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凝门诊模式的建立和展望

    作者:丁征;王莹;潘文斐;莎兰;郑英丽

    目的:探索抗凝门诊模式的建立和优化。方法:结合阜外医院特点构建抗凝门诊运行模式,汇总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建立抗凝门诊的就诊量、抗凝达标率、过度抗凝率。结果:从2014年12月初至2015年7月底,阜外医院抗凝门诊月就诊量逐月递增,总就诊量为1259人次,总体INR达标率为57.8%,INR>3比率为6.6%。结论:抗凝门诊模式的建立缓解了临床医师负担,为抗凝药物管理开辟了一条更加方便、安全的道路。

  • 1例利福平与华法林相互作用的案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作者:孟慧杰;石伟龙;胡永芳

    目的 结合实际案例,对利福平与华法林联合使用时华法林剂量的调整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为给药方案的优化提供解决路径.方法 报道、分析1例案例,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讨论.结果 本例患者在合并使用利福平后,华法林剂量增加至84 mg·week-时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较黄种人的常规用量21 mg·week-1有明显增加.文献研究提示合并使用利福平时,华法林剂量增加可能达到数倍,停用利福平后,需减少华法林剂量,增加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频率.结论 华法林与利福平合并使用时,可根据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情况增加华法林剂量,基因检测有益于拟定华法林给药方案;停用利福平后,建议增加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频率,及时减低华法林剂量,以达到更佳抗凝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药师参与抗凝治疗管理研究进展

    作者:侯珂露;崔向丽;刘丽宏

    抗凝管理对于安全、有效地进行长期抗凝治疗至关重要,临床药师参与抗凝治疗管理与医师或其他医疗人员相比,可提高患者的抗凝达标率,减少出血、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医疗成本.目前抗凝治疗管理主要集中在华法林等维生素K拮抗剂上,管理多采用抗凝门诊形式,少数通过网络、电话等进行患者自我监测和管理,药师上门监测等模式.对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管理尚缺乏经验,仍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摸索.了解药师参与管理抗凝治疗的进展,可为未来我国药师参与抗凝治疗管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 医师-临床药师协作抗凝管理服务在瓣膜病型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启;刘洁;李峥嵘;车峰远;张宗林;石增成;欧知宏

    目的 探讨医师-临床药师协作抗凝管理在瓣膜病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出院6个月内仍持续治疗并完成随访的瓣膜病型房颤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5例)和研究组(87例).对照组患者就诊于心内科门诊并接受华法林剂量调整;研究组患者接受医师-临床药师协作的华法林抗凝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华法林剂量稳定患者比例、抗凝药物知识、服药信念、服药依从性等.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重、烟酒嗜好、瓣膜病类型、合并疾病、入院INR、入院时抗凝知识评分、入院时服药信念评分、入院时服药依从性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INR达标率[52.17%(191/368)比41.02%(121/295),χ2=8.178,P=0.004]、华法林剂量稳定患者比例[74.71%(65/87)比56.47%(48/85),χ2=6.349,P=0.012]、抗凝药物知识评分[(11.03±2.25)分比(10.08±1.86)分,t=3.018,P=0.003]、服药信念得分[(12.23±2.07)分比(11.67±1.48)分,t=2.042,P=0.043]、服药依从性评分[(7.36±0.89)分比(7.04±1.10)分,t=2.112,P=0.036]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医师-临床药师协作抗凝管理团队,可以提高抗凝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华法林抗凝知识,增强患者的服药信念,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华法林抗凝达标率和稳定性.

  • 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素艳;刘雪莲;那竹惠;雷宇;李捷

    综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出院抗凝管理中延续护理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完善“医院-社区-家庭”三维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具有科学性“护理剂量”的延续护理模式,能够为更好地开展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抗凝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 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韦兆玲;张丽红

    非瓣膜性房颤是我国乃至全球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发生率约为0.77%,而80岁以上老年患者则超过30%[1].脑卒中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华法林钠片(简称华法林)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充分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近年国内外房颤治疗新技术的进展,促使治疗指南和专家建议不断更新;而随着护理的专科化和延续性的发展,对以护理为主体的华法林抗凝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本文就房颤华法林抗凝管理的现状作一综述.

  • 临床药师对服用华法林患者抗凝治疗管理的质量评价

    作者:钱懿轶;李朝梅;郭媛媛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药师抗凝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服用华法林片的390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接受药师教育后,患者用药认知度评分由7.47 +2.70提高到10.03±2.45,P<0.01;依从性高的患者为176人,占45.13%.规律随访患者的平均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均较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为(76.33±13.50)%,肺栓塞患者为(65.44±8.19)%,房颤患者为(53.83±17.69)%.结论 临床药师对长期服用华法林治疗患者进行抗凝管理,可改善患者抗凝治疗的质量.

  • 抗凝分级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

    作者:田薇薇;刘霞;马明华;薛冬梅;余自成

    目的 探讨抗凝分级管理服务模式,规范抗凝管理工作.方法 根据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的特殊情况和对药物治疗的不同需求,建立分级管理服务模式,并制定不同服务标准.结果 建立了抗凝管理服务的标准操作程序,规范了抗凝管理服务流程,使抗凝治疗管理服务更趋标准化.结论 抗凝治疗实施分级管理提高了抗凝治疗规范化水平及个体化水平,还有利于临床药师工作的考核评价以及将来药学监护服务的收费.

  • 美国药师参与住院抗凝管理的服务模式

    作者:林鑫;徐瑞娟;葛卫红

    在医疗保健机构的推动下,美国药师参与的住院抗凝管理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体系促进了药师职业发展和多学科团队建设。其优秀经验和模式值得我国药师学习和借鉴。本文从人员组成、信息系统整合、服务实施流程、服务效果评估、团队成员教育和资格认证等五部分,综述美国药师参与住院抗凝管理服务系统的模式,值得同行参考。

  •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

    作者:张海霞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长期预防血管栓塞发生的处方药物,因此,制定抗凝患者的系统教育计划,对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几年来在临床开展抗凝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旨在帮助患者了解华法林的基本知识以及日常注意事项,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

  •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的效果评价

    作者:胡海红;高薇薇;毛土英;王佳;张燕灵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在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达标率、抗凝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6个月后,抗凝依从性总均分对照组(2.79±0.60)分、观察组(3.65±0.58)分、t=5.59,P=0.012;抗凝达标率对照组76.0%、观察组88.0%,x2 =5.21,P=0.013;抗凝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20.0%、观察组为10.0%.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抗凝依从性及抗凝达标率,同时能有效减少抗凝不良事件的发生.

  • 临床药师参与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俊;徐航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对提高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疗效的作用.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03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由临床药师参与其术后华法林抗凝管理,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总达标率、出院前INR达标率、INR首次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出血和血栓发生情况.研究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入院时和出院前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INR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且研究组INR首次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43).研究组患者出院前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评分(P<0.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抗凝管理,对其进行系统的抗凝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华法林抗凝疗效和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探讨

    作者:余靓平;陈文婵;宋洪涛;欧阳华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的作用和方法。方法切身与患者及医师沟通交流,为医师提供专业的药品信息,对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提供有效的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抗凝监测的依从性,减少了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可通过为医师提供药学信息,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体现自身价值。

  • 华法林引起严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药学监护

    作者:吴桂月;伏晓;代大顺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方法.方法 以1例华法林引起严重出血患者的抗凝治疗为切入点,分析该患者使用华法林出血的影响因素,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急性脊髓炎、尿路感染、低蛋白血症)及合并用药(布洛芬缓释胶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可能是导致严重出血的原因.结论 临床药师应围绕患者的抗凝方案,关注华法林与食物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指导并教育患者合理使用华法林.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璐;彭丽晶;陶金萍;寇夏黎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transitional care mode,CTM)对提高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6个月)抗凝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9).观察组出院后采用电话回访、短信(微信)告知交流、来院复诊等方式进行CTM跟踪随访,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随访和复查.结果 通过CTM,对照组49例患者的抗凝依从优良率为36.8%,观察组52例患者的抗凝依从优良率为90.4%,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CTM可显著提高换瓣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 基于“互联网+”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心房颤动患者研究

    作者:何显荣;余新东;瞿珍清

    目的 探究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分析其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9月收治的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选择的随访方式分为互联网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互联网管理组患者中建立华法林抗凝微信群及QQ群,定期发布房颤教育知识、服用华法林注意事项等,定期举办线上抗凝知识讲座,接受患者咨询,并提醒患者准时返院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新的INR检查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对照组患者在医院普通心内科门诊就诊,根据INR复查结果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每次复诊检测两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INR.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INR达标情况及出血、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互联网管理组患者随访率为100.0%,对照组失访4例.随访9个月,互联网管理组患者INR达标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管理组患者发生出血1例、脑卒中1例,对照组发生出血4例、脑卒中4例,互联网管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管理是可行的,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的INR达标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张海燕;罗万慰;马守梅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管理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通过亲身实践,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工作及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并结合典型实例分析说明.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抗凝管理工作,为医师及患者提供药学信息和药学服务,可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临床药师参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管理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林美钦;邱罕凡;谢先标;陈美莲;宋洪涛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3年3~10月在福建省协和医院心脏外科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134例,其中男51例、女83例,平均年龄(49.8±10.4)岁,按纳入先后顺序交叉分为药师干预组及非干预组,每组各67例.比较抗凝初期两组患者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首次达到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时间[(7.1±3.3)d vs.(10.5±5.0)d,P=0.000]、住院期间INR在目标范围内(46.3%±18.8%vs.19.0%±16.2%,P=0.000)、抗凝不足(47.5%±19.5% vs.71.2%±22.9%,P=0.000)及抗凝过量的时间比例(5.3%±8.2%vs.9.9%±16.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9±6.6)d vs.(18.1±7.0)d,P=0.137].干预组轻度出血4例(6.0%),无严重并发症.非干预组患者7例(10.4%)轻度出血,2例患者在术后并发脑卒中,1例并发轻度肺栓塞,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5%.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首次达到治疗窗的时间,提高住院期间患者INR的达标率,降低患者发生血栓和出血的风险.

  • 口服抗凝管理模式的经济学评价

    作者:黄昀;卢宪中;陈文;孟旭

    目的 分析三种口服抗凝药物结合凝血监测的治疗模式,包括华法林联合医院实验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华法林联合患者自我INR监测以及新型抗凝药的健康效果、成本及成本效果.方法 针对口服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和深静脉血栓患者,建立马尔可夫模型计算长期医疗成本和效果.直接医疗费用包括药物、INR监测费用及并发症管理费用;效果及费用数据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结果 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平均生存8.48年,质量调整生命年为5.08 QALY,花费47 482元.相对医院实验室管理,患者自我管理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9 240元/QALY,低于2014年人均GDP(46 628元).使用新型抗凝药与患者自我管理相比,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少(4.64 QALY vs.5.08 QALY),成本更高(97 348元vs.47 482元).单因素敏感度分析显示,模型结果对关键变量均不敏感.结论 三种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模式中,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可降低出血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且增加的费用在可接受范围内,是具成本效果的抗凝管理模式.

  •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的效果体会

    作者:杨训元;朱纪荣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定在本院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82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2017年6月,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分组原则以护理方式差异性为主,分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试验组(41例,延续性护理),比较抗凝管理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抗凝管理依从性(92.68%)显著较对照组(75.61%)高,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88%)显著较对照组(19.52%)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抗凝管理尤为关键,管理过程中开展延续性护理可提供患者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