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作者:马力;高世泉;赵文君;董卫华;刘一凡

    目的:探讨高危儿医教结合早期干预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设正常儿对照组,分别于1、2岁时做智测.结果:干预组在1、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可达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明显减少伤残发生.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贾丽霞

    随着近年来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围产医学的发展,高危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特别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存活率明显升高,如何降低这些患儿的后遗症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是围产医学和儿科学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对部分中重度HIE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早期干预及随访,并与同期未做干预的患儿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

    作者:吴春燕;彭晓晖;陈英才;黄慧桃;李晶

    目的:观察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基础上进行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以及联合应用 Vojta、Bobath 疗法对围产期脑损伤患儿早期干预的效果,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169例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静脉给予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干预组10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做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等治疗以及进行 Vojta、Bobath 联合康复疗法,疗程结束后通过临床评估和 Gesell 评定发育诊断量表及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总显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4.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岁时 Gesell 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能区、社会适应能区DQ 均高于对照组,各能区十预效果显著,尤其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能区差异非常显著.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结果,干预组MDI 为98.03,对照组为88.32,干预组比对照组高9.71;PDI 干预组为96.18,对照组为86.10,干预组比对照组高10.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0.001).结论: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和发育,可促进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的全面发展,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 高危儿早期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估

    作者:卢云;王艳娟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自愿接受调查的374例高危儿按照父母依从性分为干预163例和对照Ⅰ组211例,同时选取15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为对照Ⅱ组.于预组自出院后按照鲍秀兰教授0~3岁早期教育大纲进行以家庭干预为主、定期到医院随诊方式进行干预;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按国家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进行定期体检.3组研究对象均在周岁时测量身长和体重,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检测其发育商.结果:1周岁时,3组研究对象之间的身长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作能区和应人能区的发育商对照,Ⅱ组>干预组>对照Ⅰ组;其他能区发育商及平均发育商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Ⅰ组(P<0.05),而与对照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和体格发育.

  • 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

    作者:唐琪;苏维

    目的:探讨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为临床高危儿干预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1 ~2012年高危儿80例(高危儿干预组)和2011年之前重点护理病房高危儿300例(高危儿对照组),同期选择进行常规检查的正常儿童160例(正常对照组).高危儿干预组儿童进行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高危儿对照组儿童不进行干预.结果:高危儿干预组儿童智能发育水平优于高危儿对照组(P<0.05).高危儿干预组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智能发育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使高危儿智能正常发育,降低后遗症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罗华英;涂林;骆霞;张菊玲;王洪通

    目的:研究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60例围产期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80例)和对照组(280例),并设正常儿组(100例),仅对高危儿干预组实施干预,定期体检、神经运动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及正常组;干预组无1例出现脑损伤后遗症,而对照组有15例出现脑损伤后遗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 6 06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吕秀芹;郝晓莉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适宜时间、初筛通过率、高危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病率,并对听力异常新生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于生后24 h~生后60 d,用耳声发射(OAE)对5 662例正常新生儿及404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两次,未通过者于3月龄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诊断,对听力障碍者进行多因素调查分析.结果:正常新生儿生后3~6 d初筛通过率高(P<0.05),初筛通过率为90.16%,高危儿初筛通过率为79.95%,两组差异显著(P<0.01).诊断为听力障碍13人(17耳),其中轻度7人,中度5人,重度1人.结论:正常新生儿初筛时间以生后3~6 d佳,高危儿应重点测听,及时做ABR检查,听力障碍相关因素依次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孕早期病毒感染、耳颌部畸型.

  • 2003~2006年沈阳市城区高危儿脑损伤网络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荔荔;文红;宋亚非;常虹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及新生儿期,有些胎儿或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受到危险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专业的持续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同时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约5%~10%的高危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 脑瘫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夏梓红;刘丽伟;徐和秀;胡璐;袁艺;钟小蓓

    目的:为探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高危儿满月后即开始定期随访,常规指导家长喂养、护理知识,重点指导家庭视、听、触、婴儿抚触、婴儿肢体活动等训练,如果出现运动发育落后、异常姿势、神经检查异常、肌张力异常、或复查头颅CT异常等情况时即予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电治疗)、药物治疗,必要时作认知功能训练及针灸治疗.以12月龄儿心量表检查结果判断疗效.结果:儿心量表检查结果显示异常、偏低、正常的比率分别为7.69%、3.85%、88.46%,足月HIE组、早产组异常发生率、总DQ、五个能区的DQ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全面促进脑瘫高危儿神经精神发育,有效降低脑瘫、智力低下的发生.

  • 116例高危儿DDST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影;李玉琴;岳凌云

    目的:分析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在儿保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方法:采用DDST对儿童保健门诊2003年1月以来受检的116例高危儿,对其应人能、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运动能4个能区逐项测试.对照组为同期受检的正常儿200例.结果:116例高危儿中DDST异常为9例,占7.8%;对照组DDST异常为2例,占1.0%,引起DDST异常的高危因素中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所占比例大.结论:DDST筛查能早期发现智力发育障碍儿童,以便早期干预,对基层儿保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高危儿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陈素霞;刘庆华

    目的:了解围产期高危儿智能发育状况,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湖南医科大学中国城市修订版和标准化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对儿保门诊及儿童心理门诊242例围产期高危儿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2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差异无显著性.MDI发育异常58例,占23.96%,PDI发育异常57例,占23.55%.MDI 79以下男女童分别为26.66%、19.56%;PDI 79以下男女童分别为25.33%、20.65%.发育异常儿高危因素顺位依次为窒息、异常产、孕期感冒、早产、先兆流产.高危因素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以窒息影响大,其次为异常产、孕期感冒.结论:实施高危孕产妇与高危儿系统管理,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窒息儿的发生.对高危儿定期追踪检查,对异常儿早期干预及开展早教,以减少智力低下发生率.

  • DST测试异常儿童202例分析

    作者:卢莉颖;梁旗;陈卫红;左利红

    目的:了解DST测试异常儿童的就诊年龄、病因及影响早期发现的因素,提高对早发现、早干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采用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DST)量表对来诊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筛查,并进行有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202例DST测试异常儿童中具有高危因素的112人,原因不详90人;其中有窒息史者和早产、低体重儿所占比例较高;超过1岁就诊者占74.26%.202例患儿父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分别占49.01%和55.94%.结论:家长对影响儿童发育的有关疾病和因素的警惕性及认识水平,对患儿的早发现、早干预以及预后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

    作者:徐乃军;刘英;周文莉;刘洪权;杨明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和听力障碍发病情况及早期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NICU中高危新生儿病情稳定时进行初筛,未通过者1~2月后作第2次复查,仍未通过者分别于3~6月龄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仍未通过者考虑可能存在听力障碍,进行早期干预,生后12~18个月进行评估患儿语言、智力等发育程度,并与同年龄段的正常发育儿童相比较,仍存在听力障碍的患儿进行远期干预.结果:随机筛查519例高危儿,初检结果未通过168例,阳性率为32.36%,复检168例,复检率100%,复检阳性53例,3~6月龄时作ABR检查,可疑听力障碍38例,生后12~18个月与该年龄段正常发育的儿童进行评估,发现18例病人听力障碍得到了早期发现和治疗,而有20例病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结论:NICU中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应该常规进行听力筛查,DPOAE结合ABR是一种较好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发现有可疑听力障碍的高危儿应该进行早期干预,以减轻患者及家庭社会的经济心理负担.

  • 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生长发育近期影响的研究

    作者:郭雯;俞洁;陆峰;陆顺;朱国伟;李婷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生长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将104例高危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另设正常组.3组均接受常规的系统体检和育儿指导,干预组自3月龄起每月进行早期综合干预训练至1岁龄,同时发放自编的《科学育儿指导手册》,每月进行随访,1岁时对3组儿童分别进行盖瑟尔(G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6月龄、12月龄体重干预组接近正常组,身高干预组与对照组均低于正常组(P<0.05);头围6月龄干预组接近正常组,12月龄3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体重增长速度0~6月龄干预组及对照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7~12月龄3组均无统计学差异.总发育商和5个能区发育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接近正常组.发育落后及边缘状态项目总数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近期的体格发育,并使其智能发育接近和达到正常儿童水平,减少和减轻脑损伤的发生.

  • 成都市高危出生与青春期超重肥胖的关系

    作者:熊菲;杨凡;毛萌;霍亭竹;李平

    目的:探讨高危出生与青春期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早期防治青春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成都市市区9~15岁的中小学生共7 194名,根据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确定高危出生儿童,测量高危儿童的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男生大于胎龄儿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小于胎龄儿及适于胎龄儿(P<0.05),男、女生巨大儿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低出生体重儿及正常出生体重儿(P<0.05),而早产、足月产、过期产儿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生体重不仅是反映胎儿在宫内营养状况的指标,而且也是决定其青春期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青春期超重肥胖的预防应该从胎儿期开始.

  • 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对脑瘫高危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作用

    作者:李小晶;肖华;宋燕燕;董海鹏

    目的:探讨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对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以2003年高危儿管理发现的脑瘫高危儿为研究组,门诊就诊的脑瘫高危儿为对照组,在治疗年龄及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年龄早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疗程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能及时发现脑瘫高危儿并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对减轻脑损伤、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 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的结果分析

    作者:宋亚非;王玉瑛;江铁成

    目的:调查各种高危因素发生率及高危因素对婴儿造成的影响,对高危儿进行神经运动、智能发育监测,及早发现有问题的孩子,利用1岁以内婴儿脑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早期实施干预计划,刺激损伤的脑细胞修复,以减少高危因素造成的不利后果.方法:采用Ameil-Tisom的1岁以内神经运动检查方法及Gesell的3岁以内小儿智能发育诊断方法等,检查500例高危儿并随机抽取125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高危因素中首位为剖宫产,达83.00%;30.60%的婴儿神经运动检查存在1项或多项异常;16.80%的婴儿Gesell检查存在1个或多个能区DQ在80分以下;两组对照:干预与不干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主要的高危因素在产前及产时,缺氧性因素是主因,特别是宫内的慢性缺氧,是影响小儿智能发育的主要因素.干预训练应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应进行高危儿群体监测和群体干预.

  • 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春燕;彭晓晖;黄慧桃;白莉;刘晓阳

    目的:调查分析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84名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父母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84名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父母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阳性项目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母亲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值较父亲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42岁年龄段父母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值较21~32岁年龄段父母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1~0.05);农村父母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值较城镇父母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差,受性别、年龄、地域影响,建议给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同时,对不同父母人群的心理问题加以个体化干预治疗.

  • 高危儿父亲和母亲的生命质量调查研究

    作者:黄涨波;高永嘉;裴晶;罗澄燕;陈晓绒;李春波

    目的:探讨高危儿父母亲的生命质量,为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0年11月~12月在宁波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几门诊就诊,具有国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高危儿组)的父母亲299名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随机抽取同期无高危因素,分娩健康足月单胎婴儿的父母亲157名(对照组),于产后1个月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高危儿组母亲在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健康总评分、精神健康总评分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高危儿组父亲的精力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儿父母亲的生命质量有降低,高危儿母亲的生命质量对婴儿的影响较高危儿父亲大.SF-36也可较好地用于高危儿父母亲的生命质量监测.

  • 上海市0~3岁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服务的现状调研

    作者:郭书娟;曹丽娟;李云;杨青;胡育;徐秀

    目的:了解上海市0~3岁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服务的现状.方法:选取市区、城郊结合区、郊区各1个,抽取3个区的部分妇幼保健机构、早教机构、特教机构、残联共12家单位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问卷法、个别访谈法和文献查阅法进行调查.结果:①妇幼保健机构:5家机构对0~3岁高危儿进行了建档管理,3家机构存在有高危儿失访率较高的问题;3家机构开设有高危儿门诊,尚未提供系统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服务;1家机构开展了系统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服务,尚未进行高危儿跟踪评估和干预效果评价;5家机构均有不同程度早期干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②早教、特教机构和残联分别对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开展工作,未提供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服务.结论:社区内0~3岁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服务还没有形成系统运行的模式,大部分0~3岁高危儿没有得到系统的早期干预;建议尽早建立一个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以三级医疗保健网为管理和业务依托、多学科合作的高危儿早期干预体系,以此降低高危儿的致残率,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566 条记录 10/29 页 « 12...78910111213...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