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罗先润;王朝霞;曹程浩;张辉;苗莉;李朝辉;牛颖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一段时期以来一直将有频繁发作心绞痛的病人诊断为冠心病,随着64排螺旋CT成功运用于冠脉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病人的心绞痛发作并非冠心病所致,而可能为其他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 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病变的胸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伟;袁斌;黄有胜;李文安;谢毅

    目的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1 02例胸痛患者,探讨相关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类胸痛患者的认识.方法 总结自2003年12月~2007年3月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102例胸痛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造影结果再认识.结果 1 02例胸痛患者经冠脉造影后均排除冠心病诊断,其后的临床诊断多种多样.以心脏神经症居多,占47例(46.07%).回顾此类胸痛患者的造影示内膜光滑,无局限性狭窄,但大部分病例的冠状动脉呈迂曲,扭结,有血流缓慢等现象.结论 冠脉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脉迂曲的病人可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冠状T波、运动试验阳性、采用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等表现,临床上酷似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对这类患者的鉴别有特殊意义.

  • 心肌桥所致冠状动脉迂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安际伟;赵新斌;赵鹤亮;周伟

    目的 分析心肌桥(MB)所致冠状动脉迂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疑似冠心病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MB所致冠状动脉迂曲的88例患者资料,另选取同时期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迂曲而无MB的88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及体质量指数.比较MB组与非MB组整支冠状动脉、迂曲前段、迂曲段、迂曲后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较MB组与非MB组冠状动脉迂曲前段、迂曲段、迂曲后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吸烟史、家族史及体质量指数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迂曲程度分级中完全MB组、不完全MB组及非MB组迂曲前段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差异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MB组整支(x2=15.565,P=0.000)、迂曲前段(x2 =8.606,P=0.003)、迂曲段(x2=13.475,P=0.000)及迂曲后段(x2=4.314,P=0.038)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均低于非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组迂曲前段(x2=6.988,P=0.008)、迂曲段(x2=10.050,P=0.002)及迂曲后段(x2=4.314,P=0.038)轻度狭窄发生率均低于非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迂曲前段(x2=0.586,P=0.444)、迂曲段(x2=1.356,P=0.244)及迂曲后段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MB组在轻度(x2=13.526,P=0.000)及中度迂曲(Fisher确切概率P=0.015)中迂曲前段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低于非M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重度迂曲(Fisher确切概率P=0.155)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67).不完全MB组在轻度迂曲中迂曲前段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低于非M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167,P=0.002);而在中度(Fisher确切概率P=0.047)及重度迂曲(Fisher确切概率P=0.031)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完全MB组与不完全MB组在轻度(x2=1.239,P=0.266)、中度(Fisher确切概率P=1.000)及重度迂曲(Fisher确切概率P=1.000)中迂曲前段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非MB者相比,MB尤其是完全MB所致冠状动脉迂曲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低,冠脉轻度狭窄发生率也较低,但其与冠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无相关性.

  • 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左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作者:罗伟;刘一李;黄有胜;李文安;谢毅;郭镇声

    目的 探讨Tei指数检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脉冲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22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30例无冠状动脉迂曲患者进行左心室Tei指数的测定,用二雏Simpson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的比值(E/A).结果 冠状动脉迂曲组左室Tei指数显著高于非迂曲组(P<0.05);左室EF、E/A迂曲组与非迂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存在左心功能受损;提示冠状动脉迂曲可能是左心功能受损的标志物.

  • 256层螺旋CT定量评价冠脉迂曲及其与心肌形态学变化的关系

    作者:王春霞;付凯亮;汪国石;杨海庆

    目的 采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状动脉迂曲及左心室心肌厚度在1个心动周期内的变化,并评价两者的关系.方法 收集234例CT检查冠状动脉迂曲无狭窄患者和249例冠状动脉CT正常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冠脉迂曲程度以及左心室壁肌在1个心动周期内的变化.结果 重度冠脉迂曲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厚度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收缩末期增厚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 <0.01);重度冠脉迂曲组冠脉迂曲得分与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收缩期增厚率负相关(r=-0.62,P=0.03;r=-0.69,P=0.02).而轻、中度冠脉迂曲患者及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同时可通过心肌厚度在1个心动周期内的变化评价心功能,重度冠脉迂曲可能是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的原因之一.

  •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迂曲及其与胸痹心痛中医临床常见证型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一叶;陶弘武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迂曲进行观察,比较冠状动脉迂曲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冠状动脉迂曲在主要的三支大血管中的发生规律、进一步探究胸痹心痛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对冠状动脉迂曲辨证分型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19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的冠脉CT结果进行观察,将所收集的病例分别按照男、女,冠状动脉迂曲不狭窄、迂曲狭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以及中医临床常见证型进行分类,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1)单纯迂曲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冠状动脉发生迂曲的支数病变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3)气阴两虚型多,痰浊内阻型次之,气滞血瘀型及心血瘀阻型依次减少,冠状动脉单支迂曲证型分布符合这一规律.结论:冠状动脉迂曲的发生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 冠状动脉迂曲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何忠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有冠状动脉迂曲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51例冠状动脉造影胸痛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迂曲组39例和无迂曲组12例,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与无迂曲组相比,冠状动脉迂曲组多为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 结论 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可出现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诊断有特殊意义.

  • 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迂曲与心肌碘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淼;王思杭;温家华;刘洋;吕发金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冠脉)迂曲与心肌碘含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98例心绞痛的患者行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后处理获得冠脉CTA、心肌碘分布伪彩图和混合能量120 kV灰度图.按照标准的冠脉15段、心肌17段分段法,计数冠脉迂曲段数,计算冠脉迂曲指数(TI),测量心肌碘含量、CT值,分析冠脉迂曲组与非迂曲组的心肌碘含量差异,冠脉迂曲与心肌碘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迂曲组共58例,迂曲血管502段,其中93.23%无狭窄.迂曲血管的分布比率:左前降支或对角支占60.96%,回旋支占23.51%,右冠脉占15.53%;冠脉迂曲数目1 104个,平均迂曲弧度(109.08±20.9)°.非迂曲组40例;迂曲组的平均迂曲指数(TI=1.51±0.14)大于非迂曲组(TI=1.21±0.04),无狭窄的冠脉支配的心肌平均碘含量和平均CT值[(-1.04±0.38)mgI/g,(63.84±7.92) HU]均低于非迂曲组[(4.52±0.21) mgI/g,(98.55±6.41)HU],两组间迂曲指数(t1)、碘含量(t2)、CT值(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1,t2=-3.03,t3=7.28,P=0.000);心肌碘含量与冠脉迂曲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86,P=0.000);迂曲组中伴发心绞痛者(X12)96.55%,左室心功能下降者(X22) 72.41%,ST段异常者(X32)82.76%,与非迂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20.47,X22 =15.35,X32=15.32,P=0.000).结论:冠脉迂曲好发于左前降支及对角支,较少合并狭窄;无狭窄的冠脉迂曲程度与心肌碘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心肌供血减少.

  • 256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迂曲与冠心病相关性定量分析

    作者:李庆啸;李彩英;李敬民;于晨;柳青;宋鹏

    目的 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定量研究冠状动脉迂曲与冠心病发生率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127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其中男693例,女582例,年龄33 ~ 78岁,平均(57.65 ±12.35)岁.统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迂曲发生率,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并观察其与性别的关系.结果 1275例行冠状动脉CTA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患者336例,其中男219例(17.2%),女117例(9.2%).冠状动脉迂曲患者441例,其中男188例(14.7%),女253例(19.8%).冠状动脉迂曲组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多支中重度狭窄时,狭窄发生率均低于无迂曲组(P值均<0.05).结论 256层螺旋CTA可以客观显示冠状动脉的迂曲和狭窄,冠状动脉的迂曲和狭窄均引起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冠状动脉迂曲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程度.

  • 马来酸桂哌齐特辅助治疗冠状动脉迂曲12例

    作者:罗伟;袁斌;黄有胜;李文安;谢毅;郭镇声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冠状动脉迂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冠状动脉迂曲患者22例病历资料,按患者接受的治疗分为对照10例和治疗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硝酸异山梨酯5 mg,po,tid;肠溶阿司匹林0.1 g,po,qd;硝酸甘油5 mg泵注;低分子肝素钙500 U,sc,qd.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32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时心电图变化,及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为:治疗组12例中,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10例中,显效2例,有效和无效各4例.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变化情况为:治疗组12例中,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10例中,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辅助治疗冠状动脉迂曲安全有效, 但远期预后需要更多依据.

  • 冠状动脉迂曲无狭窄的胸痛病人的临床分析

    作者:袁斌;罗伟;黄有胜;刘俊伟;谢毅;罗昉莹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胸痛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胸痛病人分为冠状动脉迂曲组78例和无迂曲组24例,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及运动试验的特点.结果 与无迂曲组相比,冠状动脉迂曲组多为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常有效,静息心电图多为冠状T波,运动试验多阳性.结论 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病人可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冠状T波、运动试验阳性、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等表现,临床上酷似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这类病人有特殊意义.

  • 冠状动脉迂曲的研究现状

    作者:罗伟

    近些年来研究资料表明,冠状动脉迂曲不单是一种良性病变,其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可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顿抑.目前国内冠状动脉迂曲的造影检出率偏低,而且临床症状极易与冠心痛混淆,治疗方案与冠心痛又不同,故目前冠状动脉迂曲的诊断越来越引起广大介入医生的重视.现简要介绍冠状动脉迂曲的概念,并就其基础研究、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