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翻白草三萜类成分及其PTP1B抑制活性研究

    作者:脱振东;李娜;李佳琳;齐世洲;李班班;张乐;崔龙

    对翻白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xoolean-12-en-27-oic acid (1),gypsogenic acid (2),3α-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 (3),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 (4),aceriphyllic acid A(5),aceriphyllic acid A methyl ester (6)和oleanolic acid (7).对化合物1-7进行了抑制PTP1B活性的实验,其IC50范围为(7.5±0.5)至(22.7±0.5) μmol/L.其中,化合物1,2,3和7表现出对PTP1B的选择抑制性.

  •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磷酸化的调节机制

    作者:李雪莲;杨翠翠;张兰;石京山

    目的 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上调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PP2A活性抑制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确定佳转染条件:将Src质粒DNA(0.2、0.4、0.6、0,8 μg)瞬时转染入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euro-2A cell,N2a细胞),观察不同量Src对PP2A催化亚基C磷酸化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②将0.6μg Src质粒DNA转染入N2a细胞,24 h后加入CIG(50、100、200 μg/mL)共同孵育24 h,观察CIG对Src、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p-PP2Ac及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结果 ①转染Src(0.2、0.4、0.6 μg)质粒DNA到N2a细胞,Sr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PP2Ac水平上调,PP2Ac蛋白总量表达无变化,tau蛋白在Ser 199/202、Ser396位点磷酸化显著增加;转染0.8 μg Src质粒DNA到N2a细胞与转染0.6μg Src相比,p-PP2Ac表达下降,PP2 Ac蛋白总量表达无变化,tau蛋白在Ser 199/202、Ser396位点磷酸化降低.②转染0.6μg Src质粒DNA到N2a细胞,Src蛋白表达增加,p-PP2Ac表达增加,tau蛋白在Ser199/202、Thr 205、Thr 217以及Ser 396位点的磷酸化明显增加;CIG对Src蛋白表达无影响,能够抑制p-PP2Ac的表达,抑制tau蛋白在Ser 199/202、Thr 205、Thr 217以及Ser 396位点的磷酸化.此外,CIG能上调PTP1B蛋白表达.结论 CIG对Src蛋白无明显调节作用,但能通过增加PTP1B的表达,降低PP2A催化亚基C磷酸化,从而升高PP2A活性,进一步降低tau的过度磷酸化.CIG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将会给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 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组织PTP1B、IRS-2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秦培洁;张东伟;高思华;刘剑锋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后对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来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将其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姜黄素组、吡格列酮组,每组10只.分别在给药第4、8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计算肝脏指数(L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给药第8周肝脏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PTP1B、IRS-2 mRNA表达.结果 姜黄素组相较于模型组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FBG、FINS、LDL-C水平(P<0.05),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反应,抑制PTP1B mRNA表达,上调IRS-2 mRNA表达(P<0.05).结论 姜黄素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TP1B mRNA表达、上调IRS-2 mRNA表达有关.

  • 冷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丹;师宁宁;吴叶红;李玮桓;张嫚丽;史清文

    目的 研究冷蒿Artemisia frigida全草的化学成分,并初步筛选其药理活性.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冷蒿全草的粗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活性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PTP1B)抑制活性的筛选.结果 从冷蒿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柳穿鱼黄素(1)、棕矢车菊素(2)、金圣草黄素(3)、麦黄酮(4)、3-羰基-吉玛-1(10),11(13)-二烯-6a,12-内酯(5)、蓍素(6)、1,10β-环氧蓍素(7)、滨蒿内酯(8)、4-羟基苯乙酮(9)、猫眼草黄素(10)、棕鳞矢车菊黄酮素(11)、11α,13-二氢魃蒿内酯(12)、chrysantheminA(13)、异泽兰黄素(14)、泽兰黄素(15)、南艾蒿烯内酯(16)、6-甲氧基麦黄酮(17)、hanphyllin (18)、蓟黄素(19)、利得亭(20)、desacetylmatdcarin (21)、subchrysine (22)、木犀草素(23)、咖啡酸(24)、藿香苷(25)、田蓟苷(26).结论 化合物5、7、11、18、25、26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13、16、17、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15有较弱的PPARγ激动活性,化合物1和3对PTP1B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 单/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研究

    作者:董振科;刘梦源;程先超;王润玲

    目的:探索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亲和能力比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高的原因.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上述两种底物与PTP1B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和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对PTP1B骨架运动影响模式相近.但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可以增强底物与PTP1B的Asp48之间的形成氢键的概率.能量分解分析表明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两个双磷酸化酪氨酸与PTP1B之间的强静电作用是导致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相互作用能的主要原因.结论: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比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亲和力高的主要原因是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中Asp48强氢键作用以及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的两个双磷酸化酪氨酸与PTP1B之间的强静电作用.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活性位点Asp48突变理论研究

    作者:

    目的:利用点突变研究PrPlB中Asp 48的重要性.方法:理论研究采用分子力学原理,使用HyperChem 7.0的AMBER99力场.首先对PTP1B中Asp 48进行点突变,然后利用Polak-Ribiere共轭梯度法对复合物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优化结构的静电相互作用能、范德华相互作用能、二面角等指标,并通过比较突变后这些指标的变化,分析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变化.结果:突变后活性位点的形状、PIP1B的空间构象及底物与催化相关残基的相互作用能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D48K、D48I和D48T则导致底物与非催化相关残基的相互作用降低.结论:点突变对活性位点的形状、PTP1B的空间构象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较小,但D48K、D48I和D48T会导致底物与PTP1B的结合能力下降.

  • 咪唑烷二酮类PTP1B抑制剂的分子对接研究

    作者:平川;王润玲;刘梦源;徐为人;周慧

    目的:设计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抑制剂.方法:利用ChemOffice 2008绘制出70个具有咪唑烷二酮结构母核的小分子化合物平面结构,然后利用Schrodinger Suite 2007构建小分子化合物库、蛋白结构优化、分子对接.结果:分子对接研究表明,设计的小分子化合物大部分对接得分优于原始配体,都可与活性位点底部和顶部的残基形成氢键,而原始配体只能与活性位点顶部的残基形成氢键.结论:设计小分子与PTP1B的结合能力理论上优于原始配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