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陆渊雷运用温阳法经验初探

    作者:李凯;李秘;江泳

    陆渊雷学术思想以“中医科学化”为代表,认为中医之温阳法可用于现代医学的器官之衰弱,并对温阳法的临床运用有其独到的经验.故探讨其对温阳法使用适应证及使用方法的认识,并介绍其对使用温阳法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以期展示其对温阳法的运用经验.

  • 略论陆渊雷医学思想之日本汉方医渊源

    作者:杨枝青;杨杏林

    陆渊雷( 1894-1955)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医科学化”的积极倡导者.日本汉方医对“中医科学化”思想的影响,是近代中国全方位学习日本在医疗领域的体现.陆渊雷在“诸病皆中毒说”、“科学阐述仲景学说”、“药不瞑眩厥疾弗疗论”、“伤寒六经非经络说”、脉诊的价值、五运六气的意义等几个方面的观点,与日本汉方医存在着渊源关系.

  • 民国时期围绕中医存废问题的论战

    作者:郝先中

    民国时期中医存废之争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存废两派的文字论战确是双方一种重要而又尖锐的斗争方式.这场论战围绕阴阳五行、医学教育、取消中医、"国医问题"等内容展开,持续数年,范围由医学界扩展到舆论界乃至政界.论战的性质也不断升级,逐渐由原先的学理之争,演变为思想文化范畴乃至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 民国期刊《中国医学月刊》研究

    作者:任宏丽;段逸山

    《中国医学月刊》作为民国时期较有特色的中医药期刊,倡导“改良中医传统理论”,是当时业界中西医汇通的重要舆论阵地,同时期刊保存了近代医家的大量学术文章,研究《中国医学月刊》的办刊背景、主要内容与特色贡献,对了解近代中西医汇通思想、研究民国中医学术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一本《七姬志》帖与三大名医

    作者:朱良春

    <七姬权厝志>简称<七姬志>,这一碑帖是先师章次公先生于1944年春季购赠师妹姚守诚医师临摹的,后于上世纪80年代,承姚师妹转赠于我珍藏.其题跋及印章,涉及三位近代名医,近日稍闲,在拜览鉴赏之余,爰简略叙述之.

  • 陆渊雷《伤寒论概要·急性热病药法之原理》启示

    作者:柳璇;张玉萍

    陆渊雷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其著作<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广为流传,但其所著<伤寒论概要>一书因时代原因未曾出版,今仅存抄本一册.本文简述该书成书背景.并以此书<急性热病药法之原理>一篇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陆先生在急性热病方面的发病原理和治疗原则,体现他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独到见解.虽然在今天看来仍有不足之处,但其灵活运用中医理论、立足中医学的治疗原则及思维方式,有利用丰富中医学,对今人的中医研究思路也有启迪.

  • 陆渊雷与中医科学化

    作者:毕丽娟

    陆渊雷(1894~1955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和著述家,作为近代上海中西医汇通派代表性医家之一,倡导"中医科学化".本文详细阐述了陆先生"中医科学化"观点,他主张打破旧说、用现代医学知识以解释祖国医学.他不但自己主张中医科学化,还通过"办学"、"编写教材"、"创办刊物、撰写丈章"等推广"中医科学化"的观点.虽然后人对他所倡导的中医科学化争议很大,但是笔者认为它倡导的中医科学化为今天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早期的探索.

    关键词: 陆渊雷 中医 科学化
  • 1929年上海医界围绕中医存废问题的论战

    作者:郝先中

    1929年,以上海为中心,中西医之间围绕中医存废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陆渊雷和余云岫是上海中西医界的代表人物.余云岫早年留学日本,素有废止中医思想.陆渊雷以能言善辩称誉医界,1928年陆渊雷发表《西医界之奴隶派》,被称为抨击西医的重拳.而在1929年,中央卫生会议通过余云岫提出的"废止中医案",激起了全国中医界的抗争,上海中医界挥戈上阵,群起而攻余云岫及其提案.1929年围绕中医废存问题的论战,争论的性质演变成为生存权展开的拼死搏斗,且上升到"国计民生"的高度,形成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攻击,不仅对全国范围的抗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丰富了近代医疗文化史的深刻内涵.

  • 陆渊雷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徐立思

    陆渊雷先生是海派中医的代表医家之一,在学术上参汇中西医学,提倡“中医科学化”,著有《伤寒论今释》和《伤寒论概要》,明确六经的概念和渊源,强调证候群是六经病证的本质,对于张仲景《伤寒论》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诠释.在临床治疗上,善于运用和化裁经方,辨证论治.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创新精神,值得借鉴.

  • 陆渊雷治血证之特色探析

    作者:胡秀莲;傅延龄

    [目的]研究中西汇通派大家陆渊雷治疗血证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用药特色。[方法]通过研读《陆渊雷医案》及《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探讨陆渊雷对血证治法的科学性认识,并归纳陆渊雷治咳血证所累积的治疗特色与用药经验,扼要分析其医案;总结陆渊雷对便血证的诊断与证治,以及黄土汤的临证运用。[结果]陆渊雷论治血证有五大特色:论治血证有三个阶段;论治血证有病气病血之说;临证注重正气为转归;根据病证善用柴胡;注重止血不留瘀,有3组常用止血专药的药对。其医案注重辨证,善用经方,用药精简有验。对于便血证的诊治,陆渊雷提出鉴别肠出血的三大独到见解,并针对病机,灵活运用黄土汤加减治疗。[结论]陆渊雷对血证治疗经验丰富,善治咳血证与便血证,其宝贵的诊治思想与临证用药经验,既突显其中医科学化的学术观点,亦对后世医家有重要启发。

  • 陆渊雷对仲景运用附子药法的学术见解

    作者:胡秀莲;傅延龄

    [目的]研究中西医汇通派大家陆渊雷对仲景运用附子药法的相关学术思想与运用特色.[方法]通过研读陆渊雷两大代表学术著作《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探讨陆渊雷对《伤寒论》附子相关条文的科学性分析与比较,以及其对仲景运用附子的主要归纳,同时总结陆渊雷运用附子的病证时机以及更广泛的实证经验.[结果]陆渊雷归纳仲景使用附子有三大主要药法.运用科学方法论述附子药性功用;对照生附子与炮附子之运用;桂枝附子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两方,可相对照显示炮附子不同用量的运用,并有陆渊雷理论实验相结合者,如附子治阳虚水肿以及桃花汤加附子治伤寒肠出血.[结论]陆渊雷基于当时中医科学化的强烈企图,运用自己学有涵养的国学知识,以今知释仲景经文.其于附子药法的学术观点与论治思想对后世医家有重要指导意义,且其科学与积极求是的精神仍能鼓舞当代.

  • 章太炎医界弟子考论

    作者:杨东方;周明鉴

    [目的]搜寻章太炎先生在医界的弟子,探讨太炎先生对弟子学术思想、学术方法的影响。[方法]全面搜集、研读民国期刊,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考证章太炎弟子的姓名、事迹等,并从学术史角度探讨章氏与弟子之间的学术承继关系。[结果]章太炎先生的医界弟子较多,以江浙人氏为主,且均取得很大的成就,著名的有陆渊雷、徐衡之、章次公、陈存仁、张破浪、余云岫、孙世扬等。这些弟子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太炎先生“贯习群方、用资证验”、“以长沙为宗师”、“兼综远西之说,以资攻错”、借鉴日本汉方医学、重视考据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结论]医学界章氏弟子数量众多,且均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考证章太炎先生及其医界弟子,有助于梳理吴越医学发展史,值得深入研究。

  • 论陆渊雷肝脾新理论在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上的启示

    作者:李秘;李凯;江泳

    著名海派名医陆渊雷先生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科学的解释中医学.其对“肝”“脾”及“肝病传脾”的解释颇为新颖透彻,临床意义重大.笔者通过对其肝脾理论的详细阐述,探讨了此理论对于针灸治疗神经系消化系统疾病的指导意义,并提出“治肝当先实脾”“治脾当先理肝”等神经系消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则.

  • 近代医家陆渊雷临证用药方剂计量学研究

    作者:岳明明;周铭心;沙塔娜提·穆罕默德

    目的:对比5位近代医家临证处方规律的异同点,探讨陆渊雷临证处方用药特色.方法:以陆渊雷及其他4位医家临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及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各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的常用药物进行方剂计量学特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陆渊雷临证高频用药以炙甘草、当归、白术、白芍、半夏为主.常用君药是:柴胡、黄芪、黄连;白术、半夏用量比其他4位医家高.陆渊雷临证用药计量指标与近代5家均值比较显示:陆气主要突出指数高于均值,个别药物计量突显性强.结论:陆渊雷临证用药习惯上与近代医家有相似之处,且独具特色.

  • 陆渊雷对《伤寒论》相关学术观点小议

    作者:王慧

    陆渊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医家,是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之一,其对《伤寒论》 独特又全新的认识与理解,认为伤寒与杂病的区别在于治法方药;六经是六种症候群.临证以西医义释中医理;重视证候,对证用方;善用经方,灵活化裁;辨证与辨病结合.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仲景思想,对现代临床与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