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道CT诊断通过不同剂量对比剂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丽媛

    目的:探讨胃肠道CT诊断通过不同剂量对比剂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300例胃肠道CT诊断患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在扫描前1h进行1000ml对比剂口服,B组在扫描前0.5h进行1000ml口服,C组在扫描前0.5h进行500ml口服,分析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剂量的对比剂使用后所反应的不同部位CT诊断情况差异.结果:A与B组达到的胃肠道充盈情况显著比C组更好,p<0.05;而A组与B组之间的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做胃肠道CT诊断前的0.5至1h进行1000ml对比剂口服使用会达到更好的胃肠道充盈状态,有利于检查效果的保障.

  • 颈部单倍与双倍剂量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作者:刘英娥;刘珍友;吕健

    目的探讨使用双倍剂量对比剂在颈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检查中的优势。方法选取行颈部CE-MRA检查的患者400例,200例用单倍剂量对比剂,200例用双倍剂量对比剂,行3D-CE-MRA扫描,经大密度投影法(MIP)重组获得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所得结果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例使用单倍剂量对比剂的患者,图像质量优者为122例,良50例,差28例;200例双倍剂量患者,图像质量优者165例,良30例,差5例。结论采用双倍剂量对比剂所获得的颈部动脉血管图像优于单倍剂量对比剂所得的图像质量,有利于减少误差。

  • 预测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中应用CMV和CrCl比值的重要价值

    作者:李然;王德良

    目的:针对对比剂剂量同肌酐清除率比值预测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重要性实施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冠脉介入诊疗的1 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的时间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对比剂剂量/肌酐清除率的理想临界值.同时,对于对比剂剂量/肌酐清除率同术后对比剂肾病之间的相关性展开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出现率统计结果为2.87%;对比剂剂量与肌酐清除率比值预测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佳临界值是2.88,得到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63.5%、79.6%;对比剂剂量与肌酐清除率比值大于和等于2.86组的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同低于2.86组的发生率相比较明显更高.通过展开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对比剂剂量与肌酐清除率比值大于或等于2.88,与术后对比剂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OR =2.14,95%CI=1.22~3.72,P=0.007);对于病例展开一年时间的随访,分组依据为CMV/CrCl=2.88,经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在随访过程中,比值大于等于2.88组的患者同低于2.88组患者相比较,存在更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在进行预测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中,可以将对比剂剂量与肌酐清除率比值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 短时间动静脉重复使用对比剂对肾脏损伤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宋瑞芳;吕良冬;陈法东;蔡蓓蓓;缪初升

    目的:观察短时间动静脉重复使用对比剂对肾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合理时间间隔对对比剂动静脉重复使用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已行冠状动脉276例,随机分试验组134例和对照组142例,试验组行冠状动脉增强CT(CTangiography,CTA)检查后2周内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c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照组的时间间隔2~4周.记录两组患者血肌酐(入院、72 h和12个月),计算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和12月≥20%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率,比较两组及不同亚组CIN和12月≥20% eGFR下降率的区别,同时分析与术中对比剂剂量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例和术中对比剂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GFR≥60 ml·min-1·1.73 m-2亚组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CIN和12个月≥20% eGFR下降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肌酐<60 ml·min-·1.73 m-2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CIN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在12月≥20% eGFR下降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和12月≥20% eGFR下降率与术中对比剂剂量比较,大剂量对比剂组和非大剂量对比剂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2周内动静脉重复使用对比剂是安全可行的,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2周内使用会增加CIN风险,但不会造成远期肾损伤.短期大剂量对比剂会增加CIN和远期肾损伤风险,需注意控制对比剂量.

  • 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在提高图像CNR、降低对比剂使用量中的应用

    作者:叶芮英

    目的 探究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在提高图像对比噪声比(CNR)、降低对比剂使用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行上腹部CT平扫以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12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应用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对比剂含碘量为300 mg/kg,并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获得A组图像;然后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AISR)获得B组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CT平扫模式(120 kVp),对比剂含碘量为450 mg/kg,采用FBP获得C组图像.比较三组图像在40 keV、50 keV、60 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以及肝、胰、门静脉、腹主动脉的CNR,并对三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 三组在40 keV、50 keV、60 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87.72、246.35、51.98、127.50、23.15、48.96,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40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组图像噪声低于B组和A组(q分别=8.32、9.37,P均<0.05);在50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时,B组和C组图像噪声均明显低于A组(q分别=5.73、6.84,P均<0.05);在60 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时,B组图像噪声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q分别=3.83、3.63,P均<0.05).三组在40 keV、50 keV、60 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肝、胰、腹主动脉(门静脉)CN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8.52、33.94、60.59、72.70、69.38、44.06;8.27、33.65、42.68、79.84、45.73、80.93;10.64、33.14、31.12、59.96、62.93、39.12,P均<0.05).在40 keV、50 keV、60 keV时,B组动脉期肝、胰、腹主动脉CNR值和门静脉期肝、胰、门静脉CNR值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16.73、8.72、12.71、10.82、14.65、15.71、11.67、12.51、8.77、10.52、9.79、13.80;8.79、12.83、10.62、14.62、10.81、8.51、10.66、12.79、13.72、9.81、10.53、12.49;4.49、5.64、6.82、10.53、7.52、5.93、11.61、9.27、6.31、10.65、9.51、10.11,P均<0.05).三组在40 keV、50 keV、60 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2.58、77.97、18.30、25.04、4.25、5.14,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40 keV、50 keV、60 keV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时,B组的图像评分高,明显高于A组和C组(q分别=6.94、7.81、6.02、7.10;3.77、4.58、3.20、4.13;2.97、2.29、2.58、2.02,P均<0.05).结论 上腹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能够获得与常规CT平扫模式的对比剂用量,联合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后,不仅能提高图像CNR以及降低对比剂用量,而且能提高图像质量.

  • 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丰章;巫启恒;胡含明;邹南安;刘霞;熊建忠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血管造影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神经内科具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A)10例及常规剂量组(B)9例,管电压、碘对比剂分别为80kV、50ml和120kV、80ml进行血管CTA成像,并进行相应后处理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血管强化程度、X线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患者检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混合斑块及血管狭窄的能力、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形态、直径及斑块成分,并对其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作出较精确的判断。大能降低约58.3%的X线辐射剂量及37.5%碘对剂摄入量,有效的降低了X线对人体的电离辐射总量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因此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比较安全,值得推广。

  • 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中双低方法可行性研究

    作者:于天平;刘吉华

    目的 探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triple-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TRO CTA)中联合应用低浓度对比剂与低管电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90例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行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根据使用对比剂浓度和管电压的差别分成A组(对比剂浓度270mgI/ml,管电压100kV)和B组(对比剂浓度320mgI/ml,管电压120kV).记录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剂碘剂量、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图像CT值、噪声值(image of noise,N)、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总体图像质量(overall image quality,OIQ),统计分析后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对比剂碘剂量、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一般资料、图像CT值、噪声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总体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方法进行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在保证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对比剂碘剂量和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 弓上CTA减少对比剂剂量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宇文谦;高培毅;崔凯;张玉梅;石玉铸;王春立;刘海霞

    目的:探讨弓上动脉检查中减少对比剂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8例疑似颈部动脉疾病患者行低剂量对比剂弓上动脉CTA检查,将图像传输GE AW4.4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分析及三维成像。结果148例患者中,图像质量为优者126例(85.1%),图像质量为良者22例(14.9%)。结论低剂量弓上 CTA 明显降低了对比剂剂量(约37.5%),可清楚显示颈部动脉,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的需要。

  • 原发性肝癌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及流速的分析

    作者:郭越炯;郑建栋;金轶

    目的 探讨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对比剂剂量、流速.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患者先进行平扫,然后设置延迟时间为0.5min、1.0min、3.0min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适当调整延迟时间.其中对照组注射80~90ml对比剂,观察组注射110~120 ml对比剂,并参照标准适量增减.然后采集患者不同扫描期如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不同扫描期的图像,并对分析图像特征.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手术病理分析,运用16排螺旋CT增强确诊,对照组共检出39个病灶,观察组检出40个病灶.两组患者的动脉期检出率明显高于门脉期和平衡期;组间对比时,观察组患者在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时,所有患者均为单发,呈低密度类圆形影,边界模糊.动脉期为高或等密度,门脉期患者的密度逐渐降低,动脉期有不规则强化的病灶边缘,门脉期强化效果逐渐增强并向中心推进;同时门脉期及动脉期有不均匀片状强化的现象,但观察组患者的CT图像质量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的CT图像.患者病灶强化特点与对比剂的流速及剂量的关系,观察组患者的对比剂剂量是110~120ml,对照组对比剂的剂量是80~90ml,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在门脉期及平衡期的扫描强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楚的显示病灶和供血状况.

  • 肺动脉 CT 不同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的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比较

    作者:刘庆生;成新玲

    目的:对比分析肺动脉 CT 不同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的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进而制定合理的 CT肺动脉成像方案。方法选择接受检查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两组分别应用不同的对比剂剂量和管电压,比较两组肺动脉节段的 CT 值、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背景噪声水平、静脉伪影显示情况、肺动脉影像评分与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背景噪声水平、静脉伪影显示情况以及辐射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肺动脉影像评分与肺动脉节段的 CT 值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动脉 CT 成像选择较低对比剂剂量和管电压能够获取较好的肺动脉成像,不仅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同时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剂量使用固定值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顾庆春;薛春华;李健;陈炜;吕传国;范晔辉

    目的 探讨肺动脉CT成像中对比剂用量使用固定值的可行性.方法 肺动脉成像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对比剂用量使用固定值(370 mgI/ml,35 ml);对照组(B组):对比剂用量按照0.7 ml/kg体重(370 mgI/ml)计算.分别测量A组与B组的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及左心房的平均CT值,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A、B两组肺动脉主干、左心房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CT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B组大于A组.结论 肺动脉CT成像中对比剂用量使用固定值是可行的.

  • 对比剂优化注射在双源CT急性胸痛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刘培政;刘红;彭洪娟;曹慧芳

    目的:探讨对比剂优化注射在双源CT(DSCT)在急性胸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7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胸痛三联筛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采用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对照组(36例),采用全剂量注射;分别测量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组间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对比剂用量。

  • 个体化低对比剂剂量注射方案在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徐焕文;郑君惠;杨军;罗建权;崔燕海;李景雷

    目的 探讨个体化低对比剂剂量注射方案在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58例连续受检患者分为A、B两组行64层螺旋颈动脉CT成像,以4 mL/s速率进行高压团注,A组(29例)为低剂量对比剂组,对比剂总量(mL)为体质量(kg)×0.7;B组(29例)为对照组,对比剂总量(mL)为体质量(kg)×1.0.对患者体质量、对比剂剂量、各分支血管CT值及主观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A组对比剂剂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82±6.78) mLvs.(61.72±9.12)mL,t=-9.426,P<0.05].A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31).结论 个体化低对比剂剂量注射方案在颈部CTA中应用,能够满足甚至改善诊断的图像质量,能够运用于临床.

  • 对比剂剂量与肌酐清除率比值对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作者:连丹;刘勇;邱李斌;余丹青

    目的:对比剂剂量(CMV)与肌酐清除率(CrCl)比值预测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价值.方法: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纳入3 670例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CAG±PCI)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MV/CrCl佳临界值.多因素Logistic分析CMV/CrCl与CIN相关性.结果:CIN发生率是3.22%.CMV/CrCl预测CIN的佳临界值为2.88,特异度为79.8%,灵敏度为63.2%.CMV/CrCl≥2.88组CIN发生率显著高于CMV/CrCl<2.88组(9.4% vs 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MV/CrCl≥2.88与CIN显著独立相关(OR:2.12,95%CI:1.21~3.70,P=0.008).结论:CMV/CrCl是预测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的有效指标.

  • 对比剂方案对能谱CT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信友;魏淼;胡志华;张志伟;吕发金

    目的 比较能谱CT大剂量对比剂智能追踪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与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将106例疑似肺栓塞患者分A、B两组行能谱CT扫描,A组(54例)为肺动脉大剂量对比剂智能追踪成像,B组(52例)为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肺动脉成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右肺动脉降支、右肺动脉后底支的CT值及肺下叶碘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大剂量对比剂智能追踪肺动脉成像伪影少,血管强化均匀清晰,较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更好.

  • 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用量应用研究

    作者:杨欢;张静;杨俊亚;杨小军;高艳妮;赵初青;姚果林;陈向飞;王飞;霍蛟;裘晟;姚晓群;杨广夫

    目的:研究对比剂剂量对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66例256层冠状动脉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成像患者[体质量指数(BMI)<30,心率50~80次/min],将其按注射碘海醇350剂量分为3组,<1.0 mL/kg(105例)、1.0~1.1 mL/kg (111例)及>1.1~<1.2 mL/kg(150例)。由3位评估者以优、良、可、差4个等级分别观察不同对比剂剂量组及组内3种不同心率(≤60次/min、61~70次/min、71~80次/min)图像质量。结果3组不同注射对比剂剂量组间优秀图像、优秀良好图像差异无显著性(P >0.05)。3组不同注射对比剂剂量组内的心率改变对图像质量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 <0.05),低心率者(≤60次/min)图像质量优于心率较快者(71~80次/min)。结论正常 BMI,正常心率者进行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冠状动脉 CT 成像对比剂剂量(0.9~1.2 mL/kg)不影响成像质量,心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 320排螺旋CT单次心动周期手动触发双低剂量CTCA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赵常红;刘挨师;郝粉娥

    目的:通过改良320排CT单次心动周期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与对比剂注射技术,以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剂量,并评价技术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之间拟行CTCA扫描的低心率、标准体型患者51例.所选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A和B两组管电压分别设置为80 kV和100 kV,均依据体质量指数设置管电流300~500 mA.两组依体质量注射速率分别采用 5.0~7.0 mL/s 和 3.5~5.5 mL/s;对比剂剂量分别采用 20~30 mL 和 35~55 mL.A组采用实时手动触发,B组采用追踪自动触发.评价并比较两组对比剂剂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结果:A、B两组对比剂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对比剂剂量仅28.20 ± 6.44 mL,较B组45.58 ± 6.05 mL降低约30%(t=-9.935,P=0.000).A组较B组降低约45%的辐射剂量( 0.96 mSv ± 0.27 mSv vs 1.76 mSv ± 0.28 mSv , t=-10.412 , P=0.000 ). A 组平均评分3.59 ± 0.58,B组平均评分3.66 ± 0.53,Z=-1.618,P=0.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NR较B 组降低13%(20.26 ± 7.34 vs 23.29 ± 7.06,t=-3.350,P=0.001).结论:低剂量方案可以大幅度减低对比剂剂量与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可评估性无明显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