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疗效观察

    作者:单金颖

    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临床上常用于冠脉综合症(ACS)初始的溶栓治疗.我科在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对78例不稳定心绞痛临床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静滴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主动脉夹层误诊1例分析

    作者:常敏春;蒋茨;王孟君;张文华

    本文介绍了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分析了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常因夹层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而极易造成误诊,指出了临床上凡遇有急性剧烈胸、背或腹部疼痛,高血压、突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双侧脉搏强弱不等均应考虑到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 溶栓与抗栓

    作者:黄金保;郭天春

    众所周知,冠脉综合症由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引起.迅速溶栓,早期再灌流,预防血管再堵塞是保护心功能的关键.机械性冠脉再通术可以使血管迅速复通,但其对血管的损伤仍可诱发血栓再形成,使血管再次狭窄或堵塞.因此,抑制血栓的形成是重要的针对治疗措施.

  •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倪崇庆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替罗非班药物对ACS冠脉注射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4例AC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结束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观察组TIMI 3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Bluse分级3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无脑部急症和出血.观察组10例发生二次胸痛,对照组39例发生二次胸痛,两组差异显著(P =0.0000).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ACS可有效避免并发症,治疗效果好.

  • CCU护理路径对冠脉综合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谢芳

    目的 探讨CCU护理路径对冠脉综合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脉综合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CU护理路径,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观察两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主要心血管时间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心绞痛的稳定状态、治疗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U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冠脉综合症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ET-1联合IL-6检测与冠脉综合症患者斑块稳定性及IMT值相关性分析

    作者:谭桂花;权小玲

    目的 探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冠脉综合症患者斑块稳定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杨凌示范区医院就诊的178例冠脉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9例)、稳定斑块组(68例)及无斑块组(5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研究对象ET-1及IL-6水平.同时根据患者IMT检测值将其区分为狭窄组(44例)、斑块组(39例)、增厚组(49例)与正常组(46例),对ET-1、IL-6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及IMT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ET-1及IL-6水平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T-1及IL-6水平狭窄组>斑块组>增厚组>正常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ET-1及IL-6水平与冠脉综合症患者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867,r=0.867,P值均<0.05),上述因子水平越高,稳定性越差,ET-1及IL-6水平与冠脉综合症患者MIT值呈正相关(r=0.749,r=0.638,P值均<0.05),上述因子水平越高,MIT值越高.结论 ET-1及IL-6能够反映冠脉综合症患者斑块稳定性及IMT值,可以作为评估冠脉综合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 CRP和D-二聚体在ACS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王群立

    目的:探讨CRP和D-二聚体在ACS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0-01~2011-12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ACS)120例,按照具体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心梗组4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3例,非Q波性心梗组34例,另外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9例,对照组46例,分别测定CRP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组间差异.结果:ACS患者的CR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合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急性心梗组升高为突出,但是与不稳定心绞痛组和非Q波性心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合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RP和D-二聚体在ACS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和意义重大,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灌注评价

    作者:王保中;张丹梅;王哲鹏;赵凌怡;陈慧娟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目标是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前向血流和维持其通畅性.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被认为是再灌注成功的金标准,但心外膜大血管达到TIMI3级时,末梢冠状动脉灌注可有很大的差异性.

  •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惠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1例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给予阿斯西林和抗心肌缺血常规药物治疗;B组(15例)给予阿斯匹林和抗心肌缺血常规药物治疗,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0.04ml,1次/12小时,连用7~10天.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判定疗效.并于用药前后测定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判定药物安全性.结果:A组与B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44%和87%(P<0.01).B组对低分子肝素治疗全部耐受,无1例出现严重出血合并症.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安全,有效.

  • 陈妙峰治疗冠脉综合症学术经验拾零

    作者:黄文琦;李颖

    介绍陈妙峰在治疗冠脉综合症的学术经验.陈老师临床50余年,病机上强调“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水谷之精,生化于脾”,治疗上,重视滋养肾阴,化痰降浊.

  • 治疗动脉血栓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优于肝素

    作者:李为民;韩薇;傅世英

    凝血酶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治疗冠脉综合症时,抑制凝血酶的产生或阻断其激活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肝素已被广泛应用,但其作用有很大局限性,表现在肝素不能使结合凝血酶(结合在纤维蛋白上的凝血酶)失活,而结合凝血酶正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刺激物.此外不同人对肝素有不同反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需要仔细实验室监测,以确保其足够的抗凝血活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例如水蛭素、bivalirudin,无肝素局限性,即它们能同时灭活结合凝血酶及流动相凝血酶.其中bivalirudin比水蛭素更安全有效,应用范围更广,而且不需要实验室监测.作为肝素替代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理论上和临床实验中结果令人鼓舞.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文现综述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