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结合带与宫腔粘连预后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绍敏;高金芳;史丽静;王明凯;康康;秦琰;王蔼明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IUAs)患者子宫结合带(JZ)损伤程度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于海军总医院住院行子宫MRI及超声引导下宫腔粘连松解术,术后试孕时间超过6个月,符合入组标准的92例IU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子宫JZ是否受损将IUAs分为A组(JZ正常组)、B组(JZ损伤组),2015年8月电话随访所有IUAs患者的妊娠情况,比较两组重度IUAs所占比例、妊娠率、活产率及妊娠丢失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A、B组分别有51、41例IUAs,按照1995年欧洲腔镜协会宫腔粘连分类标准,A组轻、中、重度IUAs分别为20、24、7例,B组分别为10、12、19例,B组重度IUAs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01).所有IUAs患者中有46例妊娠,妊娠率为50%(46/92).其中4例IUAs术后妊娠2次,21例顺利分娩(其一为双胎分娩),抱婴率为42%(21/50),妊娠丢失率为38%(19/50),10例正处于妊娠期.A、B组妊娠人数(妊娠次数)分别为31例(34次)和15例(16次),妊娠率分别为60.8%和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抱婴率分别为47.1%和31.3%,妊娠丢失率分别为29.4%和5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5,P=0.117).B组中8例JZ完全不清,JZ不可辨认,宫腔镜下为V级IUA,术后无1例怀孕.结论 子宫JZ损伤越重,IUA程度可能越重,妊娠率及抱婴率下降,孕期妊娠丢失率增加..JZ损伤程度是评估IUA严重程度及术后妊娠结局的新视角,可作为一项独立指标用以评估IUA严重程度及术后生殖预后,尤其对于重度IUAs,JZ严重损伤者,术后妊娠结局极差.

  • 子宫结合带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作者:康康;王蔼明;尹善德;赵勇;王明凯;黄绍敏

    目的 建立子宫结合带干细胞(uJZ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 将手术中无菌取得的子宫内肌层即子宫结合带用胰酶和胶原酶Ⅰ进行消化、培养、扩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分析及存活率判断,CCK-8法判断其生长特性,并在体外诱导其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结果 所获细胞传代后能迅速贴壁,呈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表面标志物CD90、CD73、CD105、CD29、CD44、CD13、CD166、HLA-ABC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CD14、HLA-DR、CD19呈阴性表达.CCK-8生长曲线呈S形.诱导分化实验结果显不,uJZSCs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分化能力.结论 uJZSCs具有很强的增殖扩增能力,可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

  • 磁共振T2加权成像对重度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王明凯;王蔼明;史丽静;尹善德;赵勇;董兴;王子军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图像(T2WI)对重度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追踪观察T2WI检查提示重度宫腔粘连20例的宫腔镜诊断、宫腔镜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宫腔镜下诊断证实重度宫腔粘连19例,轻度宫腔粘连1例,T2WI诊断与临床终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5.0%(19/20).(2)T2WI判定子宫结合带正常或轻度受累14例手术难度不大,术后妊娠5例;子宫结合带受累严重5例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均未妊娠.结论:T2WI可清晰显示宫腔粘连程度及结合带受累情况,有助于宫腔粘连的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

  • 子宫结合带正常MRI表现的组织学基础

    作者:刘竞艳;万业达

    结合带(JZ)是MR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组织学和解剖学上并无这一名词.JZ在内膜病变、不育和病理改变等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就JZ的组织学及MRI表现进行综述.

  • 子宫结合带的调节因素与相关疾病

    作者:萨日娜;宋静惠;李国慧

    子宫结合带(JZ)是MR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JZ在MRI上呈低信号.妊娠期以外的子宫结合带是依赖雌激素的周期性调控来控制子宫的收缩运动的,除此之外,许多生物因子都参与了JZ的调节,如CX43、干扰素因子IFNγ、细胞活素和生长因子等.JZ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妊娠期并发症、不孕、胚胎植入等的发生均有关,其相关研究现在主要聚集在MRI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子宫结合带的调节因素及相关疾病.

  • 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结合带影像学变化46例分析

    作者:肖国宏;王颖;江魁明;彭文明

    目的探讨子宫结合带(uterine junction zone,UJZ)变化与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对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01-06-2005-10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UJZ的影像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UJZ出现中断40/46例(86.96%),中断范围长度不一,其中≤5 mm 18例,>5~10 mm 16例,≥10 mm 6例;UJZ未见中断6例.结论UJZ的完整性是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有无肌层侵犯的重要标志.

  • 子宫腺肌病和不孕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敏

    通常情况下,子宫腺肌病的确诊必须通过子宫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检查,该病常发生于45~ 50多岁的妇女.因此,不可能评估其与不孕症的关系.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流行病学的数据证明子宫腺肌病和生育能力低下存在确切关系.目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在更早时期提供一种非侵袭性的诊断,国内外许多报道都证明药物、手术或者联合治疗能恢复子宫腺肌病妇女的生育能力,间接证明两者之间有关联.研究显示,在功能水平上,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结合带或者子宫肌层内存在一些扰乱子宫收缩的异常现象,推测与生育能力低下有关.还有一些相关证据来源于实验数据,如在狒狒体内,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与原发性不孕密切相关.关于子宫腺肌病妇女正常和异常子宫内膜的研究,间接证明子宫内膜功能性和容受性的改变与不孕症相关.总之,根据系统的临床研究,有充分的间接证据证明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症之间存在联系.

  •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结合带组织中OTR、PKCβ、 CPI-17表达观察

    作者:刘燕;孔红霞;周俊杰;陈雁南;杨立;王玉霞

    目的 观察子宫腺肌病(AM)患者子宫结合带(JZ)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TR)、蛋白激酶Cβ(PKCβ)、蛋白激酶C磷酸酶抑制蛋白17(CPI-17)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45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AM)患者(AM组)及45例因宫颈CINⅡ~Ⅲ或卵巢良性肿瘤行子宫切除的妇科患者(对照组).两组术中均留取子宫JZ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JZ区组织中OTR、PKCβ、CPI-17蛋白及mRNA.结果 AM组OTR、PKCβ、CPI-17及磷酸化CPI-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 (35/45)、84.4%(38/45)、71.1% (32/45)、82.2% (37/45),对照组分别为17.8% (8/45)、22.2%(10/45)、60.0%(27/45)、20.0%(9/45),AM组OTR、PKCβ、CPI-17及磷酸化CPI-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组JZ组织中OTR、PKC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患者JZ区组织中OTR与PKCβ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3,P<0.05),PKCβ蛋白与CPI-1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OTR、PKCβ、CPI-17在AM患者JZ区组织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AM的发生、发展.

  • 子宫腺肌病患者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结合带组织中GPR30、EGFR的表达观察

    作者:周俊杰;孔红霞;刘燕;陈雁南;杨立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结合带(JZ)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42例行子宫全切术或子宫次全切术的患者中,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病例组,14例留取增殖期组织、11例留取分泌期组织),17例宫颈病变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9例留取增殖期组织、8例留取分泌期组织)。获取两组JZ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PR30、EGFR mRNA,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GPR30、EGFR蛋白。结果对照组增生期JZ组织中GPR30、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及GPR30、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分泌期组织(P均<0.05);病例组增生期、分泌期JZ组织中GPR30、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及GPR30、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分泌期JZ组织中EGFR mRNA相对表达量、GPR30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JZ组织中GPR30、EGFR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R30、EG-FR mRNA及蛋白的无周期性规律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 子宫结合带与子宫内膜癌发病及分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依芬;李小毛

    子宫结合带(Uterine junction zone,UJZ)是MR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在MRI上呈现低信号,它能够用来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有无肌层浸润,其中断的程度与癌灶的浸润深度、范围有关.目前对子宫结合带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多见于影像学方面,而在病理生理学、分子学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本文综述了子宫结合带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

  • 育龄女性正常子宫周期性磁共振成像表现

    作者:王萍;徐萍;黎规典

    目的:正确认识健康育龄妇女子宫周期MRI影像表现,为患者预约佳生理周期检查时间,以便获取更精准的子宫影像资料。方法采用高分辨T2WI序列对无子宫疾病且月经周期规律的30名年龄21~35岁健康志愿者,进行月经期(第1天)、增生期(第14天)及分泌期(第28天)的子宫MRI扫描。总结分析不同生理周期子宫结合带宽度及子宫肌层信号特征。结果子宫结合带的宽度于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依次递减,子宫肌层的信号强度于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依次递增;在月经期,子宫有类似腺肌症的征象,在分泌期,子宫各层的显示更为清晰。结论在分泌期对子宫进行MRI检查,能更清晰地分辨子宫的各层结构,提高诊断子宫疾病的准确率。

  • 胎盘植入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陈本仲;李亮;荘高明;曾炳恬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间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100例疑诊为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效力.观察胎盘植入的MRI直接及间接征象,比较不同类型胎盘植入ADC值差异.结果 在52例经病理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中,MRI诊断准确44例,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6%、87.5%和86.0%.胎盘植入的MRI直接征象中,子宫结合带模糊比例高,为42.3%,其次为异常强化,比例为36.5%.此外,其常见的间接征象包括胎盘内信号不均质(53.8%)、子宫肌层变薄(32.7%)及胎盘血管迂曲增多(25.0%).黏连性胎盘ADC值为(1657.5±468.6)×10-3 mm2/s,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胎盘植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ADC值分别为(1375.2±242.8)×10-3 mm2/s和(1366.1±198.7)×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植入MRI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临床应用价值高.

  • MR I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对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作者:刘玉洁;王庭伟;冯倩;宗利丽;邱士军

    目的:探讨 MRI测量子宫结合带(JZ)厚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和/或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内异症组(21例)和非内异症组(21例),并依照改良的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内异症(r-AFS)分期系统进一步将内异症组分为轻中度(Ⅰ~Ⅲ期)内异症组(10例)和重度(Ⅳ期)内异症组(11例)。测量所有患者 MRI图像上各 JZ 数据,包括大 JZ 厚度(JZmax)、小 JZ 厚度(JZmin)、JZmax 径线上总肌层厚度(JZmaxM)、JZmax-JZmin(JZdif)、JZmax/JZmin、JZmax/JZmaxM和JZmin/JZmaxM。采用t检验比较内异症组与非内异症组,轻中度内异症组与重度内异症组之间各JZ数据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 MRI结果和各JZ数据对内异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内异症组JZmax(P<0.05)、JZdif和JZmax/JZmin(P 值均<0.01)显著高于非内异症组;轻中度内异症组和重度内异症组间各JZ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在内异症诊断中,术前 MRI结果的敏感度61.9%,特异度90.5%;JZdif界值点取4.50时,敏感度89.5%,特异度71.4%,JZmax/JZmin界值点取2.42时,敏感度90.5%,特异度71.4%。结论 MRI图像上JZ 增厚可提示内异症,不能预示内异症严重程度;当JZdif≥4.5 mm或JZmax/JZmin≥2.42时手术医生需注意筛查内异症。

  • 缩宫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

    作者:黄苗苗;何晔;李绪清;郭培培;许孝凤;魏兆莲

    目的 探讨缩宫素受体(O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因EMS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结合带蜡块组织43例为EMS组,其中增生期25例,分泌期18例.收集同期因宫颈癌、卵巢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子宫结合带蜡块组织54例为对照组,其中增生期28例,分泌期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子宫结合带组织中OTR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增生期子宫结合带OTR(0.156±0.056)表达高于分泌期子宫结合带OTR(0.126±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EMS组增生期(0.205±0.106)和分泌期(0.187±0.070)子宫结合带OTR含量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523),且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0.156±0.056,0.126±0.030)相应月经周期子宫结合带OTR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02).EMS组子宫结合带中OTR的表达水平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r =0.836,P<0.05).结论 EMS子宫结合带缩宫素受体异常高表达,表明其可能和EMS的发病及引起的相关症状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