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酮醇糖苷及其主要代谢物

    作者:董磊;刘金秋;李亮;陈笑艳;单伟光;钟大放

    黄酮醇糖苷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拟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本文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的黄酮醇糖苷(M0)及其代谢物苷元(M1)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2):采用d6-黄酮醇糖苷作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含0.2%甲酸)沉淀蛋白后,通过XDB C18 (50 mm×4.6 mm,1.8 μm)色谱柱分离,以去离子水(含0.2%甲酸)-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运行时间为4.5 min.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用于定量分析M0、M1和M2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61.3→m/z 299.1、m/z299.1→m/z 283.1和m/z 475.0→m/z 299.1,用于定量分析内标d6-黄酮醇糖苷的离子对为m/z 467.3→m/z305.1.本方法经验证后,成功应用于SD大鼠药动学研究.SD大鼠灌胃给予黄酮醇糖苷30 mg·kg-1后,M0的Cmax为(341±106) ng·mL-1、AUCo-t为(1 960±725)h·ng·mL-1,M1在血浆中的含量低于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2 ng·mL-1,无法测定相应浓度计算Cmax和AUCo-t,M2的Cmax为(1 720±843) ng·mL-1、AUCo-t为(8510±2920)h·ng·mL-1,M2的Cmax约为M0的5.0倍,AUCot约为M0的4.3倍.结果表明,SD大鼠灌胃给予黄酮醇糖苷后,在体内主要以原形M0和代谢物M2的形式存在,且M2的暴露量显著高于M0,推测黄酮醇糖苷经口服给药后在体内经肠菌群水解成苷元形式被吸收,经历较强的首过代谢后,M1进一步生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本文首次测定了黄酮醇糖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代谢物,为临床药动学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

    作者:张婷婷;马辰

    目的 建立柚皮素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ODS C18柱(2.3 mm×75 mm,3μm),流动相为体积比0.1%醋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MRM负离子模式扫描,定量离子对为m/z 271.1→151.0(柚皮素),301.2→164.1(橙皮素,内标).结果 柚皮素血浆加标样品在10 ng·mL-1 ~4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均在85% ~ 115%之间.采用该方法系统研究了灌胃给药时不同给药剂量下大鼠的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情况.结论 所建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柚皮素在血中达峰较快,且大部分与血液中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 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贡联兵

    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的药物.目前临床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应用种类繁多,作用各异,确切的临床疗效尚有争论[1].如果选择和用药不当,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产生某些不良反应[2].因此,临床合理使用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非常重要.1 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研究进展1.1解毒类药主要有葡醛内酯(肝泰乐)、谷胱甘肽(古拉定、绿汀诺)、硫普罗宁(凯西莱)等.其作用机制是可以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解毒功能.葡醛内酯在酶的催化下内酯环被打开,转化为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是体内重要解毒物质之一,能与肝内或肠内含有酚基、羟基、羧基和氨基的代谢产物、毒物或药物结合,形成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

  • 阿斯匹林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单文俊;程树军

    阿斯匹林是一种水杨酸制剂,口服易于吸收,小部分在胃内吸收,大部分在小肠上部吸收,在体内首先被分解为水杨酸.此后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为水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从尿中排出.

  • 黄芩素在人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代谢差异

    作者:吴媛;董瑞华;高欣;刘泽源

    目的:研究黄芩素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DPGA)代谢差异特性。方法使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孵育法、HPLC-UV分析方法,选用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体进行黄芩素UDPGA体外代谢研究。结果黄芩素在人肝微粒体及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中,加入UDPGA进行37℃恒温孵育,孵育结束后离心,取上清液,经HPLC-UV分离检测得到3个代谢产物,分别是:黄芩素-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黄芩素-6-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黄芩素-6-O-葡萄糖醛酸结合物-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确定黄芩素的三个代谢产物都是葡萄糖醛酸化的代谢产物。同时,不同种属间UGT代谢物的活性表现出较大差异,黄芩素-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活性强,Km=1.61,Vmax=0.77(BG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活性是SD雌鼠的25.2倍);黄芩素-6-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比格犬肝微粒体中代谢活性强,Km=3.05,Vmax=3.51(雄性比格犬肝微粒体的活性是雄性恒河猴肝微粒体的2.6倍);黄芩素-6-O-葡萄糖醛酸-7-O-β-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猪肝微粒体中代谢活性强,Km=5.38, Vmax=0.17(猪肝微粒体的活性是人肝微粒体的13.6倍),其他依次是犬、恒河猴、鼠和人。结论黄芩素在人及不同种属肝微粒体UGT代谢中均生成上述三种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但是不同种属间的代谢表现出酶动力学的差异。

  • 测定人尿液中替米沙坦的LC-MS/MS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王晓琳;张丹;刘曼;刘会臣

    目的 建立测定人尿液中替米沙坦的LC-MS/MS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应用于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替米沙坦后的尿液样本分析,以探究中国人群中替米沙坦的尿液排泄情况.方法 尿液样本分别未经酶解及酶解处理后,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后进样测定,未经酶解处理所得为尿液中替米沙坦原形,经酶解处理所得为尿液中替米沙坦总量,而两者之差即为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存在的替米沙坦.结果 替米沙坦尿药浓度在1.00~50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00 ng/mL;相对误差(RE)在±15%以内,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批间RSD均小于15%.中国健康受试者尿液中以替米沙坦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存在的替米沙坦占尿液总排泄量的98%左右,替米沙坦经由尿液排泄的数量不到给药剂量的1%.结论 实验建立的LC-MS/MS方法专属准确、简单灵敏、分析速度快,可满足尿液未经酶解及酶解后替米沙坦测定的要求.中国人群的替米沙坦尿液排泄情况与西方人群并无差异.

  • 用液相质谱法鉴定盐酸关附甲素在大鼠胆汁中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

    作者:阿基业;王广基;吴民淑;刘静涵

    目的:研究盐酸关附甲素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建立了液相质谱和串联质谱法(LC-MS)对关附甲素及其代谢产物鉴定的方法.大鼠静脉注射盐酸关附甲素后采集胆汁,通过与对照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时间、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峰和紫外图谱对照从而鉴定Ⅰ相代谢物.胆汁经过葡萄糖醛酸酶或硫酸酯酶水解,鉴定其水解产物(苷元),从而确定Ⅱ相结合物,再通过LC-MS分离和确定分子离子峰,后利用MS-MS寻找特征子离子和母离子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大鼠胆汁中存在Ⅰ相代谢物关附壬素;Ⅱ相结合物经葡萄糖醛酸酶和硫酸酯酶酶解后,出现关附甲素和关附壬素;LC-MS检测发现胆汁中m/z 606和510两个准分子离子峰,推测分别为关附甲素葡萄糖醛酸苷和关附甲素硫酸酯;经MS-MS鉴定出m/z606特征子离子m/z177和m/z430,进一步确证大鼠胆汁中存在关附甲素葡萄糖醛酸苷.结论:大鼠胆汁中存在Ⅰ相代谢产物关附壬素,以及Ⅱ相结合物关附甲素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关附壬素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