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

中医研究杂志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중의구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6910
  • 国内刊号: 41-11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韩颖萍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培土利水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8例

    作者:李旭

    目的:观察培土利水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本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据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ACEI和少量β受体阻滞剂及能量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并发肺部感染者应用抗生素,电解质紊乱者及时纠正至正常,伴有缺氧者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培土利水法,加服中药益气健脾利水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白参10 g,白术25 g,茯苓30 g,薏苡仁30 g,桂枝6 g,泽泻10 g,猪苓15 g,陈皮6 g,葶苈子20 g,大枣10枚.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6.55%;对照组基本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有效率占80.36%.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胸闷、喘促和心功能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培土利水法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

  • 蠲痹强脊方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

    作者:刘福华;尹国富;石海军;岳敏;聂建平

    目的:观察蠲痹强脊方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60例活动性A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沙利度胺、洛索洛芬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蠲痹强脊方 (由熟地黄、川续断、狗脊、羌活等组成)熏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均治疗 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病情活动指数、病人总体评价、患者躯体功能、肿胀关节总数、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评估和实验室炎性指标,并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满意25例,疗效不满意5例;对照组疗效满意15例,疗效不满意12例.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 ASAS 20方案中各项指标积分改善情况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实验室炎性指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蠲痹强脊方熏蒸治疗能有效地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活动期的炎症反应,安全性高,是治疗AS活动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 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45例

    作者:王丽萍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中风风痰入络证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取低盐、低脂或低糖饮食,并根据情况给予脱水、降压、降脂、降糖等基础治疗,治疗组45例给予祛风化痰通络汤(半夏、胆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地龙、当归、赤芍、鸡血藤等组成)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口服和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4例,进步8例,无效3例,恶化1例,死亡0例,有效率占91.11%;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8例,进步9例,无效9例,恶化1例,死亡1例,有效率占72.50%.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有较好疗效.

  • 耳穴压豆配合隔姜灸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60例

    作者:王红;王绍霞;张红雨;荫晴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穴位隔姜灸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前后静脉滴注止吐药物阿扎司琼,治疗组化疗前后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法及穴位隔姜灸法.结果: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90.0%;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有效率占78.3%.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隔姜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阴阳辨证疗法结合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30例

    作者:周志英

    目的:观察阴阳辨证疗法结合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院心理科就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照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治疗期间均不联合其他抗抑郁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睡眠障碍者可联合小剂量苯二氮平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阴阳辨证疗法,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阴阳辨证治疗个别辅导.2组均以8~1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随访1 a.结果:治疗组完成观察28例,痊愈20例,显著进步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6.43%;对照组完成观察27例,痊愈13例,显著进步5例,有效3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77.78%.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辨证疗法结合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起效快,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 中风膏治疗急性脑出血45例

    作者:李妍怡;东红;窦友义;杨瑞龙;刘志军;张谦;刘凯

    目的:观察中风膏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发病24 h内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采用脱水剂、神经营养剂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风膏5 g/次,1次/12 h,采用口服或鼻饲的给药方法,共30 d.按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标准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30 d、治疗后9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以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的百分数判定2组疗效,以治疗后90 d末BI评分值为标准进行进行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0 d、9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idit分析显示治疗后30 d、90 d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30 d和90 d BI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90 d日常生活依赖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采用中风膏治疗安全有效,且远期疗效更为明显,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 运用现代医学思维范式对中医理论原创思维及方法探讨

    作者:文纪平

    中医学的原创思维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循环范畴"的基础上,它是运用状态分析法研究开放系统(有机体)内部谐伴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维护系统整体状态回归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来探讨机体生理病理、疾病与治疗,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本文运用现代医学思维范式对传统中医理论原创思维及方法进行阐释.

  • 阴阳翻译之新思路

    作者:王瑾;周建伟

    yin and yang 是现在对于阴阳翻译中常用的一种译法.本文根据英语中一类词试提出GICLAW译法.阴为GIC--gloomy,inward and cool.阳为LAW--light,activity and warm.阴阳的此译法在中医诊断、阴阳学说及脏象学说中具有合理性,既较全面的概括了阴阳的属性及其内涵,又能够较容易的被英语国度的人们理解.

  • 论《内经》五藏风

    作者:周昱畅;周昱上;赵国惠;吴航

    五藏风是中医外感表证还是中风病之一种,历代对此争议很多,本文以<素问·风论>篇中对五藏风的相关记载为主线,以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有关记载为辅助,对五藏风的病性归属、临床症状表现及五藏引起中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阐释.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8例

    作者:周珊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29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抗真菌药物治疗,中医辨证分型给予口服汤药、中药熏蒸、外敷患眼等方法综合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治愈16例(16眼),好转10例(10眼),无效2例(3眼),有效率占92.85%.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真菌性角膜炎的发展,预防形成严重后果和致盲,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 新制眼内出血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5例

    作者:齐瑞玲;吕海江

    目的:观察新制眼内出血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新制眼内出血方(茜草、仙鹤草、蒲黄、川牛膝、石菖蒲、牡丹皮、茺蔚子、三七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45例(46眼)进行治疗,每日1剂,水煎,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远视力、眼底情况、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的改变.结果:治愈6眼,显效20眼,有效12眼,无效8眼,有效率占82.61%.结论:新制眼内出血方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 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

    作者:韩丽华;莫晓飞;范红玲

    目的:观察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水煎,每日1剂,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2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3%.结论: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91例

    作者:刘莉萍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炎性包块患者91例,采用解毒活血散结汤(连翘、败酱草、三棱、莪术、大黄、昆布等)保留灌肠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70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93.4%.结论:解毒活血散结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包块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感冒80例

    作者:白建军;唐引引;岳静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0.5~0.7 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另服解表达邪、宣肺合营中药.结果:治愈30例,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明显.

  • 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不寐经验

    作者:芦少敏

    王自立主任医师为甘肃省中医院消化科、肾病科的创始人,并创立<甘肃中医>,担任<甘肃中医>主编15 a.王老认为熟读经典、明辨病机、灵活辨证、师承传授是学习中医的根本,这样诊病可不拘于方而立于法,从而达到治病必求于本,这也是王老一贯的思想.本文选用4例王自立主任治疗不寐的临床体会,一是推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二是说明辨证论治在临床诊病的重要性.

  • 唐祖宣主任中医师运用温阳法治疗雷诺病经验

    作者:刘韧;唐静雯;许开威

    唐祖宣主任中医师是全国名中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周围血管病专家,中国社科院聘请的中医国情调研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唐老认为雷诺病的病因为寒邪乘袭和情志刺激,病机为气虚血瘀、阳虚阴盛;治疗时常采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法,将该病辨证分为阳虚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分别论治,对于血虚为主者,重用活血祛瘀药,治疗以通络化瘀除湿、疏肝温肾为主,溃破者酌加清热之品.本文将唐老应用温阳法治疗雷诺病的经验加以归纳整理,以利于继承并推广其学术思想.

  • 侯士良教授对中药的认识

    作者:刘秋艳

    侯士良教授(1939-),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名老中医工作室导师,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本文探讨侯士良教授关于中药的学术思想,他提出学习、研究与运用中药应围绕中药的品种、质量、疗效与安全展开,即辨清中药品种、提高中药质量、增强中药临床疗效、确保用药安全.笔者通过跟师学习,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导师关于中药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阐述,以供同道参考.

  • 刘爱华教授从胆郁论治消瘅经验

    作者:蔡恩平;谭高峰

    刘爱华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医、教、研工作30余a,师承于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对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教授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认为消瘅除与过食肥甘、久坐少动等关系密切外,还与现代人经久熬夜、不吃早餐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胆经气虚或胆郁不利.本文介绍刘教授从胆郁论治消瘅的临床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 马云枝教授治疗帕金森病辨证遣药组方特色

    作者:张小存

    马云枝教授系首届河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a,对帕金森病有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依据大量临床实践及辨证论治与疾病发展的统一性,从肝脾肾虚损立论,重视风痰瘀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提出以养肝健脾益肾为要,以熄风化痰、活血化瘀为辅,坚持中西医并重,分期论治.现对帕金森病的症状改善、病程延缓及减轻西药毒副作用做以下论述,以供同道参考.

  • 李德珍主任医师运用麻黄经验

    作者:王抗战;李德珍;蒲成哲

    李德珍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天水市名中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天水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本文介绍了李老师临床运用麻黄治疗多种病证的经验总结.他认为麻黄不仅仅是一味发汗峻药,要因时、因地、因人、因证而异,在剂量、时间等方面用之得当,配伍有法,会方简而效捷.现将李老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 邵素菊教授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作者:于小普

    邵素菊是全国名老中医邵经明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医疗、科研工作.邵教授继承邵老学术思想,认为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病机为温毒内蕴、热伤血络,或肝郁化热、血失所藏,或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或心脾亏损、气不摄血导致血溢脉外而发病.邵教授强调临证时必须寻因澄源,明辨病机,紧扣病机,因证施法,对症用药,重用甘寒,但因病情错综复杂,治疗时不可固守一方,要灵活多变,或一法为主,或两法互用,或多法并存,巧妙用药,方可获得良效;在治疗时不可运用克伐伤正之汗、吐、下3法,若必须用时,也只能给予小剂量恰中病情为宜,以免给患者造成伤害.

  • 衰老动物模型的遴选

    作者:周倩倩;李应东

    在衰老与抗衰老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各种动物衰老模型如D-半乳糖所致的亚急性衰老模型、自由基损伤衰老模型、去除胸腺致衰老模型等,与自然衰老动物模型相比,存在造模周期短,价格便宜等优点,故在实验中应用广泛,但各种模型是否可以模拟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衰老过程,尚有待考证.本文就实验研究中衰老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估做一总结,从而探讨实验中如何遴选衰老动物模型,旨在为相关试验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 高催乳激素血症动物模型机制探讨

    作者:彭晓佳;李燕

    高催乳素血症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为了进一步掌握其发病机制,国内外开展多种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否成功,成熟的动物模型是基础,但目前国内外高催乳激素血症动物模型多种多样,缺乏一个较规范和较成熟的动物模型.本文探讨了各组动物形成高催乳激素血症模型的机制,得出大多数模型都是通过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促进泌乳素的分泌这一途径进行干预的,这一理论与临床上非器质性高催乳激素血症发病机制是一致的.现将几种药物造成高催乳激素血症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作用机制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 扶正败毒颗粒对脓毒症大鼠腹腔感染所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丁超;高翔;苏秀平;王静;吴桂玲;张韧;陈晓敏

    目的:观察扶正败毒颗粒对脓毒症大鼠腹腔感染所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参考文献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乌司他丁组、扶正败毒颗粒组及乌司他丁联合扶正败毒颗粒组(以下简称联合组),每组36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观察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肠组织含水量、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肠组织含水量升高,肠组织IL1、TNFα表达水平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脏器组织学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扶正败毒颗粒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肠组织含水量下降,肠组织IL1、TNFα蛋白表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脏器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以联合组尤为显著.结论:扶正败毒颗粒能够明显减轻感染,减少脓毒症大鼠肠组织含水量,降低肠组织炎性因子IL1、TNF α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脏器损伤,具有明显的抗炎和保护腹腔感染所致肠损伤的作用,联合乌司他丁可明显增强此疗效.

  • 通络益智散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海马病理学的影响

    作者:孙红旭;戴恩来

    目的:探讨通络益智散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行为学、海马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改良的脑缺血再灌注法建立VD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通络益智散大剂量组、通络益智散小剂量组5组.其中通络益智散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以31.4 g/(kg·d)、7.85 g(kg·d)的药液灌胃;尼莫地平片组予以0.010 g/(kg·d)的药液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 d.造模后7 d及术后4周进行跳台测试,对大鼠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受电击潜伏期明显缩短,受电击时间明显延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各治疗组海马神经细胞有所集中,变性细胞水肿缓解,细胞排列较有序.结论:通络益智散具有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

  • 4法治疗消化道肿瘤

    作者:赵明芳;李应宏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疗法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尤其在肿瘤患者的康复中,中医中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采用扶正培本、养阴扶正、温阳扶正、养阴清热4法治疗消化道肿瘤,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 葛根芩连汤妙治儿科疾病

    作者:王军仓

    葛根芩连汤出自于<伤寒论>,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4味药物组成,具有解表清里、厚肠止泻之功效,是仲师专为表邪未解里热炽盛的太阳阳明协热下利之证而设.本文以葛根芩连汤加减主之治疗小儿热痢、麻疹、鹅口疮、痿躄、脱肛等显阳明经气热盛熏迫内扰之证,效如桴鼓.

  • 泻法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李瑞娟;王燕

    本文从辨证论治详探泻法的种类、临床用药情况及特点,举例说明泻法在临床治疗疾病中独到的优势,显示出辨证辨病相结合,发挥中医中药特色,扩大了临床治疗思路.现将泻法的出处、种类、临床应用的相关内容论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研究进展

    作者:叶呈枫;张殷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属中医学"视瞻昏渺"、"萤星满目"范畴,中医学对其辨证分型、治法用药的认识已久,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10a来,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相关研究,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治疗进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方式及疗效进行的研究综述如下.

  • 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

    作者:秦尔奇;苑家敏

    变应性鼻炎临床以鼻塞、鼻痒、流涕、喷嚏为主症,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刺法、灸法、中药内服外敷法等.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穴位贴敷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文献,对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总结,认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其医疗成本低廉、治疗方法多样,痛苦小、见效快、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

  • 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作者:琚玮;李瑞星

    发作性睡病为慢性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为时短暂的、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多伴有一种或数种症状,包括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幻觉.该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一旦发病多持续终身,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学认为,发作性睡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和,阳不出于阴,关乎五脏六腑,与脾、肾关系为密切,分为虚实两端,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药治疗多采用药物疗法、针灸治疗等,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辨证及治疗尚无统一的认识及标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发作性睡病取得了一些进展,使人们对该病的中医诊疗予以一定关注.本文将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进行了归纳总结.

  • HPLC法测定盆炎净片中咖啡酸的含量

    作者:宋汉敏

    目的:建立盆炎净片中咖啡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盆炎净片中咖啡酸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填料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22:78,磷酸调节pH值至4.0),流速1.0 mL/min,柱温40 ℃,检测波长为323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21%,RSD为2.0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盆炎净片的定量控制.

  • 正交试验优选杞菊地黄丸的干燥工艺

    作者:马新换;肖正国;马琴国;李季文

    目的:优选杞菊地黄丸的干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所含水分及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综合评分,优选干燥工艺.结果:佳干燥工艺条件为A2B3C2,即干燥温度60 ℃、干燥时间28 h、物料厚度为 2 cm.结论:该工艺条件稳定,可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圣济总录》脾胃藏象辨证论治思想的临床意义浅析

    作者:郝军;郝纪蓉

    <圣济总录>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以藏象学说为指导,从脾胃对多种病证进行了辨证论治,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目前临床从脾胃治疗多种病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作用.本文对<圣济总录>从脾胃治疗胸痹、中风、消渴和积聚等病的临床意义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

  • 孙思邈学术思想探

    作者:刘有明;水思源;陈玉铭

    目的:探讨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中医学术思想.方法:研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对其高尚医德、精湛医技及其对伤寒、养生和方剂学的贡献进行深入研究,参照古代各位医家的观点,予以深刻阐述.结果:孙思邈养生方法独到,研究伤寒精深,创立新方众多,为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结论:大力研究孙思邈医学,振兴中医,刻不容缓.

  • 岭南现存中医喉科专著述论

    作者:郭强

    岭南气候湿热,民众易患喉病,医家们在长期治疗喉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这些经验部分保存在岭南古代的喉科医书里,本文挖掘整理出现存的岭南喉科专著,并从作者简介、主要内容、版本情况以及学术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黄帝内经》因人制宜用药规律探析

    作者:晋钰丽;晋利芳;晋钰;晋玉林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对病变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治疗时,除掌握疾病的一般规律外,还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制定出适宜于病情的治疗方法,这就是因人制宜的用药规律的基本精神.本文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从机体的体质、年龄、性别、社会因素4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因人制宜的用药规律,使<黄帝内经>用药规律理论更能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中医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