及AAV2/9-CaMKII-ArchT-mcherry病毒,特异性感染锥体细胞.病毒注射4周后,将光纤埋入双侧mPFC内,之后通过给予蓝光或黄光刺激激活含ChR2或ArchT的神经元,观察对于大鼠内脏痛和焦虑行为的影响.结果:AAV注射很好地感染了mPFC内的锥体细胞,表达ChR2的大鼠经蓝光照射后Fos表达量增高,内脏痛反应和焦虑行为受到抑制.表达ArchT的大鼠经黄光刺激后Fos表达量降低,内脏痛反应和焦虑行为增加.结论:兴奋mPFC内的锥体细胞对于内脏痛和焦虑产生明显抑制,而抑制锥体细胞则增强内脏痛和焦虑行为.

  • H2S对ATP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王娇娇;马洁;李超堃;李璐;宋景贵;李东亮

    目的:研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释放的调节,并探讨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元样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定的大鼠小胶质细胞随机分4组:(1)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2)ATP组:细胞接种24h后用ATp处理;(3)NaHS(sodium hydrosulfide,H2S供体)+ATP组:ATP处理前用NaHS预孵育30 min,且NaHS始终存在于反应体系中;(4)KN-62(异喹啉衍生物,嘌呤受体拮抗剂)+ ATP组:ATP处理前用KN-62预孵育30 min.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P38和JNK表达水平.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研究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元的影响,其方法与上述大鼠小胶质细胞处理相同.用倒置显微镜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变化及凋亡情况,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结果:当ATP浓度3 mmol/L时,大鼠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和IL-6水平增加(P<0.05),同时上调大鼠小胶质细胞p-P38、p-JNK蛋白表达水平(P<0.05).当ATP浓度5mmol/L时,小胶质细胞活化后的条件培养基可以使SH-SY5Y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其细胞活力降低(P<0.05).ATP引起的上述变化可以通过NaHS预处理而逆转(P<0.05),其作用与P2X7R阻断剂KN-62相类似.结论:H2S可下调被ATP诱导的p-P38和p-JNK MAPK蛋白表达,减少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对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 依达拉奉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节BV-2小胶质细胞激活的研究

    作者:袁云;李璠;韩宏;曾洪艳;赵晓姝;吴春云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系,将其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处理3h组和依达拉奉预处理1h+LPS激活3h组,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变化,包括Notch-1及下游的细胞内Notch受体结构域(intracellular Notch receptor domain,NICD)、重组结合蛋白抑制子(recombining binding protein suppressor of hairless,RBP-JK)、转移因子发卡和split-1增强子(transcription factor 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1,Hes-1),以及依达拉奉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ICD、RBP-JK、Hes-1)荧光表达出现明显增强,依达拉奉可显著减少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上述蛋白的荧光表达.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依达拉奉可明显抑制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tch1、NICD、RBP-JK、Hes1的蛋白表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影响其功能活动.

  • 慢病毒感染稳定过表达A2bAR基因的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陈小江;孙金萍;刘娟;贺育青;尚彤;邵钰;秦毅;马全瑞

    目的:旨在构建稳定高表达腺苷受体A2b (adenosine recepbor A2b,A2bAR)的SD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体系(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用于进一步探讨OPC上A2bAR的相关功能.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OPC,用携带A2bAR基因的慢病毒进行感染,嘌呤霉素进行筛选纯化,依照慢病毒载体中的荧光标签蛋白,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检测OPC上A2bAR的表达.结果:慢病毒感染后,具有绿色荧光的OPC细胞比例不足5%,在给予嘌呤霉素连续处理6d后,具有荧光标记的OPC比例趋于稳定,去除嘌呤霉素的干预后,细胞增殖明显,经传代培养,具有荧光标记的OPC比例高于8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2bAR的表达明显上调.获得较高纯度的携带A2bAR高表达基因的OPC,可以冻存、复苏以及传代.结论:采用携带A2bAR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成功感染SD大鼠OPC,构建高表达A2bAR的OPC体系,为A2bAR在髓鞘发育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 雌激素对抑郁症小鼠行为学和脑组织单胺类递质的作用

    作者:严琦敏;校建波;赵波;张新宇;付学锋;周柏玉

    目的:探讨雌激素低下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及神经生化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慢性应激组(CUMS)、卵巢切除+慢性应激组(OVX+ CUMS)和雌激素治疗组(E组,0.15 mg/kg),每组10只.给药组于每日应激前1h,ig给药,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1 d.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制备雌激素低下动物模型,采用CUMS法制备抑郁症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体征,行阴道上皮角化实验,通过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及体重测试(BWM)观察其行为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单胺类递质五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含量变化.结果:OVX小鼠,阴道细胞涂片未见动情周期变化连续7d.模型小鼠在第21 d,与Sham组比较,(1)OVX和CUMS小鼠体重增加(P<0.01),而OVX +CUMS则体重下降(P<0.01);(2)在OVX和CUMS小鼠,OFT水平和垂直运动得分减少(P<0.01),而在E组小鼠,OFT水平和垂直运动得分增加(P<0.05);(3)在OVX和CUMS小鼠,FST不动时间减少(P<0.01),但在E组小鼠,FST不动时间增加(P<0.01).(4)在OVX组小鼠,阴道脱落细胞呈现大量白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在CUMS和OVX小鼠,脑组织5-HT和DA含量减少(P<0.01),但在E组小鼠,脑组织中5-HT、DA含量增加(P<0.05,P<0.01).结论:小鼠抑郁行为可以由于雌激素低下诱发,并且与脑组织5-HT和DA含量下调有关.补充雌激素可能通过增加单胺类递质5-HT和DA含量在脑组织,从而改善小鼠抑郁行为.

  • SHH信号通路的激活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及其机制

    作者:洪乐鹏;汪光亮;王迪;王智明;邵帅

    目的:为探讨Sonic Hedgehog (Shh)信号通路激活剂,2,6,9-三取代嘌呤化合物(purmorphamine,PM)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动物中小鼠身体的协调能力、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7只C57BL/6J雄性8周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PM组、MPTP组、PM+ MPTP组,使用腹腔注射l-methyl-4-phenyl 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制作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应用悬杆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分别检测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数目,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阳性的小胶质细胞的形态以及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1)悬杆实验显示:在预处理PM24 h后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中,与MPTP组相比,PM+ MPTP组小鼠后爪抓到横杆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与control组相比,MPTP组中小鼠后爪抓到横杆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2)TH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ontrol组TH+DA能神经元染色很深,胞体密集,突起明显;与control组相比,MPTP组TH+DA能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质着色变浅,突起变短或者消失(P<0.01);与MPTP组相比,PM+ MPTP组TH+DA能神经元不仅使损失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而且细胞质染色变深,突起有所增多(P<0.01).(3) Ib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control相比,MPTP组小胶质细胞变大、形态不规则、突起变粗;与MPTP组相比,PM+ MPTP组小胶质细的胞体形态较小,突起呈现细长较多.(4) 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PTP组TNF-α和Iba1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MPTP组对比,PM+ MPTP组表达的TNF-α和Iba1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PM可改善PD模型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水平有关.

  • Notch/JNK信号在低氧致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苗莹莹;陈杰;张宾

    目的:探讨Notch1/JNK信号通路在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利用低氧条件培养建立缺氧模型.利用CCK-8实验检测在低氧诱导的不同时间,神经元的活性及siRNA干扰后神经元的活性;利用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与低氧组神经元中NICD,p-JNK,Caspase-3 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转染技术转染Notch1 siRNA或JNK siRNA至神经元中后,利用Westem Blot检测低氧组与转染组神经元中NICD,p-JNK,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缺氧情况下神经元活性较低,具有时间依赖性;缺氧情况下,神经元的NICD,p-JNK,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抑制神经元中Notch1的活性,可进一步抑制JNK,Caspase-3的表达,改善神经元活性.结论:缺氧导致神经元Notch1信号被激活,Notch信号调节JNK的磷酸化,磷酸化的JNK进一步促进Caspase-3的激活,从而降低神经细胞的活性或促进神经细胞的死亡.

  • 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的表达与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的空间及时间相关性

    作者:赵吉倩;路楚凡;杜鹃;薛睿;李宽;苏玉红

    目的:探讨正常鸡胚脊髓发育过程中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的表达时间和表达部位与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鸡胚脊髓内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的表达时间和表达部位及神经嵴细胞迁移路径,同时比较两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穿孔的方法在正常鸡胚一侧脊髓内过表达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观察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过表达对鸡胚脊髓内神经嵴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正常鸡胚脊髓发育过程中,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的表达时间早于神经嵴细胞开始迁移的时间.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表达由颅侧向尾侧呈节段性分布,而神经嵴细胞在节段性分布的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之间进行迁移;电穿孔过表达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引起相邻部位神经嵴细胞迁移路径的异常.结论: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的表达时间和表达部位与脊髓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密切相关.

  • 异氟烷预处理增强大鼠海马内M2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电磁脉冲所致神经损伤

    作者:张霞婧;田丽颖;王婧;喻倩;王晋;邵勇平;孙绪德

    目的:观察异氟烷预处理是否通过增强大鼠海马内M2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电磁脉冲所致神经元损伤.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异氟烷预处理组(IP组)和电磁脉冲照射组(EMP组)和异氟烷预处理加电磁脉冲照射组(IP+ EMP组).各组于照射后24h进行尼氏染色;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Arg-1的表达;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海马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与CON组相比,EMP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尼氏体明显减少,而与EMP组相比,IP+ EMP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尼氏体明显增多增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EMP组海马内Arg-1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EMP组相比,IP+ EMP组Arg-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EMP组海马内Arg-1的表达减弱;而与EMP组相比,IP+ EMP组Arg-1的表达明显增强.EMP组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含量较CON组增加(P<0.05),IP+ EMP组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含量较EMP组减少(P<0.05).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可通过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减少脑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减轻EMP所致神经元损伤.

  • 蛋白酶体活性对小鼠神经干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雪纯;李建毅;周晓芳;刘雪芹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活性对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活性氧(ROS)水平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寻求维持NSCs活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分离培养新生(p0)和成年(P90)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比较P0和P90 NSCs成球数量和增殖能力,荧光酶标仪检测蛋白酶体活性,DCFH-DA法测定ROS水平.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激活剂18α-GA分别作用于P0和P90 NSCs,CCK-8法、DCFH-DA法和JC-1染色检测蛋白酶体活性改变对NSCs增殖能力、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P90 NSCs神经球直径和数量较P0明显减少,增殖活性较P0 NSCs明显下降(P<0.001).此外,P90 NSCs蛋白酶体活性较P0 NSCs降低0.55 ±0.03(P <0.05),但ROS水平却较P0 NSCs升高13.25 ±0.12倍(P<0.001).MG132作用后P0 NSCs 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其中10μmol/L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31%±8.4%(P<0.001),增殖活性却降低54.4% ±7.8% (P <0.001);MG132组NSCs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下降.相反,18α-GA作用后P90 NSCs 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其中6和8 μg/ml组分别下降2.77±0.20和2.78 ±0.32(P< 0.01),增殖活性却是对照组的3.76和5倍(P<0.001);18α-GA组NSCs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升高.结论:蛋白酶体活性与NSCs ROS水平密切相关,激活蛋白酶体活性可减少ROS对成年NSCs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提高NSCs增殖活力.

  • 白藜芦醇预处理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

    作者:逯冉冉;耿建红;张群英;付文玉;赵兴军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海马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白藜芦醇治疗组(Res).Res组大鼠连续7d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每日30 mg/kg,由2% DMSO溶解),Sham组和I/R组注射同等量2% DMSO;7 d后Res组和I/R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h.Sham组仅分离暴露一侧颈内动脉,不插入线栓;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脑组织TTC染色;尼氏染色;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GSK-3β和星型胶质细胞(GFAP)数量及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GSK-3β、p-GSK-3β、β-catenin蛋白水平表达量.结果:再灌注24h后,尼氏染色显示与I/R组相比Res组海马区仅有少量的神经元破碎和消失,形态尚完整(P<0.05),同时行为学评分和梗死面积也低于I/R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I/R组相比Res组GSK-3β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伴随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数量减少(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免疫组化表达趋势结果一致Res组GSK-3β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I/R组,而p-GSK-3β、β-catenin的表达量均增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有效的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

  • 胰岛素受体在猕猴腰段脊髓及相应背根神经节中的分布

    作者:王波;谷政慧;肖扬;王博宇;李婧;李辉;寇珍珍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在猕猴脊髓腰段第4 ~6(L4 ~L6)节段及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glion,DRG)中的形态学分布特点.方法:取1只成年猕猴的L4~L6节段脊髓并留取相应节段的DRG置于固定液中.脊髓冷冻水平切片(30 μm)平均分为4组,分别行Nissl染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对照组处理,再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DRG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对照组处理,再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胰岛素受体分布于猕猴腰段脊髓L4~L6节段及相应节段的DRG中:(1)在腰段脊髓L4~L6节段,背角可见胰岛素受体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终末,并大量分布于背角浅层(集中在第Ⅰ、Ⅱ层),腹角也可观察到散在胰岛素受体阳性神经元;(2)在L4~L6节段对应的DRG中,胰岛素受体阳性产物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型(20μm<直径≤40μm)、小型(直径≤20 μm)神经元.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灵长类动物脊髓和DRG中胰岛素受体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 大脑皮层Ⅰ型mGluRs参与突触可塑性调控的机制

    作者:杨日升;涂可;陈涛;李金莲

    Ⅰ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 sysytem,CNS)中参与了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控兴奋性神经信号传导,参与痛觉、痒、以及药物成瘾的产生,并且与癫痫、脑缺血、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联系[1].然而,以Ⅰ型mGluRs为药物靶点的药物并不广泛,主要是其作用的机制并不清楚.而研究mGluR1/5在神经系统中发挥功能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原理从而开展以之为靶点的药物筛选与研发.

神经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