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滇重楼丛枝菌根的研究

    作者:周浓;夏从龙;姜北;白志川;刘光明;马晓匡

    目的:研究滇重楼根部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及根际土中AMF孢子的种类与数量.方法:采用Phillips和Hayman染色法挑选滇重楼丛枝菌根.同时,采用Gendemann的湿筛倾析法获得AMF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丛枝菌根真菌能侵染滇重楼根系并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AM),侵染率在35.3%~98.6%,且侵染强度较强.从滇重楼根际采集的10个土样中共分离出24种AMF,Acaulospora属11种,Glomus属7种,Gigaspora属3种,Scutellospora属3种,分别是附柄无梗囊霉、双网无梗囊霉、凹坑无梗囊霉、孔窝无梗囊霉、浅窝无梗囊霉、光壁无梗囊霉、柯氏无梗囊霉、多果无梗囊霉、波兰无梗囊霉、瑞氏无梗囊霉、细凹无梗囊霉、白色球囊霉、双型球囊霉、沙荒球囊霉、草莓球囊霉、纯黄球囊霉、微丛球囊霉、凹坑球囊霉、微白巨孢囊霉、珠状巨孢囊霉、分支巨孢囊霉、美丽盾巨孢囊霉、透明盾巨孢囊霉、吉尔莫盾巨孢囊霉.其中,双网无梗囊霉是滇重楼的优势种.结论:AMF是滇重楼丰产栽培中的一种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 宣木瓜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秀芹;杨安娜;郑艳;韦小艳;汪建中

    目的:调查安徽省宣城市宣木瓜丛枝菌根(AM)真菌资源.方法: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处理根样并研究其浸染状况;用湿筛沉淀法分离宣木瓜根际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并进行孢子计数和种类鉴定.结果:宣木瓜可被AM真菌浸染形成典型AM;初步分离鉴定出隶属4属的18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 1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3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3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1种.结论:宣木瓜根际土壤AM真菌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真菌为宣木瓜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优势类群.

    关键词: 木瓜 丛枝菌根真菌
  • 丛枝菌根真菌对半夏产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者:郭巧生;程俐陶;刘作易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对半夏叶形指数、繁殖系数、产量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方法:半夏生长期间常规测量叶长、叶宽、株高及叶柄直径(茎粗)直至倒苗,计算叶形指数;收获块茎后,测量并计算块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提高繁殖系数;接种AM真菌提高半夏叶形指数,使叶片趋向竹叶型,推迟半夏倒苗时间;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1批处理(gm+gi 1)对提高半夏块茎鲜重、干重及繁殖系数的效果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接种时间越长对提高半夏块茎产量和繁殖系数效果越为明显.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且接种菌剂的处理生物碱及鸟苷含量大多高于赫章县栽培半夏;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2批处理(gm+gi 2)对增加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的效果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且在半夏生长中期进行接种效果好.

  • 丛枝菌根真菌在中药栽培病害防治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肖文娟;杨光;陈美兰;郭兰萍;王敏

    借鉴丛枝菌根(AM)在农林业研究方面的运用成果,作者来探讨AM在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研究中的应用.文章总结了药用植物病害的类型、病害对植物的影响和生产中常用的预防治理方法.对于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造成的不良后果,AM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的关系、接种AMF的环境和时间及AMF的接种技术等都会影响到AM在防治药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所以在实践生产中要选择适当的条件进行接种,使AM在防治药用植物病害中发挥大的有益作用.

  • 丹参主产区AMF的多样性研究

    作者:柳敏;黄文丽;王潇;万瑞涵;王海;严铸云

    该文对丹参主产区涉及的8个省20个采样点丹参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种属构成、侵染情况、种类组成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根围AMF种类丰富,共分离出7属27种AMF,分别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管孢囊霉属Funneliformis、两性囊霉属Ambispora、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平囊霉属Pacispora、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无梗囊霉属(9种,33.3%)、球囊霉属(8种,29.6%)两属是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laevis(90%)、木薯根生囊霉R.manihotis (80%)、双网无梗囊霉A.brieticulata (75%)、疣状无梗囊霉A.tuberculata(70%)等4种AMF是丹参根围的优势种.丹参普遍受AMF侵染,但侵染强度不高,侵染率10.92% ~25.93%.各主产区之间的AMF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20 ~0.57,相似性普遍较低.丹参根围AMF种类总体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不同产区的AMF物种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地域性.

  • 栽培基质酸碱度对丹参菌根效应的影响

    作者:李鹏英;杨光;周修腾;濮春娟;邵爱娟;陈美兰

    通过比较不同酸碱度对丹参菌根效应的影响,旨在筛选出丹参菌根化栽培的适酸碱度,为丹参菌根化栽培提供指导.该实验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分别设置接种菌剂处理组和不接菌剂对照组,并于处理后60 d测定各处理组丹参植物的侵染指标、生物量、有效成分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球囊霉GV在栽培基质pH 5~9均能与丹参形成比较好的侵染(F>94.00%;M>69.45%;m>73.66%),均可以促进丹参生长,且在pH 8的弱碱性环境中菌根对丹参生长贡献率高,菌根对地上鲜重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倍,对根地下鲜重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倍;而未接种菌剂时丹参在弱酸、中性条件下生长更旺盛,说明菌根可以改变丹参对环境的适应性.另外,在弱酸性和pH 8的件下,接种菌根都能显著性地提高丹参药材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的积累量,其中在pH 8的条件下增长幅度大,提高幅度分别为6.59,5.03,2.20倍.因此作者认为,采用地表球囊霉GV进行丹参菌根化栽培适宜的pH为8.

  • 丛枝菌根真菌与哈茨木霉菌合用对连作丹参生长及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雪;陈美兰;杨光;李晓明;李鹏英;陈敏

    该文探讨田间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AMF)与哈茨木霉菌合用对丹参生长及质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来进行研究,使用HPLC测定丹参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效成分含量,通过形态观察并计算根部发病率,并结合方差统计学方法对各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接种AMF以及AMF与哈茨木霉菌合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连作丹参根部病害的发生率,其中AMF与哈茨木霉菌合用效果更佳,比CK组降低了61.50%.几种处理对丹参生物量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都能提高丹参根部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单独接种AMF以及AMF+哈茨木霉都能显著提高丹参根中丹酚酸B的含量(P<0.05),其中AMF对丹酚酸B促进作用明显,提高了27.97%;接种AMF能显著提高丹参根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P<0.05),其中丹参酮Ⅰ约提高了70.14%;丹参酮ⅡA约提高了51.42%.另外,单独接种AMF以及AMF+哈茨木霉均能显著提高丹参根中隐丹参酮的含量,提高了约30.67%.从而得出单独接种AMF以及AMF+哈茨木霉能够有效减低连作丹参病害的发生率,同时提高连作丹参药材的质量.

  • 丛枝菌根真菌对丹参内源激素的影响

    作者:周修腾;王雪;杨光;陈敏;李鹏英;华国栋;陈美兰;郭姣

    该文旨在初步探索接种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真菌不同时期丹参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实验设定对照组和菌根组,测定接种GV菌剂30,60,75,90,105,130 d丹参根系侵染率,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内源激素ABA,ZR,GA,IAA,MeJ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菌根90 d丹参根部侵染率为90%,基本达到平衡;地上部分鲜重和叶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约为对照组的2.7,1.96倍;除ABA外,丹参接种菌剂75 d地上部分其他内源激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约为对照组含量的63% ~75%;接种菌剂90 d后地下部分内源激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约为对照组含量的45% ~ 81%;接种GV菌剂105 d后地下部分内源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高1.4~1.7倍;接种菌剂60,75,105 d地下部分AB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推论丛枝菌根真菌能促进丹参生长,且不同侵染时期影响丹参内源激素含量.

  • 菌根真菌对人工栽培滇重楼重金属元素的影响

    作者:周浓;张德伟;郭冬琴;丁博;张德全;王雪

    目的 比较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重金属元素铅、镉、砷、铜、汞的影响.方法 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并比较收获滇重楼根茎中重金属的差异.结果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重金属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部分地降低其根茎中重金属含有量,所测量值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WM2-2001)》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的重金属限量标准.结论 人工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保证滇重楼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三角叶黄连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作者:黄文丽;范昕建;严铸云;马云桐;孟宪丽

    目的:调查三角叶黄连主产区根围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资源和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碱解离-L酸甘油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三角叶黄连根系侵染情况,并计算侵染率;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分离提取孢子,利用形态特征及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AMF孢子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三角叶黄连能与AMF形成菌根,不同产地采集三角叶黄连菌根侵染率不同,为23.3% ~34.4%;从6个产地共分离出了6属30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7种、球囊霉属Glomus 7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2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1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 1种和原囊霉属Archaeospora 2种,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是三角叶黄连根系土壤中AMF的优势种群;道地产区洪雅的AMF丰富.结论:三角叶黄连是菌根营养型植物,其产区AMF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是三角叶黄连的扩大生产和无公害丰产栽培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生物资源.

  • 丛枝菌根真菌对云木香根产量及其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烃内酯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杰;潘兴娇;罗静;周浓;谢娥;杨敏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对云木香根产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方法,设不种接AM真菌组为CK组,设接种阿密蔻菌根组为AM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盆,共5盆,每盆栽种云木香3株.采用文献方法计算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采用称重法测定云木香根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的含量.结果:AM组与CK组的侵染率分别为(86.22±3.28)%、0(P<0.05),侵染强度分别为(52.12±2.14)%、0(P<0.05);两组间根增质量率和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及总内酯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K组比较,AM组云木香根产量提高了(50.96±2.12)%,云木香根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及总内酯的含量分别增加了65.55%、97.42%、85.42%,内酯类成分间的结构比有所改变.结论:外源性AM真菌的加入能明显提高云木香根的品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