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肺栓塞后线粒体前凋亡蛋白的表达及其促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作者:李圣青;简文;刘阿茹;赵峰;遆新宇;欧阳海峰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肺栓塞(APE)后肺组织中线粒体前凋亡蛋白(ARTS)的表达变化及其诱导的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栓塞颈总动脉制备大鼠APE模型.分别在APE前(对照)和APE后1、8、24和48 h开胸取肺脏.常规提取肺组织的总RNA和总蛋白,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RTS mRNA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ARTS以及ARTS诱导凋亡相关蛋白Bcl-2、Bcl-xL、XIAP和H2Ax的表达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ARTS在APE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组织分布情况,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PE后ART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于1 h和48 h升高明显(P

  •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胸腺素β4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聂芳菲;吴江群;秦泽莲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胸腺素β4(TMSB4)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以组织块培养法于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比较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及其培养的3组成纤维细胞中TMSB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上述3种组织中,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量显著少于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P均<0.01),瘢痕疙瘩TMSB4 mRNA表达的平均值比增生性瘢痕减少66.98%,比正常皮肤减少62.48%.在上述3种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少于增生性瘢痕,平均减少27.13%(P<0.01);比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平均减少16.07%,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说明其与瘢痕疙瘩形成密切相关;TMSB4 mRNA在瘢痕疙瘩中表达减少可能是瘢痕疙瘩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 核转录因子-κB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

    作者:薛育政;刘宗良;黄中伟;黄介飞;沈雁波;肖明兵;陆静贤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近年来研究认为,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内皮素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内的炎症介质上调,参与了SAP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是导致SAP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1-5].

  • 大鼠海马去神经支配术后急性期内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

    作者:陈赓;张新化;金国华;成翔;张蕾;卢晓慧;郭静静;王林美;惠易

    目的:观察去神经损伤后海马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IGF-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asic 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 2, FGF-2),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等神经营养因子在急性期内各时间点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双侧穹窿海马伞切割后0.5、1、2、6、12及24 h组和假手术组,在穹窿海马伞切割上述各时间点后,分别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并提取总 RNA,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分析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内IGF-2、FGF-2、NGF、CNTF的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切割大鼠穹窿海马伞后急性期的早期阶段,0.5 h组CNTF mRNA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NGF mRNA的表达水平在12 h和24 h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IGF-2 mRNA的表达水平在24 h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FGF-2 mRNA从海马伞切割后1、2、6、12和24 h均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结论:切割穹窿海马伞后CNTF mRNA急性期极早期表达较假手术组上调,可能与急性期海马对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这将为更深层次地研究海马在去神经支配损伤后神经再生与神经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 心房颤动患者氯电流相关通道CIC-3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吴家斌;许春萱;张建成;陈林;林立芳;胡锡衷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组织氯电流相关通道ClC-3的基因表达,探讨AF时心房组织ClC-3的mRNA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将7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3组:窦性心律组(SR组)31例,阵发性房颤组(PAF组)7例,持续性房颤组(CAF组)33例,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ClC-3的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与SR组相比,PAF组心房组织中ClC-3的mRNA表达增加,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CAF组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并与AF时程呈明显正相关(r=0.376,P=0.001).结论:房颤患者ClC-3的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细胞容量调节的氯电流(ICl.VOL)上调的分子基础.

  •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TSL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何丽亚;王俊和;张凤;朱芳兵;杨艳丽

    目的:观察肺癌肿瘤抑制物1(tumor suppressor in lung cancer 1,TSLC1)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L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9例AL患者及10例对照组骨髓细胞中TSLC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TSLC1表达阳性率为80.00%,AL组为1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M1、M2及M5型与对照组TSLC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3、M4型与对照组TSLC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中TSLC1失表达是一个频发事件,可能与AL的发生、发展有关,对AL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XIAP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汪清铭;李鸿鹏;杨桂玲;王东宁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3例ALL患者,初治者37例[B-ALL29例,T-ALL8例;ph(+)-ALL 12例,ph(-)-ALL25例]为初治组,血液学完全缓解(CR)者15例(CR组),复发者11例(复发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ALL骨髓标本XIAP基因表达水平,以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为对照组.结果 初治组XIAP基因表达水平高于CR组和对照组(P<0.05),与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L患者XIAP表达水平与T-A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ALL患者XIAP表达水平高于ph(-)-ALL(P<0.05);初治组XIAP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CR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ALL患者XIAP基因高表达,提示XIAP可能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参与了ALL的发生发展,为ALL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XIAP高表达可能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 氯通道ClC-1、ClC-2在人心房肌的表达及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作者:吴家斌;许春萱;张建成;邓玉莲;陈林

    目的 研究氯通道ClC-1和ClC-2基因在人心房组织的表达及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 将7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三组,窦性心律(SR)组31例,阵发性房颤(PAF)组7例,慢性房颤(CAF)组33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房组织ClC-1和ClC-2的mRNA相对含量.结果 ①ClC-1、ClC-2基因在人心房组织有表达.②与SR组比较,PAF组ClC-1的mRNA表达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1.05±0.22 vs 1.01±0.13,P>0.05),CAF组的表达明显增加(1.25±0.18 vs 1.01±0.13,P<0.001),CAF组较PAF组亦明显增加(P<0.01).ClC-1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44,P=0.003)(r=0.405,P<0.001)].③与SR组比较,PAF组ClC-2的mRNA表达无增加(1.03±0.14 vs1.04±0.15,P>0.05),CAF组的表达明显增加(1.26±0.13 vs 1.04±0.15,P<0.001),CAF组较PAF组亦明显增加(P<0.01).ClC-2的mRNA表达与左房内径、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441,P<0.001)(r=0.331,P=0.005)].结论 AF患者ClC-1、ClC-2的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心房肌电重构的分子基础.

  • 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对人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慧;郑杨;佟倩

    观察缺氧复氧损伤时内皮细胞表达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并探讨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对内皮细胞在缺氧复氧损伤时三者的影响及机制.选用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缺氧复氧组、卡托普利预处理组、卡托普利+缓激肽B2受体阻断剂组、卡托普利+蛋白激酶C阻断剂组和卡托普利+核因子κB阻断剂组,然后提取总RNA,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表达.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总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 内皮素的灰度值在单纯缺氧组、缺氧复氧组均升高,在卡托普利组降低,而在三种阻断剂组均升高;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灰度值的变化规律与内皮素相反,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较为轻微.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和缺氧复氧组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与单纯缺氧组和缺氧复氧组相比,卡托普利组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均明显升高(P<0.01);与卡托普利组相比,3种阻断剂均可使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表达下降(P<0.01),而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表达升高(P<0.01).结果提示, 缺氧复氧可以使内皮细胞表达的内皮素增加,一氧化氮合酶降低,卡托普利对缺氧复氧损伤导致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之间的平衡失调具有保护作用,此过程涉及缓激肽B2受体激活、蛋白激酶C途径和核因子的转录.但以上各途径仅是卡托普利发挥其延迟保护作用的一方面,阻断其中某种方式后并不能使卡托普利的保护作用完全消失.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