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当老人突发胸痛……

    作者:王小衡

    急性胸痛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大部分与胸部器官(如心脏、肺、胸壁等)病变有关,除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之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气胸也会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 老年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方法进展

    作者:范利

    急性胸痛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急症.常常起病急骤,预后凶险.但病因复杂,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据美国的研究报道,急性胸痛患者的住院率高达40%,但有>50%患者经耗时费钱的检查后证实无需住院,另有2% ~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被误诊或不恰当出院,致病死率上升近2倍.尤其是ACS、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和主动脉夹层,这3种常见胸痛的临床表现相似,如不能及时诊治,病死率将显著升高.因此,研究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根据初级评估进行危险分层;(2)通过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

  • 急诊内科急性胸痛8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

    作者:李国兵

    目的:分析对8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要点.方法:选择80例急性胸痛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诊断、治疗方法.结果:80例患者中,8例是肺栓塞,4例是自发性气胸,55例是ACS,4例是主动脉夹层,9例是胃食管反流病.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急性胸痛患者一定要准确的鉴别诊断,同时及时救治,减少误诊误治.

  • 10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作者:王慧

    目的:调查胸痛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为临床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调查方法为分组对照研究,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7年2月到2018年7月,选择在此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正常抢救组和强化护理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正常抢救组选择正常的抢救护理措施,并且在急诊室内进行急诊抢救,强化护理组在接到电话通知后带足医疗设备进行院前急救,入院以后进行持续性的急救,评价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并且进行整体的分析.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抢救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在患者死亡方面进行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两组患者在其他的治疗体验和预后问题的处理方面进行判断,并且选择量表进行统计学调查,本研究强化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抢救组,对于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统计出院两周后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强化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正常抢救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在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当中,为患者落实强化急救护理干预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患者抢救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效果评价

    作者:张文鑫;李波

    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50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抢救指标.结果 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抢救指标均此研究组差,P<0.05.结论 对急性胸痛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急诊护理,可以缩小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琳;王文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超声检查室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患者均按胸痛中心制定的胸痛诊治流程进行诊治,后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 与出院诊断结果.结果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中,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共发现异常89例,漏诊11例.发现的89例异常患者中,误诊8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的诊断阳性率为89.0%,准确率为81.0%,误诊率为8.0%,漏诊率为11.0%.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急性胸痛病因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并可作为急性胸痛的一种初筛手段.

  • 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作者:邓成彦

    目的:分析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总结诊治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62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急性胸痛的病因,总结诊断及治疗体会.结果:62例急性胸痛患者中,有59例患者抢救成功,经过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占95.16%;有3例患者死亡,占4.84%.总结诊治过程发现:为改善患者预后,挽救患者生命,急诊医生在接诊患者后,需做好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病史做出预判断,行针对性辅助检查的同时需给药救治,一旦确诊,需立即对因治疗.结论:多种病理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胸痛,其中发生率较高的胸痛病因为心源性因素.但在临床实践诊治中,还需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结合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并治疗,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 急性胸痛的急诊治疗分析

    作者:王琼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的急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诊内科胸痛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7例治愈,9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0.0%。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采取适宜的急诊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护理探讨

    作者:马烨华

    目的 探究急性胸痛患者有效的抢救护理方法.方法 从该院2015年06月—2017年5月选取90例急诊收治的胸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采用优化抢救护理的为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中抢救成功40例(88.89%),抢救失败5例(11.11%).观察组中抢救成功患者45例(100.00%),无抢救失败患者.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情得以掌握例数为38例,有效率达到84.44%,观察组病情得到有效掌握45例,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病情掌握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抢救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缩短对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治疗.

  • 用信息化技术支撑急性胸痛患者三级救治模式的研究

    作者:范海娜

    近年来,建立急危重症三级救治网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而言,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更是一大福音.急性胸痛主要有心源性胸痛、非心源性胸痛两类,按照预后可分为致死性及非致死性,胸痛三联征是诊断的要点.主要就急性胸痛诊断方法、急性胸痛严重等级及信息化技术用于急性胸痛患者三级救治模式等要点进行综述.

  • 急性胸痛的急诊处理

    作者:陶文惠

    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少数由其他部位的病变所致.由于疼痛阈值个体差异性大,故胸痛的程度与原发疾病的病情轻重并不完全一致.病因胸壁疾病: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流行性胸痛、肌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关键词: 急性胸痛 急诊 处理
  • 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息迅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胸痛患者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研究组接受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照组给予双源CT常规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比两组急性胸痛患者经不同CT检查后所得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急性胸痛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研究组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电压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正确率,有利于急性胸痛患者尽快确诊病情并提高检查安全性,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 SOAP法在急性胸痛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作者:曾冬玉;林紫萍;温桂香;王慧;黄求凤

    目的 探讨"SOAP"分诊法在急性胸痛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先对我院全科护士进行"SOAP"分诊法培训;再以传统分诊法分诊的22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以"SOAP"分诊法分诊的25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SOAP"分诊法分诊失误率25%,预见性护理措施实施占82%,医护判断病情、危重相符性达96.8%,医护患三者间满意度达96.4;与对照组比较法分诊失误率显著降低(P<0.01),预见性护理措施实施所占百分比,医护判断病情、危重相符性,医护患三者间满意度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 应用"SOAP"分诊法分诊客观、实用,在急诊病人高峰期能准确识别病人的轻重缓急,使一般急诊病人快速通过,保证危重病人的重点抢救和质量.

  • 缺血修饰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琦;钮炜西;唐发宽;华宁;林乐健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在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胸痛患者125例,分为非冠心病组(UCAD) 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2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72例.于入院时、末次症状后8h、末次症状后24h抽血,测定血清IMA、cTnI、MYO;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入院时IMA值在UCAD组、UAP组和AMI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症状后8h,AMI组和IMA值仍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症状后24h,三组患者所测IMA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IMA的诊断敏感性高,为82.6%,ECG仅为29.7%,cTnI为42.8%,MYO为64.3%.不同判断指标的组合在入院后即刻诊断心源性疾病的阳性率为85.2% ~ 93.6%.结论 IMA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D-二聚体对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徐志鸿;张艳飞;杨玉豪;汪洋

    目的 探讨伴肌钙蛋白I(TNI)升高的急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对伴TN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期间因急性胸痛就诊并终经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确诊为AAD者547例的病案资料,获得同时伴有TNI升高并接受了血浆D-二聚体检测、且不合并有可引起D-二聚体质量浓度升高的常见疾病者44例(伴TNI升高的AAD组),随机选取同期因急性胸痛就诊并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且同时接受了血浆D-二聚体检测者50例作为对照组(AMI组),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和D-二聚体质量浓度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D-二聚体对伴TNI升高的AAD的诊断效能.结果 伴TNI升高的AAD组中,Stanford A型有38例,约占86.4%;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较AMI组高,平均年龄较AMI组年轻;D-二聚体质量浓度水平及D-二聚体检测试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MI组[分别为11.27 μg/mL(3.95,20)μg/mL vs.0.28 μg/mL(0.22,0.40)μg/mL,P<0.01;100%vs.14%,P<0.01].D-二聚体诊断伴TNI升高的AA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7,佳截断值为1.095 μg/mL;当D-二聚体质量浓度>1.095 μg/mL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7%、98%、97.7%、98%、48.86和0.02;当D-二聚体质量浓度>0.5 μg/mL(D-二聚体检测试验阳性)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6%、86.3%、100%、7.14和1.16.结论 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有助于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 肌钙蛋白I快速检测在急性胸痛中的意义探讨

    作者:王佩燕;许丽

    随着冠心病知识的普及,因胸痛而就诊于急诊科的患者日益增多.尽快从中检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从而安全快速分流病人,立即对AMI患者予以溶栓或PTCA治疗至关重要.为此,迫切需要快速、特异的检测手段.本观察旨在评价快速肌钙蛋白I(TnI)检测在检出AMI中的地位.

  • 初学者应用5分钟A-F简便记忆法床旁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急性胸痛中的价值

    作者:杨黎明;赵博文;洪玉才;王蓓;彭晓慧;李强;李秀茹;郁聪;韩英

    目的 探讨初学者应用5分钟A-F简便记忆法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急性胸痛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6名初学者,应用5分钟A-F简便记忆法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初步快速诊断,主要评估是否存在升主动脉夹层(A,aorta),右心室扩张(B,both ventricles),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LVEF≤50%(C,contractility)、左室扩张(D,dimensions),心包积液(E,effusion),其他异常(F,further abnormalities)等.同时,由专业心超医师完成同样上述检查,记录两者检查耗时.以专业心超医师的诊断结果为"标准",使用Kappa检验来分析两者诊断的一致性,分析初学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符合纳入条件病例245例,排除20例.225例急性胸痛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致命性胸痛158例,非致命胸痛67例.各项观察指标中,专业心超医师检查结果阳性:升主动脉夹层20例,右心室扩张8例,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72例,LVEF≤50%41例,左室增大45例,心包积液7例,其他异常(主动脉瓣异常)7例.分析两者一致性:心包积液(Kappa=1.000)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升主动脉夹层(Kappa=0.853)、右心室扩张(Kappa=0.931)、其他异常(主动脉瓣异常)(Kappa=0.829)一致性优;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Kappa=0.768)、LVEF≤50%(Kappa=0.713)、左室扩张(Kappa=0.766)一致性良.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LVEF≤50% 敏感度、阴性预测值略低,左心室扩张阳性预测值略低.初学者应用A-F简便记忆法行床边心超检查,96% 患者(216/225)的检查时间小于5 min.结论?5分钟A-F简便记忆法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简单、实用,易于初学者接受,能对大多数急诊胸痛患者做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快速可靠的诊断信息,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急性胸痛患者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王玉兰;王甲莉;郑雯;王浩;徐峰;范西真;陈玉国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的基本特征,探讨其选择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所有因急性胸痛就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的747例有效患者。记录急性胸痛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就诊方式、胸痛特点、既往史。采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急性胸痛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保类型、胸痛症状是否典型、有无放射痛及既往病史是否与使用 EMS 有关。结果7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中男性414例,占55.4%,年龄(57.2±15.8)岁,女性333例,占44.6%,年龄(61.7±14.9)岁,使用 EMS 共171例,占22.9%;未使用 EMS 576例,占77.1%。年龄大于75岁胸痛患者134例,较其他年龄段胸痛患者更倾向于使用 EMS (P <0.01),65~75岁年龄组胸痛患者152例,使用 EMS 比例低;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 EMS (P <0.05);典型胸痛患者483例,使用 EMS 比例较胸痛不典型患者高(P <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胸痛患者356例,脑梗死病史胸痛患者54例,使用 EMS的比例较高(均 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于75岁、既往脑梗死病史是急性胸痛患者 EMS 使用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本研究胸痛患者中使用 EMS 的比例低于1/3。男性、年龄大于75岁、脑梗死病史的急性胸痛患者更倾向于使用 EMS。对于未使用EMS 的急性胸痛患者应加强宣教,以促进患者求医行为的增强,改善预后。

  • 急性冠脉综合征生化诊断标志物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何家艳;李丹;敬华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他们虽然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各异,但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即由于不稳定的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等聚集,进而血栓形成、冠脉痉挛、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病程进一步延续则导致心肌坏死.ACS的诊断主要依靠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动态变化.在2011年修订的美国心脏学会《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指南》中提到:ACS的实验室诊断中,心脏生化标志物的作用为重要.

  • 急性胸痛护理分诊工具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琪;包招兰;冯国和;张邢炜

    随着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对急性胸痛急救要求进一步提高.护士在急性胸痛患者急救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但缺乏急性胸痛护理分诊标准、没有合适的急性胸痛护理分诊工具等问题对急性胸痛患者急救护理工作造成困扰.本文对当前急性胸痛分诊现状以及分诊工具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当前急性胸痛护理分诊工作困境,并提出可发展方向,为后续急性胸痛护理分诊标准或工具的构建研究提供依据.

216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