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抛开狭隘科学观认识中医药

    作者:李恩青

    从俞樾到余云岫,从严复到鲁迅,近百年历史中这些接受西方唯物科学洗礼的大小学者对中医的质疑不断,甚至是在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中西医并重已经被宪法明确的情况下,居然有人要把中医中药从国家医疗体系中排除出去……虽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表态坚决反对,强调了中国政府中西医并重的态度,但是学术和舆论的纷争并没有就此消停,倒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中医是被无知误解还是有意污化,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 民国时期围绕中医存废问题的论战

    作者:郝先中

    民国时期中医存废之争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存废两派的文字论战确是双方一种重要而又尖锐的斗争方式.这场论战围绕阴阳五行、医学教育、取消中医、"国医问题"等内容展开,持续数年,范围由医学界扩展到舆论界乃至政界.论战的性质也不断升级,逐渐由原先的学理之争,演变为思想文化范畴乃至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 20世纪50年代初废止中医思想的回潮

    作者:知晔

    "废止中医派"代表人物余云岫,在近代中西医论争中被挫败后曾经一蹶不振.1947年3月,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十年来闭锁在愁城当中,抑塞无聊,在挣扎生活之外,只有用着经籍来当作娱乐品".

  • 近50年的中国古代疫情研究

    作者:赖文;李永宸;张涛;庞宏广

    古代疫情是现代防疫减灾工作及流行性传染病防治研究必备的回顾性资料和回顾性研究工作,也是研究伤寒、温病、瘟疫、运气学 说等中医主体理论及各家学说的重要客观依据.然而,我国1911年以前疫情记录十分零散, 也比较粗糙简略,加上古人认识上的局限和表述上的含糊,不仅查检辑录工作艰巨,界定、 考证、统计上也有许多技术难题.自20世纪初以后,以伍连德、余云岫、巴吕德、于景枚 、井村哮全等为代表的医学工作者,从传染病专病史和流行病学角度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调 研工作.例如:伍连德对近代中国云南、北海(广西)、广州(广东)、香港、福建、上海等南 中国地区的鼠疫流行史做了大量记载和权威考证[1],对中国霍乱的传入、流行及古代疗法等方面作了探讨[2];伍连德[3]、巴吕德[4]都对上海 一地霍乱流行史进行了研究;余云岫则对中国古医籍记载的霍乱与弓形菌流行性霍乱进行分 析考证[5],并对弓形菌流行性霍乱的传入和流行区域做了研究;此外,余云岫还 对猩红热的名称、疫史、病因、证候、治法等作了系统论述[6];于景枚"痘疮研 究"探讨了天花的传入和防治情况[7];井村哮全的"中国疫疠考"依据史志资料 研究古代瘟疫流行情况[8],等等.这些都为1949年后进行古疫情研究打下基础. 1949年以后,与古疫情相关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七类:

  • 全面评价余云岫

    作者:杜敦科

    余云岫的中医观并不是“废止中医”.他认为中医的理论基础不符合科学依据,中医空谈经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中医盲目科学化是别有用心.但他也肯定中医的历史价值及中药的价值,承认中医的疾病认识,承认中医的实际疗效,对中医的前途抱有期待.余云岫对中医的认识一方面是受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日本废汉医运动的鼓动.对余云岫中医观的探究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在历史脉络中做出合理评价.

  • 不可告别中医药

    作者:鲁建锋;吴晓婷;沈凌波

    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的一篇《告别中医中药》,其内容着实不能令吾等信服,故借此文以抒拙见,以飨同道.在20世纪20年代,以余云岫、胡适、鲁迅、梁启超为首的历史人物掀起了一股"废医热潮",但中医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而是相继涌现了范文虎、陆仲安等名医.

  • 多点科学精神,少点科学主义

    作者:《中国医院院长》编辑部

    在蛰伏了将近80年之后,有关中医存废的争论再度尘嚣甚上,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西谚古训"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1929年,留学日本归来的浙江人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案,掀起了民国时代医疗界的一场轩然大波,由于事关中医的生死存亡,全国中医界采取集会、抗议、请愿等多种形式以求自保,后废案虽获通过,却暂不执行,中医得以躲过一场浩劫.

  • 读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

    作者:钱超尘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余云岫著.云岫名岩,号百之,字云岫,以字行.1879年(光绪五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澥浦镇余岩村,1954年1月3日卒.余氏著作较多,《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属工具书类,颇为读者青睐.该书原定主旨为汇集古书疾病名与证候名逐一疏释,并与现代医学名称相对照,故名"名候疏义",为编著中国医学史提供文献资料.经始于1937年抗战时期,落成于1947年,前后凡十年,堪为精心结撰之作.综览全书,其学术意义与文献价值,远远超轶既定宗旨.

  • 余云岫与《废止中医案》

    作者:司呈泉

    1926年2月,在国民党政府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上,通过了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即近代医学史上所称的"废止中医案",使旧中国摧残消灭中医的活动达到高潮.

  • 关于历史争议人物余云岫的史料补充——兼述民国和日伪时期"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

    作者:李强

    通过对日中两国文献的考察,发现因提倡全面废止中医而成为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余云岫,其人曾担任过民国和日伪时期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中方委员.

  • 1929年上海医界围绕中医存废问题的论战

    作者:郝先中

    1929年,以上海为中心,中西医之间围绕中医存废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陆渊雷和余云岫是上海中西医界的代表人物.余云岫早年留学日本,素有废止中医思想.陆渊雷以能言善辩称誉医界,1928年陆渊雷发表《西医界之奴隶派》,被称为抨击西医的重拳.而在1929年,中央卫生会议通过余云岫提出的"废止中医案",激起了全国中医界的抗争,上海中医界挥戈上阵,群起而攻余云岫及其提案.1929年围绕中医废存问题的论战,争论的性质演变成为生存权展开的拼死搏斗,且上升到"国计民生"的高度,形成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攻击,不仅对全国范围的抗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丰富了近代医疗文化史的深刻内涵.

  •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训诂研究

    作者:闫敏敏;黄作阵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是一部考释中医疾病名称及证候的著作,其中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及《十三经》中关于疾病的条文以训诂之法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进行了严密扎实的考证,结论大多确实,为中国疾病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具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

  • 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释义方法与特点研究

    作者:吕晓雪;王育林

    余云岫所著《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内容丰富、考释词义严谨.其释义方法为解释一个医词时,不仅要查阅医书,还要参考其他类别的典籍及旧注.查阅同一个医词在不同古籍中的记载,使不同典籍中针对同一医词的训释互见,发现异同,辅助互证.旧注可以帮助后人理解词义,对有疑义的词义,旧注虽未得出终结论,但可提供大量参考材料,供后人考证时使用.医学词汇在流传过程中不免产生误用、歧义,造成混讹,使词的本义不明.余云岫追本溯源,离析辨别词义,使相混用的医词词义明晰.有些疾病证候名涉医的义项并不是该词的本义,而是从本义推出的引申义.余云岫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阐释医词词义时,力求找到与该医词对应的西医病名.结合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说明病名,加之余云岫从医的经验,指明这些中国早期古籍中的病证名在中国医学典籍与西方医学中的所指,有利于近现代人理解古代医词所指的病证名.

  • 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的主要内容及性质

    作者:李曌华;王育林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为余云岫晚年所作,是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5部汉魏时期的文字训诂要籍以及《十三经》中的疾病和证候词汇及其古注收集汇编的一部著作,在系统研究病证词汇方面具有开创意义.通过对义疏与训诂定义的辨析、余云岫自序的介绍、全书体例以及按原书分卷次序内容安排的介绍、单纯引用疏解旧注的按语方式和训诂学与词汇学研究内容的异同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明确了《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的性质:以收集汇编魏及魏以前5部文字训诂要籍及13部儒家经典中的疾病和证候词汇及其古注为主要目的,并对所收集的的资料进行初步梳理,从而为病证词汇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义疏体训诂考据类著作.文中还提到了余云岫对涉及116个古代病症词汇的中西医病症名所做的对照工作,不仅列举出与某种症状对应的一系列疾病,而且对许多古今病症进行了辨析.

  • 祝<新中医>而立之庆

    作者:邓铁涛

    新中医者,不是旧中医,更不是古中医,乃现代之中医也.世人对中医之误解甚多,因中医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人们误以古老文化目之,这是天大的误解!历史是发展的,中医学的历史亦不例外.民国时期,1929年2月23~26日,国民党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