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宁醋醋曲中产香酵母鉴定及挥发性成分解析

    作者:仇冬

    为了分析研究保宁醋醋曲中产香酵母鉴定及挥发性成分,采用由四川省保宁醋有限公司所提供的保宁醋醋曲,确定四株产香酵母Y7、Y9、Y10、Y18分别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和口津假丝酵母,之后通过酵母菌筛选、产香酵母形态鉴定及产香酵母挥发性成分检测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从保宁醋醋曲中共筛选出11株酵母,其编号分别为:Y9、Y12、Y13、Y18、Y4、Y7、Y19、Y8、Y10、Y2和 Y3。终 Y7、Y9、Y10、Y18风味物质种类数依次为26、30、21、22,其中Y7酯类物质种类多,Y9、Y10、Y18的醇类物质种类比较多。综上,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对产香酵母进行鉴定筛选,从而进一步缩短发酵周期,改善保宁醋的风味。终得出:产香酵母的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对于食醋增香有重要作用。

  • 山药资源调查及形态鉴定

    作者:张玉君;孙燕;葛斐林;朴晶竹;李宁;张旭帆;黄特辉;薛春苗;曹俊岭

    目的 通过对不同居群山药的采样调查,了解山药的资源现状,并对不同品种的山药进行形态鉴定.方法 市场考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对全国16个省份44个居群进行调查,了解山药的市场流通特征、资源分布以及形态差异.结果 山药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并形成了众多的地方特色品种,以铁棍山药流通广;根据茎翅(棱)的有无可将山药初步划分为薯蓣、参薯两个种,根据叶片形状、根的形态以及根的横切面颜色等可将众多山药品种进一步划分为14个分组.结论 山药品种多、分布广泛,野生资源仅在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栽培山药品质较高,野生资源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不同山药品种之间茎、叶、根的形态差异较大,可因此进行简单的鉴定区分.

  • 药用植物根结线虫病害及防治策略

    作者:高月;徐江;郭笑彤;李西文;董林林;陈士林

    根结线虫病害是我国药用植物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介绍了药用植物主要根结线虫病害的类型、鉴定方法及防治策略.综述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是当前区分根结线虫种类的主要手段;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学防治.该研究阐述了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应以建立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平台为前提,选育优质高产的抗病品种为基础,建立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模式为手段的综合体系,从而促进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 丹参主产区AMF的多样性研究

    作者:柳敏;黄文丽;王潇;万瑞涵;王海;严铸云

    该文对丹参主产区涉及的8个省20个采样点丹参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种属构成、侵染情况、种类组成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根围AMF种类丰富,共分离出7属27种AMF,分别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管孢囊霉属Funneliformis、两性囊霉属Ambispora、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平囊霉属Pacispora、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无梗囊霉属(9种,33.3%)、球囊霉属(8种,29.6%)两属是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laevis(90%)、木薯根生囊霉R.manihotis (80%)、双网无梗囊霉A.brieticulata (75%)、疣状无梗囊霉A.tuberculata(70%)等4种AMF是丹参根围的优势种.丹参普遍受AMF侵染,但侵染强度不高,侵染率10.92% ~25.93%.各主产区之间的AMF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20 ~0.57,相似性普遍较低.丹参根围AMF种类总体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不同产区的AMF物种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地域性.

  • 中山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染色硬翅蠊的鉴定

    作者:魏晓雅;刘德星;邱德义;岳巧云

    目的 通过准确地鉴定中山口岸入境船舶截获的蜚蠊,为今后口岸鉴定该种蜚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2月24日在中山口岸截获的圭亚那进口原木中截获1只雄性蜚蠊,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及描述,获取其DNA条形码序列并提交至GenBank.结果 经形态鉴定,该雄性蜚蠊为染色硬翅蠊,隶属于蜚蠊目姬蠊科.经科技文献查新,确认为我国未见分布种且为国内口岸首次截获.结论 DNA条形码是形态鉴定的强有力补充,DNA条形码数据库有待完善和补充,应用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相结合可准确快速地鉴定外来蜚蠊.

  • 革兰染色的现况和进展

    作者:叶元康

    本文对经典的革兰染色、革兰染色的自动染色仪、自动染色鉴别直读仪和革兰染色智能化与环保节水作一综述和展望.革兰染色(Gram stain)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Christain Gram创立,染色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在细菌学的形态鉴定、分类和用药选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 致人体呼吸道感染的似棘阿米巴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作者:乔岩;彭恒;朱淮民;严继舟

    目的 鉴定某反复咳嗽患者痰液样本中形态学似棘阿米巴的寄生虫种属. 方法 分离患者痰液中原虫进行体外培养,显微镜观察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形态,并提取原虫DNA,采用阿米巴科18SrRNA通用引物Ami6F1和Ami9R、棘阿米巴属18S rRNA通用引物JDP1和JDP2、葛氏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griffini)S-7 ATCC 18S rRNA全长序列引物AacGF和AacGR进行PCR扩增鉴定.以样本的18S rRNA基因为分子标志,与GenBank中各棘阿米巴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筛选相关物种序列,采用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 结果 镜下可见,患者痰样中的滋养体具有棘阿米巴特征性的棘状伪足凸起,并呈无规则的变形虫状;包囊为两层膜结构,内膜具有棘阿米巴特征性的星状突起.PCR检测结果显示,采用3组引物分别扩增出830、479和1 954 bp的条带,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经BLAST比对后,3个扩增产物序列与棘阿米巴S-7 ATCC相似度分别达99%、99%、10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样本棘阿米巴与引起角膜炎的卡氏棘阿米巴(A.castellanii)、多噬棘阿米巴(A.polyphaga)、柯氏棘阿米巴(A.cullbertsoni)和条脊棘阿米巴(A.rhysodes)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1.4%、99.6%、94.5%和91.8%. 结论 该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样本中的寄生虫鉴定为葛氏棘阿米巴.

  • 重症粪类圆线虫病患者痰液中丝状蚴与成虫形态鉴定

    作者:张学妹;常正山;陈韶红;张永年;石尧忠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5 stercoralis)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有时也可侵犯肺部.文献报道,肺和支气管内有时可同时查见粪类圆线虫4期(即丝状蚴后期,童虫前期,童虫期,成虫期①)虫体.动物实验已证实该幼虫可侵入肺.迄今尚未见重症患者生前痰液中查见两期发育性线虫的报道.本文从患者痰液中检获的线虫,经鉴定为粪类圆线虫丝状蚴后期与成虫期两期发育性虫体,实为少见,特作报道.

  • 浙江药材藤罗子形态鉴定及其数值分析研究

    作者:郭轩;陈锡林;林琰;沈燕琳

    藤罗子(Semen Wisteriae)性微温,味甘,入肝、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止痛、解毒之功,主治筋骨疼痛、腹痛吐泻、小儿蛲虫病等[1-2].到目前为止,未见藤萝子药材鉴定的报道,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对其真实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藤萝子的药材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蔓荆子果实的形态研究和显微鉴别

    作者:黄程生;黄益群;彭丽丽;李先恩;刘贤旺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牡荆属多年牛落叶小灌木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simplicifolia Cham)或三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1].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为辛凉解表常用药,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的功效.

  • 山东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鉴别研究

    作者:林慧彬;林建群;张传义

    目的:通过实验为菟丝子类药材的鉴别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在对山东菟丝子资源及药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省分布的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进行了鉴别研究,并给出了主要性状特征的鉴别检索表。结果与结论:山东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在性状特征方面均有差异

  • 甘肃省益母草斑枯病病原鉴定

    作者:赵翊;王艳;肖积兰;崔永明

    目的:鉴定益母草斑枯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植物病理学组织分离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室内人工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病原菌的rDNA 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来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该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直径(86 ~ 165) μm×(80 ~ 130)μm;具孔口,分生孢子针形,3 ~14个隔膜,大小(48 ~90) μm×(1.4 ~ 1.8)μm.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黑灰色,生长速度为1.33mm/d,大量的分生孢子器半埋生在培养基中,分生孢子两端和中间细胞均可萌发长出无色芽管.通过rDNA 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与野芝麻壳针孢Septoria lamiicola Passerini聚为一类.结论:依据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引起甘肃省益母草斑枯病的病原为野芝麻壳针孢Septoria lamiicola Passerini.

  • 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形态学研究

    作者:欧洪;李娜;王光志

    目的 明确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形态及其在植株上的传播方式.方法 在药物栽培基地实地调查乌头霜霉病发病病状,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孢囊梗萌发以及在叶上的定植和传播方式.结果 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为霜霉科霜霉菌属乌头霜霉,通过游动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产生芽管从叶上气孔侵入感染乌头.结论 明确了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初步了解了病原菌在植物叶上的传播方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